“自由的玫瑰”伊蕾绘画作品纪念展7月13日智慧山艺术中心开展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网 时间:2019-07-05 22:28

 

天津美术网讯 “自由的玫瑰”伊蕾绘画作品纪念展将于7月13日在天津高新区智慧山艺术中心一号展厅开展。展览将展出诗人伊蕾60多幅绘画作品,以及部分手稿原件,以此纪念诗人伊蕾逝世一周年。

 

 

伊蕾,中国当代女诗人、收藏家。1951年8月30日生于天津。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作家班。曾任《天津文学》编辑、《诗人报》主编、《汉诗界》名誉主编。出版诗集8部。部分作品被译成俄文、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1992年至1998年旅居莫斯科,并收藏俄罗斯当代大师绘画。1999年开始业余绘画。2002年创办卡秋莎美术馆。2010年搬到宋庄画家村,建立工作室。2018年7月13日,在旅程计划的第67个国家——冰岛,北京时间下午4时许,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自由的玫瑰:记念伊蕾

策展人:郝青松

《汉诗界》伊蕾纪念专号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伊蕾作为一个“人”被朋友们怀念,她也必将作为一个“诗人” 被历史所铭记。今天,伊蕾也将作为一个“画家”被我们所记念。诗歌和绘画都是伊蕾表达自由生命的方式,我们也藉以想念一支自由的玫瑰。

她如此渴望自由,并用一生去践行。她热烈地追求爱情,绝不向世界妥协,并非刻意如此,只是听从内心。因此伊蕾从未老去,永远活在最青春的时候,活在80年代《独身女人的卧室》传奇里。那一场从诗歌到人性再到权力场域的争鸣,只为捍卫自由,从艺术自由到精神自由。身体总有老去和离开的时候,但诗歌可以让时间停驻以至永恒。诗歌成为灵魂的载体,自由的载体。

绘画亦然。在莱辛《拉奧孔》的视野里,绘画在空间视阈打开原本诗画一体的古典系统,开启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艺术世界。歌德说: “我们要设想自己是青年,才能想象莱辛的《拉奥孔》一书给予我们的影响是怎样,因为这本著作把我们从贫乏的直观世界摄引到思想的开阔的原野了。”或许这是很多诗人也去从事绘画创作的原因,譬如伊蕾,她灵魂的年龄始终停留在青年的时代,以诗歌也以绘画的方式。

 

 

伊蕾的大部分绘画都表现花卉,玫瑰、剑兰、荷花、鸡冠花、紫罗兰、马蹄莲、野菊、郁金香、向日葵、百合等等,宛如一曲生命之花的赞歌。花即是人,即是人生的姿态,隐喻了自由在不自由世界中的处境和盼望。因此,伊蕾又更爱玫瑰,自由的玫瑰。虽然并非绘画科班出身,但是几十年的绘画实践相当于美术史的重演,从摹仿到形式以至观念,伊蕾的绘画里都有相应的表达,而且更看重象征与观念。红玫瑰热烈奔放,生机盎然;白玫瑰纯洁天真,谦卑虔敬;百合花高贵圣洁,庄严美好。这是伊蕾最爱画的,也是她人格的写照,热情、孤独,却不失信心。红玫瑰是她一生的至爱,鲜红浓烈,熊熊燃烧。爱的强度远非这世界可以承受,爱到很受伤,如同被鲜血染红。其实她原本是一支沉静的白玫瑰,更多的时候独自在夜空下凝思,任凭世界悲伤,她的本真从未改变。或许实然的世界终归于失望,但百合花中的应然和高贵依然如故,如同创世之先的永恒,巍然不动。

伊蕾画中的花卉,大都是瓶花。一簇饱满的折枝花卉,盛开在瓶中。纵使野菊花,也与透明的瓶子一起被灿烂的金光环绕。越到后期,伊蕾的笔触越加奔放,浓烈涂抹几不类物象,甚而简笔寥寥神采奕奕。天赋的自由尽情释放出来,却并不狂野,而是保守在高贵的秩序中。瓶子,便是秩序的隐喻,也是文明和理性的尊严。伊蕾追求的自由,是有秩序的自由。花是瓶中的花,有玫瑰亦有百合,有红玫瑰亦有白玫瑰。玫瑰成为云朵,燃烧或者记念,哭泣在凌晨,盛开在天空。

 

 

天空之下,伊蕾直接在花瓶以及秩序的金字塔式的位置写道:“自由,这与生俱来的一物”;“流浪的生活是自由的生活,流浪者的法律是自由万岁”。这是她的生命宣言,是她诗与画的人生,高贵而自由。作为当代艺术的当代绘画,文字不仅阐释图像而且进入其中成为图像,成为观念的艺术。重要的是观念本体追问,马格利特还只是在画面上书写“这不是一支烟斗”,那这是什么?伊蕾说,这是自由。

她晚期也是近年的作品,背景愈加深重,暗夜深不见底。玫瑰的形象和笔触却愈加奔放和明亮,如耀眼的日光夺人眼目,或如晶莹的月光清冷深邃。日光之下没有新事,世事颠倒轮回却挡不住伊蕾自由的脚步,她决不妥协。

伊蕾在远方的旅行中离开了这个堕落的世界,热烈而来孤独而去,并非她远离世界而是世界不配有她。世界的白夜不配有这一支自由的玫瑰,她在凌晨睡去。

所幸有她的诗歌和绘画传世,还有诸多友人为她作的传神画像,让我们可以在重建的空间中忽略死亡,依然在伊蕾春意盎然的生命里与她交谈。

 

 

她不是写而为诗人

而是活而为诗人

学术主持:朵渔

诗人伊蕾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7月13日是她的忌日。北方的天气逐渐变得火热起来,就像伊蕾火热的性格。想必她是喜欢这样的天气的,因此,朋友们聚在一起,为她做一个纪念画展,既为纪念她的离去,也为怀念和她在一起的时光,更为召唤她的重新归来一她自由而热情的精神将与我们永在。

 

 

伊蕾以诗人名世,她最为看重的不是她那些卓越的诗歌文本,而是她如何作为一个诗人而自由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她不是写而为诗人,而是活而为诗人。她也并没有将自己活成一个传奇的雄心,而是活成一个自由自在、精彩绝伦的自己。

 

 

伊蕾涉足绘画很多年了,从收藏开始,到自己动手画,怎么也有二十多年的绘画经历了。但她可能不会将自己视为一个画家,并非不看重,而是不愿意拘束自己。想画就画,随时开始,无一定之规。二十年来,她遗留下的画作大概有上百幅,以花卉居多,还有些人物和抽象画。如何评价她的画作,是评论家们的事情,我从她的画作中看到的更多是自由和热情。

7月13日,本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因着伊蕾的离去,变成了一个特殊的日子。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相聚在智慧山艺术中心,一起聊天、看画,就像她在时一样。

 

郝青松,1973年出生,河北邯郸涉县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艺术学博士,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讲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督教文艺研究中心研究员。2015年10月,策划“处境与关怀——爱德第五届中国基督教艺术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16 年11月,策划“但丁在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师范大学。

朵渔,诗人,随笔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天津。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诗人奖、柔刚诗歌奖、屈原诗歌奖、海子诗歌奖、天问诗人奖、单向街书店文学奖、《诗刊》《诗选刊》《星星》等刊物的年度诗人奖等。著有诗集《追蝴蝶》《最后的黑暗》《危险的中年》《在猎户星座下》《一Knock Knock》,诗学及文史随笔集《史间道》《意义把我们弄烦了》《原乡的诗神》《生活在细节中》《我的呼愁》《我悲哀地望着我们这一代人》等。

 

 

 

 

 

 

 

 

 

鹤艺轩

53K
责任编辑:正轩
  • 霍春阳助学助困奖学金颁奖典礼 霍春阳助学助困奖学金颁奖典礼
  • 孙伯翔先生荣膺“杰出老书法家” 孙伯翔先生荣膺“杰出老书法家”
  • 2019年天津市书协工作会议召开 2019年天津市书协工作会议召开
  • 天津美术学院设立“景育民奖学金” 天津美术学院设立“景育民奖学金”
  • 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作品展 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作品展
  • 2019天津美院主云龙于广琛指导作品 2019天津美院主云龙于广琛指导作品
  • 一门四代 翰墨飘香 “吴门书风”作品展 一门四代 翰墨飘香 “吴门书风”作品展
  • 丹青溢彩墨飘香—霍春阳从教五十周年师生作品展 丹青溢彩墨飘香—霍春阳从教五十周年师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