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彩著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出版发行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网 时间:2020-06-01 00:50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书影

 

    天津美术网讯 由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刘洪彩所著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一书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刘洪彩是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2010至2011年为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2015至2016年为国家公派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美术与设计史论。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一书分上下两编,约25万字,是一部根据实地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全面著录与研究这三所博物馆所藏中国佛教艺术品的专著,是目前中国学者整理美国单馆馆藏中国佛教造像最为全面、系统、详尽的专业书籍。


    走向域外的中国佛教艺术鉴藏  

    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出版

    (美)常青

    中国佛教造像源远流长,类多样繁,是中国艺术史上璀璨的瑰宝。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领域里掀起了前往遥远东方探险的热潮,英、法、日、俄、德、美等国相继搜求中国古代艺术品,盈千累万的佛教造像与其他艺术品地流散海外,其中美国是中国佛教造像的海外收藏中心之一。佛教造像是具有中国藏品的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主要类别之一,是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其所做的调查、著录与研究是中国美术史、考古学、佛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这些佛教造像的考察,需要熟悉佛、菩萨、弟子、护法等类造像在雕塑、绘画、工艺、建筑门类中的演变特点,还要熟悉不同门类造像作伪者的惯用手法。因此,从事这项研究的工作者就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训练,才能胜任。

    在收藏中国佛教造像的众多美国博物馆中,1832年建馆的耶鲁大学美术馆最早收藏中国佛教造像,时间是在1879年,为卫三畏(F. Wells Williams,1812~1884)遗赠佛传故事造像碑。隶属于哈佛大学的哈佛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颇具学术影响力的大学艺术博物馆之一。从藏品数量、质量及影响力而言,美国博物馆收藏中国佛教艺术品的早期代表则首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1895年,该馆就从日本京都大德寺购买了南宋百幅《五百罗汉图》中的五幅。1906年,该馆还用中日专项基金在中国购得北魏承平元年(476年)石雕无量寿佛坐像(编号07.750)。它是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的世界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在1923年美国著名亚洲艺术收藏家佛利尔(Charles Lang Freer,1856~1919)遗赠給国家的美术馆揭幕之前,是唯一拥有可供观赏和学习的庞大亚洲艺术品的场所,引领着其他美国博物馆的中国佛教造像等艺术品收藏与展览。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国佛造像

哈佛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国佛坐像


    哈佛、耶鲁与波士顿三馆藏中国佛教造像种类齐全,题材丰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好材料。但有的作品残损严重,且流失过程复杂,具体出处难寻;有的作品佛道儒题材掺杂,有的则真伪难辨,就给整理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三馆藏品中,过去仅有少部分造像散见于综合性图录,在学术界相关基础研究也较为薄弱。在他们的馆网上公布的中国佛教造像仅有基本信息,且作品名称、时代等信息存在诸多失误。最缺乏的是造像题记,这是研究应该有的第一手资料,长期以来没有作过系统地整理。此外,还存在中日造像混淆的情况,即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日本的。因此,系统地研究三馆佛像造像藏品,把资料提供给学术界,特别是中国本土的学者们,十分必要。

    刘洪彩女士长期研究佛教造像,闲暇绘画自娱,曾经主持过七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社科类课题。在她的学术生涯中,值得一提的是她于2015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波士顿大学访学一年,在此期间对美国博物馆藏中国佛教艺术进行实地考察。她所著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是一部根据实地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全面著录与研究这三所博物馆所藏中国佛教艺术品的专著,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是目前中国学者整理美国单馆馆藏中国佛教造像最为全面、系统、详尽的专业书籍。

 

耶鲁大学美术馆馆藏观音坐像

耶鲁大学美术馆馆藏观音坐像


    该书约25万字,分上下两编,在体例、视野、研究领域均较前人有所拓展。在上编三馆藏佛教造像调查中,作者根据美术门类、藏品材质,将所有雕塑分为金铜、石雕、木雕、泥塑,将佛画分为壁画、纸本、绢本、菩提叶画等,将工艺美术造像分为瓷像、夹纻像等。在研究中,作者着重对三大馆藏佛教造像的题材、流失过程、艺术特色、时代与出处作了梳理与鉴别。其中对造像细节的观察尤为独到,如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隋代开皇十三年(593年)范氏造金铜阿弥陀佛坐像一铺,作者通过仔细查看,发现在菩提树的正上方与左右侧下方,共有三身垂直飘降的供养天人,这一细节在其他的专业书籍中鲜见说明。此外,作者在三馆藏佛教造像的附录里列有存疑造像。如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文殊菩萨出山像(编号55.988),为套色木版画,该馆研究人员认为是明代作品。但是作者从作品的笔墨和色彩特点分析,文殊菩萨材题绘画在日本的流行,以及该画1931年购自日本的过程来看,疑为日本作品。这样的分析结论,与作者擅长绘画、熟悉日本美术、日语分不开。

 

波士顿美术博物展出的馆藏中国佛教造像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馆藏中国佛教造像



    该书对研究与鉴赏海外佛教造像资源也很有参考价值。在下编三大馆藏中国佛教造像研究中,作者通过对北朝思惟像、背光外饰伎乐天金铜像和弟子造像等专题研究,有力补充了以往中国佛教美术研究中的一些因素。其中的伎乐天像专题研究,作者通过提炼佛经中乐伎天的显著特征,即重在表现闻法得道的佛教信仰主旨,有助于我们明确佛教美术的图像宗旨。

    该书还对中国艺术品域外鉴藏作了有价值的探讨。域外藏品的主要环节是鉴别、流通、收藏、欣赏,美国博物馆藏中国佛教造像的考察与研究无疑要涉及其中,这些作者都作了必要的尝试。当然,哈佛、耶鲁与波士顿三处藏品还有大量的课题等待学者们去研究探讨,这本书不可能是终极研究,但能引发人们对海外收藏中国佛教艺术的关注热情。对于本书的出版,我表达自己的欣赏与祝贺!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关注中国艺术的海外藏品,从而把资料与研究带回这些流失他乡作品的祖国,这将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社会意义! 


    (作者常青,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主修中国佛教艺术。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53K
责任编辑:桠弢
  • 抗击疫情——天津画院美术创作网展 抗击疫情——天津画院美术创作网展
  • 女画家杨晓君避疫宅屋有感 女画家杨晓君避疫宅屋有感
  • 艺术家刘芳作品《付出·爱·希望》 让生命的律动驱散疫霾 艺术家刘芳作品《付出·爱·希望》 让生命的律动驱散疫霾
  • 女画家赵新立:梦回大唐 女画家赵新立:梦回大唐
  • 天美学子“以艺战疫”为武汉加油 天美学子“以艺战疫”为武汉加油
  • 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迎春跨年展 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迎春跨年展
  • 东方艺术馆开馆首展郭凤祥翟鸿涛画作 东方艺术馆开馆首展郭凤祥翟鸿涛画作
  • 天津第七届油画双年展开幕 天津第七届油画双年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