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董克诚2008年俄罗斯访学记

文章来源:中国写实水彩 时间:2020-07-08 10:21

    著名画家董克诚2008年俄罗斯访学记

    2008年,董克诚受教育部公派前往俄罗斯访学,走进了青少年时无数次洗礼过心灵的文学名著、艺术名作中的国度,走进了殿堂级的艺术圣地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深造。在那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考、写生、创作,只争朝夕。

    离家万里的求学历程非常艰辛,董克诚深深地牵挂着家人,并用艺术家独特的方式与挚爱的父亲分享着自己的艺术创作心得和生活感悟,也收获了一段无比丰盈与珍贵的人生记忆。

 

《盛装的瓦娜莎》 46cm x 46cm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编  者:从文学艺术中的俄罗斯,到现实中的俄罗斯,这一年多的学习和生活,多年后回忆,定有很多感慨和回味吧?

    董克诚:也许是缘于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印象,俄罗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个冷艳岑寂、华贵静谧的国度。2008年,我受教育部委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列宾美术学院和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两所艺术院校做访问学者,历时一年有余。在学习期间,我以圣彼得堡为中心,游历了莫斯科、喀山以及多个城市,用画笔和文字体味了这个曾经深刻影响过我的国度。几百幅画作、数千张照片、十万余字笔记,似在如歌的行板中,完成了一场难忘的精神之旅。

 

与叶品同学(现任职于浙江省湖洲市新闻传媒中心)在涅瓦河边写生

 

给俄罗斯老师的讲座和示范

 

在研究生班油画写生课上

 

在学期末的汇报展上

 

《涅瓦河上的帆船餐厅和对面的列宾美院》 52cm  x 38cm

 

在冬宫广场写生

 

在涅瓦街上写生滳血教堂

 

《写生课上的速写》 22cm x 14cm

 

和于波同学(现重庆师范大学讲师)在教室里

 

《写生中的大胡子于波》     22cm x 14cm

 

《傲慢与偏见》56cm x 42cm

 

《解剖课教授》40cm x 36cm

 

《红衬布下的教授》 50cm x 42cm

 

    在圣彼得堡的一年多,学校给我调过三次宿舍,但都沒离开涅瓦街。这里完整地保存下了十八世纪的风貌,无论是改变过人类历史的冬宫,还是我最喜欢写生的伊萨克教堂,以及年轻时曾在思想上给我影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传奇般的柴柯夫斯基与梅夫人等故居都在我住处方圆千米之内,极大地方便了我去写生。

 

日记中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

 

    为了更好地画出历史感,我到旧物市场淘来不少旧书,只为书的空白扉页可以为我所用,在这泛黄的老纸上,虽不及水彩纸好画,但格外有感觉。

 

《黄昏的街道》 32cm x 22cm

 

《喀山教堂前的马车》 35cm x 22cm

 

《走过涅瓦街的水兵》 42cm x 28cm

 

《走向冬宫的水兵》 30cm x 45cm

 

《滳血教堂前的公交车站》 38cm x 26cm

 

《雨后的战神广场》 24cm x 38cm

 

《雪后的战神广场》 38cm x 36cm

 

柴柯夫斯基音乐学院排练厅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边听边画的状态让我对出神入化有了新的体验。

 

《柴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 14cm x 22cm

 

《首席小提琴》 22cm x 14cm

 

《钢琴独奏会》 25cm x 28cm

 

《练习曲》  22cm x 14cm

 

 《钢琴伴唱》14cm x 22cm

 

    日记更像本漫画手账,过写边画异域生活趣事同时也记录下在QQ上与孩子关于为人处世的各种讨论。

 

 

 

    日记更像本漫画手账,过写边画异域生活趣事同时也记录下在QQ上与孩子关于为人处世的各种讨论。

 

 

 

 

    我时常在有雪的冬夜乘着有轨电车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行进,车窗外灰蒙蒙的古典建筑和心中的惆怅是那么吻合,像是依稀莫辨的梦之残片,又像是一见如故的似曾相识。

    这就是最美、最让我心动的街——涅瓦街。

 

《雨后的红场》 38cm x 54cm

 

《涅瓦街上的画摊》 42cm x 28cm

 

《四马桥下的电车站》 38cm x 28cm

 

《黄昏的街》 15cm x 20cm

 

《雨后的涅瓦街》 52cm x 38cm

 

《窗前》 22cm x 14cm

 

《咖啡厅的下午》 38cm x 24cm

 

《黄昏的涅瓦河》 22cm x 35cm

 

《通向郊外的铁桥》 86cm x 58cm

 

《海军节的早晨》 56cm x 38cm

 

《黄昏走在涅瓦街上的水兵》 56cm x 38cm

 

    雾海慈航 自在正觉

    编  者: 您在俄罗斯的写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教堂题材的,请您介绍一下这些作品的来由。

    董克诚:在俄罗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教堂总是被建在城市的中心或高处,成为此地最耀眼、最漂亮的地标式建筑。千姿百态的俄罗斯教堂同时又是历代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博物馆。从小我就喜入寺庙,教堂,庄严的气氛让我肃穆,升华。所以每到一地,这些地方必是写生首选。

 

住所窗外对面就是喀山教堂

 

    涅瓦街周边教堂之多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将写生的目标锁定在其中的三个主要教堂:喀山教堂、伊萨克教堂和基督复活教堂。我画的最多的地方是伊萨克教堂,用油画、水彩、国画等画了30多幅。

 

《雨后的伊萨克教堂》 52cm x 38cm

 

《画在十九世纪明信片上的伊萨克教堂前广场》 10cm x 15cm

 

《雪后的伊萨克教堂》 52cm x 38cm

 

《黄昏雨后的伊萨克教堂》 52cm x 38cm

 

    我常流连于教堂之侧,下课后也会进去听听唱诗的歌声和诵经的祈愿。当教堂那洪钟次第响起时,任何音乐都无法与之媲美,她巨大的初响会瞬间撼动心灵,而那袅袅余音又恍若通神通灵。教堂肃穆庄严的氛围,令人尘俗妄念为之荡涤而尽,心中澄澈皎洁,甚是宁静平和。

 

《走过红场的修女》 56cm x 38cm

 

《乡村的教堂》     38cm x 26cm

 

《修道院的入口处》 38cm x 26cm

 

《午间》  25cm x 38cm

 

《喀山教堂的唱诗班》   25cm x 38cm

 

《荒废的教堂》85cmx56cm

 

    在俄罗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冬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国立博物馆。有门票记录进过冬宫博物馆五十多次,常常一次只研读几幅作品到闭馆。这种面对原作的精读就是我的第二课堂。

 

第35次进入冬宫博物馆的门票

 

第42次进入冬宫博物馆的门票

 

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内用宣纸边看边临,共画下近百米长的速写笔记,回国后裱成了六卷长卷及册页。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如图)及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阎秉会、喻建十、陈福春等给卷轴和册页题签或跋文。

 

 

 

 

 

    一心向善 百福自临

    编  者: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您给在国内的父亲寄回大量手绘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寄托着为人之子怎样的牵挂与深情?

    董克诚:我的父亲是个水利工作者,喜欢科技尤爱无线电。他离世前一个月,在我画室题了一幅书法“一心向善,百福自临”,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用毛笔写字,童子功跃然纸上。那是家族传承的艺术基因,我爷爷便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留下很多信件和亲书的扇面,真可谓“字如其人”——儒雅中正,我的艺术细胞更多承自他老人家吧。

    以下为祖父书写的扇面、文案等

 

 

 

    出国后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我父亲是他那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逆境中坚忍、淡定,处事时果敢、坚毅,生活中朴素、自律,以及他对一切物的断舍离,都是我所见人中无出其右者。

 

当水利工程师时的父亲

 

    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我几乎每天寄一张我写生的明信片给父亲,这样,他便会按时下楼去打开信箱,初衷是让父亲借此多运动,也让他始终觉得儿子就陪伴在身边。

    那些明信片大多是我在旧物市场或古董店买的,老明信片本身就有文物价值。我每天下课后从学校步行回宿舍的路上,拿几张这样的明信片边画边邮。一段时间后发现,父亲并未收到我寄回的所有明信片,再寄时,父亲嘱我将明信片编上号。待我回国时,他已将收到的所有明信片按编号整理成数册,又交回到我的手上,共有百张之多,留下了父子间情感交流的珍贵回忆。

 

 

 

 

 

 

 

 

 

 

 

 

 

    在俄罗斯,因学习成绩突出,校方建议我再读一年,可授予研究生学位,并给我办了相应手续。但是在2009年寒假,我回国探亲时发现父亲身体大不如以前,决定不再延长学业,便在2009年暑假终止了在俄的学习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老人家,一年后,父亲去世。在他离世300天后,我写了这篇《跋先父手泽》和他手书的“一心向善,百福自临”裱在一起,修身齐家。

    《跋先父手泽》

    先父弃养于今三百余日矣!音容笑貌,犹在目前。劬劳恩德,未报答以万ー;嘉言懿行,泽后辈斯永传。子女七人所承继者,或非良田之千顷,或非诗书之万卷,惟坚忍弘毅、沉着果敢之英雄气骨溶之血脉,如鼓曲之回响,如运河之奔流。先父执水利工程之业,遍履华夏,人或以为生平枯寂,不知其兼善无线电及电子诸术艺,而矿石、数位弥不善理,实为精神之富翁。晚岁情归园圃,庭院居室无非花者,绚烂馨香终岁不绝。教子莳苗,其道一也。兰若春夏,梅雪严冬,得勃勃万物生机;儿孙相伴,笑语满堂,享融融天伦之乐。先父昔日洞察世事,儿女每讶其先觉。至此绝笔手书之际,吾等复叹其佛禅、翰墨之缘。先父生于民国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当佛延之盛日;卒于庚寅十月初二,于晨梦里安息。享年八十五岁。手泽所书,先大人写照也。大人讳谦,字易龄。  

    骥尾数语,谨识三年之无改;和泪恭书,垂范来者之修齐。 

    幼子克诚敬书

 

 

    离开俄罗斯已十余载,回首遥相忆,普希金的一首诗作不觉在脑海中回旋:

    心里憧憬着未来,

    而现实总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会过去。

    而逝去的

    将会是美好的回忆。

 

《画在十九世纪明信片上的普希金像》     10cm x 15cm

 

《俄罗斯国博门前的普希金像》 55cm x 40cm

 

《普希金走过的街》 28cm x 38cm

 

董克诚

 

    董克诚简介

    董克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2年10月生于天津,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 天津水彩艺委会副主任。作品入选第七届至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和《中国水彩百年大展》等重大展览,并多次获奖。出版了包括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水彩写生教程》《油画静物画例》《水彩画艺术表现》在内的十二部专著和画集。曾于俄罗斯、荣宝斋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外藏家广泛收藏。2008年,国家教委选派访问学者赴俄罗斯等国进行为期一年的艺术教育研究。

 

 

 


著名画家董克诚捷克写生采风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董克诚捷克写生采风作品欣赏

  
董克诚教授被中国美协聘为第五届水彩画艺委会委员


何家英来津看连环画 与董克诚边走边聊“小人书”

董克诚:我虽未长大,但我从未停止成长
董克诚:我虽未长大,但我从未停止成长


董克诚访谈:丁酉·春节台湾印象


·董克诚2017丁酉年挂历欣赏:充满着妙趣与哲思


·杨志刚、董克诚教授出席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启动仪式


·精神追高,艺术求纯——董克诚之《格桑与卓玛》

 

 

 

 

53K
责任编辑:正轩
  • 孟庆占为“抗疫英雄”造像 孟庆占为“抗疫英雄”造像
  • 王明亮《和平共处》献礼抗疫 王明亮《和平共处》献礼抗疫
  • 李毅峰:中国画的哲学归属 李毅峰:中国画的哲学归属
  • 郑连群:以诗思文心入画 郑连群:以诗思文心入画
  • 冯字锦为举国抗疫祈福 冯字锦为举国抗疫祈福
  • 王惠民创作长卷《百鸟迎春图》 王惠民创作长卷《百鸟迎春图》
  • 尹沧海庚子正月纪事 尹沧海庚子正月纪事
  • 萧沉印作一览 萧沉印作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