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军,山东临沂沂南人。1998年9月考入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修国画,2002年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主修山水,师从陈玉圃先生,2005年7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7 月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修艺术史学与中国画创作,师从范曾先生,2008年6月获博士学位;2005年9月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现为美术与设计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并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
著名画家姜金军:有大的魄力才能创作大气象的作品
  [姜金军]:我现在以最高学历的学习成绩在大家面前,其实每一步都是很辛苦且幸运地走过来,小时候跟我的爷爷拿着毛笔学写简单的词句如“天下太平”、“吉祥如意”等,以及再长大些便独立写对联,到后来开始学画,学素描,学色彩,到后来参加高考,上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再到后来考研究生,考博士,应该讲都非常顺利,也自认为很有福气,例如我很幸运成为陈玉圃先生的研究生,后来又成为范先生当年唯唯一一个博士生,在学画过程中,同时也得天津、北京乃至全国的很多名家点拨,有一些还成为很好的朋友,我认为这都是我学习经历非常宝贵的财富...【详细内容
 
著名画家姜金军:追求具有宁静的美学意境
  [姜金军]:画面上留白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勇气,或者说是一种简淡的意境,中国画有很多巧的地方,我认为这个巧跟西方绘画有些不一样,例如:对天空,对水,这种处理,就直接是空白,西画则不然,有些人认为空白直接就是不画,留出来,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仔细看看无论是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还是北宋范宽《溪山行旅》,画面主山背后的留白,都是经过仔细的渲染,甚至非常讲究精细的,不是单纯的就是一个空白,到后来明清时期,如“明四家”、清初四王“或者”四僧“,他们对于画面的留白似乎显得简单了,可是这个白都是经过了精心的”安排...【详细内容
 
著名画家姜金军:提炼简单的符号,是人生一种境界
  [姜金军]:关于写生,每次出去我都会觉得兴奋,我个人在生活中崇尚很安静的状态,然而认识我的朋友或者我的学生都知道,在山里我会非常兴奋,无论是到名山大川,例如黄山、泰山、恒山等,或者是到很土的很小的小山包,我也会显得莫大的兴奋。或许我对山水有天生的亲近性,在山里面,哪怕是安静的坐一会,不拿画笔,不拿颜色,就是坐一会儿,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那么,尤其是当你拿着画笔,把你看到的山水——这么一个廓然大物——凝缩到一个很小的纸上的时候,确实有很大的成就感,而且这种凝聚的过程,你要把偌大的物象,进行很多很多提炼,这个提炼我们也可以...【详细内容
 
著名画家姜金军:有义务做一个纯粹的中国画传承者
  [姜金军]:如上所述,沈宗骞的四句话是我对每届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当你坐在教室里面,你拿着毛笔,面对着宣纸,墨汁,那么你就应该做相关的事情,这个相关的事情可不是简单的就是拿着毛笔在宣纸上画画,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心态的树立。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我们的传统审美价值观,可是真正属于我们传统的符号,现在确实很少了,例如我们穿的衣服,我们用的,我们住的,我们看的,听的,基本上都是掺和了西方的文化色彩,我不是说这种西方文化色彩不好,就说如果还能找到一个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延续最单纯的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的话,我们说,汉字是一个...【详细内容
 
著名画家姜金军:我对自己课程的要求是认真打基础
  [姜金军]:欲学其艺,先正其心。我很幸运地取得了一些成绩,无论是画画还是理论研究,但到现在我仍自认为还是一个小学生,还在认认真真地练习书法,练习绘画,去读书,去教学。其实我现在很大的担心,还是怕自己走入一个误区,毕竟自己还没有完整地树立自己的风格体系。教学中也是这样,没有特殊情况我基本上是在画室里面跟学生一起完成作业,我也非常担心我的学识不够成熟,不够丰富,从而误导学生,所以我一直在探索,打基础,在这个前提下,我也会去寻找一些快乐的东西,例如自己要定期出去写生,采风,定期要跟学生一起在课下随意的聊天,包括打球...【详细内容
 
著名画家姜金军:对中国美术的美好前景充满憧憬
  [姜金军]:前些日子电视上演《徐悲鸿》,其实当今我们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能发展到今天着实不容易。中国绘画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她同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一样,经历了残酷的洗礼,旧有的体系面临着被解构,新的秩序尚待确立,这就是我们曾经所处的现在仍然存在的境遇。在我们经过几千年磨合的一种相对完整的体系却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人能够站出来,徐悲鸿先生是当时一个伟大的代表,当时很多人像康有为,梁启超,林风眠,都在做这样那样的探索。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有一个相对非常好的教授环境...【详细内容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高山相与对,仿佛钟子期》
《去住一叶舟,卷舒一竿竹》
《水上起清音》
《溪山清境皆画本》
《溪山有同道,正可论诗话》
《欲避喧嚣地,且来岩上居》
《在山泉水清》
《江畔诗思》
《淡然山色有清音》
《归来读诗书》
《何当避暑临溪坐》
《寄意常于此》
《寄意平芜水石间》
《兰溪春早》
《林泉话清远》
《前身江上一钓徒》
《十渡春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