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关良和马云的神秘共同爱好王衍成中国美术馆个展:超越抒情,探索宇宙之理“源•程向君个展” 当代漆画自由精神的探索同心共力,为中国人物画当代再发展而呐喊天津著名画家陈之海写意画鸡作品欣赏 何家英:董克诚追寻的是做人作画的大境界北京保利第37期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春拍再传“回暖”信号凝聚共识令人鼓舞傅为民:拓片收藏成市场新宠经历4年低谷期艺术品市场冰雪初融观“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有感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题为“不息”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赏析田家英专注清人墨迹收藏终有成400多幅水彩·粉画作品在西安美院展出李伟:用水彩在陶瓷上“筑梦”“广东力量”水彩画邀请展福建举办文徵明侄子及其《摄山白鹿泉庵图》画卷2017年职业艺术家调查报告父亲4年画2000幅水彩:这是陪伴女儿的成长日记天津著名画家陈之海写意画鸡作品欣赏况瑞峰书宏篇巨作“八体千字文展”在天津图书馆展出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作品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幕从心所欲不逾矩-读况瑞峰先生八体书千字文近作散如味道·水木清华-郑连群水境花鸟巨制画展在天津日报美术馆开幕天津功能最齐全的文化课堂“北悦草堂·春秋文化艺术中心”揭幕自然科学与艺术潜能-朴墨心画展在津沽书画会开幕“邢襄墨韵—纪念白寿章诞辰120周年书画精品巡回展”在津开幕董克诚访谈:丁酉·春节台湾印象恽田春正—刘正恽人物花鸟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弘扬传承永续-皇室书画艺术馆在天津开馆书画齐修 德艺双馨-史振岭回乡举办个人作品展著名画家刘正恽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天津市书画名家祝贺孙富泉迎娶儿媳文企结合 合作双赢-天津市炜龙中环书画院成立
首页 >> 网艺缀英 >> 正文

关良和马云的神秘共同爱好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4-21 11:27

  前几天,一段马云(微博)唱京剧《红灯记》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大家纷纷惊呼,没想到唱的真不错!马云白底布鞋+雪茄+京剧,完全不像一个资深互联网人士,倒像是一个老派票友。

后台回复关键词 “京剧”,获得马云唱戏视频
后台回复关键词 “京剧”,获得马云唱戏视频

  这可能并不是装,似乎随着人年岁的增长,就越来越能发现这些中国戏曲的好。

  和流行歌曲直白地说“我爱你”不同,中国的戏曲,唱腔百转千回,有时候一分钟才唱一句,唱沿路的风景,唱曲折的感情,年轻人耐不下性子来听。

  可在阅历丰富,历尽沧桑的人听来,却是不一样的味道。

  演员的唱腔、身段,合着鼓点,起起伏伏,这节奏和韵味,恰恰跟中国画里笔墨线条的起承转合相吻合。

  无怪乎,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国人都爱戏曲,因为这里面所包含的“魂”是共通的。

  而在画家里,也有一个人,一辈子痴迷看戏、上台演戏,终日画戏,把《霸王别姬》里张国荣那份儿“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儿,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就是关良。

关良
关良

  画家关良,是从小泡在戏院长大的资深票友,粤剧、京剧,只要是戏都能看到如痴如醉,光看还不算,还要学,还要演,还要画。

  他的戏画,好玩儿极了,仿佛将一干生旦净末丑的大戏台搬到了纸上,由他按下戏台暂停键。似乎再按一下,演员们还会继续唱念做打。

  爱戏的人很容易交朋友,聊两句戏,就熟了。关良也有这样的好朋友,除了著名武生盖叫天,还有一个远在美国的华侨票友黄青新。

  有人说美国也有京剧票友?

  不但有,还多着呢。梅兰芳上美国演戏,难道全是洋人看吗?离开家乡的华侨,往往更加离不开传统这口,那是他们心上的一口提着的气儿。

  1984年3月,关良应黄青新的盛邀,赴美国纽约考察和访问,并在黄青新家中居住,一住就是半年。

左起 关良之子关汉兴、关良 访美街头留影
左起 关良之子关汉兴、关良 访美街头留影

  黄青新是在美国发展的华侨实业家,热心慈善事业,曾回国到广东捐资建过学校。除此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粤剧和收藏书画。

  黄青新是粤剧骨灰级票友,不仅喜欢看粤剧,还在纽约出资组建了一个“青新雅集”乐社,专门请老师来辅导自己演唱,邀请国内名伶到美国演出。

  关良和黄青新是广东同乡,又都热爱中国戏曲,俩人简直相见恨晚,在曲艺书画上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说不完,就用画的。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关良给黄青新画了许多戏曲人物作品,那时关良已经84岁。

  这些作品,在关良回国后,被黄青新悉心珍藏起来,机缘巧合,辗转到广州华艺国际春拍。正巧,4月22日、23日,在上海延安饭店华艺国际春拍精品巡展上,就能看到其中部分精品。

  细细看来,八十四岁老关良的笔头,仍然精彩。这精彩,来自于他从小在心里提着的,那口传统的气儿。

  画画和戏曲,生长在灵魂里的两根藤

  1900年,关良出生在广东番禺的乡下。当时老百姓连写封信都要花钱找测字先生,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看戏。

  关良小时候家里清苦,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坐在爸爸肩头,去乐善戏院看戏。

 

  他最爱看的就是“全武行”的打斗场面,看完戏回到家,还没过足瘾,自己也要在床上学着武生翻跟头,直到被母亲骂一通。关良的戏瘾,从那时起就已经初见苗头。

关良《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24.5×68cm
关良《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24.5×68cm

  关良11岁时,跟着父母搬迁到南京。他们住在两广会馆,馆里就有戏台,每到戏班子来演出时,关良就扎到前排去看。

  渐渐地,关良开始知道大闹天宫的是孙悟空,倒拔垂杨柳的是鲁智深,耍青龙刀的是关云长……看戏、画戏曲小人儿的爱好,也一直伴随他长大

关良 《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45×123cm
关良 《戏曲人物》,镜框,设色纸本,45×123cm

  1917年,17岁的关良在“实业救国”的呼声中,跟随二哥赴日学化学。关良不喜欢理科,每天补课补到脸发绿。

  唯一放松的时刻,就是晚上二哥做饭时,他能闲一会儿,把玩着从南京带来的大量洋画片,随手涂两张人物画。

  所谓“洋片”,就是香烟盒子里的小画片,上面用彩色线描画着中国戏曲和小说人物,这些洋片,是关良小时候父亲给他的,是他童年最珍贵的宝贝。

民国洋片
民国洋片

  关良的随手涂鸦,让二哥学画的好友许敦谷看到了,觉得他很有潜力,便介绍关良进入了日本川端研究所学习油画。

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关良
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关良

  从此,那个随手画小人儿的化学学渣关良,竟走上了画家的道路。但此时的他对西画的认识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

  后来关良转学到东京的“太平洋画会”。印象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野兽派、表现派、构成派等西方现代派艺术,让他目眩神迷。

  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能看懂了。

  在西方艺术家中,高更、凡高以及马蒂斯的艺术风格对关良影响很大,回国后关良在学校教授的,也是油画。油画和他喜欢的戏曲,似乎是两个不搭界的事情。

  但命运很好玩。抗战时期,关良囊中羞涩,竟买不起油画画材,于是改画中国水墨画。

  长期接受西方艺术体系的教育,关良总沉浸在立体、透视、光影中。但当毛笔沾上宣纸,这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关良觉得,一切都应该有所改变。

  他开始尝试画自己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中国戏曲人物。

关良《打花鼓》,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关良《打花鼓》,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他喜欢看戏、听戏,而当别人沉浸在戏曲中时,他不忘拿着本子画舞台人物速写,他用西方的办法记录传统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去解构人物动作、情绪、舞美设计。

  回家后,他用传统的毛笔、宣纸、国画颜料,从速写中提炼出自己所理解的戏曲人物形象。

  那一个个有些变形、夸张、类似孩童拙笔勾勒出的小小的人物,竟让关良痴迷到一画就是近60年。

关良 《贵妃醉酒》,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关良 《贵妃醉酒》,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画里的,都是活角儿

  关良画戏,缘于他爱戏。没有这份儿爱,他画不了那么真实,那么可爱,那么像小孩一样,仿佛画的是自己的好朋友。

  《西游记》伴随关良长大,他曾无数次画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的形象和故事。

关良 《孙悟空斗长龙》,镜框,设色纸本,54×40cm
关良 《孙悟空斗长龙》,镜框,设色纸本,54×40cm

  1960年,浙江绍剧团公演剧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龄童饰演孙悟空,七龄童饰演猪八戒,此剧目一经推出,火遍中国,也被改编成京剧。

  文革之后,四害清除,为表心中快意,良公画了十多次京剧《三打白骨精》这场戏。

关良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镜框,设色纸本,54×40cm
关良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镜框,设色纸本,54×40cm

  关良痴迷京剧,和京剧名家李万春关系非常好,他爱看《大闹天宫》,也爱画。

关良与朱屺瞻
关良与朱屺瞻

  1981年,《大闹天宫》开演前,李万春特意给关良送票,还说:“今晚兄弟给关先生保驾看戏,散场负责送回家。我要为二位翻一个‘虎跳’!百分之一千平安无事!”

关良《齐天大圣》,成扇,纸本设色,19×54cm
关良《齐天大圣》,成扇,纸本设色,19×54cm

  当时李万春70岁,还要给81岁的关良表演“虎跳”,把关良吓得够呛,劝他千万别演,但李万春表演到尽兴处,还是来了一个完美的“虎跳”,意外观此福利,让整个剧场的观众都开了锅。

  可见人要是有一项能够全身心投入的爱好,真是能活到老,玩到老,永远都是一颗赤子之心。

关良《孙悟空斗沙僧》,镜框,纸本设色,38×45.5cm
关良《孙悟空斗沙僧》,镜框,纸本设色,38×45.5cm

  关良画戏,“得意忘形”

  关良画戏,并不着意于将造型画的特别准确,而更在乎传神。

  下面这幅打斗场面,画的是京剧《十字坡》中的一幕。

  《十字坡》,又叫《武松打店》,演的是武松因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被发配孟州,途中投宿进十字坡“母夜叉”孙二娘开的黑店。夜间,黑店老板娘孙二娘药晕公差,潜入武松的房间,打算谋财害命,顺便弄点人肉做包子馅儿。但武松早有防备,与孙二娘打斗起来。

关良《十字坡》,镜框,纸本设色,38.5×45cm
关良《十字坡》,镜框,纸本设色,38.5×45cm

  画这出《十字坡》,关良特意选取了最激烈的打斗场面。

  画中武松将孙二娘行凶的刀打飞,一只手按住她的胳膊,一只手抓着她的头发,而“母夜叉”孙二娘仍心有不甘地挣扎,一只手盯着刀,还想伸手去够,另一只手不忘格挡武松,大拇指刚好按在武松人中上,感觉武松应该很痛。

  后面俩人应该是黑店里的伙计,躲在桌子后面瑟瑟发抖,还忍不住伸头去看二人打斗。

  这感觉就是舞台上的一出戏,被关良用画笔按下了暂停键。

  关良之所以能画出角色的精髓,不只是因为自己的体会,他还经常和大武生盖叫天一起研究探讨。

盖叫天《武松打虎》剧照,人称“活武松”
盖叫天《武松打虎》剧照,人称“活武松”

  爱看戏的关良,与盖叫天关系也非常好。两人常在一处,盖叫天边说戏,边演戏,关良则一边学,一边画。

  盖叫天表演时,一招一式都融入了他对角色的理解,往往合着锣鼓点“嘣—噔—呛”的节奏来一个精心设计过的亮相,博得观众满堂彩。但关良画的却不是盖叫天最威武的亮相一刻。

  刚开始,盖叫天也不太懂关良的画,觉得他的画散了神。后来慢慢才明白,原来关良特意捕捉了他亮相还未定的时刻,也就是锣鼓点的“嘣—噔”还没到“呛”的动态时刻,因此人物具有动感,不是呆板的。

关良《伏虎》,镜框,纸本设色,38×46cm
关良《伏虎》,镜框,纸本设色,38×46cm

  这幅《武松打虎》中,武松显然与猛虎酣战费了好大力气。只见他右拳高举、紧握,正在蓄力往下捶去,左手按住虎头,整个人顺势跨坐在老虎身上。

  老虎的脸可以截图做表情包。

 

  《武松打虎》这一题材,关良也画过很多,下面这幅扇面,好似武松换了一身衣服,打虎的姿势也由跨坐,变成了左腿跨虎头。这次武松费的力气也不小,你看他左手还撸起了袖子,右拳高举,双眉倒竖,嘴唇紧抿。

  而老虎则一副“我去怎么又是你”的表情……

关良《武松打虎》,成扇,纸本设色,19×54cm
关良《武松打虎》,成扇,纸本设色,19×54cm
 

  可能是画得熟了,伏虎罗汉也逃不开武松打虎的影子。

关良《伏虎罗汉》,镜框,纸本设色,68×58.5cm
关良《伏虎罗汉》,镜框,纸本设色,68×58.5cm

  眼磨亮了,把角色、演员两层心灵都读透

  关良这幅李逵的造型,与京剧舞台上袁世海先生的李逵神韵颇为相似。

(左)关良《李逵》,镜框,纸本设色,38×45cm  (右)袁世海《黑旋风李逵》剧照
 
(左)关良《李逵》,镜框,纸本设色,38×45cm (右)袁世海《黑旋风李逵》剧照

  画中李逵怒目圆瞪,双鬓斜飞,显出了他暴脾气的性格,人物右手一架,左脚一勾,长髯微斜,仿佛下一秒就要提着板斧去砍人。

  李逵在京剧中属于花脸架子,粗狂鲁莽、暴躁易怒,有时候还是搞笑担当。

  袁世海在表现李逵观赏梁山泊美景时,就演成了李逵想应和美景念首诗,但冥思苦想就是念不出来;又想到有人说梁山泊无美景,便想把那人暴打一顿,真是活灵活现。

关良《李逵》,镜框,纸本设色,38×45cm
关良《李逵》,镜框,纸本设色,38×45cm

  关良这样说画戏:

  “眼磨亮了,把角色、演员两层心灵都读透,由通而化,水到渠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笔下的李逵,姿势和袁世海版的李逵几乎一样,但具有关良式的稚拙夸张。

  无怪乎,李苦禅称关良的绘画是“得意忘形”。

关良 《鲁智深拔柳》,镜框,纸本设色,38×44.5cm
关良 《鲁智深拔柳》,镜框,纸本设色,38×44.5cm

  李逵一言不合就砍人,鲁智深却是一言不合就破坏树木。

  粗眉倒立、眼如铜铃、肥硕鼻头,光着膀子,肌肉发达,还有胸毛,鲁智深就是这样的糙汉子。

  关良在鲁智深的手臂上,用淡墨线条勾勒出肌肉正在用力的效果。

  比起李逵和鲁智深性格中的易怒因子,雪夜被逼上梁山的林冲,表情也是怒。但他的怒不是先天性格中自带的,而是妻子被抢的怒,自己被陷害的怒,被追杀到忍无可忍的怒。

关良《林冲风雪山神庙》,镜框,纸本设色,39×44cm
关良《林冲风雪山神庙》,镜框,纸本设色,39×44cm

  林冲身着长袍,头戴范阳帽,扛枪挑酒壶。帽顶的穗,长枪的穗,酒壶的穗,长袍衣摆的皴擦,都暗示着他正冒着凛冽的风雪,在寒夜中愤怒疾奔。

  他的怒在外放中还有收敛,带着冤屈、隐忍、痛苦和绝望。

关良《孔明斩马稷》,镜框,设色纸本, 66.5×44.5cm
关良《孔明斩马稷》,镜框,设色纸本, 66.5×44.5cm

  失了街亭的马稷,眼中全是悔恨,裤子那一抹显眼的橙黄色,是不是暗示着他的骄傲和浮躁?

关良《宝钗扑蝶》,镜框,设色纸本,60.5×48cm
关良《宝钗扑蝶》,镜框,设色纸本,60.5×48cm

  关良晚年出国交流,使得他的画融合了更多西方艺术的元素,色彩比之前更加奔放、浓重、明亮。

  比如在表现宝钗扑蝶这种轻松愉快的场景时,衣裙、首饰、扇子和蝴蝶的色彩就尤其有这个特点。

关良《红娘》,镜框,纸本设色,60.5×48cm
关良《红娘》,镜框,纸本设色,60.5×48cm

  《西厢记》里的红娘活泼又调皮,机智又八卦,这种黄绿撞色的设计特别能够突出她鲜明的性格,而且清新通透,没有市井的俗气。

关良《东郭先生受教图》,设色纸本,立轴,67.5×44.5cm
关良《东郭先生受教图》,设色纸本,立轴,67.5×44.5cm

  这幅画里的狼,用色也比较鲜亮、大胆。不仅如此,在墨色的运用上,也是枯墨多一些。这是关良晚年作品的典型特点。从1983年到1986年,晚年关良在画人物时,还会不经意间有“颤笔”,比如东郭先生的衣服线条,这确实与年龄有关。

  越画越好,越画越自由

  关良的人物之所以充满灵气,点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瞟、盯、瞧、观、见、捎,不同的眼神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所以关良为每个人物点睛的手法也各不相同。

  这幅《游龙戏凤》里面,明朝皇帝朱厚照遇见了别的美女,抛下李凤姐就走,他的眼神,充满薄情和嫌弃,而李凤姐则是心酸和无望。

关良《游龙戏凤图》,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关良《游龙戏凤图》,镜框,设色纸本,38×45cm

  可以将关良在40年代画的《游龙戏凤》做一下对比。看看他早期、晚期的作品变化。

关良《游龙戏凤》,25×15cm,1940年代
关良《游龙戏凤》,25×15cm,1940年代

  早期关良点睛的手法大多是“芝麻粒”,而不是后来稍大一点的圆墨点。这幅里朱厚照的眼睛“芝麻粒”的效果更明显一点。

  早年作品里,朱厚照的面部被处理成白脸。京剧里的白脸,通常用来突出奸滑之辈的性格特征,所以早期关良塑造的朱厚照,戏剧元素更多,褒贬的意图更加清晰。

  《钟馗嫁妹》里,钟馗的点睛手法很明显不再是“芝麻粒”了。

关良《钟馗嫁妹》,镜框,设色纸本,38×44.5cm
 
关良《钟馗嫁妹》,镜框,设色纸本,38×44.5cm

  此外,早期关良的在构图时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但这幅十多平尺的《李太白醉写蛮书图》画于晚年,更偏西方的“焦点透视”,各个人物、道具的位置关系和大小,都和实际人眼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

关良《李太白醉写蛮书图》,镜框,设色纸本,96×132cm
关良《李太白醉写蛮书图》,镜框,设色纸本,96×132cm

  梅大师一出《贵妃醉酒》,惊艳了中外多少戏迷。关良这幅画,着重描绘贵妃下腰衔酒杯之前的一瞬间,贵妃的开脸相当好看,眼神更添媚态。

关良《贵妃醉酒》,镜框,设色纸本,67×135cm
关良《贵妃醉酒》,镜框,设色纸本,67×135cm

  看着画,就不禁想起梅大师的绝代风华,那种醋意、嗔意、娇态、醉态、生气又要伪装不在乎的劲儿,勾着人的心思也跟着百转千回。

  咱们的艺术,要三十年后才被大家理解

  除了戏画人物,关良也为黄青新创作过一些静物和山水。

  1984年访美期间,关良曾在纽约举办画展,引起了很大反响。关良的作品,画的精神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又运用了西方的技巧和观念,西方人看得懂,所以喜欢。

左起仇宇、关良、陈丹青
左起仇宇、关良、陈丹青

  1984年于纽约东方画廊 背面画作《钟馗图》

  比如中国画家很喜欢画《清供图》这个题材,但是到了关良这里,清供图就变得热情奔放起来。

  这幅《花果图》用色格外浓郁,热烈。色彩、构图,仿佛都能看到印象派大师塞尚的影子。

关良《花果图》,立轴,设色纸本,91×67cm
关良《花果图》,立轴,设色纸本,91×67cm
 
塞尚 静物
塞尚 静物
 
关良《花果图》,镜框,设色纸本,80×60cm
关良《花果图》,镜框,设色纸本,80×60cm
 
塞尚 静物
塞尚 静物

  关良在1957年曾经和李可染一起去德国办过画展,在德国写生了不少山水风景。

  他晚年这幅《德国山水》,可以很明显看到西方印象派粗放的笔法,着重光影的对比,但是湖边那一粒垂钓的人物,却又和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隐者高士有点相似。

关良《德国风景》,镜框,设色纸本,53.5×79cm
关良《德国风景》,镜框,设色纸本,53.5×79cm

  描绘桂林山水时,关良更是以快笔粗线勾勒出漓江山水的大致轮廓,仅以墨色浓淡来强调山水光影的变化,也是印象派的手法,但水中扬起的风帆又确实是中国传统的画法。两者结合起来,并不显得突兀。

关良《漓江帆影》,立轴,设色纸本,78×54cm
关良《漓江帆影》,立轴,设色纸本,78×54cm

  下面这幅画,描绘了苏州天平山的丰收图景。太平盛世中的一隅,有恬淡的田园风光,和农人丰收的喜悦,这就是关良最想要的生活,没有战乱,没有倾轧,人们付出劳动,收获喜乐。

关良《天平山秋收图》,镜框,设色纸本,68×38cm
关良《天平山秋收图》,镜框,设色纸本,68×38cm

  这幅画越看,越和方召麐的作品有共通之处。而方召麐和关良,都曾是经历过苦难,却仍对艺术孜孜以求,走在时代前沿的先锋人物。

  1981年,关良在香港办展,并且在港中大做讲演。方召麐曾对他说:“咱们的艺术,都要三十年后才被大家理解”。

莫一点、林风眠、香港记者林檎、方召麟、关良
莫一点、林风眠、香港记者林檎、方召麟、关良

  三十多年过去了,关良天真稚拙的画作,也确实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汤显祖说: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斯人已去,关良和黄青新的友谊故事,今天我们已经无从得知细节,但那半年的朝夕相伴中,这些画儿留下来了。

  这些画儿会在4月22日去上海,如果你有时间有机会,希望你去看看。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梁启超何以把美术第一人的帽子送给陈师曾
•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功过到底哪个大
• 张大千为买画 放弃北京王府住成都小院
• 艺术大师刘海粟背后的女人
• 朱浩云:民国海派大佬郑午昌
• 金文入画、太极笔法与黄宾虹山水
• 靠近大师聆听细节:齐白石的那些画论妙语
• 弘一大师圆寂75周年 嫡孙女追忆祖父书法往事
• 超越古今 齐白石的“草虫画”
• 专家解读张大千:从地狱里带出新中国画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