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艺术品保税交易 “文化硬手”还是“商业虚补”?拈花来拜饮湖师 刘子久与李叔宏的师生情缘著名画家史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著名画家史振岭:感谢天津的艺术家支持美协工作著名画家史振岭:尽毕生精力繁荣天津书画事业著名画家史振岭: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升华著名画家史振岭:花鸟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著名画家史振岭:大写意花鸟是自我心灵的抒发著名画家史振岭:天津本土画家对我影响最大八旬翁张联信历时仨月完成木雕“嫦娥三号”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分析:回暖尚需时日黄胄作品1.288亿成交 创今年中国书画拍卖纪录弗朗西斯·培根中国首展于南艺美术馆正式启幕2013第三届艺术水立方杯国际书画大展在京开幕炫像—张卫水墨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笔尖上的情绪 董子庄山水画展在汉方美术馆开幕吴龙元刻瓷艺术研讨会举办 被誉为津门第一刀组图:盘点全国十大美术馆21幅馆藏精品第三届中国(杭州)少年儿童绘画双年赛获奖名单过云楼藏书近日合璧展出著名画家史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用传统水墨写意当代人的精神——古风作品赏析水墨洇洇写天然 著名画家史振岭和他的花鸟世界高清图:旅美著名画家卢德辉绘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高清图:天津美术馆举办“红色经典—馆藏20世纪中国画展”高清图:“骏驰甲午—李澜画马作品巡展”启动仪式举行高清图:书画家方大开喜收新徒黄勤彬仪式在古镇杨柳青举行高清图:全国读书漫画及读书硬笔书法大赛作品展进大墙活动启动孙伯翔庞黎明王印强闫勇高清图:新当选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为“天津美术网”题写网名高清图:谦谦儒者 文人风骨—李毅峰中国画巡展青岛站反响热烈高清图:天津第七届水彩画展在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举行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初评...
 • [公告]第二届全国“读书”硬笔书法大赛征...
 • [公告]“天津东方杯”漫画大奖赛征稿
 • [公告]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初评入...
 • [公告]首届“金苑杯”中国时装画大展入围...
 • [展览]第七届具有收藏潜力的艺术作品展开...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瀚海2013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卖会场次安...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范美俊:危险的美术批评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11-19 12:00
    天津美术网讯  本文所指的美术批评,不单指传统意义上对艺术作品以及书画家的评论,还包括对艺坛环境中的假丑恶现象等多方面的批评。

  即便在广开言路的今天,就笔者的观察,美术批评本身甚至是批评整个行业,都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限于篇幅这里仅列举三点。

  一、因批评遭到报复的危险

  张瑞田在《书法报》2012年第21期发表《从段成桂到毕政——对吉林书法界的谏言》一文,点到了吉林书协前任和现任主席之名,因为是谏言难免有所批评。很快,报纸就发表了“审稿不严”的公开致歉,作者也被告知其专栏“瑞田观点”将停止。作为同一版面“老斯说话”专栏的作者斯舜威,则主动关闭了自己的专栏以示抗议。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这两个专栏得以保住。应该说,这是一个较为难得的结果。

  因批评遇到麻烦的事情已是见怪不怪,即便私下里是破口大骂,只要被批评者本人没听见就当没发生,而一旦在正式报刊发表哪怕是不点名的批评,总会有人对号入座而且大为光火。比如,郭庆祥因《文汇报》的一篇文章就带来系列官司而且败诉,这在司法界和艺术批评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难怪,美术界的正式出版物,给人感觉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展览那个名家的成果多得很,问题则基本没有。问题是:真的没问题吗?批评也真的如洪水猛兽那么可怕吗?批评就等于是中伤、诽谤与造谣吗?就没有一点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可以看到,只要是颂歌性的批评,文章中的某些事实即便没有,如不是某一级协会的会员说成是,不是某高校的教授说成是,某次展览只得了银奖说成是最高奖,在文中有用词不当、逻辑错误甚至有错别字的情况,也没有人会追究媒体的“审稿不严”。批评实在危险,1993年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某人拟创作一篇反腐小说,虚构了一位姓氏较少的副省长,为防止有人对号入座查遍了时任和卸任的该级别的官员,最后发现没有该姓氏这才放心。如果是直面问题的批评文字,可能因一个词语有贬损他人人格之嫌,被批评者轻则撰文反驳,重则将批评者、媒体直接告上法庭,要求赔上数百万的名誉损失。为什么被批评者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很简单,除了无形的所谓“名誉受损”外,恐怕更担心官阶不保、画价下降,这可都直接关乎其切身利益的致命伤,焉能不重视?

  古人有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传统。而现在这种品质实在稀缺,即便是朋友间的玩笑性的指点,也经常会闹得不愉快甚至反目。著名美术史学者林木教授在其论著中对徐悲鸿颇有微词,结果经常在纪念徐悲鸿的各种活动中被缺席批评。在某些学术搜索引擎上搜索有关电子文献,结果某些信息要么被删除,要么显示“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提示,甚至自己在博客上贴出的已发文章也不能打开,这让他很是愤怒,因为这些文字都是通过相关审查合法而且正式出版的学术性文字,并非网络上常见的恶意诋毁。为此,林木教授在《美术报》发表了《网易究竟怕什么》一文。其实,也不要想象1953年就去世的徐悲鸿的身后有什么一大群看不见的强大护卫力量,估计仅是个别人的行为而已,特别是手中藏有该画家作品的利益相关者。汤哲明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2012年第13期发表措辞颇严厉的《徐悲鸿批判》,而徐悲鸿的女儿徐静雯回文《追忆我的父亲徐悲鸿》则很是包容,并没有睚眦必报,这让人肃然起敬。显然,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贡献巨大,但并不能掩盖其在改造中国画等方面的一些过激方式的深远影响。徐悲鸿并不是神,并非不可以批评。徐悲鸿本人也享受到了他人难以比肩的身后殊荣,其重要作品如《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不知道在各种权威刊物被反复发表过多少次,不信可以上中国知网搜索。而有些水平也不错的画家,一辈子估计都难有这样的机会。

  二、批评者实际的生存危机

  批评家靠什么生存?课题、稿费,还是被批评者的酬劳?就笔者看来,这都不靠谱。

  先说课题,约在10年前笔者申请了某高校的一个校级课题,资助的经费为1000元,而现在省级课题的经费也很少有的甚至需要自筹,国家级的课题经费近年来一直再涨,但是申请的难度也可想而知。目前,还绝少看到关于艺术批评的选题获得各级别的课题项目的支持。发表批评文字,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在网上,但学术影响力小;再是正式发表但可能性较小。有些研究性的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可以用课题经费什么的冲抵版面费、编辑费什么的,而批评文字则基本没有这样的可能?因为批评可能惹事,估计有的报刊就是交两倍的版面费都不敢发,万一惹事了这不是得不偿失吗?再说稿费,批评家仅靠稿费生存而没有其他收入,这也不靠谱。现在,一些正规的报刊还是有稿费的,按照现行稿费制度仅60至100元每千字,一些名家专栏一篇也不过500元左右,一个月至少要发表20来篇才可能达到稍高于城市平均月工资的收入,这有无可能?是不是太累了点?而与画家数千甚至上万一平尺的作品价格来比,稿费实在是不给力,对不住批评这个严肃的行当。近年来,笔者发表了批评文字30来篇,绝大部分有稿费,但总共加起来也不超过5000元。当然,能发表已属不易,但与投入的时间、精力相比显然不成正比。而靠被批评者的酬劳生存,更是不靠谱。这样肯定有红包批评之嫌,批评的独立性会受到严重影响。笔者曾经发表了几篇批评画派打造的文章,被批评者不反批评就不错了,更不会对我心生感激甚至是酬谢。显然,靠被批评者的酬劳生存者只是极少的人,特别是掌握一定展览、市场、媒体等资源的批评家,而有的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家,仅仅是因为需要说话而且方便说话,道理大家都懂不解释。

  因此可以看到,每年毕业这么多的艺术理论各方向的硕士博士,很少人能够成为职业的批评工作者。这个行业除个别人外连吃饭都成问题,还奢谈什么加强批评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和学术自律?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突飞猛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了文化强国战略,有机构也做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行到62.87%的结论……。难道,有关部门就不能研究一下如何繁荣美术批评?比如,推出几本公益性可资信任的非盈利的专业批评刊物?

  三、批评失语失信的危险

  其实,批评家遭到打击报复或是批评从业者的生存危机,都不是太危险的事情,这是美术批评本身以外的危险。而美术批评真正的危险则是失语与失信,最后导致批评的彻底消失,这既批评自身的危险,更是美术行业健康发展的潜在危险。

  近年来的美术批评,可谓是不景气与不遭人待见,颂歌批评、应景批评、红包批评、棍子批评、胡乱批评屡见不鲜,批评严重失语失信、影响力越来越小,笔者曾撰文《影响力渐小的美术批评及其成因》(载《巴蜀学刊》2009年第1期),详细分析了这些情况及其原因。薛永年在2012年4月16日的《美术报》撰文《美术批评失语与失信》,总结了这种危险。而天乙在网上撰文《美术批评全面沦陷》,则显得更为悲观。

  正常的美术批评,如果长期遭到强词夺理的反批评,甚至批评者遭到打击报复,这会让批评变得越发艰难甚至是不可能。因为,任何批评都可以被推翻,久之任何批评都会成为豪无意义的自说自话,自然也没有人相信批评并愿意去批评了。美术批评从业者的生存危险,会阻止新人进入这个充满危险和变数的领域,将导致批评队伍的萎缩。批评因为各种问题导致失语与失信,长此以往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消失。其可怕的结果:与美术史、美术理论并行的美术批评,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公器性的学术精神也将丧失,文艺界追名逐利群魔乱舞,拼爹拼资源拼炒作会甚嚣尘上,文艺发展的整体格局将变得污秽和混乱不堪。

  结语

  显然,批评在艺术发展进程中是重要的而且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正常的批评,整个艺术行业将充满虚伪和功名利禄。可喜的是,近年来的美术批评在逐渐沦为资本的颂歌、沦为作品图片的陪衬、沦为无意义的文字游戏的时候,美术界的一些平面媒体依然坚守着一些严肃的批评栏目,并成为不少报刊的亮点,如《书法报》的“言论”、《美术报》的“时评”、《美术观察》的“批评”、《书法导报》的“关注”、《中国书画报》的“言论&视界”等等,有些栏目甚至压过头版头条,成为最有看头的版面。

  面对美术批评的乱局与危机,该怎么办?显然,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也包括批评家的鞭挞与呼吁。批评家并不是圣人,也许能够做到的是,保持批评的敏感触角并抵挡住各种诱惑,为已处颓势的批评贡献一点力量。在最近的某次学术研讨会上笔者谈到了这个颇显沉重的话题,最后的总结是:批评很危险,入行须谨慎!

来源:美术观察 责任编辑:易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岁月情怀—苏联时期主题性美术创作稿展即将开幕
• 张敢教授"艺术讲堂"畅谈15世纪佛罗伦萨美术
• 岁月情怀—苏联时期主题性美术创作稿展开幕
• “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 让你了解“海派”
• 组图:上海美术整体形象首次在京亮相
• 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暨《海派百年系列作品集》首发
• 瞎掰自秀的“赶洋集”
• 首届中国美术苏州圆桌会议暨画家画苏州展举办
• 风从“海上”来:海派美术多元共容味道厚
• 苏坚:我们有无真正的美术教育家?
  • 信王军、石磊双个展在泰达举办 信王军、石磊双个展在泰达举办
  • 天津美院国画系教师作品展 天津美院国画系教师作品展
  • 裘缉木、苏鸿升天津人美合展 裘缉木、苏鸿升天津人美合展
  • 陈音兰祝贺老师伍月柳画展 陈音兰祝贺老师伍月柳画展
  • 邢立宏、李澜画展在东莞举办 邢立宏、李澜画展在东莞举办
  • 全国第六届钢笔画展在津举行 全国第六届钢笔画展在津举行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