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向京—为什么要谈女性艺术书画市场洗牌为何如此严重刘海静作品展在北京烟斗咖啡艺术空间开幕水云游:高毅个展在荣宝斋拉开帷幕陈孝贤和陈孝锋作品上拍北京正道全面解读第十二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水墨丹青-中国画作品展(东营)9月9日开展高金源作品亮相广州当代五家书画展天津市第二届临书大展8月26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异时空间:由金个展将在首尔市环形替代空间开幕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山东省国画作品展举办白驹过隙:孙浩水墨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奥运走了 奥运主题收藏品来了收藏不可想当然:铜器收藏的误区栗宪庭:从通俗的角度解释当代艺术文化收藏遇冷 投资风险加大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量额双降马王堆文物将首次亮相常州 近200件珍品两周时期百余件文物亮相河北 呈现晋国兴衰春拍风云鉴:大数据教你如何投资艺术品高清图:水墨心境·万志新首次个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诗意化的经典:刘艳会新青绿山水画赏析组图:萧瑟晴朗-萧朗先生笔下的秋色视频:著名画家万志新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万志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高清图:“逸道无极·贾宝珉花鸟画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视频:叶大海书画工作室落户水上公园洛锜田园高清图:萧朗百年诞辰书画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视频:何家英祝贺心无挂碍-张佩钢作品展圆满成功高清图:天津市美术中等专业学校建校五十五周年新老师生再聚首孟繁禧书法艺术欣赏:端庄典雅端庄杂流丽 刚健含婀娜—杨杰书法艺术组图:天津画家房师武花鸟画作品欣赏人间烟火的味道:书画名家张毅敏的花鸟艺术组图:诗情画意,笔墨风韵—胡振声兰花作品欣赏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向京—为什么要谈女性艺术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8-24 12:58

  每次要谈到女性艺术都会让我有种本能的不情愿,聪明的女性艺术家都应该拒绝关于性别的讨论。语言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有歧义,我始终觉得“女性主 义”甚至是“女性艺术”这样的词汇,在中国的现时文化里是个伪问题。如果只是把同一性别的艺术家凑一起就叫做女性艺术,实际是缺乏问题的针对性的。

  中国的女性问题确实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在一个差异巨大,背景复杂的社会里,中国的女性问题怎么谈?中国的“女性艺术”怎么谈?从什么角度谈?为什么 中国的女性艺术家这么少?如果问到中国的女性艺术家是不是女性主义者,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否认?为什么我们单单要把女性创作拿出来讨论?女性主义者意味 着什么?

  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著作曾经给我很大启示,她说过:“如果性别是男女不平等的性化(Sexualization)所采用的凝固不变的形式,那么,不平等的性化就先于性别出现,而性别则是其结果。”

\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在比利时举办的中国女性艺术家联展,展览充斥着织物、丝绸、桃红、粉红这些元素。不管是男性策展人,还是女性策展人,碰到做女性的 展览,头脑里的“定义”便会即时苏醒。当你做一件作品,观者的潜台词也常常是——哦,因为你是女性,中国的女性,所以这样创作。在艺术圈,几乎每个女性艺 术家都会被介绍为“重要的女艺术家”。“女”这一前缀似乎时刻提醒着你的边缘性。而创作者寻求自我建构的本能总是与这样不离不弃的身份标签对抗着。

  朱迪斯·巴特勒还说过,把女人等同于性别,是把女人这个范畴与她们的身体外在的性化特征混同,是拒绝给予女人自由和自主权,就好像这些理当是男性所 享受的一样。 这一观点的女性主义火药味就很浓了。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同样的女性问题是无法做到“微观化”的。因“微观化”的前提是先从社会整体状况和历史视角上去理 解和讨论“中国式”女性问题的成因和现实,所有局部的孤立问题的讨论都不具备说服力。然而,在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我也在不断被规训的过程中缓慢地唤醒 了关于性别的自觉意识,并且几乎无可回避地“冒险”涉入了关于女性身份问题的讨论。

\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女性注定是身体性动物。借由身体感知和思考,这种身体性肯定带来很多的局限,这种认知近似于被称作“本质主义者”的第一代女性主义艺术家。但她们更积极坚决地由此推动揭示不同于男性的“女性的方式”。

  为什么女性总是更愿意用身体作为创作的素材?一方面和这种身体性的属性有关,女性更倾向把身体作为感知的媒介和世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女性的身体 在文化里始终是被客体化的,被观看的。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他著名的《观看之道》里写道:“我们也许可以这么简单地说:男性行动,而女性显现。女性观看被观看的自己。这不仅仅决定了男性与女性关系 的大部分,也决定了女性看待她们自己的关系。女性自身中的观察者是男性,即被观察者是女性。这样她将其自身转化为一个客体,尤其是转化为一个视觉的客体, 即一种情景。”在中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中还有包含文化上顽固的意识形态的因素。用女性身体创作,是双刃剑,一方面你要利用身体这个“利器”对抗这种观 看上的习惯和眼光,另一方面要时刻警惕这样的创作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女性的身体只要出现,就会很容易被文化习惯消费掉。

\

  身体性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情感。女性创作普遍具有自传性的表达倾向,这也是身体经验的思维习惯。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在她那篇著名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里,否定由性别所划分的所谓“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反对艺术是个体情绪经验的直接表 达,或是把私人生活翻译成视觉形象。诺克林所批驳的还有诸如“由于社会属性的边缘化,内向的方向似乎是女性天然的觉悟”这类的观点。然而内化是创作思考中 的重要过程, 太多伟大的创作者,都经历了强大的内化过程,不分男女。尽管我一向不认为我的创作带有自传倾向——我从来没有这样的视角观看自己,但我很认可对女性艺术的 这个评价;并且深层次里,我绕不开身份话题,也和这样的视角圆心有关——所谓“看世界都是透过我的眼光”这样的论点已经暴露无遗。那么自传性的特征由何而 来?除了身体媒介是女性创作者的重要依赖的因素,我还是觉得在中国文化范围里,女性处在更边缘的社会角色,而因此获得了更多自省(至少是自我观照)的机 会;社会凝视也让女性更习惯观察自我以及同性的群体,并由此获得自我确认,而自我觉悟也常常是在这样的功课里完成的。

  “自我”总是个存在的重要命题。现代的网络环境造就了“自我意识”的文化,但这个自我并不代表真正的主体性。而生物性的性别意识也不能造就我们的主体性,甚至会被消费文化消解,制造同质化的人,削弱需要内化来建构的自我。

\

  归根结底,所有问题都是创作的问题,是探索主体性的问题,而不是性别问题。 最终解决创作问题,还是要超越个体的经验,达成对作为生存背景的社会性话题的介入,对权力机制的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主体自觉意识。我始终反对无休止地纠 缠在圆点上,应该把“我”放在文化上,放在权力系统里去理解,才能获得“我”的坐标, 对作为社会和文化构成的女性“身份”进行切实思考,切入生存的实质问题。(作者 向京)

来源:龙美术馆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书画市场洗牌为何如此严重
• 王建民:艺术先锋和实践反思
• 殷双喜:现代水墨的两难处境
• 书法要师法传统 画画要多学素描
• 王建民:艺术先锋和实践反思
• 走出书法学习的八大误区
• 钟德:当代水墨转型该往何处
• 写意油画:会是下一个热点吗
• 钟德:当代水墨转型该往何处
• 王建平:中国岩画学推进任重而道远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