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陈丹青:这是一个传播的时代张西昌:工艺美术中的“代工”现象邢千里:当代艺术为何总想“搞事情”?798仍是当代艺术的第一现场吗?当代艺术的尺寸与皇帝的新衣西班牙艺术起源于何时?2017东京艺博会 全景感受日本艺术力2017中法当代艺术对话展亮相国展美术中心墨斋呈现泰祥洲绘画及装置作品个展《宇·宙·观》“墙势力:墙报艺术家展”为青年艺术家助力UCCA十年庆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沉痛凝重的历史瞬间-王书朋、何莉油画《抓华工》王慧智雪景画读略:苍辣厚重 意蕴深远身心自在智慧无量-王万强佛言禅语书法展在津开展流梦烟霞—何延喆山水作品展在鼎天中国空间开展艺术衍生品:马寒松的“钟馗不差钱”天津美协山水画专委会到上海、江苏开展艺术交流冠惠行状:随心所欲,胸藏有标格造大山浩气 铸大山神魂-吕大江的艺术世界壮心以抒—刘维仑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流梦烟霞—何延喆山水作品展在鼎天中国空间开展墨迹刀痕-卢龙黑白木刻作品展在瀚琮艺术空间开展具象水墨|画者无疆——高喜军壮心以抒—刘维仑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姬振岭、载庸、李淑香为金带福路文化中心赠书李寅虎与央视微电影签约拍摄《传统艺术系列视频》淳一之奇:程茂全的书法艺术“丁酉新春—津门六名家书画展”在图书大厦天艺苑美术馆开幕具象水墨|持正清源倚黛山—呼志远山水画作赏析乘物游心:书画篆刻家宋洋国画作品欣赏天津湖社画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选举孙长康为画会会长笔墨精到 格调清新:读著名画家涂忠民的画艺之境庆三八-天津女子画院第十三届国画精品展在天津政协书画艺术馆开幕肖培金举办“丁酉吉年庆九如”写大吉精品展 祝福母亲90岁善寿著名雕塑家王家斌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陈丹青:这是一个传播的时代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3-20 11:28

    2016年,网络视频节目,风生水起。陈丹青应资深出版人刘瑞琳女士邀请,开了一档互联网节目《局部》,出镜主讲他认为好的美术作品。对着镜头的陈丹青,从一开始自嘲“念稿子”到渐入佳境。一集分析一幅画。点击率和口碑都很不俗。陈丹青以前曾多次犀利点评美术高等教育的种种毛病,这一次,似乎要将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教授的五年时光,用一种新的形式追回来。

    2017年1月3日,陈丹青在成都言几又书店做了一场分享会。从机场到市中心的路上,陈丹青感到“如真似幻”,“1976年的成都,大街好像只有几条。满街有很多卖泡菜坛子,坛子上有图案,我还买了一个。40年过去了,成都完全变样了,干净,高度现代化,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应该保留的东西。听说太古里有很多美女,我今天还特意去走了一圈。”

    陈丹青对成都有格外的情愫,跟他的回忆有关。1976年,从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一周只有三次。陈丹青在成都等了三天,才等到一班夜航飞机。那一次高原之旅,让他有了一张自己的艺术创作。1980年,陈丹青再次从成都飞往拉萨,完成他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这批创作被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之作。陈丹青也从此在艺坛名声大噪。从这个意义上说,成都也算是他的福地。他说,虽然近些年到四川次数较少,“但我有很多四川朋友,很多都是毕业川美的画家,几十年的老朋友。”

    审美

    不是教出来的会“看”,就会了解

    幽暗空旷画室内,一张小圆桌边,陈丹青手捧一书在灯下翻看。画室内的灯光渐渐亮起,照亮了室内的一幅幅画作。在巴赫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乐声中,陈丹青慢悠悠开讲“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啊,比欧洲人所谓风景画早了上千年……”

    陈丹青第一集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说到同样给皇帝画画魏拉士开兹;第二集从《死亡的胜利》聊到中国北魏的壁画。在《千里江山图》中,他提到许多次孩子气、元气淋漓、18岁的成就。他认为,年轻人有活力,但不是元气、朝气。世界上动人的生猛的画,并不是白胡子老头弄出来的,多数是年轻人、小孩子弄的。

    “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他将蒋兆和的抗战题材《流民图》,被人遗忘,“我们伟大的绘画传统是千里江山,不是死亡。蒋兆和一辈子没有画过壮丽河山,他喜欢画人,特别喜欢画可怜的受苦人。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上个世纪我认为,中国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画家,也是最杰出的人物画家,就是蒋兆和先生。”

    就这样,一集一个名画,一集一个新鲜的观点。陈丹青讲了16集,16幅画。这些画未必那么有名,不是蒙娜丽莎那种大家都知道、也被分析得很透的画。而是很少在教科书上被讲,但是非常重要的画。陈丹青的视角又很独特,语言表达能力又强,所以会很有见识,引人入胜,对喜欢文艺的求知青年,很有吸引力。

    陈丹青说,他做这个节目,不是带领观众学习了解绘画知识的,而是想引导大家对艺术更感兴趣,更知道怎么样感兴趣,“我一般不直接谈这幅画。而是找一个角度,让人对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时代,有一些感知。艺术史资料,网上都有啊,某某画家哪年生、哪年死,画了些什么……那是档案,记那些干什么?“审美”不是教出来的。“看”就是了解,会“看”,就会了解。你去看看婴儿的眼睛,他什么都不知道,可是拼命盯着一切看。”

    听众

    是对艺术好奇的一般人 高端跑车客户不是我的听众

    2015年6月16日,陈丹青的《局部》第一集与观众见面。在各种娱乐综艺节目盛行的环境之下,这档被陈丹青自嘲为“念稿子”的文化类脱口秀,收获的是超出节目组及陈丹青自己预期的火爆点击率。节目上线10小时,点击量超过100万次。这个点击量已属非常难得,超过了《晓说》上线时的数据,甚至比诸多娱乐明星节目还高。

    一般明星学者面对大众讲课,总会被学院内学者挑错。陈丹青对此很谨慎,“美术专家会对这个节目有意见,学者是知识警察,喜欢纠错,我的谈论充满红绿灯。艺术就是犯错、试错,好的艺术根本就是闯祸。我可没想到美术界,我假定的观众是所有对绘画好奇的人,不管是谁。我试着让你知道,世界上除了名画,还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画,如果大家说,是啊,是很有趣,我就很高兴。但其中牵涉的知识、观点,千万不要当真,不过是“有此一说”。”

    对于这些节目,陈丹青说,“其实我很忐忑。每做完一集,我都不知道下一集要说什么。每一次的选题,观点,都是我苦苦寻找得到的。”就这样,陈丹青说,自己“像做梦一样”做完了第一季16集。

    有年轻人跟他说,点击率很高,他有点不自信,“真的吗?”他说,自己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我不是美术史专家,我不是讲给艺术家听的,我是讲给那些不从事艺术但对艺术好奇的一般人听的。”有高端跑车品牌跑来谈合作赞助,愿意出200万,但最后被品牌车的总裁否决,陈丹青笑着说,“那个总裁是明智的。看我的节目的听众,的确不是高端跑车的目标客户。”

    现在

    不是只读小说的时代

    而是一个影像时代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型画家,陈丹青对传媒有很深的思考。早在2003年,陈丹青曾和著名小说家王安忆围绕着影视与小说,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对谈文字稿长达五万余字,曾连载于《上海文学》,两人观点都非常深刻,具有启发性。在对谈中,两人都显示出对观看国产电视连续剧的“狂热”。

    如今,陈丹青透露很爱看美剧。在他看来,美剧有两个功能,“第一,美剧相当于21世纪的长篇小说。第二,美剧已经超越了电影。”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让陈丹青陷入思考,“为什么颁给迪伦?我不太知道背后的因素。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文学的媒介正在发生变化。”

    现在做网络视频节目,陈丹青又谈到他对艺术与传播平台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史就是传播史。人类最早的艺术,就是传播、传递实际信息的功能。人类对故事有永恒的好奇心。只是讲故事的媒介,一直在发生变化。从说书人到小说,再到电影,电视剧,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这是一个必须承认的大趋势。文字意义上的文学,当然不会消失。因为用文字写作、阅读的快感,不会被影像完全替代。但是不可否认,影像的发展,确实导致文字意义上的文学读者,变少了。现在已经不是大众都读小说的时代,而是一个影像时代。”他说:“如果我是今天的年轻人,我也很可能不看书,这是媒介的问题,任何一个新的媒介起来,老的媒介就会衰落。”

    问陈丹青:现在无法回到没有手机的年代

    跟大多数画家不太一样,陈丹青的身份,一直在游移、多元。他的随笔集如《纽约琐记》、《退步集》等,在青年人当中很受欢迎。这也让他有了一个跟其他一般画家并不具备的身份:面对公众发声的知识分子,或者带有明星光环的学者。

    近几年,陈丹青出现在传媒视野,多是因由他称之为“师尊”的木心先生。他不遗余力推广木心的文艺创作,包括文字作品和绘画作品。整理出版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影响颇大。在他的核心努力下,2015年,木心美术馆在木心的家乡乌镇建成开馆。

    记者:做视频节目的契机是什么?

    陈丹青:十年前,出版人刘瑞琳女士让我在视频节目谈艺术。当时我推掉了。因为我当时好像中了邪似的,不愿意谈艺术,我谈了很多美术教育的问题。3年前,刘瑞琳女士又来跟我说这个事儿,我认真考虑了。这是一个快速传播的时代。大家都在手机上获取资讯,包括我。我也会在网上看看高晓松的知识类脱口秀节目,看了有五六集。我就想,如果在我年轻的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节目,我肯定一集不落地看完。也就是说,现在很多书本上的内容流向视频。我就想,还是试试吧。等我把16集做出来了,我发现传播量真的很多,我非常拜服现代传媒,传播既快又能储存,可以反复看。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算是幸运接受委托做了这个《局部》。

    记者:《局部》第二季什么时候出来?

    陈丹青:应该会在今年的三月份,讲解地点选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埃及厅、中国厅、欧洲厅、一个厅一个厅讲,但大都会博物馆很牛,具体方案还在洽谈中,如果纽约方案不行,就转到意大利托斯卡纳,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地区都在这个小地方。我是很愿意做下去的。只要还有人,愿意在手机上听我讲艺术,并且因为我的讲述,对艺术的兴趣更浓,或者更知道怎么感兴趣,我就非常有成就感。”

    记者:你在《局部》中有一期讲蒋兆和先生《流民图》。传播率非常高,很多人深受感动。这样的作品更带个人主义、个人同情心的作品,它不太容易传播或被大众所知道。那么在当下时代,我们怎么样实现自我?

    陈丹青:对蒋兆和那个时候来说,没有实现自我这句话,但是他拼了命画出了《流民图》,我们今天可以说他完全实现了自我,虽然他为这个付出了很惨的代价。实际上,现在又有多少人关心《流民图》呢?他的时代已经翻过去了。但是没关系,他自己实现了他自己。

    记者:选择讲哪一幅画,有周密的计划吗?

    陈丹青:完全没有。除了在《纽约琐记》写过系列回顾展散文,我没有任何经验,更没读过美术史。但我接了活儿都很认真。《局部》的每集文稿至少琢磨10天,我每写完一集,都很伤脑筋:下一集讲什么?有时候讲一幅画的时候,会触发我突然联想到另外一幅画。都是很偶然的。是一集带着另外一集,这样讲出来的。甚至,有很多想法、观点,是我在写草稿的时候,写的过程中想到的。写着写着,我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想法。

    记者:谈谈你大力促成为木心先生建的木心美术馆吧。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是乌镇要盖的,不是我要盖的。我完全没有能力去盖一个美术馆。我真心想做的事情很简单:木心走了,他剩下的事情,我得一件一件帮他做起来。我很少为自己做事情。

    记者:你发表了很多对于教育的观点。您认为,怎样给现在的小孩子一种更好的启蒙教育?

    陈丹青: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当我把《文学回忆录》弄出来,我收到很多反馈。我才意识到,今天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能够遇到很多好的长辈、很精彩的长辈。但我仍然相信,在今天的大学和年轻人的空间里面,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人。所以你要去找,找啊找啊找朋友,终于会找到一个。我是“撞”到了木心,撞到以后我就把我身边的人都带到木心身边。当时我们一些人在纽约听木心讲文学,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非常珍贵的老师,当时也有人听着听着就走掉了。人们对自己眼前的美好,总是不太意识得到。现在想起来非常珍贵。

    记者:你会鼓励年轻人多看纸质书或者影像作品吗?

    陈丹青:我既不会鼓励,也没有资格鼓励任何人。他们正在做他们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不相信,我跟一个小孩儿说,你要多看经典小说,他就真的会去看经典小说。因为他有他自己的选择或者调整。每个人都不一样。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兴起,被社会大多数人介绍,一定伴随着一种老的传播媒介,慢慢被淘汰,或者边缘化。这个过程我觉得是无法避免的。比如说,现在我们不大可能再退回到没有手机的年代。

    记者:对这个时代的审美怎么看?你觉得现在的“网红”美吗?

    陈丹青:我还没有看过网红视频,但是手机上偶尔会推送出让我看到一些女孩子的脸,大眼睛,尖下巴,全都是一样的。我觉得不好看。我觉得,社会上很多人是被一个很可悲的审美趣味在引导。这是一个传播的时代。这就显示出传播时代的弊端来了。因为它取消你自己的判断,集中供应一种统一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给你。背后则有商业的巨大推动。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认真分享自己的陈丹青

    印象中,陈丹青是愤怒的,总在批判,总能引爆新闻点。2017年1月3日,出现在成都书店里的陈丹青,穿着标志性的一身黑,藏青色的外套,里面是黑色高领毛衣,黑色皮鞋,戴着眼镜,眼神专注,脸带笑意。干练清瘦。谈锋甚健。显得很温和。

    他先做了一场30分钟的演讲,然后接受听众的提问。有问必答,很显诚意。面对从澳门半夜专门打飞的赶过来的文艺中年,迫切想要当面问他一个问题:要不要放下手头的生意,专门做自己喜欢的文艺?他的回答稳重而恳切:“我觉得你大可不必放下生意,专门从事所谓的你喜欢的生活,你想写小说?那你就写啊。一边做生意,一边写。”

    陈丹青说,现在的人,都是同时在忙无数的事情。“我认识一个女性,她不管多忙,每天都是5000多字的写作量。我自己也是啊。我每天要忙很多事情比如忙木心美术馆,社会上也有很多活动要参加。但是我每天都要画画啊。如果你真的非常想做一件事,那你就去做好了。你把第一部短篇写出来,第二篇就会出来,第三篇也会出来。”

    还有人问他,完成一部作品,怎么在受定制的作品中表达自己,怎么把字数删短。他也是很耐心给予答案。“不要害怕受限制。艺术要有限制。有了限制,你反而可以跳舞。第二,你要相信读者有自己的理解。不要把话说满。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塞尚,大概有两千来字。木心看到了,他说他也写写看。他写了,就三个字:塞尚,晴。我觉得他也写出了塞尚。”(作者 张杰)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张西昌:工艺美术中的“代工”现象
• 当代艺术的尺寸与皇帝的新衣
• 鲍玉衡:灵气、神气和正气
• 杨晓阳:美术教育要重视创作 要有家国情怀
• 从艺术教育开始培养儿童的美术素养
• 陈明: 当代绘画艺术非得是这样的面孔吗?
• 以国画绘国花 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 王进玉:过度追捧是一种社会病
• 书法教育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何作用?
• 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危·机沉浮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