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范美俊:中国画的展厅效应略谈艺术的批判性和娱乐性黄永玉:艺术只有好坏 没有新旧紫苑书院在京成立 画坛四君子传承中国画精神“走向文明的自觉—袁运生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开幕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展方案公布: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首师大美院2013级油画系毕业创作作品展开幕潘柏林师徒作品展在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举行全国专家学者西安探讨当代艺术专家谈收藏:不要盲目崇古 未来艺术品将大热朱浩云:民国海派大佬郑午昌中华创世神话首批连环画完成创作“来图书馆看敦煌”展第四站中国美术学院开展杭州少年儿童中国画会在杭州国画院美术馆举行深圳市博物馆:以文创产品助力传播雕塑大师罗丹逝世百年大展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灼灼其华——画里画外说桃花画院的历史作用与时代担当金文入画、太极笔法与黄宾虹山水徐悲鸿《蜀妇汲水图》亮相嘉德春拍董克诚访谈:丁酉·春节台湾印象恽田春正—刘正恽人物花鸟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弘扬传承永续-皇室书画艺术馆在天津开馆书画齐修 德艺双馨-史振岭回乡举办个人作品展著名画家刘正恽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天津市书画名家祝贺孙富泉迎娶儿媳文企结合 合作双赢-天津市炜龙中环书画院成立画家陈钢的瓷上长城:历时4年行万里路画300青花瓷纯粹无界·乔晋津、焦小红、张新佳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流梦烟霞—何延喆山水作品展在鼎天中国空间开展墨迹刀痕-卢龙黑白木刻作品展在瀚琮艺术空间开展具象水墨|画者无疆——高喜军壮心以抒—刘维仑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姬振岭、载庸、李淑香为金带福路文化中心赠书李寅虎与央视微电影签约拍摄《传统艺术系列视频》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范美俊:中国画的展厅效应略谈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4-07 11:12
 

    2016年夏,我在重庆观看了“吴昌硕艺术大展”。其中,大部分作品以轴装形式直接挂在墙上。尽管布展时注意到了作品间的关联与区别,尽管这些纸张泛黄的作品水平不俗,但仅从观展效果看,就三个字:散、乱、花。我突发奇想,若将这其中挑一两幅投稿时下的全国中国画展,能入选吗?而就我的观察,难!即便送10寸作品照片参加初选,也未必能通过。且不说这些作品内容旧、形式老,单就视觉效果,就会被评委很快撂一边。学界公认的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四大传统画家,估计只有黄宾虹那种“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比较整一的作品,在时下“国展”中稍具入选的可能。换个角度,今天频频入展甚至摘金夺银的画家,其成就能与甚至连入展都困难的这四位大家相比吗?如果不能,原因又是什么?

    问题比较复杂。但不可否认,基于近代以来的居住环境与展览方式,斗方幅式及镜框装裱应运而生。如今的创作也往往与展厅的空间、灯光等方面的设置相关。古代书画尤其是横幅,并不适合悬挂展出而必须平放在陈列柜里,这才接近创作者和观看者的视角。最近,我重读了德裔美籍美术理论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名著《艺术与视知觉》,试图从心理学逻辑找到某些作品展览效果不错的内因。

    展览是作品与观众交流的平台,但中国公共性的美展历史却很短。古代中国没有美展,书画交流往往是私密性的文人雅集,非今之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大部分中堂、手卷、纨扇是近距离观赏的,大概只有莫高窟、永乐宫的壁画创作才会稍稍注意展示效果。清季的学堂教学成果展、书画家的个展联展,以及社团、新型美术学校举办的展览,具有近代意义。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国展”。美展的引进,迫使在私人空间流通的传统中国画不得不直接面对公众,既改变了国人的视觉经验与欣赏习惯,也逐渐改变了中国画的创作方式与图式面貌。1937年,李可染以《钟馗像》参加在南京刚建好的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展。也就是在这次展览中,他看到了中国画在展厅中与西画、雕塑同时展出的尴尬———视觉效果差、整体感不强、画面散乱花。而这些弱点,又恰好是在私人空间近距离观赏的优点。因此,传统中国画创作标榜的“横不过二尺”“耻作大画”等观念,在展厅开始受到挑战。或许受其刺激,后来的“李家山水”与传统山水画大异,擅以逆光画山和“挤白”,还刻意描绘传统山水绝少有的倒影,再加上题款,画面变得饱满而整体。当然,这也可能与他1929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研究部系统学习西画后的借鉴有关。

    近现代公共美展的出现,反过来也对创作产生了影响。基于美术馆的展览环境,也基于作品的展厅效果,中国画创作的散点透视往往被更整饬的焦点透视所“取代”,注重黑、白、灰关系的处理,甚至还要基于色彩三要素(明度、色相、纯度)确定具体的“色调”,并且尽量做到满密繁复与颜色统一。

    为求视觉效果,有些中国画是越画越大。国家博物馆陈列的《太行铁壁》,比同展厅的油画《开国大典》还要大。当然,还是比不上纵4.8米、横17米的巨幅画作《新中国诞生》。而这类大画,只要不是画得太差,肯定会收下很多人的膝盖。近年来的“国展”,往往规定中国画纵不超2.4米、横不超2米,统一配框,不收轴装作品。这标志着传统轴装形式逐渐退出展厅,而册页、手卷也因展出不便逐渐淡出展览视野。似乎,除了材料、技法不同,中国画的画面形式与装裱已渐次与西画合拍了。书法作品的展厅效应也类似,满而紧、印章多、条块分割、大小间杂与颜色搭配,视觉效果也不错,书展犹如画展。

    显然,展厅效应的负面效果无须回避。目前,创作者追求更多的还是显性的外在形式,作品中缺少真实的内容与感悟,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正如吴冠中批评的“戴着假面具跳舞”。久之,也就催生了某些假大空的展览样式流行病。(作者 范美俊)

来源:艺术中国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艺术的批判性和娱乐性
• 黄永玉:艺术只有好坏 没有新旧
• 灼灼其华——画里画外说桃花
• 画院的历史作用与时代担当
• 艺术进中考是喜还是忧?
• 林木:国家意志与国家画院
• 美术批评:请开门见山
• 王子和作品印象:妙笔水墨写丹青
• 徐坚白常说画油画不能有功利心
• 顾平:画院的历史作用与时代担当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