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薛永年:花鸟画传统散议习俗视野下的艺术展览效应金一德先生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醍昂” 白明的陶瓷国度方广智访问学者山水画作品汇报展开幕睛彩 • 2017国际青年艺术展在北京开幕大象无形-唐洪勝个展4月25日在山东青州开展经典·求同—封俊虎书法展4月27日在北京开幕天津书法名家走进滨海新区为书法爱好者点评作品三晋名家名师名教协会走进朴墨心画院开展艺术交流津门书画名家“诗画秋浦 醉美池州”活动风采《马寒松古代人物作品精选》近日出版发行组图:品味传统文化 风泉清听艺术馆举行雅集沙龙会凤舞祥语-陈之海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大厦开展祖国颂-申世辉山水画创作及教学成果展4月29日开幕天津政协花鸟画研究院成立暨作品展4月26日举行美丽中国文化之旅张大功中国画作品展在青州开展南开大学秀山画会成立仪式暨首展4月29日举行天津市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2017八零油画学社优秀作品邀请展在上海开幕凤舞祥语-陈之海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大厦开展天津著名画家陈之海写意画鸡作品欣赏况瑞峰书宏篇巨作“八体千字文展”在天津图书馆展出大匠之园-吕云所艺术作品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幕从心所欲不逾矩-读况瑞峰先生八体书千字文近作散如味道·水木清华-郑连群水境花鸟巨制画展在天津日报美术馆开幕天津功能最齐全的文化课堂“北悦草堂·春秋文化艺术中心”揭幕自然科学与艺术潜能-朴墨心画展在津沽书画会开幕“邢襄墨韵—纪念白寿章诞辰120周年书画精品巡回展”在津开幕董克诚访谈:丁酉·春节台湾印象恽田春正—刘正恽人物花鸟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弘扬传承永续-皇室书画艺术馆在天津开馆书画齐修 德艺双馨-史振岭回乡举办个人作品展著名画家刘正恽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天津市书画名家祝贺孙富泉迎娶儿媳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薛永年:花鸟画传统散议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4-24 11:22

    关于中国花鸟画的宝贵传统,有的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有的可能还没有引起注意。讲到中国画的传统,张彦远说:“始于立意,归于用笔。”这其中,有立意,有为象,有笔墨,花鸟画也不例外。我今天主要不是讲笔墨,而是从意和象的角度讲,结合古代优秀的作品,特别是20世纪“借古开今”传统派的一些精彩的作品来谈一谈我的体会。

    中国花鸟画出现比较早。最早的是在美国奈尔逊爱金斯博物馆收藏的陶楼上的画作,画的是一群乌鸦在树上徘徊。魏晋就已经有擅长画花鸟画的名家了,到五代的徐、黄完全成熟,比西方要早。西方也有类似的画,画静物、画自然。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莫奈 睡莲 油画
 


    金农 荷塘图 中国画
 


梵高 鸢尾花 油画
 


李鱓 土墙蝶花 中国画
 

    中西的异趣

    一般而言中西绘画有同也有异,西方的花鸟画比中国晚得多,传统也不一样。大家看,后期印象派梵高的《鸢尾花》和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土墙蝶花》,都是画鸢尾花,也叫蝴蝶花,但追求全然不同。梵高的鸢尾花,作于晚年,画的是生命的灿烂,是旺盛的活力。李复堂的蝴蝶花,画于他被迫离开宫廷画师的岗位之后,流落江湖,亲眼目睹了春雨后农家土墙头蝴蝶花的盛开,结合画上的题诗题跋,可以清楚看到,他的画以“庄周梦蝶”为典故,抒发了来自老庄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胸怀。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画的是荷塘,是他晚年的代表作。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荷塘》,也画荷塘,但两者旨趣不同。莫奈表现的是水光的迷人,是变换不定的丰富色彩。而金冬心的作品,画得比莫奈简练,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只画近处荷叶田田,后面画一只船的部分。上面的长篇题跋说,他是杭州人,但生活在扬州,一到夏天六月,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西湖的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想起那种美丽的景色。他于是画了荷塘,还画了船。他说我虽然没有画人,但是仿佛可以看到衣香鬓影,可以听到丝竹管弦不绝于耳。这样的画,突出的是人,而不是湖光山色,不是映日荷花,而是想象中的船娘与管弦的悦耳。是一片乡愁。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 1951年 纸本设色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
 

    寓兴与象征

    寓兴,在诗歌里,意思是托物起兴,借景寓情。在画论中,见于《宣和画谱·花鸟绪论》,里面说,花鸟画与诗歌互为表里,画家要善于把自己的感兴寄寓在画里,让看画人获得“登临览物”的同样感受。齐白石的《青蛙》,属于这一种。他描写一只小青蛙被拴在草上,失去了自由,他的小伙伴们发现了,急得高呼大叫。很有情趣,这种情趣更深的含义是:小青蛙跟我们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应该爱护小生命。不要把它不当生灵,而作玩物,惹得它的小伙伴干着急。齐白石在画里所表现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不是把青蛙做为玩耍的玩具,或是下酒果腹的对象,而是儿童一样的生命。

    明代徐渭一生遭遇很不幸,多次科举不第,英雄无用武之地,好不容易被一位军事长官赏识,发挥了才能,但这位长官被怀疑是严嵩同党被抓,徐渭认为自己也被怀疑,从此疯疯癫癫。《墨葡萄》是徐渭误杀妻子入狱,被放出后晚年之作。另一幅《石榴》的作画时间也相近。这两张画体现了“寓兴”传统。《墨葡萄》上题诗说:“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说明他把葡萄比喻成没有人赏识的明珠,用以自况。他画得非常狂放,大墨淋漓。开始我看不大明白,我想,这葡萄珠画得怎么像藤萝花?后来我慢慢体会到了,他画的是葡萄干,野外的葡萄,没人采摘已经晒成了干,表现了无法排遣的悲愤。另一幅题着:“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行,粒粒明珠走。” 说的是,石榴在山里已经成熟了,但是没有人发现。这跟画野葡萄是一个含义,都是“寓兴”,都是通过一定的景物来寄托他的感受。吴昌硕的《牡丹玉兰》则用花木来象征玉堂富贵。象征的手段,增加了观念性,减弱了寓兴性。


    李迪 浴禽图 中国画
 

    意趣与齐物

    中国花鸟画讲意趣,意趣又反映了人和花鸟的情感联系。有些与“齐物论”思想有关,花鸟画创作中的“齐物论”思想,就是平等地看待花鸟禽鱼。现在有些当代花鸟画家,喜欢说我表现生存状态,而在宝贵传统中,还追求比生存状态更多的东西。

    宋代李迪的《禽浴图》,画小孩子洗澡的木盆,里面还有水,被一只八哥发现了,它就跳进盆里洗浴。画家画的八哥,是像孩子一样的小鸟,幼稚不懂世事,颇有情趣。画家是带着欣赏的爱怜目光来表现的。另一张是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画中的鸟已经死去,一只挂在柱子上,一只放在案子上,旁边是水果。画家是把鸟类作为猎获物,画是主人的生活,对鸟类看不出什么感情。陈用志的《雏雀图》,是画盛东西的藤筐,被欢快的麻雀当成了玩具,当成了游戏的乐园。画的是鸟进入了人类的生活。

    郑板桥的《墨竹荆棘》,画竹子和荆棘,题了一首诗:“莫漫锄荆棘,由他与竹高。《西铭》曾有说,万物总同胞。”《西铭》是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文章,体现了“民胞物与”的观点。诗的意思是,不要除掉竹园中的荆棘,让荆棘自由自在地与竹子并肩生长吧。为什么这样想、这样画呢? 郑板桥说,张载说过:万物都是我们的同胞。他把宇宙看成一个大家族,人类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万物是人类的同类。

    奥理冥造

    奥理冥造,是宋代沈括提出来的,意思是不按物理画,而按艺术规律画,画家要有大胆的想象和高度的艺术幻化。

    齐白石的一件神品,叫《荷花影》,画水面上的一朵荷花,还有荷花在水中的影子,以及水中向荷花影游来的一群蝌蚪。画家独特的构思立意,上世纪50年代最早被王朝闻先生发现,他写文章评论,后来许多人都评论过,包括上海的书画篆刻家韩天衡。他们说这张《荷花影》画得绝了。第一,荷花的影子应该是倒影,画中是正的。第二,如果水面上有风,起了波澜,影子应该是散乱的,齐白石画的影子一点也不散乱。第三,只有在岸上,通过光线的折射才能看见水中的倒影。蝌蚪在水中根本看不到荷花的影子。齐白石画的,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来自于艺术的想象,艺术的幻化。不是画现有的东西,而是画没有的东西。如果把对象像照相似的画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呢?那样,画家的思想感情,画家的想法,就得不到充分表现,而齐白石这张画,这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最终是想表达:水里荷花的影子当然美,小蝌蚪执着的追求美丽事物的精神很好,但如果你追求的是一个影子,根本无法达到的东西,岂不是白费劲吗?这件作品用现实没有的笔墨,极尽精微地提炼对象,画出了神似,画出了诗情,更画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这幅画画成后,正赶上白石老人的学生李苦禅和许麟庐去看他,都看出了高妙,纷纷向老师要。白石老人只好让两人抓阄,结果许麟庐得到了,白石特地作了题跋,风趣地说得到此画是缘分。但他怕李苦禅太失望,立即又画了另一幅《荷花与蝌蚪》,水面上也有一支荷花,但不再画荷花影,而是画水面上一片荷花瓣,蝌蚪追上了荷花瓣,推着荷瓣前进。同样充满诗情,也专门加了题跋。

    黄慎的《西瓜》同样是异想天开的产物,这张画非常妙,在中国画里面也是不多见的。我们夏天去买西瓜,切成牙,画中的西瓜是一个新的品种,长出来带叶就是一牙西瓜,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西瓜,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创造出来的。他何以有这样的构思呢?从题跋看,就是他在草书题跋中讲的:“剖开天上三秋月,飞作人间六月霜”。夏天不是很热吗?把这个西瓜画成月牙假想你在外边乘凉,看到月牙变成的一块西瓜,吃到嘴里,马上就感到凉快了。这是非常富有想象力的。

    再说一张也很有意思的《鱼鸟图》,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他是一个几乎不可超越的高峰。他是明代的一个公子王孙,到清代被迫当了和尚,在清代还没有调整政策之前,他是一种很不自在的生活状态,别人是国破,他是国破也家亡,非常有悲剧性。苏州博物馆收藏的册页里这张画中只有一只鸟,说它是鸟,又有鱼的尾巴;说它是鱼,又有鸟的翅膀。有一句古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环境对于这只鸟或者鱼,既没有海阔,也没有天高,已无法施展才能,也许它就是作者的化身,显示了八大进入清代后的悲剧身世。画中的鱼鸟,画的是半鱼半鸟的样子,依据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鱼鸟转化。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八大山人另一幅《鱼鸟图》卷,左下角题跋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在庄子心目中,鱼和鸟是没有分别的,可以转化的,《鱼鸟图》也可能表现了这位禅宗画僧不执着一物的顿悟。这是《鱼鸟图》的另一种解读。

    另外一张齐白石的画《自秤》,更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老鼠跳到秤上去称自己,要秤秤自己的份量,老鼠怎么能跳到那个秤钩上,又怎么能调节秤砣的平衡呢?在实际生活里不存在这种情况,这是齐白石老先生想出来的。他的创意里带着幽默和讽刺,好象说你这个小耗子,你偷油吃,你偷粮食吃,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上秤秤秤自己有多大份量?因此非常有趣。这也是“奥理冥造”。

    我在台湾发现过这张作品的伪作。画中的秤杆上除了提绳吊着,另一面也拴着一根绳子,秤杆两边都有绳子固定,秤砣就不能挪动,无法秤份量了。大概作假的人没有见过秤,没有生活,就凭自己的想象。这么一画,老鼠是掉不下来了,可也不用“自秤”了。你再看齐白石画,耗子里面的肌肉是紧的,外边的皮也是紧的,尾巴是有弹力的。而在这个假画里,老鼠仿佛就剩皮了,没有骨头;这个尾巴,笔不从心,快要断开了;真迹中吊秤砣的绳抻得很直,表明秤砣有重量,伪作吊秤砣的绳子曲曲弯弯,秤砣像纸做的。真迹的秤杆,一笔中锋,伪作的秤杆只能哆哆嗦嗦地钩线再涂些颜色,更是拙劣不堪。从笔墨、构思上都能发现这是一件赝品。

    形的迁想

    迁想妙得,是讲艺术的想象与联想,在花鸟画中,视觉的迁想非常重要。下面的例子都是形与色的迁想。郑板桥《兰蕙瓦盆》,画兰花在天上飞,下面画了一个不栽兰花的大花盆,画家由花盆联想到酒缸,题了首诗:“兰惠种种要栽盆,无数英雄挤破门。不如画个空缸在,好与山人作酒樽。”以此嘲讽争名夺利的现象。

    梅翀的《松芝》艺术语言,语带双关。画的是松树和灵芝,你从这边看,像是老松树,大的线条是松树干、松树枝,上边一簇簇的是松树叶。可是你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像一座山,松树干松树枝是山的纹理,簇簇松树叶是山上长的树。既是高山,又是松树,还有灵芝都是寿比南山。画家用视觉的双关语汇来给别人祝寿,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赋予更深刻的含义,至于齐白石的《秋色图》更有意思,他把小小的鸡冠花放大,画成了万山红遍的感觉,用山水的意识来画花鸟画,使画的境界变得很大。

    仿佛有声

    中国画追求的视觉转化,画的是形,但要表现声,要表现其他感官的感受,一种综合性的感觉,钱锺书称之为“通感”。大家都知道,齐白石的那幅《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非常有名的作品,画的是作家老舍给他出的一句古诗。老舍是齐白石学生胡絜青的丈夫,他找了几首古诗中的句子抄给齐白石,让齐白石画成几张画,他来收藏。其中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清代查慎行的诗,查慎行是金庸的祖上。怎么画呢?老舍还给齐白石提了具体建议,说“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老舍的这个命题求画的书信,还保存在北京画院,在画院举办的齐白石展览中,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了解到这张出色的作品是作家和画家合作的产物。它通过画形表现了声,你看到画中的蝌蚪从远处游来,就会想到在十里之外蝌蚪的妈妈在叫。

    清代中期的华喦有张几乎和《蛙声十里出山泉》构思差不多的作品,叫《枫叶秋蝉图》,是一套册页中的一张,原作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华喦画的是秋天到了,在高山峻岭上有一颗黄栌树,不是红枫,是黄栌,是红叶。这个红叶树被风一吹,就吹掉了一片树叶,树叶上正好爬着一个青蝉,蝉不知道栖身的叶子被风吹下来,依旧鼓翼而歌,声音就随着风的吹动,从山谷往下飘坠。画家通过这样一个非常生动的景色,由形色暗示声音,告诉我们“一叶落而知秋”的道理。

    我们再看另外一幅清代画家的作品《潇湘风竹图》,画家叫李方膺,曾经在山东和安徽都做过县太爷,擅长画墨竹和梅花。他的这幅画是画狂风中的竹子,在狂风中,前面竹子的用墨还是重的,后面就变成淡墨了,有空间距离了,这个像拳头一样的石头好像被风吹得转了向。旁边题了一首诗,“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说从来画家没有画风的,我要画没有人画过的风。果然用形画出了风,好像真有风声似的。


    17世纪荷兰静物画
 

    象外之意

    象外之意,指好的花鸟画意在象外,余味无穷。而象外意的表达,既要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又要利用文化积淀,给以新的阐发。齐白石有张画,画的是小鸡夺蚯蚓,小鸡旁边写着“他日相呼”,齐白石的同类作品,有的写着“二三子”。小时候我看不懂,明明是两个小鸡在抢蚯蚓,为什么写“他日相呼”呢?后来见到一幅齐白石画给齐子如妻子王紫佩的《父子鸡》,上面题了鸡有五德。这个说法最早见于汉代的《韩诗外传》,讲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钜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文、武、勇、仁和信,是谓五德。其中有一个德——仁德,就是见食相呼。意思是鸡有团队精神,不吃独食,看到好吃的,把同伙叫过来,大家一块儿来吃。有这么一种美德。然而,齐白石看到的小鸡,不具备这种美德,它们在抢蚯蚓,都比较自私。他就想,实际生活中的小鸡是这样,书上写的鸡是有美德的,那么美德是怎么得来的呢?看来是教育的结果,是历练的结果,将来长大了,受过教育,就懂得有团队精神了,就得食相呼了。这样来看,白石画的高明之处,不光是笔墨,也不仅是形象,笔墨是非常简练,形象是非常生动,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深刻的思想,有来自生活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这个百岁老人不得了,他对那些古代的典故作了全新的解释,来自实践的解读。

    齐白石晚年有张《钉耙蜡烛图》,没有签名,画了一个两尺钉耙,已经断了一个齿,上面立着一段快烧尽的蜡烛,非常让人感动。我们看旁边的图,是他画的柴耙。他是农民出身,他有一个图章:“以农器谱传吾子孙”,他要把农器一件一件地画下来,传给子孙,保持这种家风。但是,他又有非常丰厚的修养,年轻时代就背唐诗,学写诗,这张画按唐代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意,把快烧尽的蜡烛放到已经掉了一个齿的钉耙上,反映了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意志,非常深刻感人。

    他还有一幅也很有意思的作品,我把它叫《盘蜂图》。有的朋友说那里面也许是苍蝇,我说是蜜蜂。先不管其他人怎么说,齐白石老先生在题画中说:“能喜此帧者,他日不能无名。”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名人,只要你能懂得这张画,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名人。这幅画的玄机在哪里呢?是工写结合,盘子简练,蜜蜂工细,还是构图不一般。我想应该有更深刻的含义。齐白石是怎么出名的呢?他有一个好朋友叫陈师曾,陈师曾有一本著名的书叫《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史》讲到宋代的时候,记载了一个故事,就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宋徽宗的画院进行考试,以诗题考画家,出了一个题,就叫“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画,这个题目很难画,怎么画出香味呢?有一个画家很高明,他画蝴蝶在追逐马蹄,为什么呢,因为马蹄踏了芳草鲜花有香味,这个人就得到了冠军,受到了奖励。这个故事说明, 画固然是存形的,但不能满足于形。要利用通感,通过视觉形象,可以表现声音,还可以表现嗅味。齐白石这张画告诉我们,他继承了中国画最优秀的传统,又用农民的思想感情画生活里面的感受。这幅画中的蜜蜂,在盘中爬,显然盘里放过东西,也许留有花香,也许有桃子的果汁,也许放过鱼,它可以给我们联想,做到“意在象外”,不只画你看到的,而是画你没有看到的,要你去想,体会更多耐人回味的东西,“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仅要“象”,而且要有“象外意”,画出余味无穷的中国画。

    在花鸟画的宝贵传统中,有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当然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西方的艺术,借鉴有益的东西。(作者 薛永年)

来源:艺术中国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习俗视野下的艺术展览效应
• 熊伯齐谈印章与篆刻起源
• 黎冰鸿绘画 主张“意章形色笔”五字诀
• 朱其:当代艺术并不需要面向生活
• 学楷书要过笔法、结构、章法三关
• 刘墉中国画中的写境与造境
• “再中国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唯一出路
• 王少桓:当代没骨花鸟画新锐
• 以《人民的名义》 来谈一谈书法的魅力
• 靳尚谊:用画笔为中国人造像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丁酉贺岁-天津画院迎春美术作品展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