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中国楹联书画院书画家挥毫泼墨为“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添彩著名书画家柴博森40幅精品亮相鼓楼 拉开鹤艺轩金秋展出季大幕“王维卿师生小品画展”将于9月8日上午在画讯俱乐部开幕严六符先生遗墨和弟子李家尧书画作品展9月10日将在天津美术馆开幕中国画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名作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天津市作家协会机关书画院成立 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革天津市委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在西洋美术馆开幕“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守正创新—王岳川国学大讲堂天津站”专题讲座举行天津书画名家刘士忠、陈之海在鹤艺轩创作大幅画作《千岩竞秀》、《志博云天》图津门画坛名家李学亮、孙富泉在鹤艺轩创作大幅画作《雪域乡情》、《乐在其中》“祖国颂”河东区庆祝新中国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守正创新”王岳川、何满宗、王琨、朱懿书法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孟昭丽、萧惠珠、崔燕萍、张永敬、史玉“五彩贝”到蓟州区采风、写生“别样与别致”范佳、常隆当代油画双个展在天津滨海艺术沙龙展出孙本长“日中友好会馆大奖”受奖30周年纪念暨师生作品展将于9月6日在日本展出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天津入展作者名单大师与伯乐——艺术经纪对画家推广的重要作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国画入展名单公布 天津20件作品入围天美优秀学子80后艺术家庞辛森去世 年仅36岁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初评、复评、终评工作结束 抽查面试8月31日进行天津市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入展入选作者名单公布翰墨铸情——书法家陈栋琨收徒仪式在津举行天津市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入展入选作者名单公示天津美术馆修缮完工8月16日起恢复开馆 每周六试行延时闭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细则(试 行)张建华:我和恩师宁书纶“尽精微·精微素描全国巡展”在滨海美术馆展出字体多样化:需求决定供应“江湖字体”纳入字库是审美退步字体“江湖” 透视当下电脑字体库字体“速成”现象需要重新洗牌的中国当代艺术通过展览观看体悟绘画意义良渚玉器的千年发现史没有围墙的艺术机构私人收藏与建筑的融合新生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有画家启蒙,有书生至乐—芥子园三百年间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9-02-28 15:25

  《芥子园画传图释》中用历代名画图释“四岐法”。资料图片

  《芥子园画传图释》中“写意芭蕉”。资料图片

  “芥子园”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所建园林的名字,也是李渔所开书铺的名字。更重要的,它是李渔倡编的一套画谱的名字。1679年成书的《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画最早教科书”。

  当人们谈“芥子园”时,可以谈及众多近世文人与画家。齐白石称它为“宝贝”,鲁迅将其作为礼物送给许广平,丰子恺曾说自家书中最贵就是它。

  当人们谈论“芥子园”时,也可以谈到木版、石版、玻璃版、数字印刷等种种印刷技术的流变。340年来,《芥子园画传》不断再版、复刻、改良、派生,成为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深远的画谱,形成“芥子园现象”。

  近日,由李可染画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编撰的《芥子园画传图释》正式出版,选取1500张中国历代绘画精品,用以图释图的方式,重新挖掘、诠释、增补这部“中国古代画谱的巅峰之作”。新书研讨会吸引了美术、出版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从一部书,到一种文化,从《芥子园画传》到《芥子园画传图释》,芥子园何以延续三个世纪?

  1、中国艺术的深刻一笔

  在南京老门东,芥子园是一处近年重建的小景点。因园林小如芥子却能“容纳须弥”而得名,然而芥子园与芥子园书铺几易其主,至民国时已破蔽无存,《芥子园画传》的生命力却极为旺盛。

  为弥补“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的遗憾,李渔晚年与其女婿沈心友、画家王概等人悉心策划出版了一部画谱,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山水画的技法和临摹古人的四十幅山水作品,通过木版彩色套印,编辑成册,1679年康熙十八年,《芥子园画传》初集《山水卷》出版,直至今日,依然是出版界的“宠儿”。

  树木山石、梅兰竹菊、草虫花卉,中国画中的各种符号被一一分解整理形成图谱,乍看是出版家李渔闲情偶寄的一幕,却为中国艺术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看来:“《芥子园》所承载的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现代精神,这种精神的一个征兆就是出版物的广泛出现。”《芥子园画传》不仅为寒门学子打开了走进中国画世界的一扇门,还在雕刻、陶瓷、印染、纺织、园林等众多行当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目不识丁的工匠也能轻易地看懂画传里的图像,并把这些图像运用在工艺中,大到一座园林,小到一个荷包,美育在无声甚至“无字”中产生。

  《芥子园画传》的影响不止在中国。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说,《芥子园画传》是朝鲜时代文人画家的必备教科书,是影响深远的韩国水墨画学习范本。

  日本学者鹤田武良推断,《芥子园画传》至少在1712年之前,已经通过商船传入日本,日本文化界争相翻刻购买,日本大阪文山堂和日本河南氏等书商将《芥子园画传》翻刻出版,推动了其海外传播。根据中外学者的分析,以《芥子园画传》《十竹斋画谱》为代表的木刻版画,对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日本浮世绘画师的影响尤大,他们的作品里有很多《芥子园画传》的影子。而浮世绘又将东方审美带到巴黎,带到欧洲,影响了印象派画家的创作。

  几十年来,李庚在各国做了大量《芥子园画传》文献搜集和研究工作,多次开办讲座介绍解读《芥子园画传》。几年前,李庚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高振那里得知该社要重新编释《芥子园画传》,李庚当即决定给予支持,让更多国人感受芥子园的魅力。

  2、版本流传中,有画家启蒙,有书生至乐

  一个五层的书架上,摆放着各出版社出版的近百本《芥子园画传》及其衍生图书,在北京李可染画院,这样的书架有八个。据介绍,这些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出版物。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建波认为,《芥子园画传》巨大影响力的背后,承托着的是数十次的重刻、再版、派生版、校注版、改良版……这些各有异彩的版本,赋予了《芥子园画传》强大的生命力,也使这部奇书得以传续,得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我本科开学的第一天,授课老师就极力推荐我们学习《芥子园画传》。”李可染画院芥子园研究中心研究员、《芥子园画传图释》执行主编尹冰说,在当代美术教育里,《芥子园画传》仍有重要意义。而在没有美术大学的年代,《芥子园画传》是许多画家打开中国绘画世界的一把钥匙。

  齐白石在回忆录中自述:“我20岁跟着师傅出去做活,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少年李可染曾抱着《芥子园画传》睡觉;丰子恺曾说:“我所有的书中,价最贵的要算去年向有正书局买来的一部《芥子园画谱》……次贵的书,其价不及此书之半。”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1934年有正书局翻刻出版《芥子园画谱三集》,立即得到了文化界的关注。鲁迅购得后,题诗一首赠予许广平,并说:“然原刻难得,翻本亦无胜于此者。因致一部,以赠广平。”

  鲁迅珍视的这套书,郑振铎却给了“差评”,评其“无一是处”。原因在于他收藏有《芥子园画传》最初的康熙刊版,他还在这套书上题跋:“收异书于兵荒马乱之世,守文献于秦火鲁壁之际,其责至重,却亦书生至乐之事也。”

  为什么鲁迅与郑振铎的评价有这么大的差异?据李庚分析,《芥子园画传》在流传过程中翻版、改版特别多,而版画在印刷传播时存在一定印刷差错,有越传越错的缺陷,所以初版初刻极为珍贵,初刻本认真准确,所绘内容栩栩如生。此次出版的《芥子园画传图释》就是根据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康熙版《芥子园画传》初集初版的论述与图版,重新进行编排和扩充整理。

  3、1500张历代名画完善李渔初衷

  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游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及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等用7幅著名画家画作的高清图像来诠释《芥子园画传》里的“画树起手四岐法”——这是《芥子园画传图释》以图释图的方式。

  搜集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藏的2500张中国画的高清电子图,从中精选1500张来解析《芥子园画传》,这项工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花了3年时间。

  “因为《芥子园画传》是以版画形式呈现,在笔墨神韵的表达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的初学者对毛笔不够熟悉,没有对笔墨的感知鉴赏能力,学习芥子园很难得到中国画的精髓。”如何让学生在研习芥子园时领会到中国画的神韵,是困扰尹冰多年的问题。“因此,当高振带着历代名画的高清资料和图释想法找到我时,我们一拍即合。”

  李渔策划出版《芥子园画传》的初衷是“上穷历代,近辑名流,汇诸家所长,得全图四十页,为初学宗式。”借助数字出版技术,集纳历代画作,《芥子园画传图释》正是对李渔初衷的完善。

  这项“费力”的出版工作获得了许多专家的肯定,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认为:“将《芥子园画传》附上古今名画高清印刷和局部放大,读者可以完全领会原作的笔墨气息,这大大补充了雕版本的不足,是对前贤的致敬,也是对今人和后人的泽溉。”

  《芥子园画传》的魅力不止在美术史和美术教育。

  “当我在外国书肆里访到第四集初刻版时,我被那锋锐的线条所打动,感到无比震惊,静静地翻阅时,我不禁神伤不已泪如雨下。”《芥子园画传》中倾注了李庚对中国艺术、中华文化的感情,他更喜欢从图像学的角度看待《芥子园画传》,他认为这部书是“中国文化的图像宝典”。

  三百多年前,李渔在《芥子园画传》原版序中写道,“有是不可磨灭之奇书,而不以公世,岂非天地间一大缺陷事哉”,李渔所说的缺憾或许不是山水画的技法没有传授,而是中国文化的精要之处没有被广泛传扬。

  从李渔开始,数以百计的出版商、书商去编辑、印刷,不计其数的画家、工匠去描摹、刻版。从遍及中国到走向海外,三百年不断的芥子园背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东方美。  (记者 陈雪)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靳尚谊:捐赠才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 油画民族化探索的自觉与超越
• 讲好中国故事 让年轻读者爱上连环画
• 张大千为何孜孜不倦仿石涛
• 香港巴塞尔:当商业超越艺术
• 伦勃朗何以成为艺术史的主角
• 梵高的《星夜》究竟是受谁启发
• 潘公凯——笔墨与程式
• 三幅画作里的开国大典
• 科技时代的艺术与教育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霍春阳助学助困奖学金颁奖典礼 霍春阳助学助困奖学金颁奖典礼
  • 孙伯翔先生荣膺“杰出老书法家” 孙伯翔先生荣膺“杰出老书法家”
  • 2019年天津市书协工作会议召开 2019年天津市书协工作会议召开
  • 天津美术学院设立“景育民奖学金” 天津美术学院设立“景育民奖学金”
  • 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作品展 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作品展
  • 2019天津美院主云龙于广琛指导作品 2019天津美院主云龙于广琛指导作品
著名画家肖培金做客天津美术网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