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黄宾虹花鸟画一派天机非常精彩亦文亦书 清风雅韵—记书法家、艺术评论家王炳学哪些人需要黄宾虹:画商还是专业人士古代书法市场的逆袭时代还有多远书法:由技得道的中华传统艺术吴昌硕道艺无终穷诗书画印冠绝一代用当代艺术的方式回应文化遗产中国雕塑之魂源于传统之美大卫霍克尼领衔引爆4月外国艺术家展览季六零年代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天津市茶叶学会书画专委会成立 将开展书画茶活动乾莊书画院成立暨名家书画展将在滨海新区塘沽举行樊洲水墨艺术展在太和艺术空间举办为一幅油画选择画框时需要考虑的五件事香港春拍买家收藏动机的变化“黑土大地:俄罗斯艺术油画展”在上海举办艺术品拍卖的千万迷局印度现当代艺术受关注 或成下一个中国市场俄罗斯艺术油画展多元探索现实主义瓷器中的古典美女:谈钧瓷说仿品高清图:安思远早期收藏作品现身天津高清图:诗象与图銘·当代诗人绘画艺术展在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组图:王冠惠册页作品《拂云承露》欣赏华美国色:崔景哲工笔人物画 高清图:“戏言图语——戴翔艺术个展”在上海523艺术空间展出视频:天津美协山水画专委会首届提名展投稿踊跃高清图:李毅峰中国画写生墨稿欣赏组图:清代名画家笔下最美的春色图组图:贾冰吾中国画作品欣赏探索中国画的语言当代性 何宁山水画研讨著名书法家周志军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津门风韵”天津名家书画作品巡回展在津开幕高清图:小品中的大气象 先进饩羊-孟昭丽、萧慧珠、李澜绘画小品精粹展开幕著名画家刘洪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高情深致—白鹏绘画作品展”开展 “古风”中的“当代”情趣
首页 >> 书法 >> 正文

亦文亦书 清风雅韵—记书法家、艺术评论家王炳学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4-20 10:51


书法家、评论家王炳学

    王炳学,别署墨雨轩主,1968年生于河北南皮。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社员,《天津美术网》首席评论员,《心墨艺术网》学术主持,顾志新书画印艺术工作室学术主持,《当代书法网》论坛版主、专栏作家。师从王全聚先生和顾志新先生。

    书法作品入展:天津市第七、八届书法篆刻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书画提名展;拜访孔子、拜访孟子、拜访老子、拜访孙子书法提名展;《天津日报》创刊65周年书画展。被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论文入选及获奖:论文入选2009年天津市“天津书法六十年征文”;在第四届“性灵派”全国书法展获“随缘书谱奖”;入选第二届全国新文人书法研讨会;入选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有多篇论文在《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发表。

    出版专辑:出版有个人书画评论及论文集《墨雨心痕——王炳学书画评论及论文简辑》。

    曾参与“中国.天津第五届书法艺术节”图书、作品集的编辑工作,参与《天津书法30年》的撰稿和编辑工作。
     2014年夏随中国书协访泰代表团参加第十一届书法交流大展交流活动。


王炳学书法作品:《积学储宝》


王炳学书法作品:《天道酬勤》

    在路上

    水墨是如此神奇,它或悄然、或骤然、或宛然地落在洁白的宣纸上,会幻化出一种叫做意象的东西。
因为它与灵魂相关,所以我始终对书画和笔墨充满敬畏。小时候,看到大伯和六叔用毛笔写字,看到春节农村大门上红红火火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对联,心中就多了一份崇敬,也因此,悄悄买来纸笔开始自己的涂鸦人生。
    上世纪8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时在天津工作的启蒙老师吕恩彤先生,在吕老师的鼓励下,真正开始投身书法。之后,先后忝列著名书法家、学者、书画理论家王全聚先生和中国三届书协理事、天津市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顾志新先生两位老师门下,得两位恩师悉心指教,才渐窥书法之堂奥。

    书法之于我,是生命、是灵魂,是我心中盛开的那朵白莲,我用心虔诚地膜拜。每天晚上当自己凝神静思,在浩如烟海的碑帖中放松自己的心灵的时候,飞舞灵动的笔墨如舞动的精灵,在静谧的夜晚会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我知道,我的心、我的灵魂一直走在一条叫做书法的路上。在路上,我会用心体会一路风景,我会幸福地享受水墨给我带来的快乐和畅意;在路上,我会与同道师友一起在摩崖石刻、碑板刻帖的宝藏中与古人际会,去欣赏千年前的洛阳牡丹、去听竹林七贤的琴声、在月下去偷饮东坡居士的美酒、斗胆与青藤白阳一起品茶;

    在路上,我会认认真真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期冀自己在艺术的春天与满野的碧绿一起成长。 

                                         王炳学
                               乙未新春于墨雨轩


王炳学书法作品

    亦文亦书  清风雅韵

    顾志新

    我的学生王炳学,别署墨雨轩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社员、《天津美术网》首席评论员、《当代书法艺术网》专栏作家。

    炳学自幼喜欢书法,先后师从于我的好友著名书法家、学者、书画理论家王全聚先生和我学习书法与理论研究。书法初从欧赵入手,后浸润汉碑多年,并在金甲篆籀文字上下过功夫。近几年尤喜章草,曾致力于《急就章》、《月仪帖》、《平复帖》、二王法帖及近现代的王世镗等章草大家,追求端庄、厚重、宁静、雅致的书写感觉和书卷气。 

    他多年来致力于书画理论研究和评论研究,先后有多篇理论文章和书画评论见诸报端,并载入书画家个人作品集。论文《失衡:天津书法巨大的组织力与薄弱的艺术创新力--关于天津书法发展的一点思索》入选2009年天津市“天津书法六十年征文”并引起较大反响;论文《“书宗性灵”精神追求的当代意义浅析》在第四届“性灵派”全国书法展获“随缘书谱奖”。

    炳学顽强好学,在追随我学习书法的十几年时间里,夜以继日临池不辍,积极向上,勤奋努力,不断进取。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正如王全聚先生在《墨雨心痕——王炳学书画评论及论文简辑》序言中所言:
“他对自己的生命高度负责。来到这个世界上,命运把他安排在社会底层,农村孩子,当小工,超强度劳动,经历了很多艰难……但面对这一切他乐观向上。他励志苦学,不懈拼搏,不断让自己丰富、完善、提高……从架子工,到公司高管;从文学院不起眼儿的学员,到青年艺术评论家;从一篇篇学员习作,到天津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评论集……2 0年,不懈追求的足迹如此清晰,步伐如此坚实。”

    《墨雨心痕——王炳学书画评论及论文简辑》一书也是炳学近几年成绩的一个小结,为此,我非常高兴地请我的学生中国书协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副秘书长、天津书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会题写了书名。

    亦文亦书,清风雅韵。我坚信,就这样沿着这条艺术的道路走下去,坚持自己,他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将和王全聚先生以及书画同仁们一起乐观其成。 

                                     壬辰之夏于稚心斋南窗

    王炳学书法作品:


王炳学书法作品《书谱节抄》


王炳学书法作品:王维诗《鸟鸣涧》


王炳学书法作品:《观海听涛》


    向上——生命因而升华

    ——王炳学书画评论及论文简辑序

    王全聚
 
    炳学是我的学生。前些日子,他把一摞书稿放在我面前。很厚。煌煌之感。他说马上要出版了。他从事书画评论才几年,竟收获了这么多成果,不容易啊。

    那是20多年前吧,他走进办公室。放在我桌上的,是几页纸的习作,薄薄的。朋友介绍说,他是作协文学院的学员,很刻苦,很有才。他瘦瘦高高的,穿着陈旧,有些青涩……当时我哪会想到,20年后,他竟成为小有名气的评论家!

    前些天我们外出,他指着一座大厦说:“这是我们建的。”我仰头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些晃眼。

    “当时我是架子工,天天爬上爬下的。” 他笑着,很轻松,甚至有些骄傲。

    是啊,他像架子工一样,不倦地向上攀登。向上,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向上,这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品质之一。

    他因此而升华。 

    他对自己的生命高度负责。来到这个世界上,命运把他安排在社会底层,农村孩子,当小工,超强度劳动,经历了很多艰难……但面对这一切他乐观向上。他励志苦学,不懈拼搏,不断让自己丰富、完善、提高……从架子工,到公司高管;从文学院不起眼儿的学员,到青年艺术评论家;从一篇篇学员习作,到天津美术出版社为其出版评论集……2 0年,不懈追求的足迹如此清晰,步伐如此坚实。他的笔变得日益流畅,他的思维变得日益缜密,他的视野变得日益开阔,由昨天能够推测明天,再有20年他将如何呢?

    我将乐观其成。

    他扎实,淳厚,让人放心,但我还是想嘱咐几句。向上,不仅是指事业,更是指精神境界。在道德信仰缺失、厚黑学泛滥的今天,我们应该留意传统“士人”所关注、所践行的几个词汇:
 淡泊。不汲汲于得失,不急功近利,这才能逍遥。逍遥也写做消摇。消是消除俗气;摇是摇动真气。去俗存真,远离世俗争斗,才能处逍遥之境。

    操守。谁都希望富贵,但要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卑劣的手段或能获利,但切不可为。在世风不正之时,可以不做屈子,但绝不能做渔父。否卦凶而有吉爻,恒卦吉而多凶爻,眼前得利,未必真好。

    厚重。做人为艺最忌轻薄。评论虽为小道,不倾注心血断难做好。要懂理论,懂艺术,懂人,还应该写成美文。标准高一些,想得难一些,就知道任重而道远。

    常想想这些词汇,会使我们离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更近些。

    向上,事业与精神缺一不可。

    是为嘱,是为序。                 

2012年仲秋


王炳学书法作品:《吃亏是福》


王炳学书法作品:《美意延年》


王炳学书法作品:《室雅兰香》

    王炳学为诸名家置评:

    王学仲(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天津书协主席)

    王学仲先生书法艺术嬗变,肇始于他对书法本体传统的全面深度继承。幼年从《黄庭经》开始用功小楷,后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始平公》、《张黑女》等魏碑下苦功精研,打下了良好的魏碑功底。15岁遍访曲阜、济宁、邹县等鲁南碑林和小铁山、岗山、徂徕山石刻。这些经历和眼见对其一生的书法艺术研究乃至后来《碑、帖、经书分三派论》以及个人书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小楷而魏碑而颜书,再《屺三公》,到遍临汉隶诸碑,及对“二王”帖学和经书的系统学习。王学仲先生广泛涉猎,真、草、隶、篆无所不精研,碑、帖、经无一不深究。丰富的艺术研究经历铸就了王学仲一生书法艺术的宽度、广度,是他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时间发力创新的基石。而发轫于大文化视野下多学科艺术成就的多维性,更多地来源于他一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理解,融汇百家学术思想,吸收消化,将各种文化元素、思想元素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黾学。


王炳学书法作品:《道德经》

    孙伯翔(天津书协顾问、北碑大家)

    孙伯翔先生之所以成为书坛翘楚,其书法艺术的时代性和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发端,新思潮和新的发展观念的引入,逐渐取代了多年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及思想意识,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方方面面需要创新、需要突破。在书法领域,广大书家也渴望创新,努力开拓笔墨的时代性。1982年,在全国第一届中青年书法大赛上,孙伯翔先生一曲革故鼎新、酣畅淋漓的《正气歌》振聋发聩。在随后的艺术追求中,孙伯翔先生并不满足现状,以自己数十年的笔墨积累和深厚的功力为根基,大胆突破,数度变法,紧跟时代脉搏,在不经意间,与时代精神和思想意识形态高度契合。孙伯翔先生致力于魏碑研究,30余年不离不弃,始终占领魏碑这块领地,以魏碑为根基,开放包容,不断汲取历代经典的营养,融会贯通。其在笔法上的创造性,以自己不同于旁人、而又极力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努力完善着自己的笔墨意象和书学思想,最终站在时代的高点。


王炳学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王全聚(天津书协顾问,原天津文联理研室主任)

    王全聚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探索书法本源,书写性灵,致力于书法精神的内修与外化。绞笔、翻笔、顿笔、颤笔、曲蜒、疾驰、涩行,这些用笔方法在其榜书创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草书线条老辣沉雄,结体飞动奇险,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强烈的个性抒发,深得草书三昧。他以学养滋养笔墨,追求笔墨的厚重与力量,线条充满张力,充满丰富的笔墨变化,也充满慷慨之气。他追求书写的潇洒与浪漫,他的诗人气质和几十年的文学修养有机地融入书法研究与创作,艺术的相通相融成就了他不同于别人的艺术追求,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自古文人所推崇的神游八极的浪漫才思。王全聚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文艺理论家,还是一位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很深的诗人。90年代初,他到随州参观了编钟博物馆,即兴口占:“初做随州客,翻疑祖地游。书君千尺素,宴我九重楼。乐奏红尘远,钟奇紫气悠。地灵兼梦好,一夜会曾侯。”引来满堂喝彩。


王炳学书法作品:陶渊明《桃花源记》

    唐云来(中国书协理事、天津书协主席)

    《津郊新咏》赏析:浩然笔墨、诗书情怀,唐云来先生的笔墨追求和才情在这件作品中表现非常强烈。横式书写,以自作诗《津郊新咏》为书写内容。笔墨沿袭个人的米海岳风格行草书,满纸云烟、荡气回肠;线条劲爽,蜿蜒中似潺潺溪水顺流而下,一泻千里;起程转接自然潇洒,笔触纵横而更显磅礴大气;墨色厚重凝练,偶有渴笔煞入纸端更添灵动和苍润。书写风格和诗歌风格高度统一,落款和正文书风一致,整幅作品佳构天成,堪称唐先生经典佳作。

    《题中国大戏院》长联赏析:对联书写最重要的就是上下呼应、左右对称平衡的问题,一般少字对联居多。这件作品为十三字长联,“千曲唱阳春演绎人间兴衰离合,百年拥华苑逢迎天下儒雅风流。”以行草书书就,在整体把握上有一定难度。唐云来先生一挥而就,打破对联字字对称的格局,错落中求整体对应,气息连绵,一气呵成,潇洒大气。墨色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种平和就如京剧的散板悠悠然透着古雅。广抒长袖,别具一种飘然之美。


王炳学书法作品: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顾志新(中国书协三届理事、天津书协副主席) 

    顾志新先生祖籍江苏吴县(今苏州),为吴门书画的发源地,先生的曾祖父顾万青、曾叔祖顾槐均为吴门书派书法篆刻家,祖父顾定臣受家庭影响,对书画及诗词篆刻颇有研究,后转文为商,颇得敬重,为苏州戏装厂华北地区总代理,定居天津。王学仲先生曾给予先生高度评价:“祖籍吴郡,其为吴门书画之灵根,盖得之于先祖,发之于禀赋。”父亲顾正华秉承家学痴情书画,经商之余寄情书画笔墨,文脉相承、教子习书。也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与熏陶下,先生从小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六岁发蒙、结缘一生。继承家学、传承文脉成为先生终生的事业和追求,一生致力于书画研究,成为享誉全国、名播海内外的书画大家。五十余个春秋冬夏,拜名师、访高友,海河两岸、京华江南、山阴道上,先生匆忙的身影洒遍江南江北,沉实的脚步从没有停歇。经年累月,书至妙臻。王学仲先生曾评曰:“志新之书骨力充盈,气魄凌元明以上,虽文衡山、祝枝山不足过也。” 


王炳学书法作品:杜甫诗《望岳》

    张建会(中国书协理事、隶书委员会秘书长、天津文联副主席、副秘书长、天津书协常务副主席)

    大气磅礴、厚重坚实、劲健如风,像古代沙场征战的勇士,如横扫中原的秦汉大军。这是二十年前看到张建会先生书法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深,张建会先生不断追求个人风貌的变化,并不断增加书法的思想内涵。由表达个人追求与情怀的小我向以书法表达社会需求与人文精神的大我转换;由承载个人情愫的小书法向肩负书法发展责任的大书法转换。逐步寻找契合书法艺术发展的大方向、大规律,备受当代书界关注。在近几年不断面世的书法作品中,那种雄浑霸气逐步内敛,在内敛的同时线条变化依然丰富多彩,由注重外形的变化向追求内涵变化转变。线条在方正险拙中增加了圆润糅合的书写元素。融厚重于简洁,汇古意于墨趣。结字造型及线条的表现,由繁化简,追求一种简约精巧的笔墨意趣,书风自然变化,既能读出历史的影子,又赋予书法创作强烈的时代精神。读张建会先生的作品,在厚重与变化中更多的是古意盎然的深沉、平实和淡定自然。


王炳学书法作品:毛泽东 七律 《长征》

    况瑞峰(天津书协副主席) 

    况瑞峰先生六岁学《论语》,读诗词歌赋,跟随祖父学写书法。其书法五体兼备。真书初学柳公权、虞世南,然后沉浸隋碑数年,下过很大苦功夫,点化精到、结体严谨、法度森然,如其壬辰年所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六条屏,用笔精准,行云流水,整体气势连绵,端庄清丽,书法的传统审美诉求在字里行间弥散,给人很美好的阅读感受。其小楷出入钟、王,并精研元明赵孟頫、文徵明、祝枝山范帖,然后自出新意。清爽飒利,章法布局萧散有度,字距行距疏密有致,结体开张,小字不小,点画用笔沉实而能精巧,无论书写百字、千字还是上万字,从没有一笔含糊。如戊子年所书扇面《滕王阁序》作品和小楷鸿篇巨制《金刚经》手卷,美不胜收,令人叹服。其行草书得益于《圣教序》和虞世南、孙过庭,对于孙过庭《书谱》用功尤甚。笔走龙蛇、洒脱大气,《不知香积寺》四条屏、壬辰年《记旧梦》的行书笔墨自然迤逦,任笔性情而又沉实凝重,颇有文祝神韵。草书笔酣墨畅,胸中风云随着笔锋搅动翻转一泻千里,痛快淋漓,其偶尔为之的章草也别具风神,如辛卯年所书《苏东坡放鹤亭记》横幅作品。篆隶厚重中有灵动,寓巧于拙,这也许是得益于行草书的个人书写感觉。 


王炳学书法作品:李白诗《早发白帝城》

    李锋(天津书协副主席)

    欣赏李锋先生行草书线条的韵致。生动流畅、云水生风,线条弹性十足,特别是映带萦绕和不经意间拉伸的细线条,如同刚刚调试完的琴弦,轻抚慢拨铮铮有声。读其作品,如同与竹林七贤一起月下抚琴高歌,对月把酒,自有一番风骨;又如同欣赏诸葛孔明“我正在城头观山景”的西皮二六,鼓瑟琴韵,疾徐收放。章法布局自然率意,没有任何做作和精心布置的痕迹。墨色变化随笔墨自然生色,浓淡干湿枯彰显自如,在墨色自然变化和粗细笔道的转换中,突出了作品的立体感、厚重感;布白大方得体,气韵生动;字与字、行与行大小错落,疏密关系,上下连接,左右穿插避让,各种关系处理的微妙贴切。欣赏李锋先生的行草书,不是颜色拼接搭配的视觉冲击,而是在传统审美意象的引导下,其线条、墨色以及映带环绕间的那种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气韵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张力。 


王炳学书法作品:毛泽东词 《沁园春·雪》

    冉繁英(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天津书协秘书长) 

    得益于不懈的努力和积极地探索追求,在冉繁英先生近期的作品中,显现出与前几年作品的明显不同,个人面貌更加突出。首先就是作品整体和点画笔墨内涵的丰富,用笔、用墨、章法、气韵中那种大气、古风、厚重感越来越强烈,拙中寓巧,作品整体和线条洋溢着灵动的生命气息。笔墨仿佛饱蘸诗书,历史、文化、沧桑、风雷雨电、琴韵书声在运笔泼墨中簌簌如天籁齐鸣。急则万鬃齐发似千军横扫沙场,恍如万马横空奔驰;缓则溪水淙淙徐而灵动,似渔舟唱晚波光潋滟。或张力劲健厚实凝重如钟鼎碑版,或稳如磐石静观江南小桥流水,秀妍而无俗意。融千家而自出机杼,似颜非颜,似二王又非二王,有王觉斯的影子、也有宋四家的笔墨,将历代经典大家的经典笔墨融于自己的笔端,广吸而不杂、博收且不乱。通篇气韵生动,章法布白行云流水,自然协调。 


王炳学书法作品: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邵佩英(天津书协副主席) 

    多年来,邵佩英先生以金文大篆为主要研究方向,废寝忘食、不舍昼夜,奠定了自己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书坛的地位。读邵佩英先生金文作品,有两个特点非常鲜明:一是书写的高古、庙堂钟鼎之气势在作品间弥漫,仿佛回到宽袍华服的上古时代,淳朴、厚重、大气、自然,又不失活泼烂漫之态;第二个就是在装饰和形式上浓郁的现代气息。 

    邵佩英先生书写最多的作品是金文对联,因对联字数相对较少,便于收集整理古字,这是大多数喜欢篆籀甲金文字的书法家最喜欢也最常用的一种创作形式。但对联创作最大的问题是难于布置,看似简单,要想在短短七八个字中求新求变,不板不滞,写出灵活生动又不失气韵的作品也是比较困难的。处理不好很容易千人一面、千联一面。邵佩英先生不断尝试,努力追求变化,尺幅之间新意迭出,古蕴盎然又不失现代气息,在装帧形式上努力折射出时代精神和风貌。在创作中,他一般喜欢选择仿古单色纸,与篆籀甲金文字的古意配合,相得益彰,包括拼接或者营造花色变化上,纸色古质,雅静协调。如:以中山王笔意创作的《众徒》联,突出了简洁大气的审美趋向;《太白》联在联语中间三段式释文题跋,古朴中增加了灵动色彩。而在题跋中不时采用朱墨点缀,更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如画龙点睛,神采毕现。 

    在章法布局上邵佩英先生总是精心构思,用心经营,既合古法又有新意,字的黑白布置停均大气、不激不厉、典雅大方、舒缓得体。同时,以释文或简短题跋映衬,增加了作品的活泼与变化。在释文、题跋上或整齐、或错落,或稍微紧致、或略显疏朗,变化中增加作品的观赏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太过规整和板滞的对联创作通病。其题跋落款讲究,不随时人故作或杂乱或太过规整,大密大疏,刻意做作。既承袭传统,而又根据整体布局,以通篇和谐、整体美感为宗旨,疏密有致,与主体文字相映生辉,让人看了自然舒服愉悦,赏心悦目。 


王炳学书法作品:曹操诗《龟虽寿》

    何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画报》社社长)

    何东先生的人物画对色彩的运用是其艺术追求的特色。头绿、赭石、朱砂和水墨,很简单的色彩,却能尽显西藏高原的苍凉、浑厚和拙朴的生活状态。保持原色,很少混搭。对此,何东先生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用头绿和墨画出藏地最原始的地貌特征,恰当运用好中国画的特长,带有韵律的空白,显示出画面的开阔、神秘、人烟稀少,从而产生出一种意境。”简单的几种色彩,却将画面描绘的意境发挥到了最佳。《雨过山色清》中头绿、黑、白及面部数点赭石,巧妙搭配,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别具匠心。《风雪随冬去绿色渡江来》中水墨滋润的牦牛在画面左中右三四点的穿插,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感和厚重感。

    神韵、意境是何东先生人物画艺术追求的核心。他十分重视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总是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刻画的贴切自然。他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嫃、或怒、或喜,或严肃或活泼调皮,神态毕现,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瞬间的心理变化,仔细阅读,我们似乎能听到画面人物近在咫尺的呼吸。如《江上晴雪》中男女主人公的眼神;《和似春风》中四个藏族孩子形态各异的面部表情,特别是中间两个孩子,女孩娇笑略带羞怯,男孩憨笑中有一些调皮的表情,活灵活现;再如《日暮苍山远》中的一老一少的面部表情。何东先生准确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思想的,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生命个体。何东先生很注重中国画意境的营造,他探索性地将中国山水画的造境功能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远景、中景、近景的设置,留白的巧妙穿插、简单色彩元素的点缀,总是令画面产生深远的意境,画面很小很窄,你却能够通过画家营造的意向看的很远很深,高原的开阔在每一幅作品中都得到完美的表现。


王炳学书法作品: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樊利杰(《书法报》资深记者编辑) 

    樊利杰具有很典型的中国文人性格,魏晋风流、士子风范浸染着他的灵魂与性情,这种很古典的文人性格让他可以独立地思考书法、理解书法。这种文人性格决定了他对书法不同别人的个人理解,也决定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书法追求。坚守古典是樊利杰书法的最突出特点。他的作品古意盎然。观之如同与晋唐名士对话,仿佛在精心阅读的是古人手札。樊利杰的书法有一份超然的沉静。用笔老辣、笔笔到位,他既继承了“二王”一路的洒脱俊逸,又融合了颜真卿及宋人的沉实和宁静自然。樊利杰的书写用笔干净利落,笔墨和线条伸缩自如,充满灵性与张力。轻重浓淡墨色变化自然合理,线条粗细使转掌握精准,章法布白或疏朗或紧凑尽显匠心。欣赏樊利杰的书法,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是古典与浪漫的心灵守望。 


王炳学书法作品《论语节抄》


王炳学书法作品:常建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何慧敏(湖北省仙桃市书协主席) 

    近读何慧敏先生楚简书法新作,感慨很多。 

    首先,感慨于何慧敏先生笔墨功力的深厚。数十年笔墨积淀,何慧敏先生可谓达到了笔精墨妙的较高艺境,其作品线条劲爽飒利,粗不臃肿,细不羸弱;短则精悍、厚实凝重,长则劲健、势如破竹。富于弹性和变化,充满笔墨张力。在线条字形变化中,楚人的胸襟和风流倜傥的气韵跃然纸上。何慧敏先生近两年的楚书创作更加注重了墨色变化,浓淡干湿尽洒胸中情致,腕下笔底顺势涂抹,力道把握恰到好处,娴熟的技法表现来源于十数年的心追手摹。 

    其次,何慧敏先生的楚篆较好地沿袭了楚书的书写风格和浪漫主义色彩。翻检中国发展史和文明史,浪漫色彩是我们先民的基本民族特色,《诗经》中无论是描写爱情还是劳作的诗篇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两周及秦以后只有楚地较好地继承了这一民族因子,屈子的率意和浪漫风神影响到一代代楚人。而浪漫飘逸也成为楚简书最大的文化内涵。字体取方形多斜势、结构紧凑、线条舒缓流畅、遒劲而自然。何慧敏先生以郭店楚简为根基,取包山楚简、望山楚简、清华及上博藏简等艺术特色鲜明的简书精髓,不断丰富自己的笔墨羽翼。秀雅、飘逸成为自己的基本书写风格,在弧形笔画和较短笔画上有意加大力度,增加厚重和沉实,规避了楚简书法字形放大后的单薄感和轻滑感。他注重书写中涩笔和枯笔的巧妙运用,用线条表达古雅遒劲和苍润气息。既飘逸又大气,既清爽又富含浓厚的古意。


王炳学书法作品:《眼前好景真无尽  醉里高歌妙入神》


王炳学书法作品:《新月东边降邑  武师西道登城》      

来源:天津美术网 责任编辑:易安
>>相关新闻
• 古代书法市场的逆袭时代还有多远
• 书法:由技得道的中华传统艺术
• 故宫馆藏李葂《行书诗》首次对外展出
• 书法之法源出佛法
• “浮生墨记—周俊友书法展”将在杭州举行
• “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走进宁夏
• “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走进四川
• 2015年河北省书法工作会议召开
• 湖北省书协2015年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
• 邱振中个展:书法里长出来的当代艺术
• 天津市静海县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展举行
• 敬畏汉字 书法应回归心画传统
• 《直立书坛——欧广勇艺术探寻》在广州首发
• 书法家吴玉如艺术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 书法家段俊平笔书清明诗:解读传统清明节文化
• 有感现代书风:创新是否不留有丝毫传统的影子
• “官应老病休”很难写?
• 中国书协理事洪厚甜:颠大勺出身的书法名家
• 大型双语画册《中华文化大使——言恭达》出版发行
• 女书法家张充和为什么火了起来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李旭飞2015年山水作品展 李旭飞2015年山水作品展
  • 侨界三友王冠峰陈幼白卢东升汇报展 侨界三友王冠峰陈幼白卢东升汇报展
  • 西青区美术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 西青区美术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
  • 天津书协武清区送“福”迎春 天津书协武清区送“福”迎春
  • 贾冰吾、柴博森、闫勇岛城联展 贾冰吾、柴博森、闫勇岛城联展
  • 可口可乐第三届原创设计节颁奖 可口可乐第三届原创设计节颁奖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