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画到无人爱处工:黄宾虹丑中有美说刍论亦儒亦侠:黄宾虹与南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人电影海报 你想收藏哪张央行将发行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金银纪念币青岛小伙收藏百双篮球鞋:一双10万不卖当代诗人绘画艺术展在天津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唐山市民收藏千余枚站台票:有18路局100火车站画家赵作梁为天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书画院捐画组图:安思远早期收藏作品现身天津首次博物馆与私人收藏对话展4月18日亮相天津“李雄风公益书画巡回展”在广州美院美术馆举行“悟尘有悟——朱群书画作品展”在无锡举行《直立书坛——欧广勇艺术探寻》在广州首发“情凝厚土——曹新林油画展”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辽宁盘锦辽河画院:年轻的城市绽放书画之花弘扬“春蚕精神” 中国工笔画学会赴浙祭奠潘絜兹物语:ZERO第二届当代女性雕塑展举办正观美术馆《纸本水墨》展览将于19日在京举办“时空 流痕—喻慧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文怀沙一百零五岁法书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高清图:诗象与图銘·当代诗人绘画艺术展在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高清图:安思远早期收藏作品现身天津组图:王冠惠册页作品《拂云承露》欣赏华美国色:崔景哲工笔人物画 高清图:“戏言图语——戴翔艺术个展”在上海523艺术空间展出视频:天津美协山水画专委会首届提名展投稿踊跃高清图:李毅峰中国画写生墨稿欣赏组图:清代名画家笔下最美的春色图组图:贾冰吾中国画作品欣赏探索中国画的语言当代性 何宁山水画研讨著名书法家周志军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津门风韵”天津名家书画作品巡回展在津开幕高清图:小品中的大气象 先进饩羊-孟昭丽、萧慧珠、李澜绘画小品精粹展开幕著名画家刘洪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高情深致—白鹏绘画作品展”开展 “古风”中的“当代”情趣
首页 >> 网艺缀英 >> 正文

画到无人爱处工:黄宾虹丑中有美说刍论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4-15 05:54

  黄宾虹在《写作大纲》里列了这么条提纲:内美外美,美既不齐;丑中有美,尤当类别。基于厚实的中国画学理论与实践,黄宾虹有底气探究、实验“内美”最高端的“丑中之美”。也许,能够体验“丑中之美”的艺术家需要岁月的洗练,能够欣赏“丑中之美”的读者也需要识见的增长。

  清季,学者刘熙载发表过两则惊世骇俗的书论:

  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木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五十年后,黄宾虹全文引用了这两段话:

  学画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木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之间仅一字之易,原文的“书”字转换成“画”字。借助这一字之易,黄宾虹轻轻地将“丑”之“美”由书法概念扩延到绘画这块更辽阔的土地。

  这决不是黄宾虹率意之笔,整篇文章实际上都是环绕这一理念而展开的,文章前面那席话都在为这一论断作铺垫。黄宾虹第一次把“丑”引入到“内美”范畴。

  时隔将近十年,黄宾虹再次旧话重提。在《写作大纲》里,我们看到老人列了这么条提纲:

  内美外美,美既不齐。丑中有美,尤当类别。

  这期间经历了白内障恶化,眼睛几近失明的“壬戌之变”。这个时期黄宾虹力克病魔,借助老天留下的一线幽冥之光,一鼓作气创作了数百件作品。当这些作品集中问世时,引起惊诧一片。有人惊呼:原来画可以这样画!有人迷惑,有人惘然,有人迷恋黄宾虹此前作品而为之惋惜,甚或有人叱之“瞎画”。

  看来,眼疾的无妄之灾,给了老人实验“丑之极处即美之极处”与世隔离不受干扰的良机,应了“祸兮福所倚”那句老话;而“内美外美,美既不齐。丑中有美,尤当类别”则成了那段试验的结语。

  也许,老人在这十年中,开始思考审视“外美——内美”的诸多层次与类别,以及内美最高端的“丑中之美”。

  丑中有美,明确将“丑”字引入艺术发生在晚明初清。将“丑”字引入书法的有傅山,他的“宁丑勿媚”最为人熟知。他在《作字示儿孙》诗跋中说:

  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君子者,每觉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松雪曷尝不学右军,而结果浅俗,至类驹王之无骨,心术坏而手随之也,于是复学颜太师。因语人学书之法: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傅山此论不是孤例。和他同时代的书家余绍祉,他著作中惟一一则论书也有精彩的表述:

  外示粗丑之容,中藏举臼之力,其色不足以充闺阁侍儿,其德能驱天下美妇人而役之。

  明末是个奇异的思想活跃的时代,诞生了许多一流崇尚个性的艺术家。

  我们知道,与此际以崇尚“丑中之美”的书风针锋相对的还有“台阁体”。书体中的“台阁体”风行也以明代为盛。所谓台阁体(清称为馆阁体)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产物,以四平八稳、平直僵化为其特点。其实,早数百年,六朝唐代经生写经那种字体也与“台阁体”如出一辙,它们有共同的审美特征。这种共同的审美特征与他们共同的“臣服”心理密切相关。

  前者匍匐于神权,后者匍匐于皇权。

  两者的书写者都消弭了个性,呈现的只有“虔诚”与“媚姿”。一体两极的“媚”与“丑”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异风气。

  在这里,“媚”成了外美的极致,“丑”则成了内美的极致。

  我们看到,论书有“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之说的徐渭在书写米芾书风的作品同时,写下挑战常人视觉的草书。基本功扎实的傅山,也同样挑战“凡庸”的审美细胞。

  他们的这些挑战凡庸的作品,在习惯于欣赏姿媚的常人眼里,无非一个“丑”字了得。

  所谓审美里的“丑”,与石涛同期提出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是相通的。是具有超越了常人审美的习惯,超越了常人能接受的极限的外在的。于是,高唱“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的石涛成了这个时代个性激扬桀骜不驯的象征。

  也许,石涛是将“丑”的审美概念引入绘画的第一人,尽管在他上述表述里没有显现“丑”字,而“丑之美”一义昭然若揭,溢于言表。

  类乎将“丑”引入书法审美高端的现象,不是突然莫名地出现的。在诗学艺术中,有陈师道在其《后山诗话》的“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丑毋弱,宁僻不俗”说,也有“诗到无人爱处工”说。

  “无人爱处”不就类等“丑到极处”吗?如果“丑到极处”是书法审美的最高端,那么“无人爱处”可以说也是诗学审美的最高端。

  “诗到无人爱处工”,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名句,然而第一次感悟并予以表述的还是北宋苏东坡,那位吟唱“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老夫子。

  苏东坡、陈师道、陆游都是诗界神圣,我相信他们这种令人诧异的体验绝非哗众取宠或无中生有,他们都站在诗学审美的最高处,一定感受到审美高端的寒冷。要不,他们说不出这类有悖常识而又直指人心的话。

  刘熙载老夫子执教鞭于上海龙门书院,他关于“丑之极处即美之极处”的书学论断与他被赋予培育八股学子的职志显然不相称。我想,黄宾虹专门为他这一论断写一篇专文,而且将“丑”引入画学领域,九泉之下的他也可无憾了。

  黄宾虹早就感到审美高处的寒冷了。1920年代《东方杂志》主编徐珂的杂著就给了黄宾虹一席之地:

  今之鬻画者可得多金,而黄宾虹(谼)乃无润格,惟作画以赠戚友,人品之高,一如其画也。壬戌(原注:中华民国十一年)秋冬间,尝为予缋《天苏阁》《纯飞馆》两图,沈雄浑厚。更观其论画之言,可知其宗尚矣。其言曰:世俗以水墨淡雅为气韵,以笔毛干擦为骨力,遂入歧途,盖学四王而徒袭其貌耳。墨法高下,全在用笔,以万毫齐力为准,笔笔皆从毫尖扫出,借中锋曲铁之力,由疏而密,二者虽层叠数十次,仍须笔笔清疏,不可含糊,浓淡干湿中,处处是画,始非墨猪,用笔有力,始非春蛇秋蚓。然亦不可太过。沈石田、唐六如、文徵仲皆吴人,生于文弱之区,观其笔墨,何等沈雄桀骜,毫无娟秀靓好,如所谓修饰涂泽者,乃能震耀千古。其后效之者,渐即于轻秀浮薄,太仓、廉州、石谷虽变其法,而弱已甚。麓台起而矫之,自谓笔下有金刚杵,究不能脱尽修饰涂泽之迹,虽雅而不沈。有清一代,专师石谷者,十之八九,凡园林小景之红桃绿柳,朱阑画舫,观者醉心。若复岭崇峦之规矩森严、笔墨酣饱者,即视为北派而鄙之。今画之日就衰薄而为艺苑厌弃也宜矣。明人从石田筑基,尚有骨力,清人徒宗石谷,虽得貌似,去古益远。此真名论也。宾谼,歙人,名质,字朴存,有《宾虹杂著》,癖金石,藏古印至千数百方之多。

  黄宾虹知道要摆脱寒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曲己徇人,“放下身段”,迎合世俗的审美趣味。然而历史的使命感促使他没有这样做,他仍然走那条“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的石涛之路。

  他说:“街头烂熟,有啥滋味。”又说:“我辈以传古为职志,个人作品力争上流,毁誉可置之度外,传与不传,更非所计。”

  所以,更多时候,他将对话的读者定位于后来者。什么“体制”与“金钱”,什么“权”与“钱”,困惑当代艺术的画外之物或身外之物,都不在老人思考视野。

  黄宾虹的画学含有两个重心,一是内美,一是笔墨。它们像两个圆心构筑成一个椭圆一样,彼此依存,彼此交融,构建成一个整体。

  当我们思考讨论内美时,我们忽视了老人写下“大纲”而没有完成的“丑中有美,又当类别”这个“内美”高端的类别问题。

  黄宾虹从外美、内美角度审视过中国书学的发展轨迹的转换:

  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自秦始皇以后,一变而为小篆,外表齐了,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也是不齐,却有一种内在的美。经王莽以后,东汉时改成有波隶,又只讲外表的整齐,。六朝字外表不求其整齐,所以六朝字美。唐太宗以后,又一变而为整齐的外表了。

  关于大篆的内美特点,黄宾虹有更进一步的阐述:

  名画用笔多是一波三折,从隶体中来。波折须自然有劲为上,外和而内刚。其要勾勒分明,起讫不苟,皴法整齐修洁,不弱不乱。整齐非方正,宜于极不整齐中求整齐,乃为得之。如观篆沥魏碑,其布白处处排得不黏不脱,此虚实兼到之妙。处处排匀,一种馆阁字体,反成匠笔。可常观金石拓本,自能得之。

  “极不整齐中求整齐”,那就超越了常人审美求“整齐”的诉求,离“丑”不远了。无怪乎“丑中求美”的发轫要出现在书法领域了。书法以其天赋的抽象性为审美的探险提供了难得的场所。

  包含“丑中之美”在内的“内美”,尤其是其高端的“丑”,所以难为人接受,溯其原因,大致起于“丑”类等于推倒一切传统精华,为乱画、瞎画开“方便之门”。

  显然,这不是“杞人忧天”。

  为夯实“内美”的基地,黄宾虹倾其半生精力做了传统笔墨的扬弃工作。

  由于书法与画学,与抽象,与内美天然的亲缘关系,黄宾虹的画学探索之路便与书法难舍难分。

  中国画庞杂典籍的纷杂论说,以及被视为中国画教科书《芥子园画传》僵化程式,都对于内美中国画学探索制造了障碍。

  中国画的基本语言是“笔墨”,探索离不开笔墨这块“实地”。

  尽管“以书入画”,即以书法融入画法不是黄宾虹的首创,而黄宾虹走得更远,径直将书法美学替代了《芥子园画传》的偏重形似的繁琐“说法”,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五笔法”。五笔法其实是四笔法:平、圆、重、留。五笔法中的“变”,在最初整合时,表述为“虚”。它被赋予众多涵义,其最重要的是沟通内美之“虚”与笔墨之“实”。

  平、圆、重、留,既是“实”,又是书法美学的根本要点,也可以说,是笔(点和线)力的抽象美。那种锥画沙,那种折钗股,那种屋漏痕,那种高山坠石,那种渴骥奔泉,那种万岁枯藤,种种意象美莫不是笔力释放形式的完美体现。

  这是个极有创意的归纳,削繁就简,开创了中国用笔论的新视角新途径。

  然而也许,出于跨学科研究相对薄弱的原因,这一创意至今没有引起书画理论研究者的充分注意。

  我曾在不同场合谈论鉴定黄宾虹书画真伪,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点与线。关于点和线的阐发,黄宾虹不惮其烦。

  点和线本应该是中国书画的立脚之本,但在历代典籍里却难觅其详。譬如点,尽管可以在往哲作品里看到其变化奥秘与代代相传,在黄宾虹之前,却找不到任何文字表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至今我不得其解。

  黄宾虹说点:

  一小点有锋,有腰,有笔根。

  运笔能留得住,由点连续而成,便有盘屈蜿蜒之姿,即篆隶法也。

  墨法繁复,即一点之中,下笔时内含转折之势。故墨之华滋,从笔中而出,方点、圆点、三角点皆然,即米氏大浑点亦莫不然。

  用笔之法,全视笔中而出,一笔之中,有数色之墨,一点墨之中,有干湿互用之笔,此谓之有笔有墨。

  “有锋,有腰,有笔根”,对“点”的阐述来自黄宾虹阅读古画的明察与体验,解剖一个小点为起笔-转折-收笔。这里,点的形态构成犹如影视的慢动作,充分展现在我们眼前。

  点的种种形态,存在于宋以来的山水画里,但作文字表述,却是黄宾虹,他是第一人。

  综观黄宾虹山水画,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最晚期,他的点苔莫不遵循这一规范。

  点,于黄宾虹绘画用笔有更普遍的意义,关于此,他有明澈的阐发:

  用笔之弊,一曰描,无起讫转折之法;一曰涂,一枝浓笔,一枝淡笔,晕开其色,全无笔法;一曰抹,如抹枱布,顺拖而过,漆帚扫成,无波磔法;皆不知用点为贵。

  线是点的延长,点的运动轨迹就是线。放到中国书画来观察,运动就是“运笔”。它是“东方美术上最可宝贵的”。黄宾虹出于数十年浸淫书画的深切体验,以及对有清以降中国画日渐衰微笔墨弊端的反思,发愤做一番“前哲开其先路,后人变化而光大之,已堕者抬而登于席,久薶者而贡之庭”的事业,“线的运动”即运笔,是事业重要的构成。

  运笔逆势运锋逆笔,便是其中一项。

  黄宾虹运笔主用锋,锋主顺逆并用。顾名思义,顺笔指顺势而运,逆笔指逆势而行。两者毛笔笔杆的朝向相反,顺笔笔杆朝行笔的方向,逆笔则反之。现在留下来的黄宾虹作画照片有三张,其执笔笔杆方向全是逆锋行笔。

  顺锋易于掌控,性温顺,利于描写。逆锋难以掌控,性刚烈,长于表现。“含刚健于婀娜”的笔墨效果便由两者的转换交互而成。

  以王石谷为代表的正统派画风虽属写意画范畴,但为迎合宫廷口味,以描写性的顺锋用笔,铸就了有清一代柔靡画风。黄宾虹佩服包世臣,称其《艺舟双楫》一出,画法之秘尽泄。画法之秘何在?一言以蔽之,逆锋用笔而已。

  黄宾虹有言:

  古人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观宋元明人法书,……其字迹真伪至易辨。真者用浓墨,下笔时必含水,含水乃润乃活。王铎之书,石涛之画,初落笔似墨渖,甚至笔未下而墨已滴纸上。此谓兴会淋漓,才与工匠描摹不同,有天趣竟是在此。而不知者,视为墨未调和,以为不工。非不能工,不屑工也。

  墨法,这块天趣所在之处,前人记述的不少,更是黄宾虹突破最多的领地。

  自蜀游归沪,从《画法要旨》以及书信直至老人去世,对墨法他都在摸索以求新突破。

  在《虹庐画谈》一书,解读黄宾虹画论时,我曾列举他的数处突破:

  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不同。

  夫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而能使笔墨变化于无穷者,在蘸水耳。

  渍墨须见笔痕,如中浓边淡,浓处是笔,淡处是墨。

  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古人称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视若枯燥,意极华滋。

  每于画中浓黑处,再积染一层墨,或点之以极浓墨,干后,此处极黑,是为亮墨。亮墨妙用,一局画之精神,或可赖之而焕发。

  诸如此类论述,在黄宾虹之前,还未见诸典籍。他从根本上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论。

  正是基于厚实的中国画学理论与实践,黄宾虹有底气探究、实验“内美”最高端的“丑中之美”。

  也许,能够体验“丑中之美”的艺术家需要岁月的洗练,能够欣赏“丑中之美”的读者也需要识见的增长。陆游写下“诗到无人爱处工”是“白尽髭须两颊红,颓然自以放名翁”的衰年,傅山写下“宁丑毋媚”也是“儿孙”围膝之年了。依此类推,余绍祉写下那段话的时候,决不会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年少。当写下那些话的时候,他们的阅历,他们的功力,他们的造诣,已臻超凡入圣之境了。

  没有那个高度,没有那个积累,他们就不会产生这种体验。

  1930年代初,从欧洲归来的傅雷对国内画界现状十分不满,写了数篇探索中国绘画前途的文章,其中有篇题目叫:“我再说一遍:往何处去……往深处去!”时隔二十年已届耄耋之年的黄宾虹,在“乱而不乱真内美”的探究中,重提“丑中有美”的话题,难道不是希望后人,希望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继续走向“深处”吗?(作者 王中秀)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亦儒亦侠:黄宾虹与南社
• 批评黄宾虹是一个陷阱
• 黄宾虹画中奥妙:有文化修养的人都能感受到
• 别只以为黄宾虹的山水绝妙:其实他的花卉更妙
• “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纪念特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唯有欣赏才是对他最好的迎接 黄宾虹回归西湖春天
• 黄宾虹:回归晋唐浓墨法 变出国画现代性
• 傅雷给黄宾虹的3封信:绿红尽处见玄黄
• 纪念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展暨学术研讨会开幕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李旭飞2015年山水作品展 李旭飞2015年山水作品展
  • 侨界三友王冠峰陈幼白卢东升汇报展 侨界三友王冠峰陈幼白卢东升汇报展
  • 西青区美术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 西青区美术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
  • 天津书协武清区送“福”迎春 天津书协武清区送“福”迎春
  • 贾冰吾、柴博森、闫勇岛城联展 贾冰吾、柴博森、闫勇岛城联展
  • 可口可乐第三届原创设计节颁奖 可口可乐第三届原创设计节颁奖
中国画
more
书法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