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冯其庸:当代文人画家的崇高风范中国美术馆:精品荟萃贺新春中国艺术品市场乱象丛生艺术品市场征集难遭遇送拍难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平台期天津市文联等部门春节前夕看望书画大家孙其峰先生梅江书画院举办慰问公安交管局直属队新春送福活动江苏商会联手天津青基会为贫困家庭捐赠年夜饭礼包年节将近:年画里的年味白十源:收藏的最大价值在于文化《航天生肖》系列邮品面世 多位名家联袂创作从农民画到现代民间绘画第二届中国历代陶瓷雕塑生肖主题系列展开幕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开幕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开辟石湾陶塑新天地巴黎老佛爷百货橱窗 首展中国艺术家作品鸡年收藏盛宴:生肖鸡票贺吉年伦勃朗绘画艺术的研究许固令:我要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陶瓷3D打印市场规模或超1.3亿美元超现实主义大师作品首次进津 天津美术馆邀您共赴“达利的派对”郭鸿春喜收六弟子 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学习传统江苏商会联手天津青基会为贫困家庭捐赠年夜饭大礼包活动在江苏人家举行花鸟迎春—郭书仁、翟洪涛花鸟作品艺术沙龙展在津举行天津美协到金带福路文化中心开展迎新春慰问活动笔墨凝书香,喜迎金鸡年 天津画院走进西青区西营门街为居民送艺术天津举行水彩交流研讨展 开创津派水彩画的明天和未来南开区迎新春2017美术作品展在群众艺术馆开幕天津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走进城市职业学院践行“讲话”精神,到人民中去—天津市书法家“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开幕隽澹——2017农历丁酉年陈福春书画作品2017贺新年——张建会书法作品选“盛世荷风—顾正主国画展”在天津图书馆艺术展厅开幕北京湖社画会组织在津画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翰墨送真情 书法家走进邮政速递物流武清区分公司
首页 >> 网艺缀英 >> 正文

冯其庸:当代文人画家的崇高风范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1-26 10:30

    一

  冯其庸先生的远去,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冯老对中国当代文化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红学研究,他用全面的文化修养所结晶的艺术创作,让他远去的背影大写出一位崇高的文人画家。

  不管怎样定义“文人画”,它的本质构成总不能脱开“文人”与“画”。只是,在当代,打油诗文即称“文人”,信笔涂抹即称为“画”,“文人画家”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醇厚与庄重。

  “文人画”的“文人”其实并不只是写点诗文那么简单,它应该承载着全面的学问修养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论画家修养所说的“胸中有万卷书”、“目饱前代奇迹”和“车辙、马迹半天下”,虽不特指文人画,但,后来董其昌所说的文人画的画外修养也无过于此。

  冯老以红学研究而饮誉海内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石头记脂本研究》、《论红楼梦思想》、《梦边集》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等专著30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等,同时在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也卓有建树,集成为1700万字的《瓜饭楼丛稿》。广博渊深的学问,培植出冯老艺术创作的浓厚学术气息和深邃文化内蕴,它最终体现为弥散于其花鸟、山水画中的书卷气。冯老又擅诗词,早年在无锡国专时曾受诗法于钱仲联,于古体诗用功至深。冯老将人生境况融入诗思,有感而发,诗意隽永。如游当涂采石矶太白捉月处而叹“飘零知己绝”,为《石头记》甲戌本而“相逢西海一怆然”,看到葫芦成熟而追想“六十年前乞食时”,等等。其诗集成《瓜饭楼诗词草》,诗风质朴率意、诗境激越昂扬。冯老又是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以欧阳询《九成宫》、《虞恭公》等为入门,继而学习魏碑汉隶及先秦石刻,更后则专攻行草,取法王羲之《兰亭序》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并参以右军家书、汉晋简牍及颜真卿、苏东坡行草,从而以天真恣肆、意气纵横的行草书而卓然成家。

  冯老在《赠韩国李东泉詩》中云:“腹有诗书气自馥,笔参造化神始足。”前句道出冯老作品书卷气之由来,后句则表述出冯老“车辙、马迹半天下”的壮游经历。冯老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在登山临水中而直接领会山川之性情。特别是在“文革”后,冯老十游西域,历昆仑、大漠、居延、黑城、丝路之奇险壮美,并通过与文献的映证,确认玄奘负笈东归之路。“到人之所未到,见人之所未见,其胸中藏有天下奇山异水,故一发而不可收也”(杨仁恺《冯其庸书画集》序)。冯老又对传统书画浸染极深,于故宫遍览晋唐宋元名迹,又数次到国内及海外重要博物馆观摹古代遗珍,在实践其启蒙老师诸健秋“看就是学”的教诲过程中而“目饱前代奇迹”,因而识见宏远,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神会画中三昧,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

  冯老曾有题画诗曰:“老夫不是丹青手,为有胸中逸气生。”“作画实养生之道也。”以画为寄,以书画的方式抒发胸臆;以画为娱,以书画挥写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冯老的两句诗正表露出文人画家对于书画创作的一个本质态度。冯老以“宽堂”为号,固然可用《红楼梦》中所说的“英豪阔大宽宏量”为解,其实它也正是冯老闪光人格的生动写照。冯老不仅在人生境遇上从容达观,在艺术创作上更是气量宏阔。高迈的人格精神支撑起冯老作品宽博儒雅的气局,在其沉厚坚实、雅正宏远的作品中所发散出的文人气,就不同于倪云林式的萧条澹泊、荒寒简远,而更近于范宽、沈周式的沉着厚重、雄浑堂正。

  游艺的态度、堂正的品格、渊深的学问、精湛的诗文、娴熟的书法、丰富的游历及精深的习古,这种种的一切综合地塑造出冯老的“文人”身份,透过这样的身份,我们才又重新看到业已被弄得苍白了的“文人”的原有厚重底色,从而使我们在当代可以寻找到一位可以与古典大师相比肩的“文人”的崇高代表。

  二

  另一方面,“文人画”又绝不仅仅是“文人”画的“画”。“文人画”固然强调作为文人的综合学养,但它们最终还是要浸灌于绘画,并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文人画家固然要旁通于诗文书法等,但他毕竟不是诗人、书法家或文学家,他最终还是要通过笔墨来进行“画”的本体创造。

  冯老自幼酷爱书画篆刻,抗战胜利后曾考入苏州美专,后因家贫中途辍学,1946年又考入无锡国专,从学于唐蔚芝、王蘧常、钱宾四、钱仲联诸先生,学书法于王蘧常。此一时期,冯老又从无锡名画家诸健秋学习山水。上世纪50年代来北京后,冯老主要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但对笔墨却须臾未忘。96年离休后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

  冯老初以青藤、白石花卉为宗,颇能得其神理;及后,以行草笔法融入写意花卉,至上世纪7、80年代,冯老画风渐臻成熟,酣畅奔放、流动跌宕,那放笔直扫、纵情挥洒的水墨葫芦、葡萄等,活脱脱地映现出一位千杯畅饮、笑看江山的诗性画家。

  90年代以后,冯老的创作,其题材渐由花卉而山水,其画风渐由率意而工稳。这一题材与画风的转变,其实标志了冯老在治学与治艺上“知见日进于高明,学力日归于平实”的过程。如果更远地追溯,那么大概可以说,冯老在无锡国专及与诸健秋学画时,是其“初求平正”时期;上世纪7、80年代的写意花卉与书法是其“务追险绝”时期;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拟古山水,则是其“复归平正”时期。与通常的“由博返约”的过程相反,冯老的取径恰恰是从简洁而回归宽博。他以83岁高龄而临写关仝《秋山晚翠图》和范宽《溪山行旅图》,二图幅高均在7尺左右。在深怀敬意地学习传统的过程中,“益悟古人之深,其构图用笔,皆师造化所得”(《冯其庸书画集》自序)。此一时期冯老的创作,一为拟古山水,一为西部山川。其拟古之作,山容稳重而空灵,云华变幻而流动;笔力扛鼎,墨气沉着,以其笔拙墨重,形成一种醇厚坚实的绘画风格。工稳时期的冯老正是以宋人式的“如见大宾”的心态去经营山水的,如果说从前他是“解衣般礴”地挥写花卉的话。

  晚清范玑《过云庐画论》云:“士夫气磊落大方,名士气英华秀发。”也许可以用它来分别表述率意与工稳时期冯老书画作品的精神风貌:前一时期是英华秀发的名士气,后一时期是磊落大方的士夫气。在其率意时期,多用可以尽情挥写的湿笔,在其工稳时期,多用可以积见精微的干墨;在其率意时期,画多不求形似而取意到情适,在其工稳时期,画重形质复注入学识;在其率意时期,笔迹简括,在其工稳时期,笔致趋繁;在其率意时期,用笔多奇峭,在其工稳时期,笔墨见苍劲;在其率意时期,近于禅家之南顿,在其工稳时期,更近禅家之北渐;在其率意时期,更显冯老之才情,在其工稳时期,愈见冯老之学识;在其率意时期,尽现“物外风尘”之洒脱,在其工稳时期,重塑“礼乐之和”之沉凝……

  三

  上世纪90年代,冯老以耄耊之年临摹五代北宋巨幅山水,并在此基础上直探古人堂奥,从而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古典图式特征的山水画,如《西岳问道图》、《访幽图》、《幽谷飞瀑图》等,它们呈现出董源、巨然式的山水景境与龚贤、戴熙式的笔墨意趣,其山峦的高下起伏、山脉的勾连逶迤、树木的参差错落、水口的远近隐现、屋宇的布置安排,以及枝藤的对比呼应、果叶的虚实疏密等,还有笔墨的迟疾顿挫干湿浓淡、画面整体的神采意象等,使冯老的这批作品体现为一种蕴涵丰富的“极古”风貌,它甚至可以“古”到消却一切当代痕迹。

  而也是在这同一时期,冯老又西赴新疆,在壮美的山川中取稿,并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重彩的“极新”画风,它甚至可以“新”到一无古人轨辙。这一古一新的两极并美,既是冯老绘画视野的多元呈现,也显露出冯老精神世界的巨大张力。

  冯老“极新”画风的作品以《金塔寺》、《金塔寺前》、《取经之路》、《祁连秋色》、《古龟兹国山水》、《看尽龟兹十万峰》、《却勒塔格山群峰》等为代表,它们是冯老十几次踏访西部,将其对西部山川的体悟与情怀诉诸于重彩的一种绘画新样式。这些重彩作品中的勾皴点染几乎完全找不到与古人的对应,它们是对西部山川独特地理风貌的直接表达,其笔墨的样本不在前人先贤,而在广袤大地之间。

  这是一种没骨重彩的山水画样式。这一绘画样式在我国山水画史上未曾得以充分展开,被推为这一样式开山宗师的南朝张僧繇并没有画迹留传,至明代晚期“浙派殿军”的蓝瑛以“拟张僧繇”或“仿张僧繇”的形式,创作出以《白云红树图》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彩没骨山水,并在“武林画派”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古典时期没骨山水的创作高峰。此后,重彩没骨山水还一直没有大家出现。

  如果从这样一个历史脉络考察,冯老的重彩没骨山水是对张僧繇传统的当代阐释,因而他也成为蓝瑛之后没骨山水的一位重要画家。从注重色彩表达,消隐山石轮廓,以及化皴法的线性表达为色彩的块面表现等方面看,冯老的山水与蓝瑛的具有共同的创作旨趣。另一方面,冯老作品中那种一如他草书般洒脱、灵动的用笔,使他的作品比蓝瑛的更具写意风神;而冯老取诸自然山水并酿自心源的色彩表现,又使其作品比蓝瑛的更为鲜活生动。冯老的重彩没骨山水以具有跃动感的笔触塑造西部独特的山岩形貌,笔随心遣,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一切似乎都是随意为之,而其实它们都遵循着画面的内在结构与理法。笔形、笔势的调动,虽以山石树木为推移,但以意到形随而表述着穿透自然景物外在形质的生命本质。具有草书笔意的点线铺排,混融在青绿与朱砂的重彩构成之中,在厚重中透露着飞扬的动势与节律。这种具有动势的用笔,终归是冯老对于西部山川激情感受的一种表达形式。冯老的西部重彩山水是“诗人之笔”而非“词人之笔”,它雄奇豪放、宏阔大美。

  冯老的书画作品是一个蕴含着多重品格与风貌的丰富文本。其内容,诗文与书画共美,花卉与山水竞秀;其风格,写意与工稳俱擅,拟古与创新并存。然而,比之作品,冯老本人则是一部更为恢宏磅礴的人生巨著,如果说以往我们对于作为文人、学者的冯老还约略读出了一点只言片语,那么,对于“文人画家”的冯老的解读,则只是刚刚掀开书页。

  斯人虽远去,其艺垂千秋!冯老,走好……(作者 牛克诚)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画史公论黄宾虹:现代画坛的一代宗师
• 浑厚华滋:中国近代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
• 使命与担当:黄宾虹的艺术人生
• 通古今之变 成中西之美—吴冠中
• 那些鲜为人知的海派画家 逸闻有多少
• 悼恩师王琦:不弯腰的人
• 吴冠中:一匹不肯归槽的野马
• 赵无极:艺术要耗费一生的精力来搞
• 近代留日画家:学习西画 回国后大多改从中国画
• 李叔同丁衍庸等美育家探索西方美术教学方法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天津“结对子、种文化”书法展
  •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津门孙氏四人画展
  •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
  •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
  • 天津青年国画家作品展 天津青年国画家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