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沈浩:书法就是中国人的生活鸡年迎新展在沪开幕 展出"山海经系列"神兽雕塑曹喜蛙:从基弗展谈当代艺术收藏新趋势杜洪毅:国际艺术热下的冷思考专家研讨传统年画刻绘技艺传承发挥水墨功能,完成现代的水墨转型解读李可染山水变革迎新年艺术品拍卖会圆满收官当下警惕美术核心素养的泛化那些“红遍”钱币收藏市场的连体钞2016年度保利拍卖系总成交额95亿元“黄永玉生肖画展”1月19日将亮相国博 “故宫网红”是如何炼成的?1分钱卖4000块 钱币收藏家教你辨别稀有币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新馆落成岩彩:尘封千年的传统绘画基因许钦松与《长江揽胜》: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气场孔达达:艺术品评估中的风险问题市民疯买鸡年生肖邮票 价值难超生肖猴陈雄立作品观摩展在北京荣宝斋举办酉山酉水·2017范权迎春书画精品展在画里画廊开幕向孙其峰大师致敬:“津门孙氏四人画展”在津开幕“天行健·全运情”杨健君书法作品展在静海萨马兰奇纪念馆开幕津门书画名家四条屏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彰显津派书画实力“书平艺术馆”在古镇杨柳青启用 首办农民学员画展天津美协“美术进万家”活动走进和平区新津社区杨佴旻的色彩水墨画:见证中国绘画之变迁津门书法家张金忠个人书法藏品展在庄沅轩艺术馆举行高振恒办2017年开年大展 无墨彩书作品津门首次亮相天津画院青创中心揭牌 首批入选青年国画家作品展开幕组图:天津著名画家庞黎明2017丁酉年挂历欣赏陈钢2017丁酉年台历欣赏:雄奇险峻 秀美灵动组图:“四绝才女”孟昭丽2017丁酉年挂历欣赏山水画家高原春2017丁酉年台历:小品中见大气象组图:著名画家何延喆2017丁酉年挂历欣赏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沈浩:书法就是中国人的生活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1-10 16:43

沈浩

  “法仪汉晋见真淳,沉着健雄绝等伦。看取中兴间气在,风骚独领望斯人。”这是沈浩的老师祝遂之教授专门为他最新个展“蓄素守中”题写的话,而他的启蒙恩师刘江先生更是直接撰写了展览名称。“蓄素守中”此四字来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中的一段话,意指:保持质朴独立的人格。

  沈浩这个人,像极了中国文人世界里的“君子”,温润如玉,品德如兰,如同一个典型案例,在烦扰的人世间,呈现出一种美好,而这种“美”,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源流的现代活化。虽然书法篆刻作品获奖甚多,书名亦早已胜览江湖,但他甚少混迹其间,似隐士般沉下心在教学与创作中,一心一意营造心中的天地。

  根红苗正,一出世便沐浴在正统雨露之中,自幼习书,诸法皆有涉猎,初成名,便落地中国美术学院这样一处传统滋养深厚的土地,再至硕士、博士、工作,沈浩的艺术生涯有着令人艳羡,却也无法再复制的难得。

  沈浩1973年出生于杭州人,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认为“就笔墨而论,沈浩书中之最佳者,能于苍中蕴秀,于秀中得苍,秀润苍雄统而为一。”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认为沈浩的楷书尤其值得关注。“沈浩的楷书可以见出他在做‘刻’与‘写’融会的尝试,基本上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是他楷书探索最大的价值所在。楷书似乎可以始终成为观察沈浩书法篆刻艺术内核的一把钥匙。”而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则观察到了他骨子里的激情澎湃,“训练有素的修养使得他看似‘温润如玉’,但在书法创作中,如火山喷发似的激情是按捺不住的,势必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一提笔,便浑然忘我,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

  2017年1月11日,沈浩最新个展“蓄素守中”将在义乌揭幕,展览将呈现100件新作,均为近期艺术感悟的阶段性呈现。

“蓄素守中”沈浩书法作品展海报

蓄素守中 刘江敬题

  法仪汉晋见真淳 沉着健雄绝等伦 看取中兴间气在 风骚独领望斯人

浩弟新著付梓 题句以赠 丙申冬月 遂之

    Q&A

    蓄素守中

  Q:您最新个展“蓄素守中”的想法源自什么时候?

  A:这个展览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想法的,创作还是需要各方面状态都调整到一定程度,不是拿起笔写字就是创作,所以我觉得在一定周期内,能够阶段性的反映一些自己创作的想法,是一个比较切实际的节奏。因为我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只能到假期以后,关起门来,基本上能够进行封闭式创作,所以是一个慢慢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去年我下半年做了一个展览,展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寒假期间我让自己稍微清空一下,慢慢反思前面的整个创作过程,再加上半年的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暑假可能是一个精神状态注意力都比较集中的阶段,可以抛开其他的事情一门心思做一个展览,我觉得是一个不断提高、比较享受,但也有一定艰难的周期,整个展览的筹备大概花了3-4个月的时间,把自己三十多年对书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认识,能够相对比较集中地表现出来。这个时间里自己其实有很多不同的状态:节奏很忙的教学和工作状态;卸下包袱投入到创作中去的精神调节;时间长了以后开始放松的状态;中间我还短短地出了一下国,完全清空的状态;回来又再到工作状态等,这三四个月中有不同的情绪、状态的调整,所以这个创作我觉得很真实,就像一部纪录片。

  书法是我一生的事业,但书法创作不像其他艺术门类,它的创作更多是一气呵成的,是经过长期积累后的爆发,也是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前进。我现在还处于不断积淀同时不断反省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痛苦并快乐着的状态。

  Q:您的书法面貌并不恒定。

  A:书法是精气神的综合艺术,它有变化,会非常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精神状态,所以要在这个阶段里把所有的精气神状况通过毛笔传递出来,因此观众能看到很多情绪:工作繁忙后需要宣泄的激情;放松以后的一种从容,常态思考和日常锤炼等各种状态,最终组合在一起表现出来。回顾前一年做的展览,再看今年的作品,认识也在不断地提升,从年轻气盛的想做加法,到逐渐随着自己的思考慢慢倾向于提炼而进行的相对减法,这些意图希望能够呈现出来。

  当然这个减法不是所有书体都贯彻,我的整个创作是真草隶篆各体书都有,有的书体可能还在继续丰富深化,有的书体就开始逐渐进入到一种减的状态,比如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最核心的根基,是中国人建立造型观的一种根基,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其实就是从这里建立起来的,西方绘画从素描开始建立造型概念,但中国人拿起毛笔绘画,实际上是从书法里建立对美最基本的认识,所以这几年我在教学和创作中都比较重视楷书,虽说我的创作中楷书数量不是最多(最多的是行草书),但核心的东西在楷书里。所以这次的个展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目前的创作状态。

  Q:从内容上来讲,“蓄素守中”主要有几个部分?

  A:主要是两大块:一是美文,古人的诗词,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以文为鉴”,在书写的过程中认同它的价值观,写的时候也特别有感受,实际上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与膜拜,同时又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让它在思想中固化,在艺术中能自然地表达。

  现在,我越来越感受到,在书法创作中,你对艺术认知的高度实际上可以转换到一个人对成长的认知,所以我一直把学习书法看作是一个修身修心的过程,书法中对美的认知,辩证的实践方法,这些思考实际上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方法。

  第二块内容是西湖,我是杭州人,尤其创作阶段正好处于G20,学校有接待任务,我也在做相关筹备工作,期间常常会目睹西湖的变化,那时候恰好手边有一本《西湖诗词》,翻来看看,感受更不一样,于是就写了一些西湖的诗文。此外,还有一些很有意义,可用以对照自身的文辞,如: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等。

  Q:这句话跟您的人生处事很像。

  A:只是偶然一翻,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我平时也尽量这样做。类似这样的话,看似平淡,但对自己很有触动。另外,还有一组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它讲的是诗,实际上跟书法与传统艺术都相通,去年个展我也写过,不过瘾,今年继续写,这里面的文辞我反复咀嚼,觉得还想继续阐发,说不定明年我还会再写,好的内容有一个持续的作用。

沈浩 宋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2016年 33cm×132.5cm

沈浩 贤者仁人联 2016 年 133cm×22cm×2

沈浩 唐杜甫《曲江对酒》 2016 年 82.5cm×62cm

沈浩 元钱惟善《保俶塔》  2016 年 132.5cm×33cm

沈浩 鱼乐泉清联  2016 年 132.5cm×22cm×2

沈浩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句  2016 年 132.5cm×33cm

沈浩 宋黄庭坚《登快阁》  2016 年 82cm×62cm

    书法就是一种生活

  Q:这次展览在义乌举办,据悉,将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空间。

  A:这次主办方专门为展览搭了一个空间,提供了很好的观赏和阅读空间,作品不是挂在墙上,而是放在画架上,很亲近。主办方邀约了很多读者,让他们有机会感受这样一个氛围,所以这次的展览是一个开放的状态,观众能够坐下来边看边阅读,边沟通交流。我对策展的要求就是让书法不再孤零零地放在空间里,要让它还原到某个生活场景,因为艺术品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

  Q:以前,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是最亲近的一门艺术形式,现在可能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写书法,它变得离生活特别远,这种矛盾关系您是怎么看的?

  A:实际上对中国古代人来讲,书法就是一种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那么文化自信到底以什么为切入点?书法实际上最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核心精神,它把精神迹化到笔下,迹化成我们的生活。古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书法与文化人的成长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中国的年轻人少年时要学儒家,三四十岁要学道家,而六十岁时则需要学点佛法,这是人的一生轨迹。而中国书法正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它是中国文化人的生活,是精神的支撑。

  我对书法有一种自身教学以外的愿望:希望书法能够像语文、数学一样,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从小学开始不断深入,不断递增的体系。比如,语文教育从识字开始,慢慢讲造句,语法,阅读文章,然后到写作,一直到高中、大学都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但书法没有。

  Q:书法是断档的。

  A:书法在高校是艺术教育,小学只是拿毛笔写字,很难从文化层面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书法应该有一个体系化发展的内容,能够进入课堂,我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可以努力地去做一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如何从点滴中积累?其实书法是可以有所承载的。

  Q: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实施大学书法专业教育的艺术高校,去年书法系和国画系合并成为“绘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二者有一段合合分分的过程。作为书法系主任,从您的教学经验出发,书法学科的发展方向应该朝向何方?

  A:中国的书法和中国的绘画本同源,即所谓的“书画同源”,那么“书画同源”的根性是什么?是人的同源、思想的同源。古代书画不分家,画家就是书法家,书法家又是画家,双重身份是如何造成的呢?是思想造成的,是中国人几千年哲学思想起的主要支撑作用,不仅仅是技术。而书法有时候比画又更特殊,所以学科教育里,我觉得书法既是艺术,也一定是文化。现在的书法教育是一种双重教育,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双双起作用,而非单纯技能的纯艺术训练。

  Q:学科设置的安排上有何特性?

  A:现在我们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实践方向,技法占60%,理论占40%;二是理论方向,比例倒过来。从人数上而言,实践类多,每年招生20个,理论的本科是隔年招生,招15个。这个结果一方面受空间制约,另外目前社会对实践的要求也比较多,一般层面说,人们还是从喜欢写字开始理解书法,缺乏更深层次的了解。

  如果能构建起一个系统性的培养体系,初级的事情下沉到小学、中学就做完,那么到大学阶段必然是解决理念性、理论性的问题,但现在是高等教育做中等和低等的事情。实际上,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既能学文学,又能了解历史,同时也学到了哲学,如果能把这些问题逐层融化到教学里,有了书法的熏陶,一定会给中国人增加很多文化的底气。

沈浩 花不竹因联 2016 年 101cm×16.5cm×2

 

沈浩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016 年 31cm×82cm

沈浩 明马洪《南乡子·花港观察鱼》 2016 年 132.5cm×33cm

沈浩 唐白居易《冷泉亭记》 2016 年 33cm×138cm

沈浩 晋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2016 年 33cm×133cm

沈浩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2016 67cm×60cm

沈浩 唐李白《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2016 年 132.5cm×33cm

沈浩 宋潘阆《酒泉子》二则 2016 年 33cm×132.5cm

    时间有限,要让它为自己的理想服务

  Q:行政工作非常辛苦,您如何保持其与创作之间的平衡?

  A:我从毕业留校开始,二十一年来一直是行政工作和教学两边兼顾,所以我把它看的并不太复杂。艺术家比较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似乎是越走越专,但也有可能是越走越窄,越走越小。艺术家的感性是沁入骨髓的,但理性思考却是需要不断锻炼总结的,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才能,无非有的缺乏总结,有的则是回避,有的觉得麻烦。

  行政工作可以培养理性思考能力,增强逻辑性思维,对我很有帮助,我会有自己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比如做一件事,首先明白目的是什么,再思考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如何分步骤,尽可能不要绕远路,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这样我的时间就省下来了,相对而言也不容易被外界干扰,能以一种比较笃定的心态去面对更多的事情。时间有限,要让它为自己的理想服务,而不成为累赘。另外,做一些行政工作也会拓宽我的视野,我会站在学科发展或整个学校的发展角度来思考我个人的学术问题,起点立意也会有所不同。

  Q:您比较推崇的人生状态是严格要求自己,对别人则比较宽容。

  A:我觉得我努力往这个目标去做,学习书法使我养了一个比较好的心态。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它自然的生发性,不一定要苛求别人怎么样,首先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大千世界,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要包容别人的想法,关键是自己有一个认定目标往前走,这就够了。我觉得“敬业乐群”是很重要的,让大家都能够在艺术空间里、生活空间里,有一个比较快乐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的话社会就和谐了。(作者 邹萍

沈浩 西湖十景诗二则 2016 年 133cm×32.5cm

沈浩 唐李白《春日宴桃李园序》 2016 年 133cm×67cm

沈浩 清石涛《题溪山晩渡图》 2016 年 32.5cm×133cm

沈浩 唐杜甫《春夜喜雨》语 2016 年 33cm×132.5cm

沈浩 宋释道潜《过临平》  2016 年 132.5cm×33cm

沈浩 明于谦《咏煤炭》 2016 年 132.5cm×25.5cm


 

沈浩 《华严经》句 2016 年 133cm×33cm

沈浩 梁周兴嗣《千字文》 2015 180cm×48.5cm×11

 

沈浩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016 年 133cm×48cm

沈浩 明高得旸《九里云松》 2016 年 31cm×82cm

沈浩 清厉鹗《谒金门》 2016 年 67cm×45cm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杜洪毅:国际艺术热下的冷思考
• 发挥水墨功能,完成现代的水墨转型
• 解读李可染山水变革
• 当下警惕美术核心素养的泛化
• “故宫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 岩彩:尘封千年的传统绘画基因
• 如何衡量一幅艺术品的价值
• 如何衡量一幅艺术品的价值
• 彭德:美术家的文化修养何其之低
•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委员会 机构组成和人员名单
•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委员会 机构组成和人员名单
• 打破僵局从艺术家主动降价开始
• “天行健·全运情”杨健君书法作品展在静海开幕
• 李国栋书法亮相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欢送会
•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2016年展印象
• 2016中国书法:扎根人民 推陈出新
• “自适—徐天进书作展”浙江省永康市博物馆举行
• 顺时和古-郑顺和书法作品展在宁河区文广局开展
• “天行健·全运情”杨健君书法展1月7日在静海开幕
• 《兰亭的故事》全国巡展上海站金山博物馆开展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