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甲骨文与中国画的“金石味”《笔墨云烟》刘云艺术人生画展28日开幕李可染赝品拍出5000多万认识“母钱定量研究”的重要意义易烊千玺加盟《国家宝藏》解读西周文物湘博春秋文物大联展重现孔子见老子的情景平杰:蓝正辉与“体量水墨”文玩市场由于炒作过头近两年下滑显著邵宏:西方现代主义与东方艺术观念敦煌将办文博国际理想节 呈古丝路文化“新中产”:中国文化消费的强力驱动同参·三人同行水墨作品展即将举行党培东:不容忽略画之贵“气”德国国家瓷器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精彩回顾2017艺术市场:叫好不叫座 仅“略有起色”从齐白石画作看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反思古代画家着色及研漂颜色方法《徐悲鸿全集》全球征稿最后五天探源文明 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发布寻梦新语境-庞黎明水墨肖像展亮相七月美术馆走进新时代 再赴新征程-艺术家到人民中去作品展在西青区文化馆开幕大悲禅院智如法师做客竹间书院 讲述“智慧人生”时代丹青-天津市政协人物画艺术研究院第二届作品展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幕张佩钢画集《行深般若》付梓 饶宗颐大师题写书名天津知方书画院揭牌 著名书法家张长勇任院长滑寒冰水彩画精品展第一回“写生印记”在颐和艺述空间开幕“春润丹青”中国扬州八怪研究院天津院走进东丽文化惠民“灼灼其华—戊戌迎春·津门六家书画展”在天津空港文化中心开幕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天津书法家小分队走进天津机场边检站送福迎春“天津二JI”纪振民、姬俊尧荣获2017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座谈会举行水墨抒神韵,写意蕴精神-青年画家王盟2018年台历闲情偶记-张耀来2018年台历欣赏 “君子同心—陆福林、张法东师生艺术展”在秦皇岛臻舍艺术馆开幕 水墨抒神韵,写意蕴精神——青年画家王盟2018年台历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甲骨文与中国画的“金石味”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1-18 11:36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系统成熟的汉字,在发明产生之初,它就对中国人的艺术思维,特别是美术审美思维的形溧生了重要作用。

  中国文字道路与中国画思维

  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意象思维和线造型,并以毛笔的书写性笔墨来表达和表现。长期以来,中国文字对于中国画思维的形成,有着直接和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中国字的绘画性首先在于选择了象形文字之路。可以说,人类各族都经历过象形文字阶段。中国汉字,之所以能够摆脱普遍的拼音化文字进化之路而独辟蹊径,是因为突破了两个发展瓶颈:一是象形的高度概括性,二是语、文分离。前者使象形造字法能够满足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后者确保了图形识别成为中国文字的稳定主流,声音只起辅助作用,或者说是第二作用、间接作用。

  例如,苏美尔象形文字中仅表示“人”的不同动态就有几十个字,使得其在使用中复杂到难以为继。著名学者饶宗颐在比较了甲骨文和苏美尔文后,认为苏美尔象形文字本身使用上致命的缺陷,使得苏美尔文走向消亡。而汉语只有一个“人”字,不同动态和人的功能,都交给别的字去表现。正是如此,我们依托文字基础形象的可组合性,走出了新的发展之路。

  甲骨文与中国画的“金石味”

  金石味,堪称是近现代中国画风格的重要发现和进展。在绘画中,金石味具体是指赵之谦、吴昌硕等开创的追求古拙的笔墨趣味。这种古拙的笔墨趣味正是来自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不是用毛笔写出来,而是用刀和硬质工具刻画出来的的文字。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洪再新在《中国美术史》中,把这场晚清以来“金石味”影响中国画的现象称为:“这种书法篆刻风格爱好方面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绘画近代画风的开始,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清代学术发展的副产品,它是近代真正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找到了一条光明的出路。”

  对金石史料和审美的重视始于宋代的欧阳修等人。至清代,出现“金石学家更是不遗余力地挖掘古典艺术的精华所在”的现象。清代中期形成了“金石运动”,以“扬州八怪”之一金农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法古创新,被黄宾虹称为“道咸画学中兴”。黄宾虹认为:“古人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用笔之法,书画既是同源,最高层当以金石文字为根据。”

  甲骨文与当代绘画

  有人比较研究甲骨文与西方抽象绘画,认为甲骨文是先民通过对物象最鲜明、最富有代表性特征的概括而提炼出的象形字形,如“牛”就是长牛角的牛头形象,“酉”就是陶罐的外轮廓,“未”是对枝繁叶茂大树的抽象等,并举例说明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家通过不同视角创作出了立体主义的作品。

  实际上,这可以看作是观察视角的不同。立体主义是把不同视角的观察画在一个平面上。这种对物象的观察视角,在甲骨文造字中早有应用,如“员”字,下面的贝实际是古代的鼎的侧视图,而上面的“口”却是俯视图。这种观察法如果放在一个平面上,就是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把几个物象元素放在一起观察,就形成表意字,如祭祀的“祭”,就是人的手拿着割下来带血的肉去献祭,由手、滴血、肉和祭台构成象形字画面。这就好比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上的肢解的牛、人体、刀所形成的画面。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邵宏:西方现代主义与东方艺术观念
• 党培东:不容忽略画之贵“气”
• 从齐白石画作看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反思
• 海归艺术家能否玩转国内市场
• 3D打印技术对雕塑的冲击和影响
• 李静:缘何当下美术师范生素养受质疑
• 敦煌会是下一个世界性超级IP吗
• 王进玉:敢批判就要敢肯定
• 隐逸世界:论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符号域”
• 贾平凹:画家王金岭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