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追艺哈珮先生湖社艺宗 雅聚集墨斋合作《夏日》诗意图河西区文化馆走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举办“廉筑图书馆 清风伴我行”书画展飞天舞墨·馨香津沽——马国俊、赵树繁、陈福春书画作品联谊展作品集飞天舞墨·馨香津沽——马国俊、赵树繁、陈福春书画作品联谊展作品集纪念旭堂老人逝世20周年·王明九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举行“妍美”与“刚硬”赵孟頫、杨维桢的书法场域及书风比较"丹青绘时代,锦绣铸辉煌"艺术成果座谈会在京举行朱尽晖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天津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纪念旭堂老人逝世20周年·王明九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举行河西区文化馆走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举办“廉筑图书馆 清风伴我行”书画展农民画:小乡村画出大未来5.129亿元成交!《十面灵璧图卷》成最贵单件中国艺术品“玉出红山”展国博开幕云出游时代的《千里江山图》:两年时间让古画动起来中国画家获西班牙油画写生比赛一等奖海南200名书画名家“一景一书一画”纪念海南岛解放70周年中国三大石窟艺术联展于千年古都洛阳启幕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井”字形道路延伸范围更大河南已调查到与夏文化有关古代遗址约226处在敦煌莫高窟“面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图)诗词之外的叶嘉莹:用大半生时间走完返乡之旅“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在天津大学启幕《印象滨海2020》、《百年湖社》两大艺术展览齐聚天津滨海美术馆滨海新区第七届汉沽飞镲节举行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妍美”与“刚硬”赵孟頫、杨维桢的书法场域及书风比较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20-10-19 20:38

  ■周杨(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史上每一种以朝代为代表的标志性书风的形成,都伴随着文化冲突与融合。元代书法从吴文化与越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出发,形成了影响至今的以赵孟頫为代表的温润典雅、妍媚纤柔的代表性书风和与之截然不同的杨维桢的狂放恣肆、刚烈坚韧个性化书风。

  |吴文化与赵孟頫书风的形成|

  项穆曾评价赵孟頫的书法温润闲雅,通常这种“妍美”被大多数人误认为就是“二王”书风,甚至“赵体”成为书法的标志或代名词。从来没有一种书风书体是这么的雅俗共赏,书法家在世的时候就成为主流,并引领了后世几百年。甚至是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赵孟頫带来的强大影响力。

  赵孟頫的书法为大众广为接受,在于它的那种亲和力,如同江南山水带给人美好而诗意的感受,既是宫廷的又是大众的,他的那种雅化的书法艺术不仅让朝廷赏识、士人称许,同时又获得广泛的民众景仰与支持。

  从唐宋开始,江南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天堂。靖康之变以后,北方的士族文人大举南迁,其中既有官僚、贵族,也有一般平民,吴地逐步开始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代初期,江南地区的知识分子,大多怀念前朝,拒不与新朝合作,如郑思肖等一批才华出众的文人,宁愿放小格局,投身于文艺创作,唯求“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图画开”,经常相聚在一起,饮诗唱和、作诗论书。等级制度使知识分子的地位空前沦落,元代的社会在文人中弥漫着一种今不如昔、压抑沉闷的情绪。原本把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作为追求的人生目标,此时身心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即使士人得以为官,也常处在矛盾的心态之中,不再有唐人博大的自豪与激情,或是宋人洒脱恣肆的心境。

  赵孟頫的柔,一方面是赵孟頫独特的创造,另一方面又是对于元朝做出的妥协。元代的统治者对汉人的文化理解并不是那么深刻,赵孟頫“雅俗共赏”的理念又很符合统治的需求,自然成为了元朝廷“藻饰太平之美”的不二人选,成为了官方认定的书法家。这在后世往往被看成了骨头“软”,清人冯班就说:“赵书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其实并不全然是这样,更准确地说,赵书是对南宋皇家演变而来宫廷书风进行的“精致化”创新。赵书“回归”二王书风,但无法复制王书的自由洒脱,而是用“妍美优雅”替代魏晋风骨的“萧散简远”,对王书做出了新的诠释。

  吴文化以其隐性的形态积淀在每一个身处于其中的人,他们被吴地江南山水所激发,受到民风文化以及精神直接间接的浸润,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赵孟頫精神寄托其中,自然也具有了江南精雅恬淡的境界。吴文化的精致优雅、从容不迫,在古朴与雅致、婉约与刚强之间达到了“和”的境界。赵孟頫善于将自己的个性、地域文化特质有机结合,将宫廷文化与当地的吴文化巧妙融合,以“中和”的方法化之,创造出适合自己个性、又具有普遍审美意义的书风。

  赵孟頫的行草书主要取法王羲之,而小楷取法王献之更多,他用“古意”的理念,上溯“古质”,再向“今妍”的方向发展,其实表现出来的也是吴文化的精致与中和。最终他把高冷的、殿堂级的王羲之,变成了鲜活的、温润秀雅的“社会化、大众化”的王羲之,创造出具备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符合世人欣赏特性的典型时风,随后的明代吴派,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赵体书法的时代意义在于将世人难以理解的王羲之,巧妙地做了转化,在简化丰富用笔、跌宕的笔势的同时,降低了世人认识和学习书法的门槛。赵孟頫对于二王书法的传承,很好处理了历史经典与时代传承、主流文化与自身性格的关系,用皇室、士人与大众都能理解的语言表述。

  赵孟頫的书法侧媚取妍,至元中叶后,风靡朝野,可以说整个元代都笼罩在赵孟頫的理念和风格之下。在他的引领之下,明代产生了吴门书派。他们继承优秀传统,讲究书法的精致感以及形式美,崇尚清新文雅,精研笔法形质,同时师法晋唐古风而不为其束缚,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怀,在明代书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曾言:“天下书法归吾吴”,后代的书法史家都把吴门书法作为明代的高峰。实际上,吴门书法在艺术风格上和赵孟頫书风是一脉相承的。

  |越文化下杨维桢的突围|

  杨维桢早年深受赵孟頫影响,然又能摆脱赵书束缚而自出新意,是他根植的越文化所成就的。越文化的基因深深地埋藏在他的身上,对比赵孟頫的优雅,杨维桢却表现出极端的叛逆,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刚烈”。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像赵孟頫群体那样被广泛理解,清代的孙也就言及“恐非书家派,当借诗以传”,同时代的顾复也说:“但诗文为后世所重,并其书亦重之耳。”

  如果我们想很好理解杨维桢强烈艺术个性的书风,需要透过书法形态的表面,深入到其背后吴越地域文化的差异里去思考、放置到宏大时空中去认识。

  越文化既沉郁又昂扬,既雄霸又细腻,既婉约又豪放,起源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越地自古以来崇尚大禹那种“以自苦为极”、“而形劳天下”的精神,承续这一精神原型的是越王勾践,他忍辱负重,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三年不愠怒,勇敢承担起报仇复国的重任;东汉王充是最早表现越文化精神的思想家,面对由封建专制王朝所流行的谶纬学说,他大胆地提出“嫉虚妄”的现实批判精神,甚至敢于“问孔”、“刺孟”;作为越人后裔的嵇康,在少年时代便以非礼无法的面目出现……

  这种抗争与批判的越文化精神始终在传承与延续,每当民族国家处于危亡的时候,越地总会涌现出一批坚贞不屈、舍生取义的形象,例如陆游抗金复宋轻死赴难,明代方孝孺面对朱棣篡位的誓死不从,鲁迅用自己的文笔当做武器追求自身解放、争取民主与自由。从宋代陆游到清末到鲁迅,从蔡元培到竺可桢,一以贯之的是爱国奉献、发愤图强的精神,是背后越文化所给予的强大支撑。

  越人历来以尚武、耿直等鲜明的个性著称,这种单枪匹马的特色始终存在于越地人们之中,越文化强调个性,看似是个体的,实则他们背后支撑的文化因素是相同的,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杨维桢的书法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这种强烈的地域文化给杨维桢的人生深深打上了越地的烙印。

  杨维桢交游广阔,早年结识赵孟頫,在元代复古的大旗之下,学习古法,在欧体字上颇有建树,并从张雨身上获得启发最终自成一路,我们可以从鲜于枢、张雨看出赵孟頫的影子,却唯独无法在杨维桢身上看到一丝一毫,从杨维桢的生命历程中可以看越地的尚勇强悍与刚硬不屈民风,他一生重视儒家治国之道,几度积极入仕,为官清廉,满怀着抱负却又狂妄自负。面对一次次的罢官,经历了朝代更迭以及战乱之祸,内心与现实社会的激烈碰撞,寄寓了人生的经历与磨难,所以杨维桢的作品,整体感极强,如同大写意画,以气势胜,而不计较于一点一滴的得失,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他书法的高度,迫于其文坛的地位,以至于时人既不懂他的艺术又不敢妄加揣度,但多数人会认为这是野狐禅,而不屑一顾,他的作品在当时是那么的寂寞和冷清,但也倔强地显现出韧性与刚性,发时代的先声,敢于打破一切束缚,今天的我们依旧能看到那种超越时空的气度。

  每一次孕育书法新变的时候,都是思想冲突、文化融合的大变革时代。蔡邕说,书法是“肇于自然”的天下大势,黄庭坚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中国书法艺术是对生命的一种体验,是反映生命、追求精神意蕴的艺术,表现作者的主观精神,承载家国情怀,寄托个人胸襟情怀。只有将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我们的书法创作,我们才能达到“通神”的艺术境界。

  (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元代书法”专题课题研究成果,有删节)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柏克
53K
>>相关新闻
• 纪念旭堂老人逝世20周年·王明九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举行
• ​“凝心聚力奔小康” 第四届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省际巡回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 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揭牌开馆
• 书画共话“西藏印象”
• “有礼向善——张善军书法作品展”在浙江江山开展
• “时代长卷 翰墨聚力——百乐雅集 · 韩天衡师生书画篆刻作品展”在吴昌硕海派艺术空间开幕
• 姜金军新著《“古意论”探微》由天津人美社出版
• 赵孟頫曾画《二羊图》 题字自称戏为写生
• 古今夫妻画家谁领风骚
• 元代赵孟頫书法《致宗元总管札》流拍 未达底价
• 赵孟頫手墨《致宗元总管札》现拍场:估价5500万
• 国宝《浴马图》亮相故宫藏历代书画展
• 乾隆视为珍宝的兰亭诗序、赵孟頫急就篇首次亮相
• 楼纪洋:论赵孟頫书学思想与书法风格
•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精逸技巧与文人雅韵结合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著名女画家李悦做客天津美术网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