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著名书法家姜钧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辛守廷谈藏砚:黄石砚南京博物院院长回应:不知要建故宫南京分院一事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一幅字大家看法不同是审美差异宋庄艺术家的另类生存:艺术之下 生存之上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一幅作品要用眼睛和心去体味里卡多•平:把中国艺术带回墨西哥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书法是一个很好的修炼的方式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书法是要表达思想感情的超越时空的艺术:中国艺术上线谷歌文化学院著名书法家姜钧杰:楷书别写成美术字,要寻求变化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公布 共80处著名书法家姜钧杰:从30岁起学书法,现在渐入佳境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挂牌成立14个人14种可能:李睦无形工作室群展首次亮相杰夫·昆斯人生第一件数码艺术作品“甲虫小姐” 蒋勋:艺术的不朽或许只是小部分精英的特权国内版画市场待挖掘 专家称版画收藏有潜力可挖杂项藏家张耀庭:偏门老秤收藏 收藏要有预见性江山国色舞神龙 清和田玉璧权贵象征气度不凡著名书法家姜钧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封俊虎走进《中国正能量》解读学术观点著名画家温洪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本·源 天津当代摄影、绘画艺术展”在智慧山艺术中心开展高清图:王树秋魏碑书法展正能量 孙伯翔亲莅现场助推爱徒高清图:画家陈之海、徐伯全、杨晓君中国画新作在津展出著名画家孙富泉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津门知名画家到天津美术网瓷艺基地创作青花高清图:津门知名画家走进天津美术网瓷艺基地进行青花创作著名女画家田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著名水彩画家宋家褆写生稿欣赏高清图:“画韵书香”天津人美建社60周年职工书画展开幕著名画家姚广厚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青年画家杨海涛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著名画家赵毅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陈孝初水乡画浅赏:意韵心会妙美俱生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8-22 12:00


陈孝初作品


陈孝初作品


陈孝初作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派生一方文化,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画家。

  生于苏州、长于苏州的陈孝初,就是吴门的晨雾、云雨、烟霞、翠柳、乌篷船、青石桥、油纸伞、粉墙黛瓦的民居、曲水流畅的溪流养育出的一个杰出水乡画家。

  陈孝初水乡画的本真美

  中国山水画,历来有“南北派”之分。北派山水多以雄险、奇崛、苍茫、宏伟为本,南派山水则多以秀丽、恬静、清雅、平远为真,而作为南派山水的水乡画,则更多地表现的是具有水乡特征的景象和物象之美。

  水乡,顾名思义,就是指水多的地方。

  水乡因之水多,其衍生的景和物,就具有了水乡的特征,构成了水乡的风物景致,营造了水乡的地域文化,形成了水乡的居住环境,彰显了水乡的别样美感。而将这些具有水乡浓郁美质的景象和物象,用精炼的笔墨语言,凝于一幅画中,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陈孝初做到了,并且他做得非常好,将水乡的本真之美和文化之蕴,呈现在了纸上,给人们提供了欣赏水乡美的艺术样式,让人们获得了水乡美的快感。

  水乡画作为艺术美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人对景象和物象的概括提炼而实现的。陈孝初能够借水乡的景和物,来展现出水乡的美感,传达给人美的信息,是通过他对景象和物象的观察、类比、分析、提炼,经过与美学知识的融会,与自己审美观的贯通,借助娴熟的绘画技巧和过硬的笔墨功夫,才得以实现的。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如何发现美,怎样挖掘美,如何提炼美,怎样表现美,是需要过人的天赋和才能的。同样生活在水乡,有的人则不知道水乡美在哪里;同样用画笔来表现水乡,有的画家则画不出水乡的美感。这是因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差异而导致的。当然,也有同为画家,同能认识到水乡之美,而却不能同样用画笔来表现出水乡之美的例子,这乃是因笔墨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因而,像陈孝初这样,既能认识到水乡美,又能表现出水乡美的画家,乃是陈孝初有高于他人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黑格尔曾说:艺术家“形象表现的方式正是他的感受和知觉的方式”,“例如一位音乐家只能用乐曲来表现在他胸中鼓动的最深刻的东西,凡是他所感到的,他马上就把它变成一个曲调,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形状和颜色,诗人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诗的表象,用和谐的字句把他所创作的意思表达出来。”陈孝初的这种“实践性的感知力”,是比较强的。因为,艺术传达与艺术构思是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和渗透着的,在艺术传达时,构思活动还在集中、深化。只有具有一定艺术修养、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的画家,才会发现普通景象、物象的美感,并对它进行艺术的推敲和提炼,让它成为能给他人美感的艺术品。

  陈孝初从步入画坛之初,就明确地告诫自己:自己要做的是画家,不是画匠!画家和画匠虽然都是画画,却有本质的不同。画家重的是艺术构思和如何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情思;而画匠重的是描摹和具象,把着眼点放在“象不象”上,像原作和具体的景象、物象,是画匠的追求。这也是陈孝初高于别的画家的地方,也是陈孝初成功的基础。

  对于水乡美的认识,陈孝初不是简单地去看待的。有的画家认为,水乡之美是水乡本身的属性和形式,是客观存在,不是人创造的。持这种观点的画家,未免就有些认识上的简单化了。而陈孝初则认为,水乡之美既有自然美,也有艺术美,比如:虽然青石桥、乌篷船、民居,有其自身的自然美,更有艺术美,而这种艺术美,是在建造它的时候,人们赋予给它们的。只有将自然美和艺术美结合到一块,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才能在画作上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美感来。

  画水乡画,不是陈孝初的开创,不但身居江南的画家,大多都画水乡画,而且身居北方的画家也在画。可同样是画水乡画,出类拔萃者却甚廖。陈孝初能够成为画水乡画的优秀画家,皆因他画的水乡画具有独特的美感。水乡画的色彩和实际景物,从表面看,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在精神上却是一致的。陈孝初的水乡画,不是完全写实性的,在线条的运用和设色中抒发了情思和意境,是借物写心的结果。陈孝初在水乡画的用色上,十分注重颜色的变化、浓淡的交错,色与色之间的调和、对比、衬托、晕染等,都是出于他对水乡美的想象和判断,加上他的用墨和用笔的技巧,独特的美便呈现了出来。

  陈孝初与吴门画派

  陈孝初创作的水乡画,虽然遵从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规律,但他的创作过程,却与“吴门画派”的遗风,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极为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始于明代初期,发端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加上唐寅和仇英,被尊为“吴门四家”,或称为“明四家”。自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受到社会和文人士大夫的高度重视。

  沈周出身于收藏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艺术的熏陶,培养了深厚的文学艺术才能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诗文书画的造诣皆很高。他的画取法于前贤诸家,取景于游历太湖流域的实景,所作盈尺小景或细笔和青绿山水,皆意趣深厚。文徵明是吴门地区继沈周之后的文坛画界领袖,是明代的书法大家之一。文徵明绘画师承沈周,但却吸纳了元代画家赵孟頫的艺术营养,其小青绿山水、室宇人物和墨笔古木竹石,多从赵孟頫画法中发展变化而来。文徵明的绘画成就多表现在山水画方面,情调萧疏幽淡,布局层叠而不重纵深关系,画法有工细和粗率两种。唐寅天资聪颖,少年时便才名大振。在赴京考试时被卷入“科场行贿案”,蒙受牵连遭到罢黜后,认为仕途无望,便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回到苏州即从事诗文书画创作,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人物,绘画功力为众多吴门画家所不及。仇英出身低微,在年青时曾做过漆工。自他结识了文人士大夫名流,受到文人画的熏陶,画风便注入了雅致的文化气息。

  陈孝初生长于吴门这片丰厚的土壤中,自幼就喜欢画画的他,自然就从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画作中,摄取了诸多的营养。沈周的《庐山高图》、《夜坐图》、《桂花书屋图》、《三桧图》,文徵明的《真赏图》、《江南春》、《春深高树图》,唐寅的《山路松声图》、《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古木幽簧图》,仇英的《剑阁图》、《兰亭修禊图》、《蛮夷职贡图》、《金谷园图》等名作,便成了陈孝初临习研摹的范画。

  从陈孝初水乡画的画作里,我们不难看到:沈周画法之严谨细秀,用笔之沉着劲炼,风格之雄伟清新、粗放雅逸的精髓;文徵明小墨山水之苍郁茂盛、氤氲淋漓,青绿山水之秀丽工整、典雅细密的风格;唐寅之笔墨灵逸、酣畅淋漓、劲健繁茂、沉郁秀雅的画风;仇英之笔墨细润、风骨劲峭、色彩浓丽、意境深邃的神采。笔墨当随时代,传承是为了出新。陈孝初的水乡画,独具时代特色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一个有成就的画家,仅会画、能画,还是不够的。会画、能画,只是为走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而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里有画,画里有诗,这既是文化的积淀,又是文化的彰显。如果不能让人从画里读出诗意、诗韵来,就不能说画作是有文化支撑,更不能说是文人画。在这方面,陈孝初是下了大功夫的。

  沈周的《庐山高图》是名画,而沈周的《庐山高》诗也是名诗。“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距。岌乎二千三百丈之,培何敢争其雄?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隳自空。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劂祖迁江东。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钏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著作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自得乐地于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沈周这首诗的意境,在他的《庐山高图》中得以很好的展现,仅从诗里就可领悟出画的境界来。反之,也可从他的画里,品出这首诗的意境来。

  读陈孝初的画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蕴含在他画作中的诗意和浓郁的文人气息。陈孝初在宗承吴门画派山水画美学、及形式、内容、技法、手法等方面,实现了飞跃性的突破,让他的水乡画,呈现出了清丽、秀逸、文雅、细腻、疏朗、润柔的陈氏符号,更具现代审美的文人气息。

  陈孝初水乡画的内容和形式

  任何画作,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形式。因为,形式展现的是物象的具体存在,当人们在感知它之后,才有可能去认识它、去研究它的内容。

  “美在形式”是一种浅陋的认识。单从水乡画的形式,来寻求、评价、探讨美的鉴赏家、收藏家和其他人群,就未免过于看重了形式的重要性,割断了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联系。水乡画和其它绘画一样,美虽然必须具有相应的形式,但是美绝不仅限于形式,它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从根本上说,美的形式离不开内容,是由美的内容决定的。

  黑格尔就曾深刻地论述了内容和现实的辩证关系。他说:“内容非他,即形式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在《美学》中,黑格尔认为美的内容是体现“绝对精神”的“理念”,美的形式是“显现”理念的“感性形象”。“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换言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象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美的形式就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是辩证统一的,美的事物所包含的人的本质力量和它的感性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美的形式是具体的,美的内容也是具体的。

  综观陈孝初的水乡画,其表现形式多为水乡的人居环境,即:民居、曲流、青石桥、乌篷船,繁枝茂叶的树丛、飞翔的鸟群,所构成的画面。佐以各种颜色的渲染,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或独特的水乡市井、水乡风物、水乡街景、水乡建筑、水乡风情等内容深刻、内涵深厚的作品。可以说,在形式上仅仅看似是一幅水乡画,但它却有着丰富的内容作为支撑的。而这个内容,就是经过陈孝初“思维加工”所需要表达的主题,是陈孝初灵魂中闪现的情感意象;形式只是对情感意象做的具有美感性的表现和排列,是内容的绝对需求。

  陈孝初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春》、《春晖》等反映春景的作品,其主题思想,就是要传达给人们春的信息。而春天的信息又是什么呢?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发芽,老树披绿,柳枝拂水,鸟鸣莺啭,百花争艳,鱼翔浅底,百舸争流,牛马撒欢,田间欢歌,生机勃发,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这些春的信息,就是要表达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表达,是需要选择适宜的形式来展现的,亦即用什么样的构图,才能让内容直观地进入人的视野,由视觉效果引发人的思维联想,对水乡之春天的景象物象,水乡春天的美丽景色,产生深刻的记忆,激发讴歌的欲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陈孝初在形式的表现上,多采用了树绿、花红、鸟飞、船忙、人勤、阳暖、水清、地阔的造景方法。虽然斑驳的民居、沉寂的石桥,是水乡的固式景致,在表现各种景象的水乡画中,都充当着相对固定的“道具”。但在气氛的营造上,为了突出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春的气息,陈孝初采用了局部渲染烘托的手法,用白、黄、蓝、红、绿等色调,将栅栏、门、窗、晾衣杆等部位,进行了点缀和涂抹,使之充满了生活气息、生命之光,使春天的水乡情调,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缤纷灿烂。

  内容和形式实现了统一,就提高了审美效果,提高了作品的层次,提高了蕴涵意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但秋天的变化是渐次进行的,由初秋、早秋、头秋、孟秋、仲秋、暮秋、深秋、晚秋、残秋、寒秋等各个阶段。在这各个阶段中,其物象变化也是不同的。虽然都属秋天,其景象的呈现却区别甚大。而陈孝初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注意了对各个阶段的物象景致进行观察,避免了主体内容与表现形式相斥相违、发生差错。这既是画家应该具备的知识修养,又是画家应该具有的素质修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求形式必须真切地反映内容。如果陈孝初将“金秋”的景象,用春天的图式来表现,那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法则。

  但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也有表现性和再现性两种呈现方式。表现性往往强调人的主观情感,允许借助景物表达画家的“胸臆”、“情怀”,用灵动的笔触、协调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流动的韵律,使艺术形式具有特色意味。再现性则要求画家按照客观物象去描绘,不能过多地将主观情感赋予在形式里,要使作品中的物象和现实中的物象基本吻合。陈孝初的水乡画,虽然属于写意画,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表现性和再现性上,却把握的比较到位,既糅合了情感因素,又遵从了物象之貌,因而,他的水乡画就具有了内容和形式的同一美。

  陈孝初水乡画的文化底蕴

  陈孝初的水乡画,相对于江南水乡画来说,有着较强的地域特色。

  从一般认识上说,江南多水乡,描摹江南水乡的作品,都可称为江南水乡画。可江南是个幅员辽阔的地域,从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都被视为江南,辖多个省区之地。再就江南水乡画来讲,又大多笼统地把描绘江南山水的作品,统称为水乡画。就近年崛起的顺德水乡画,与以姑苏地域为文化背景的水乡画比较,就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单从文化支撑而言,除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外,地域文化更是其血脉。故此,陈孝初水乡画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支撑,则更多地显示的是姑苏的吴地文化。

  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亦有姑苏、吴都、东吴、吴州等多个古称和别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素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向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美称。苏州文化遗产丰厚,既有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居和丝绸、刺绣、工艺珍品等丰富多彩的物化形态,更有昆曲、苏剧、评弹、吴山画派等门类齐全的艺术形态,标示出了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博大。

  陈孝初的水乡画,除了继承、发扬、创新吴山画派的传统技法外,更是姑苏文化滋润的结果。

  陈孝初喜欢上画画,是由他自小受苏州艺术的熏染,而将艺术情愫寄予在绘画上,得以成就的。陈孝初在小的时候,对桃花坞年画、苏州评话、苏州弹词、玄妙观道教音乐、吴歌、苏剧、昆曲、苏绣、苏锦织造、苏扇制作、苏州缂丝、江南丝竹等文化艺术,都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也发誓要掌握一门技艺。正是由于艺术相通性的使然,当他拿起画笔之后,各种艺术情愫,便如澎湃的洪流,涌于他的笔端,汹涌而泻,让他的激情,难于抑制。

  苏州是有名的水城。水营造了苏州的人居环境。水巷成了苏州的精华。唐•杜荀鹤《送人游吴》赞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到过苏州的人记忆最深的是水巷,一幢幢的房子就在河边亭亭玉立着,出门访友,走出家门跳上小船便凌波而去,想购买生活用品,招招手,荡漾在河中的商船,就会向你驶来,让你尽情地挑选。闲下来,你尽可对着窗外的水和天,吟诗弹曲,唱昆曲,唱苏剧,唱吴歌。水将苏州织成一匹锦、水将苏州绘成了一幅画。

  水文化是姑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的灵魂,就在于苏州的水,没有了水,苏州文化就逊色了。

  水乡画离不开水的滋润,离不开水文化的支撑。陈孝初为了画好水乡画,展现出姑苏水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时代特征。对姑苏之水进行了细致而认真的考察研究,几乎走遍了姑苏的所有水系,画了难于计数的水乡素描,拍摄了愈万张的水景照片。对“太湖之水:涵蓄,有容乃大;长江之水:奔腾,一往无前;运河之水:坚韧,源远流长;园林之水:平静,清可鉴人”有了深刻而系统的理性认识。

  表现水的画作很多,喜欢以水为题材、将水入画的画家也很多。而像陈孝初这么秀丽雅逸、底蕴深厚、意韵独具、文化气息浓烈、传统和时代结合的相得益彰的作品确属凤毛麟角。往往我们在欣赏陈孝初的水乡画时,由画面的美感,首先引发的是对文化的研究。如看到《江南春色》作品时,在赞美其美的同时,就会让我们对水巷、青石桥、乌篷船、民居、树木、太阳,以及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历史渊源、文化特征等产生强烈而浓厚的探究兴趣。《秋艳两岸水乡秀》是一幅描绘水乡秋天景象的作品,从近景的水巷、石桥、民居、乌篷船,到远景的阔水、渔船、飞雁,都给了人们收获的信息,引发了人们秋实累累的联想,极容易让人想到水乡秋天的繁忙景象,也容易让人想起描写姑苏的佳词名句。(作者 刘斌武 )

陈孝初
陈孝初

  简介:

  陈孝初,男,1970年生,江苏省苏州市人,毕业于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进修于中国美院国画系。善长画江南水乡兼工山水及花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苏州市吴门画院院长,江苏省国画院,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特约画家。天津市《书画家》杂志副主编,美国旧金山KEEFUNGNGGALLERY画廊特聘画家,作品刊登于《中国美术大系》、《国画家》杂志、《当代书画名家精品辞典》,《书画博览》,《当代书画家作品鉴赏》等书刊。作品广被博物馆,政府机构,艺术机构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有《水墨日记:中国著名画家陈孝初》水乡画集。

  历年参展及获奖状况:

  2001年,作品《村雨初晴》入选全国画家山水画展。

  2002年,作品《印象皖南》参加全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2年,作品《春江南》入选2002年中国画家金陵画展。

  2004年,作品《江南》获第一届全国水墨画展银奖。

  2004年,作品《瑞雪兆丰年》参加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2006年,合肥亚明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参加国际名家联展——

  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日本巡回展。

  2008年,于香港光华新闻中心举办个人画展。

  2009年,作品《春风》参加爱我中华56个民族,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0年,作品《江南春晓》等千幅作品参加江浙沪山水名家联展。

  2010年,作品《西塘河畔》参加中国深圳水墨画双年展。

  2011年,被选为当代最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国画家。

  2011年,作品《太湖之秋》入展辛亥百年画展。(和谐中视 马建中)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刘济荣:在思想性上艺术家应向文学家学习
• 想当画家的你准备好了吗
• 陈履生:读书匮乏是美术界的顽疾
• 刘斯奋:艺术家过于贪恋市场忽视读书
• 当代中国画家的创作焦虑
• 安徽省黄山画会为张建中先生举行追思活动
• 著名画家李锐钧西双版纳采风 探寻典雅高贵的孔雀
• 谁才是最伟大英国画家?透纳与康斯太勃尔再聚
• 孤独的旅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
  • 镜中世界艺术展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 镜中世界艺术展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
  • 天津美院2014届毕业生作品展 天津美院2014届毕业生作品展
  • “津沽风韵书画展”在保定举行 “津沽风韵书画展”在保定举行
  • 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 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
  • 天津工艺美院616艺术沙龙展 天津工艺美院616艺术沙龙展
  • 天津理工大2014届毕业设计展 天津理工大2014届毕业设计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