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南京站对话纪要不朽的梵高北京开展 首日观众破万钱币收藏市场越来越火爆 不是所有的老币都值钱冯玮瑜:市场调整期也是收藏的黄金期藏家中的那些吃货:王世襄乐在其中男子工资中夹错版币 欲拍卖被索数千宣传费农村或成书画收藏灾区收藏要有好心态 以藏养藏:边玩边赚碑林博物馆2150部古籍登录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从紫砂兰盆收藏说藏品潜力发掘“线性”叙述——张恩利个展在香格纳画廊开幕“风清花雅—王奇国画诗意小品三城巡展”洛阳举行“墨色飘香”叶根友书法展在无锡展出“大师窖藏—走进山东半岛名作展”山东美术馆展出“水色交融 情系西北”沈平水彩画展香港举行淄博市中国画学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夜幕下的滨江道—魏瑞江城市水墨艺术展9月8日开展“孟繁锦奖”全国联墨大赛在京复评“翰墨颂西藏”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举行“黄泰来从艺65周年油画展”宁波美术馆举行组图:善哉扇斋-王冠惠扇面画作品欣赏高清图:厚积薄发—陈国印书法展在滨海新区开幕著名画家孟宪义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画家孟宪义做客天津美术网高清图:胡健书法艺术在和厚斋展出 实践笔墨阳刚金石之气视频:著名画家时景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李爱民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时景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津张学仲以刀代笔篆刻印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高清图:天津首届钢笔画学术展暨天津第二届钢笔画论坛开幕高清图:春华秋实—河东政协书画院、河东美协写生作品展开展高清图:“水墨五大道—魏瑞江画展”备受社会关注赢来好评高清图:“到人民中去”京津冀百名艺术家创作展巡展至天津高清图:魏瑞江“水墨城市”唤醒人们对天津城的热爱和留恋高清图:天津美协秘书长李耀春看望国际油画大师程亚杰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南京站对话纪要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09-08 11:36
杨佴旻 《草莓》40X35cm 1999年 纸本设色
杨佴旻 《草莓》40X35cm 1999年 纸本设色
杨佴旻《安德鲁夫人》 34×25cm 2001年作 纸本设色
杨佴旻《安德鲁夫人》 34×25cm 2001年作 纸本设色
杨佴旻《秋水无声》70X70cm 2014 纸本设色
杨佴旻《秋水无声》70X70cm 2014 纸本设色

  共性: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对话纪要(南京)(二)

  主办: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华文化促进会、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他的史诗——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组委会

  时间: 2013年6月7日

  地点: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对话会议题:水墨画的色彩与水墨画的共性

  对话会主持:王亚敏博士

  与会嘉宾: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批评家)

  刘伟冬(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画家)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美术批评家)

  陶咏白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批评家)

  聂危谷(南京大学美术院副院长、教授、画家)

  方 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画家)

  丁亚雷(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覃琨瑛(中捷当代美术馆馆长、画家)

  伊  瑞(捷克艺术家)

  汉  风(河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画家)

  杨小滨(耶鲁大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诗人、艺术理论家)

  陈达冰(华裔南非实业家,南非钻石集团创始人,非洲中国人民友协会副会长,武汉钻石艺术博物馆创始人。)

  邢  越(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师)

  王亚敏(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杨佴旻(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

  刘骁纯:

  我对杨佴旻的作品很熟悉了,他的作品基本面貌已持续了十几年,他一直沿着这条思路在探索。实际上新水墨画和现当代水墨画应该说是分不清的一个概念,在现当代水墨画里,它有最突出的一点,我把它叫做“水攻”。这一点呢,在现当代水墨画里相当的突出。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直在攻笔墨,主要在攻笔,从王维、苏东坡、米芾算起有一千多年了,主体是在攻笔。开始的时候米芾搞了一些米氏云山,也搞了一些水,但是主要还是攻笔,在水上留了很大的余地,这个给现当代水墨画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中国传统绘画是跟书法连着的,它借鉴了书法用笔的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很自然就给用进来了,但是用水的时候用得不好,就是我们传统老讲,你这个墨用得多了,水用的多了,最爱用的一个概念就是墨珠,水塌塌,立不起来,力透纸背这一点达不到,所以做水的实验有少数的人一直在做,总体来说没有展开。特别是在唐代,当时张彦远有一句话叫“不见笔踪,不为之画,不可仿效”,这虽然只是他个人之言但是对后人影响非常大,轻易不在“水”上做文章。但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有些艺术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出现了一批能够站得住的艺术家,南京的周京新,聂危谷,还有李津、刘庆和、晁海等。之前提到的“八五新潮”,八十年代的水墨就是“攻水”,像谷文达。其实杨佴旻也是在水上攻的,这些都是在水上做出了很大的文章,就是在传统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做出文章来。但是,他在精神上又是传统的,这就叫,在传统认为不是传统的地方,创造出新的传统。这是对我们的传统所做的一种开拓。在这里,杨佴旻他的主要贡献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他的最主要贡献在色彩上。当然他的“水性”发挥的也很好,最突出的是他的色彩。色彩问题在水墨画里头,并不是一个好解决的问题,百分之九十五的画家在色彩上弄不成。它不好解决在什么地方呢?中国绘画一说用彩,还是离不开墨,杨佴旻也没有离开墨,但是彩跟墨搁到一块非常困难,按照传统的办法,就是“减价”,就是淡淡的颜色,实际上给你造成一个很淡雅的有色彩感的调子,这是传统经常用的一个办法。再有从齐白石开始,他找到了另一条路,就是尽量把墨和彩分开,不要把它们揉到一块。其实林风眠就是把墨和颜色揉到一块,这样林风眠在墨和色彩上做出了新的贡献。杨佴旻的做法和林风眠的做法不完全一样的,林风眠最突出的是色彩比较强的花卉,但是大部分也是墨跟色分离,墨配色,墨作为一种颜色来配合,我觉得这种稍微好解决一点,但是这些年来,大量的颜色涌入中国水墨画以后,很多人都想解决墨跟色的关系,但是这个难题呢。我的看法,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画到最后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他解决不了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是墨碍色、色碍墨,怎么能做到墨不碍色、色不碍墨?所谓碍呢,就是色和墨搭不到一块,最后的感觉呢,搭配到一块是脏的,这一脏就跟中国文人画所追求的发生矛盾了,脏了就出现火气,静气就出不来。杨佴旻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贡献是比较突出的。就是墨和色的关系,怎么搭配,实际上他的颜色是比较强的,感觉颜色比较灿烂的,他爱用对比色、补色,他把很强的色都柔化了,融在一个淡淡的色调当中。另外,他的色跟墨融到一块的时候,形成的色调比较高级,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其实绘画不可能人人都是面面俱到的,你像毕卡索他是结构主义大师,他主要攻的就是结构。再比如马蒂斯、梵高他们就是色彩大师。所以有的人他发展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艺术家自己独到的感觉是最重要的,最独到的感觉他能一直抓住,能够把它发挥,能够把它强化,把它展开,最后形成自己的系统,这就非常可贵。可以说杨佴旻找到了法门。

  邢越:

  我就代表年轻人说两句,我觉得杨佴旻的画给我最大的收获是那种启示性,因为当我们提到水墨的时候,在我的印象当中它往往是黑白的样子。这个本来属于语言层面的事情,可是在中国,特别是宋代以后,在掌握了文化、权力话语权的文人推动下,它慢慢变成了一种带有价值性、精神性的东西。而它一旦称为一种价值性的东西,它就有了一种权威性、真理性,它会有排除其他元素的这种特质。所以水墨画它慢慢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形态,是文人话语权塑造后的结果。那么成为我们评判中国画一种基本前提和标准,但是在水墨成为这个核心和权威时,我们可能牺牲掉了其他的东西,其他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东西。比如说色彩,比如说文人气质之外的那种充实和力量,杨佴旻的画给我们启示,是不是原来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些概念和基础应该进行一种反思。我们的思维当中,根深蒂固的对传统中国水墨的图示性的理解,是不是在当代应该去重新梳理和思考。如果说当代水墨要寻找一个共性去集合成一个整体面目的话,我想,这种对固有权威性观念的反思是基本的前提。所以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它还是应该称为水墨画,因为用不用色彩实在不应该是评判它是不是水墨画的标准。

  伊瑞:

  我是一个画家,我就作为一个画家来谈谈对杨佴旻艺术的理解。我认识杨佴旻很早了,是在深圳水墨双年展上认识的,那时候他就已经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风格。我相信已经有不少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是20世纪末杨佴旻的艺术风格已经在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到,那时候称作实验水墨,也叫当代水墨,这是很独特的。因为当时很多艺术家还是跟着所谓主流走,杨佴旻就已经创造出独特的自己的艺术语言。杨佴旻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为认为跟他的国外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在日本的时间比较长,这使得他能够从另一个视角审视中国的水墨画,特别是水墨的材料。我觉得中国画的材料有许多矛盾性的东西,它既在中国的文化中发展,又同时受西方艺术的影响,更多地表达着一种民族主义的思想,称之为国画。后来受西方影响更大了,就有了实验水墨。这是一种矛盾性的发展,艺术家们都在原有经验之上去进行思考,受束缚太多,人们是在对社会、美术史责任感之上去思考的。他们很少自觉地去思考自己,这是很危险的事。但是杨佴旻是一种自觉的思考,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思考,思考如何提高创新艺术技巧,如何用墨,如何用色,而不是随波逐流,所以他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语言。

  杨小滨:

  以艺术哲学角度来思考美学这个问题上,杨佴旻的作品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刺激。我相信很多观者,当然也包括我,在杨佴旻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些西方绘画的因素,有塞尚或者是雷诺阿的因素,但是,仔细再看却又不是。我觉得这个就是学术界所说的中西结合,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思考方式,通俗的说就好似混血儿,其实我见过的大部分混血儿都非常漂亮。但是要从理论上来界定的话,一定要说他的艺术是水乳交融或是结合的极其完美,我觉得反倒忽视了其中的某种难度,我说的难度是指杨佴旻的画开拓了某种中西美学结合的可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似乎也可以说是把某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种转化当中包括了某种对于东西方绘画差异性的强调,这个是我在观画时候的感受,带有某种惊讶或者陌生感。在二十世纪有些文艺理论里所说到的“陌生感”这样的词,触动我对艺术评判的标准,即一种艺术的创造,一定要创造出一种跟之前不同的东西,所谓的不同,所谓的差异,就是有一种让你觉得陌生的感觉,这是之前没有看到过的,这种差异性,这种缝隙,驱使我们去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称之为是某种张力,一方面是西方的某种元素,一方面是东方的技法,甚至是中国的精神如何注入到这样一个西方的外在的面貌里面去。

  自二十世纪以来,甚至更早,很多的艺术都在致力于某种所谓的“重写”,因为我研究文学,所以我会用“重写”这个文学上的字眼,那么对于绘画可能是“重画”。这个所谓的“重写”就是把以前有过的东西进行改造,当然最极端的可能是那种“戏法”:戏谑性的仿造。有的也不见得是“戏法”,像安迪沃霍尔的那种画梦露或者画毛泽东就不完全是“戏法”。但是你会看到他是把一个原本的东西做了重新的理解之后,又用他的方式把他重新的呈现出来。而这也是我在杨佴旻作品中所看到的。他把中国画的某种传统和西方绘画的某种面貌做一个重新的解读,作为重新的创造。用中国的精神怎样去重新书写一个也许是西方的题材。也有不少艺术大家谈到过,水墨画中传统的黑白为主调,或者说是传统水墨画的主流。这个是在一个更大范围里面,如何把传统的中国美学精神建立在黑白的基础上的美学,或文化精神。其实,我觉得这个黑白的美学精神可能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里面“阴阳”观念的崇拜相关。把世界定位为成“阴阳”两级,这样一种黑白分明的世界。这样一个文化思维方式其实蕴含了一种我把它称作为欲望的美学,但这欲望美学又是一种反欲望美学,因为欲望是一种空缺的东西,在中国传统的绘画美学里面,它必须是要强调这个空缺的东西,强调这个欲望是给观者一种要去填补的可能。也就是在黑白美学的水墨画里,它不是要给予你欲望的满足,而要给你的是一个空虚,这个空虚呼唤观者去填补它。我觉得杨佴旻的探索,正是致力于把这种欲望的美学转化为某种看起来没有那么激烈的,但内里又是极为激烈的一种新型艺术。

  我最近会出一本书叫做《欲望与绝爽》,用这个书名来概括杨佴旻的作品,貌似又有点不太恰当,因为我觉得他的色彩,非常协调,没有那么夸张。我觉得杨佴旻的作品推动着中国文化黑白阴阳美学的转变,这个转变是现代性的,是纯粹的欲望的美学,把他推向一个带有某种快感的色彩方向。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义,是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拓展。

  刘伟冬:

  我和杨佴旻相识是他到南艺来上研究生,当时有好几个推荐人,有邵大箴先生、画刊的李建国先生和李小山教授。杨佴旻给我的印象是率真,不管做什么事都很善良。他的率真在他的绘画当中也是有所体现。他在到南艺学习之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画家了,在中国画绘画语言方面的探索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有很大的影响。有个例子,我的很多朋友看到他的作品很受启发,就借了他的画册回去临摹,过一段时间又把画册还回来说,不行、他的东西别人玩儿不起来。他的绘画语言有他的独创性,技巧是他自己的系统。我觉得就这一点来说,他在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方面是有比较大贡献的。他这次的巡回展我是策划人之一,我感觉他的绘画语言非常到位,在气象方面还需要完善,我一直建议他画一些大画。小的作品当然也不错,能够表现出他的绘画的精致。

  他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就要求他做两件事情,一是多看书,我觉得他感性的东西,作为艺术家来讲是非常的鲜活、非常敏感、非常细腻的。而多读书能够增加一些理性的东西,这方面还是不够的,所以他在南艺上博士期间读了一些书,接触了一些读书的朋友,这我觉得这对他后来的创作是有很大的帮助。几年下来,他对问题的看法越来越成熟,更加深刻。包括他写诗歌,最近作家出版社刚给他出了一本诗集《诗77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他写的诗,我觉得他在遣词造句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思维方式,非常有天赋。我就一直鼓励他,他现在有了很多诗歌界的朋友,包括今天来参加开幕式的西川,和给他的诗集作序的杨炼等。所以我觉得他今后画画要增加其它结构上的厚度,这样对于他的艺术创作会大有裨益,因为他有很高的目标。李小山对他的评价也是这样,“他的史诗”不是你个人的,虽然是“他的”,这里面有一种代表性,所以希望你对自己有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要求。他的东西不仅是要在中国巡回,作为现代中国画的一种成果应该推向更大的范围,推向在国际。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覃琨瑛:

  我长期生活在捷克,现在又回到北京做美术馆。捷克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国家,我认识的很多艺术家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他们很多人在六七十年代就收藏了齐白石、林风眠的画,他们很喜欢,但是他们看到现在的中国画,觉得很失望,特别是水墨画和六七十年代的画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从国外带回来的信息。但是,我觉得杨佴旻的画,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充满新意,他给中国画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他是国画界的革命者。当我看到“他的史诗——杨佴旻作品巡回展”的信息后,就想亲眼看看他的作品。我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自由和浪漫,我特别感动杨佴旻将中国水墨画这样发扬光大,这让我也感觉到了中国画还是很有希望的。

  陈达冰:

  我看杨佴旻的画感觉像是油画,用中国的水墨材料表现出来这样的效果,还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在湖北有私人博物馆,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少数民族艺术和非洲的部落艺术。我们也在探寻收藏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中国水墨艺术。所以,陶咏白给我介绍佴旻的水墨画,我就非常感兴趣,曾经去杨佴旻工作室拜访,沟通。各位专家学者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可以说在水墨画承上启后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我希望未来会有一些合作的计划,比如请杨佴旻到非洲感受一下非洲原始的旷野,非洲的人性,非洲的文化,非洲的文明。由于在西方甚至在我们中国有一个误区,认为非洲是没有文化,没有文明的。他在日本也呆过,在中国也呆过,能不能再去非洲体验生活,创造些作品,因为你的色彩方面确实有很独到的地方,那么非洲是充满了色彩的地方。从形式上也好,色彩上也好,在下一次展览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一些新奇的东西。

  丁亚雷:

  我觉得杨佴旻水墨画的“新”,它主要不在于材料上,我觉得他的“新”在于他对艺术的表达,他的水墨画其实从艺术上来讲,突破审美,突破语言障碍。为什么说本次展览开始后,就有邀请他到国外去做展览,因为他在绘画语言的解读与理解上具备了一种突破语言障碍的力量,没有了障碍,没有了西方人在欣赏中国画时还需要换一种理解思路。无论这种突破它从哪里来的,但是一旦中国的画家掌握了这种突破,这种缺口的话,就为我们中国的画家走出去找到一个立足点。还有一点,他这种突破不在于水墨画材料里面,我在一个评论里看到,文章里提到杨佴旻的画是一种写意水墨,我觉得他的画应该是在表现性和写意性共同主导下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点提到突破,我觉得中国画突破问题不在于材料问题,在于中国两个字,所以这个可能是一种心结,但是我们在杨佴旻绘画中看不到这种质疑,他在国外呆的很久,他在选择突破中国画语言障碍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犹豫,可能跟他的性格有关,刚才李小山说他这个人比较直率,这种直率造成他在选择突破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任何的拖泥带水。

  杨佴旻:

  首先感谢我的母校,感谢刘伟冬老师,感谢策划李小山教授,感谢方俊教授,刘骁纯先生,陶咏白先生、感谢与会的评论家、艺术家,各位朋友,感谢巡回展组委会,感谢这次对话的主持王亚敏博士。

  关于共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现代化就是一个消灭差异建立共性的过程。艺术作为社会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讲个性的,但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是要在共性基础之上的个性。而我们今天所对话的内容——水墨画,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共性。我们这个社会,有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欧美,日本,这些国家基本上是差不多的生活形态,那种状态就是共性的一种,它对于文化艺术的影响是,他们在建立一种规范的时候就是建立一种规范,而我们,不是建立一种规范,而是要建立一种中国规范。这就小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甚至都不去想建立一种世界的规范?像草间弥生,她的艺术是当下的,是世界的,她是哪国艺术家已经并不重要,她的艺术已经超越了国界。在这里,我们讨论有关共性的问题,水墨画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共性?着眼点从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到人性的层面,从人性的高度创作作品,达到水墨画的共性。虽然现代化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已经很小,小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说人类发展到现在,后来者拿出原创的东西已经很少,这是个事实,是我们回避不掉的事实,也没必要回避,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直面它。但后来者不是就不能赶上去,达到一种先进的程度。后来者是可以居上的。从社会角度讲,日本作为一个后来者,它就从一个学习中国、学习欧美,发展成了一个处于引领地位的国家。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也就是说我们没什么好纠结的。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即我们现有的个性是停留在过去的,是非现代的个性。在文化艺术上,不能再拿我们旧的比较别人新的了,这么多年的情景应该改变,这种近似于荒谬的情景不能不改变了。

  水墨画是有足够资质和世界对话的,它能在世界上产生属于我们原产的贡献和影响。就中国画的大格局而言,水墨画偏偏就被人为的局限在了过去,水墨画,甚至中国文化都被硬生生的卡在了那里,这是非常遗憾的。西方艺术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到印象派到后现代,那是多么大的变化和不同,他们没人认为印象派不是他们的了,也没人认为后现代就不是他们的了。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我们穿上这么一身衣服就是西方的了?不,现在这身衣服就是世界的。中国的文化艺术也是世界的,要影响世界首先自己得改变,顺应时代的发展。另外,如果一味地把现代的东西都看作西方的我认为不妥,或者说,这根本就是错误的。希望传统文化艺术能够得到真正的激活,不要让传统都成为遗产。

  王亚敏:

  感谢大家!

  今天的讨论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和有意思的,火花或者火气也不少,都是现实的,当然也不可能全部成为有效的或者历史的,但这就是意义所在。历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当代(艺术)也是,尽管我们可以对“当代艺术性”持保留态度,我们应该没有人会否认当代的艺术吧。总有无数的差异、矛盾、纠结和斗争提示我们艺术和生活都是活生生的存在。下一场还要继续。

  感谢杨佴旻老师,感谢大家!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夜幕下的滨江道—魏瑞江城市水墨艺术展9月8日开展
• 李津:私欲能入画吗 我的意义就在这儿
• 气韵生动——叶剑青东京画廊上演“画气”
• 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对话纪要
• 王瑞林水墨荷花书画展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 行走在变革路上——记傅仲超的水墨写意人物画
• “水墨五大道—魏瑞江画展”备受社会关注赢来好评
• 第十一届典亚艺博“中国水墨艺术”专场
• 时代的趋流:80后青年水墨画家邀请展举办
• 佳士得当代水墨私人洽购展览:薛亮与江宏伟
• “冷暖自知”张少华水墨人物画展在北京开幕
• 杨佴旻水墨画展《走向现代》青州举办
• 杨佴旻:坚守中国中心主义人文思想
• 作为征兆的法力:杨佴旻的风火轮
• 杨佴旻新水墨画中国巡回展对话纪要
• 杨佴旻《自然.环境》艺术计划在王府井大街实施
• 杨佴旻的艺术境界:物我同一
• 画家杨佴旻创新之价值
• 杨佴旻:中国绘画现代化发展的革新出路
• 杨佴旻水墨画展前言:走向未来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天津首届山水画展震撼亮相
  •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翰墨峰峦·刘皓水墨画展
  •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尹沧海率南开大学弟子深入甘肃写生
  •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太行浩气—吕云所中国画遗作展
  •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韩征尘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
  •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无上清凉朱懿贾冰吾李寅虎闫勇书画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