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古琴收藏:从冷门变热门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11月28日开启第二届全国钱币收藏博览会24日厦门博物馆开幕万鼎:用“中国脊梁”扛起“中国梦”山西书坛实力派赵国柱书法作品展亮相北京荣宝斋“湖南省第七届水彩·粉画展”长沙开幕故宫画医徐建华:曾参与修复《清明上河图》“氤氲丝路—画说新疆—走进喀什”油画展在京展出毕加索大展亮相巴黎大皇宫 展现恒久魅力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2015年全国创作中心工作会议收藏秘笈:大师也有被低估的作品 天津工大学生到乾庄文化广场创作艺术绘画长廊毕加索大展亮相巴黎大皇宫 展现艺术大师恒久魅力凡尔赛宫展出安尼施·卡普尔艺术作品再遭破坏关山月:把素描看作一切造型的基础是错误的 “辉煌与悲惨:1850-1910年妓女群像”巴黎展出遥知独立芝兰阁-女画家张荷芝及其绘画艺术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4个版本同台展出 难得一见 赵丽娜水墨作品品鉴会在红廷别墅举办乌克兰艺术家将列宁像改成星球大战黑勋爵 视频:“应物万象—任云程书画展”巡展至大同高清图:博古通今,大道简成——郑尔非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天津著名青年画家何宁:坚守水墨营造山水幻梦高清图:天津著名青年画家何宁坚守水墨营造山水幻梦高清图:“艺道同行”—京津冀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在津开幕视频:著名书法家郑尔非做客天津美术网 高清图:“津门七叟”诗联书画印大展在中国楹联博物馆举办著名书法家郑尔非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从天津走出去的画家-程亚杰纪念李叔同——弘一大师诞辰135周年书画作品欣赏高清图:纪念李叔同-弘一大师诞辰135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展高清图:顾志新师生精品展开幕 12名优秀弟子携精品佳作亮相组图:“解衣盘礴”写胸中意气—记画家韩富华长城之美-天津摄影家朱立新作品欣赏视频:著名画家左锡云做客天津美术网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古琴收藏:从冷门变热门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5-10-26 15:39

  天津美术网讯 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而琴为四艺之首,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首。

  如果是10年前,古琴收藏还只是一个很少人问津的领域,但自从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拍出1.15亿元之后,古琴就从冷门收藏一跃成为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

  但清代以前流传下来的古琴数量少,价格高,越来越多的古琴爱好者转而收藏当代新制的古琴。近期稼轩琴坊举办的“稼轩斫琴八年录集展”就吸引了很多古琴发烧友的注意。到底怎样才能选出一把好琴?

  古琴收藏热兴起

  主持人:如果是10年前,古琴收藏还只是一个很少人问津的领域,但自从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拍出1.15亿元之后,古琴就从冷门收藏一 跃成为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不管会不会抚琴,很多人都想在家里挂一把古琴附庸风雅。这里说的古琴应该有所区分,一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另一种是当代新 制的古琴。

  陈志彦:没错,为了区分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和新制的古琴,行家将民国以前的古琴都称为“老琴”。

  如果是收藏“老琴”,其实历代流传下来的数量并不多,到了现在还能使用、演奏的更少,这样的古琴文史价值高于其使用价值、艺术价值。但的确有极少数的古琴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之后至今仍然保存得很好,通过抚琴能感觉到可以跟远古对话,但这样的琴还是极少数的。

  就像广陵琴派大师徐永老师所说的:“世界上其他的乐器都是为了取悦别人,唯有古琴是用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而且古琴也是中国重要的国粹之一,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境界。我觉得古琴就像中国画一样,油画通常画得很满,而中国画讲究留 白,古琴曲的欣赏和演奏,就很像国画那样,追求意境,追求弦外之音,这是古琴跟其他乐器一个很大的区别。钢琴可以通过校音,把音准调得非常准确。而每一张 古琴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音准上还允许有稍微的不同。

  程久霖:没错,古琴就跟中国画一样,每把古琴都有自己不同的声音,找到适合自己的琴师才能交相辉映。

  我出生于音乐世家,我祖父那一辈人,他们不但会弹琴,自己也会做琴。他们斫琴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对古琴的一种感受,为了更好地去感受古琴。这些琴他们可能会起好名字后送给弟子,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背后包含着很多的哲学观念、儒家思想。

  主持人: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古琴的一个原因,很多人追求的就是一种情怀。

  陈志彦:古琴文化在中国有断层,现在真正懂得古琴的人其实并不多。我之所以会创办琴坊,也是因为8年前我的父亲陈永锵应邀到江文湛先生的终南山红草 园小聚,席间听到了徐永先生、妙境法师与江文湛先生抚琴,从琴声中顿悟到琴画一脉,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会把琴棋书画作为修身悟道的器物。

  不同的人收藏古琴有不同的切入点,古代流传下来的琴当然好,但数量太少,我们现在新制古琴,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而且如果是从工艺和技术的层面 上来讲,我们现在拥有比前人更好的斫琴条件和知识,在演奏上、实用性上也更有优势。当然肯定会有人说以前的古琴声音更加远古,因为当时使用的丝弦并不一 样,其声音的魅力和质感不是当代新制古琴可以比拟的。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探索,希望新制的古琴声音上可以尽可能的媲美以前的古琴。

  而且就像你刚才所说的,现在很多人收藏古琴,追求的是一种情怀。就像陶渊明钟爱“无弦琴”,对古琴足够热爱、足够理解,不一定非得要去弹琴,这是一 种文化情怀。就像马未都在一篇文章里说到的:他并不会弹琴,但书房中挂着一把古琴,半夜的时候微微拨动琴弦,几个单音,感觉是在与古人对话。

  所以我并不反对越来越多的人附庸风雅买把古琴,就像以前很多人希望在家里摆上一台钢琴,其实背后放映出的是一种生活追求。很可能就是这么一种附庸风雅的行为,无意之中却给子女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流派与地域、琴谱等密切关联

  主持人:中国古琴的流派很多,历史很久远,程久霖老师是梅庵琴派传承人,肖茂国老师则是广陵琴派传承人,不同的流派是怎么形成的?

  程久霖:古琴流派的形成,与地域、琴谱、师承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说师承,共同的师承渊源是形成统一风格的主要基础。各地一些出类拔萃的著名琴家,他们通过师带徒,或者通过雅集,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对琴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就是琴谱的传承。最早的琴谱出现在明代,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琴谱,是以减字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减字谱一般分为四部分,上方记录左手指法,下 方纪录右手指法,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内部为所弹、按弦。除此之外,减字谱还有续部、注释,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 化。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所以同样一首古曲,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理解,演奏出来是完全不同的。现存的古琴谱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 首古琴曲。

  地域的差别也是形成古琴不同流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像“吴声”和“蜀声”在风格上的区别,“吴声”清婉,就像江浙一带的长江广流,绵延徐逝;而四川人吃辣椒,声音比较高亢,“蜀声”自然躁急,就像急浪奔雷。

  肖茂国:经过历史的沉淀,古琴最终形成“九大派系”——江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蒲城派、蜀山派、九嶷派、诸城派、梅庵派、岭南派。广陵琴派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十三代传人了。

  广陵琴派最初也是从江浙派出来的,创始人江苏扬州琴家徐常遇,就是在浙派学了琴后,到了扬州发扬光大的。后来他将自己对琴曲的理解,写下了《澄鉴堂琴谱》。很多古琴谱各派都有,但各派的理解都不一样,演奏出来的风格很不一样,后来把这种风格记录下来,就成了一首新的曲子。

  程久霖:广陵琴派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比而言,梅庵琴派是最年轻的一个琴派,是近代民国初年时所崛起的一个新兴琴派,到我这里是第四代传人。

  创始人王宾鲁是山东诸城人,山东诸城王氏是一个大的家族,世代都有善琴的传人。到了清末民初的年代,王氏家族中更先后出了五位杰出的琴人,一时兴起 了山东古琴音乐的蓬勃气象,也影响了近代古琴艺术的发扬。王燕卿先生在民国初年时,经过康有为的介绍,在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古琴,将梅庵琴派发扬光大。

  老琴:并非所有都能拍出天价

  主持人:很多人收藏古琴以断纹为美,认为断纹是鉴别老琴年份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认为,古琴历史超过两三百年就会出现断纹,年代越久的琴身出现的断纹较多,很可能形成“梅花断”,而年代相对较短的则可能出现蛇腹断、流水断、牛毛断、冰裂断。断纹是否古琴断代的标准?

  肖茂国:古琴的断纹其实就是古琴漆面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裂纹。其实对于演奏而言,古琴上出现断纹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现在的工艺可以将断纹处理成视觉效果,而不影响抚琴,但我个人认为,过分追求断纹是没必要的。

  陈志彦:古琴断纹的形成,其实跟陶瓷的冰裂纹是一样的道理,是不同的材质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几百年前的斫琴师肯定没想到古琴以后会出现断纹,断纹也肯定不是为了追求美感而刻意做出来的,只不过后来的人认为断纹让古琴更有历史感,所以在制作时有意制造出这种效果。

  肖茂国:其实现在人为地做出断纹,很多是刻意做旧,假冒老琴。

  程久霖:现在就的确有一些人把古琴有没有断纹视为判断古琴年代的一个标准,其实古琴出现断纹之后就不是很好弹了,比如我老师收藏的一把唐代古琴,出现断纹后影响了演奏,只能在琴弦底下做一点点打磨。

  肖茂国: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古琴都能拍出过亿元的天价,即使是同一位斫琴师所制的古琴,品质上有可能也相差甚远。

  主持人:古琴也讲究流传有序,名家收藏也会给古琴增加附加值,就好像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琴之所以能够拍出1.15亿元,很大一部分是王世襄个人名气和眼力的附加值。

  新制古琴收藏:声音手感形制工艺缺一不可

  主持人:古琴音乐分为不同的流派,古琴本身有没有分流派?

  肖茂国:古琴本身没分流派。但如果是我熟悉的琴师,我为他斫的琴会根据他的演奏习惯、审美要求来做,这是收藏级别的订制琴。

  主持人:不同朝代的古琴形制上应该就有区别?

  肖茂国:没错,明代的琴和唐代、宋代的就完全不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唐圆宋扁”,这跟当时的时代审美有关,唐代喜欢圆润,宋代则是追求简约。

  主持人:一把古琴能够流传千古,这里面有多少讲究?

  肖茂国:首先肯定是选材了。在南方制作的琴,面板首选杉木,而北方制琴用的一般是桐木。地板(没写错是地板哈哈)用梓木,一硬一软,代表一阴一阳。

  主持人:杉木和桐木哪种更好?

  肖茂国:这两种木材的振幅基本相同,做出来的古琴音质上差别不大,只不过就地取材,制琴比较方便。如果真要比较,杉木不会虫蛀,比较好保存,故宫博物院里的古琴就都是杉木琴。

  主持人:制琴所选的杉木有没有什么讲究?

  肖茂国:要做出一张好琴,选材很重要。我们用的都是老杉木,如果是老门板,用来做琴是首选。老房子的横梁、柱子也不错,但还要破开,里面可能还没完 全脱水,使用时还要再经过干燥处理。而老门板已经破开,五厘米左右的宽度刚刚好,不但经过了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还经过无数次的开合,振幅已经振开了,是 斫琴的首选木材。

  陈志彦:一把好琴,除了看木料本身的质量外,还取决于灰胎的制作、还有后期漆的处理等工艺。琴制出来后,调音环节更加关键。所以做一把古琴的周期很长,如果算上前期木料的收集,做一把古琴前后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从做好琴坯算起,则做琴的周期是两三个月。

  主持人:总结一下,如何选到一把好的新制古琴?

  肖茂国:首先是听声音,第二是手感,第三是形制,第四看斫琴的工艺。

  古琴有三种音色:散音、泛音、按音。散音听起来必须空旷,泛音要有凝聚力,按音听起来必须甜、有着地感,就好像石头扔在深水里的回音。

  手感方面,抚琴时手的重量放在琴弦上刚刚好,如要用力按,抚琴就不自然。

  至于形制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研究古籍,仿制先人古琴的形制。就像红木家具一样,前人已经研究出很好的形制了,我们继承就是了。

  另外,好的工艺也很重要。特别是安装古琴这个步骤也是很讲究的,我们不用化学胶水,而是按照传统工艺熬制鱼胶,再勾兑大漆,把琴黏合在一起。这样制作出来的古琴不容易变形开裂,即使放在太阳下也不会开裂,也不受南北气候的影响。

  程久霖:南方的气候对保存古琴还是比较好,北方的气候比较干燥,漆比较容易干裂。

  主持人:现在的新制古琴,有些一张只要几百块钱,有些动辄几十万元,价格为什么相差这么远?

  肖茂国:主要是制作的工艺有差别。几百块钱那种基本上就是找一块木头刷上漆,装上弦就可以了,几百块钱连买一块老杉木都买不到。

  程久霖:这样的琴用的漆肯定是化学漆,干得快,弹着弹着漆面就变成灰胎了。而且灰胎还很薄,弹着弹着就穿了。

  陈志彦:一把古琴好不好,我认为还要增加一个标准,就是它的声音和形制必须是匹配的。

  一张琴的好坏,肖老师和程老师都有他们不同的标准。有的人喜欢声音文气一点的,有的人喜欢孔武有力的,所以制琴的时候,在对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评判 之后,我们就要考虑漆面怎么铺排,面板需要什么颜色,甚至是什么样的机理,跟琴的音色都要相匹配。如果一张琴的琴音是雄强的,那么它的颜色就不能太矫情、 太文气,

  而且古琴像红酒,一张琴制作出来后,琴音并不是不变的。给琴师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声音会更稳定。而且给不同的琴师演奏,若干年后琴音那是完全不同的。

  主持人: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程久霖:不同的人弹琴的习惯会改变古琴的音质,赋予了它人气,这就是行内人所讲的“养琴”。

  陈志彦:所以对于一把古琴品质的评价,我觉得最好是给琴师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使用古琴就是保养

  主持人:古琴需要特别的保养吗?

  程久霖: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现在还能演奏出声音的已经不多了。还有一些古琴本身不错,但在故宫博物院里为了更好地保存,放在了无氧的密闭空间里,其实这对古琴反倒不好,有些琴已经哑了。就因为没有跟空气接触,声音也哑了。

  主持人:我看很多古琴都是竖着挂?

  程久霖:对,但在故宫博物院里的古琴,有的是平着放陈设,有的还给罩了起来。这不符合自然规律,木头要有人气接触,木头没有触摸坏得更快。

  之前香港一位藏家两亿多元拍到了一把古琴,他就跟当代古琴演奏家李祥霆说了,只要李祥霆想演奏,无论是在世界哪个地方他都会把这把古琴送过去。

  主持人:那您老师收藏的唐代古琴,这么多年来是否需要特殊的保养?

  程久霖:不用,就正常的使用就可以了。

  肖茂国:以前古琴对于古人而言也就一种乐器,是日常使用的,并不像现在人看得那么精贵。

  程久霖:其实现在在很多大师看来,古琴仍然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比如我的老师他自己就收藏有十多把古琴,他会把琴传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在他看来, 有生之年有幸能够保存这把古琴,并把它传承下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把琴身上也留下了他的印迹。如果是一把过千年的古琴,上面就有十多位琴人的印 迹,这是古琴的一种文化传承。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第二届全国钱币收藏博览会24日厦门博物馆开幕
• 收藏秘笈:大师也有被低估的作品
• 国内版画收藏市场慢热
• 2016版熊猫币 首以克为计量单位
• 故宫画医徐建华:曾参与修复《清明上河图》
• 翡翠的冬天:几千元上万元的并不能保值
• 罗马尼亚珍宝展年底将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 收藏工艺品首先看工艺是否精湛
• 2015年中国承德国际烟斗艺术展开幕
•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半月升值九倍
• 陈初生:古琴是诗书篆刻的文化载体
• 月露知音再掀古琴收藏热
• 冷门贵族曲高和寡:古董名琴价格低开低走
• 古琴的收藏与鉴赏:历史悠久 流派众多
• 风雅古琴的收藏门道:名家古琴升值潜力巨大
• 刘伯温第21世孙存失传蕉叶琴图纸 欲复制古琴
•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先生与古琴的逸事
• 古琴收藏厚古不薄今 老古琴的收藏潜力更大
• 古琴收藏:亿元觅知音究竟值不值
• 浙派古琴传承人陈成渤打谱专辑首发推广“非遗”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邓家驹峥嵘岁月丹青颂 邓家驹峥嵘岁月丹青颂
  • “鲜于璜碑”书法名家学术提名展 “鲜于璜碑”书法名家学术提名展
  • 何家英观看程亚杰意象油画展 何家英观看程亚杰意象油画展
  • 魏瑞江“水墨城市” 魏瑞江“水墨城市”
  • 王绍棠版画展艺术再现风土人情 王绍棠版画展艺术再现风土人情
  • “精学心悟”许敬书法作品展 “精学心悟”许敬书法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