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韩天衡:书画印鉴藏漫谈保利香港秋拍中国古董珍玩嘉德四季特推“嘉赏四季”专栏书画不可“贪大求长” 追求炫人眼球《胡人驯狮图》:明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钱币文化”之漫谈青蚨之钱辛丑碑:书法妙品载悲歌北京保利秋拍推玫茵堂藏品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新展聚焦毕加索的1932年大田秀则画廊进驻上海西岸 首推竹川宣彰个展合肥千年古墓出土青瓷镇墓兽博物馆该不该用艺术品的替身百年老字号毛笔手工技艺的坚守31位美院毕业生作品将亮相盒子艺术空间保利香港2017秋拍18.08亿港币成交赵真和田玉作品拍卖总价超十万“人间·山水—方向中国画作品展”即将开幕藏礼于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礼制思想2017全国少年儿童绘画大赛启动展举办库拍双十节圆满收官 开启新篇章“兰亭江南书画作品金秋天津展”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幕幽媚均停,冷艳超迈:白野夫仕女画艺术禅风墨韵-赵寅书法作品展在天津图书大厦开幕封俊虎书法艺术探析:与“张裕钊体”的不解之缘 第一届“瞳画杯”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在河西区文化中心开幕却把幽怀寄清荷——解析顾正主对荷文化的深邃理解高清图:秋趣墨韵朱印间-青年女画家訾春花国画篆刻作品欣赏王胜利2017新疆塔什库尔干人物写生作品工笔画名家杨明玉的艺术魅力著名画家缪文杰美国书画精品展作品欣赏视频:津门“九零后”赵兵凯、张锡武美术作品展高清图:著名画家缪文杰美国书画精品展作品欣赏天津著名画家缪文杰在美国犹他州讲学办展传播中华文化孟庆占画苑(青州)开馆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举行喜迎十九大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津落幕 将移师邢台市图书馆继续展出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韩天衡:书画印鉴藏漫谈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10-13 14:11

  所有的鉴定中,专家们都说,书画印是最难鉴定的。当然瓷器、玉器、杂件的鉴定也有很高的难度,但书画印的鉴定难度真的很高。我想先讲三个故事。

  第一故事,就是我的老师谢稚柳先生的。谢老在美国的时候,有个太太在拍卖场买了他一张画,拿来叫谢老看。谢老打开来一看,说:“蛮好,蛮好”。实际上谢老一看,这张画是假的。但因为人家出了那么大的一笔钱,把这张画买来了叫你看,所以谢老出于我们传统文人的那种礼貌,就讲“蛮好蛮好”。谁知道那这个太太接下来就说:“谢老,您既然说蛮好,那就麻烦您在这上面给我题一下(字)。”

谢稚柳、韩天衡等与上海书店编辑沈叶青、陈其瑞讨论书稿

  谢老楞了一下,本来是敷衍地说蛮好蛮好,结果现在人家说你“题一下”。谢老就感到很尴尬,又不能改口说这东西是不好的,只好硬着头皮在上面题了一跋,说这张画是我(谢稚柳)画的什么什么的。所以你想一张假画,作者本人都题它是真的,那后来人鉴定你讲它是假的还是真的?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画院原先的院长程十发先生,我们一起去香港。一个朋友拿了一张他的画出来,(我们)一看这个画有问题,但是他(程十发)没讲话。那个朋友接着讲了:“程老您知道吗?这张画是某个人,看中我手里最好的高级照相机,就拿这张画来换我手里的高级照相机。”后来程十发先生想,给我看画的是朋友,拿照相机换画的也是我的朋友,如果我讲假的,得罪两个(人);我讲真的,两个都不得罪。所以就是这样的人情世故,程十发先生就在上面题了一跋——这张画是我画的,什么什么的……这是第二个故事。

程十发和韩天衡

  第三个故事是十来年之前我自己的(故事)。山东有两个企业家,有一个是收了我不少的东西,所以他对我的画比较了解。还有一位不太了解,就从人家手里买了一张我的画。然后另外一个就说:“你这张画是假的。”他说:“不可能是假的,我买了的时候还有一本书同时给我,说是这个书里出版过的。”但是另外那个人说:“绝对是假的,你不信我们现在就买飞机票到上海。”

  这两个企业家很有意思,晚上大概八九点钟了,从济南买了飞机票就赶到上海,半夜里到我家里敲门。我就感到奇怪,怎么这么晚有人来敲门。一进门他们就说:“韩老师,我们是为了这张画来的。他讲对的,我讲不对。如果(你)讲对的,那么我请他一桌饭,如果是错的,他要请我一桌饭。”这是企业家性格。

韩天衡 翠竹小鸟 

  我打开画一看,假的一塌糊涂,那个老板就讲:“韩老师啊,有你的画册为证。”这个画册我手里也有,但是我的画册里面没有这张画的。他把画册带来了,结果我也把我自己的画册找出来,同样翻到第三十页,第三十页我画的是一张“翠竹小鸟”。他这一张是“五彩葡萄”。但是这张纸两面都印画的,反面的画是一模一样的。于是我仔细看了看装订,就知道了(怎么回事)——(造假的人)是为了要卖掉这张画,专门印了一张仿制品,重新装订到这本书里,连书一起卖给了人家。

  我讲这三个例子,就说明书画的鉴定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不是人家作假的问题。前面两位都是我的师辈,是自己承认自己的假的(作品)是真的,又为后世的鉴定带来了很大的疑团。所以这门学问是很深的,有很多学问之外的因素会搅局。但是总的来说,书画印的鉴定毕竟是有标准的。

  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书画印(鉴藏)的几点看法。书画印的鉴藏主要就是要有五种能力,第一种能力就是眼力。就鉴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眼力。眼力是怎么来的?不是天生的,眼力是锤炼出来的。

  中国书画的作假很有历史,我们知道在王羲之的时候就有一个叫张翼的专门做他的假字,连王羲之自己都没有看出来。我们历史上有一个词儿叫“吾真大醉”,就是讲的他自己都看错了,大概是酒喝得太多了,糊涂了。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他也拿过一方王羲之的图章送给他的一位名臣,也是教他学书法的书法家,叫虞世南,当然这个印章也是假的。

  晋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卷 纸本 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一千多年来,真真假假,到现在为止虽然科技那么发达,但我们却并没有一个仪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自己定了一个名称,叫“目测心验”法,就是我们书画的鉴定里的,是一个“目测”,就是用眼睛来观察,而后用心去体验。

  所谓心的体验,是长期经验的积累。眼睛看,是从这件作品的用笔、用墨、造型、结构、色彩、水墨、章法,要对一件书画有一个深度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应当力求全面。

  我们今天为什么时常有东西会“看错”,往往正是因为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譬如说,给你找一张吴昌硕三十几岁写的字,你用他成熟的,六十岁以后石鼓文来做比较,那么你如果没有对他一生的艺术演变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就会认为三十岁时的这张东西是假的。所以需要有非常深入非常全面的把握、研究才行。

  尽管我们说中国书画的鉴定,要从那么多的角度“进去”,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实际上就是线条。

  我年轻的时候跟我的老师去一些博物馆鉴定字画。博物馆的专家把一卷卷的字画打开,这卷画打开来,上面只要出来一个树杆,或者是出来一根竹梢,或者是一根竹杆,下面的落款都还没有出来,我老师就报名字:“这个是八大的,这个是石涛的……”为什么那么厉害?

  实际上中国书画的鉴定要领,有三条也好,五条也好,或者十条也好,但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线条。真正是一等一流的,有真知灼见的大鉴定家,他不要看你一张画,他只要看你一根线条,就可以知道这件东西是谁的。

  为什么呢?因为书画家的这一根线条,就跟我们每个人手上的每个指纹一样,都是不一样的。你如果研究深入到这个程度,那么你从一根线条可以看得出他的功底,他的修为,他的节奏,他的特点,这就是他!

  所以从一个书画家来讲,他的一根线条,内质必然是区别于别人的。但是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讲,中国书画艺术的深刻就在于,一根线条反映的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哲学、美学,以及个人自我修为、习性、功力的统一体。

  以前曾经有一位画家曾经说过一句“笔墨等于零”,这个看法非常激烈,在我们美术界人人皆知。当时我没有进行讨论,因为我这个人胆子小,不愿意卷入争论。一旦卷入了争论,所有手里该做的事都要放下来,和人一天到晚地去争辩。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安宁的学习和创作的环境,所以我是一贯不参与进去的。

  今天,这个风潮已经淡却了。那么我想我可以讲一句,笔墨可不能等于零。“笔墨等于零”这句话是个伪命题,除了孩子做算数的时候1-1=0,世界上万事万物,包括书画,非优则劣、非盛则败,非正则负,你举一桩结果完全等于零的事,有没有?没有。所以笔墨,从来就不是等于零的。

  而且从我刚刚和诸位谈的,中国书画的鉴别,实际上最要害的就是看一根线条。是从一根线条,可以判断出是哪一位书法家,哪一位画家。而且,我刚刚讲了,如果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大鉴定家的话,他可以基本上做到百发百中。

  那么你们想想,笔墨既然这么关键,一根线条能够识透、看准一位艺术家,那么你们说,笔墨还能等于零吗?

  所以过去他们争辩的时候,我没有发表过意见。但是今天我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话题,大家应该就可以理解,笔墨从来就不能等于零,而且笔墨是那样的关键和重要。

  所以我们讲书画鉴定,就是看眼力。眼力的要害,在于你要看透吃透,理解透一个线条。作假的人,他可以(模仿),画画也好写字也好,结构不是问题,布局不是问题,色彩不是问题,构图也不是问题,关键就是他在表现一张字或者一张画的时候,线条一旦落下去,他的功底、他的修养、他的节奏,他的本性,等等等等,都是和原本的作者不一样的。

  我谈了这么多,无非是要说一件事——我们现在中国书画的鉴定,还是非常非常的原始。就是用眼睛来看透这根线条,叫做“目测”,然后用我几十年来的经验,用我的“心”来加以检验、判断,这件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以我们搞书画收藏、鉴定,重中之重,五个能力里面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眼力。

  我在九十年代中期,有一个专门贩卖古董的人,给我送来一方后汉的魏关中侯金印。这方印是两个故宫都没有的,台北故宫也没有,北京故宫也没有。

三国·魏 关中侯印

《兰室长物——历代文房艺术》

  他把这方印拿到我家里,当时我还在画院工作,他问我:“韩先生,我有一方印你要不要?”我一看,好东西啊,但是我一想不对。因为这种东西应该属于地下出土文物,不是传世的。这如果是出土文物的话,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我如果买下来是很危险的事情。我跟他说“这件东西我不敢买,你哪里来的我不知道,反正这个东西我买了可能不太妥当。如果是假的我倒是可以买。”

  他说:“这个我请两个大的博物馆都看过了,他们说是假的。”我说“好啊,那你让博物馆给你开个证明吧!证明这方印是假的。”

  最后过了两个礼拜,他的证明开来了,博物馆方面写“这方印经我们鉴定是假的”,那么我讲假的我就要了。那是93、94年的事情,当时跟我要1万5千美金,我就给了他1万5千美金。但是我也捐给国家了,所以敢和大家说这件事情。

  但是这个东西,两个博物馆都鉴定是假的,如果你看不懂的话,你买一件假货花1万5千美金(就糟糕了)。因为在90年代1万5千美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也可见眼力的重要性。

  第二个例子是86年,我在广州的集雅斋,举办我个人的一个书画展。集雅斋在广州还是一个很大的文物(经营)公司。我空闲下来的时候,就去翻看它们的柜台,看到两方吴昌硕刻的大印章。经理跟我关系蛮好的,他就跟我说“假的,日本的梅舒适、小林斗盦都看过,都说是假的。”我一看这么好一对图章,怎么会是假的呢?

明·张灏 《承清馆印谱》二册 《兰室长物——历代文房艺术》

  一看边款,原来这一年吴昌硕正好是三十岁,所以他们是拿吴昌硕成熟时期的风格去套他三十岁时所刻的印(这才判断是假的)。实际上他(吴昌硕)在三十岁的时候还是在学徐三庚,所以(风格不同)。那么我说,这方假印我要了。三千块,买了这么大一对吴昌硕的对章,当然,这个对章我也已经捐给我们的美术馆了。

  去年的春天,北京嘉德公司拍卖一批非常珍贵的印谱。其中有两本,叫“承清馆印谱”,是明代的。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它是中国文人刻印第一次被汇集在一起的一本综合性的印谱,今年正好是这本印谱出版四百年。因为很重要,所以我也去北京去把它拿下来。

  就是同一年,只差两个月,日本也有拍卖的图录寄给我,也看到一部《承清馆印谱》,而且是这一年北京嘉德拍卖的这两本“承清馆印谱”的祖本,更珍贵。我就叫我儿子说你去日本跑一次,把这个印谱拿下来,因为我要搞研究。

  结果日本人不太懂这些东西,嘉德的那一次拍到了105万多,日本那边的印谱,我才花了三万多人民币,就买了下来,而且是嘉德印谱的母本,非常非常珍贵。

 

  明·张灏 《承清馆印谱》母本四册 《兰室长物——历代文房艺术》

  所以没有眼力就不足以言真,花便宜的价格买假东西没有必要,花很大的价钱去买东西,那就更不划算。现在我们一些玩收藏的人花几千万上亿去买一件东西,买完之后大家就争辩。一支队伍说是假的,一支队伍说是真的,实际上真假还是讲不清楚的。刚刚也讲了,我从来不愿意介入这种争论,一旦投入这种争论,你要至少准备半年不要干事,要跟他们辩论去。

  所以说收藏的第一种能力,就是眼力,眼力是学问,是知识,是重中之重。

  第二种能力,是财力。如果讲没有眼力,不足以言真的话,那么没有财力就不足以言精。好东西都是贵的。当然我最近看一些收藏家发表言论,认为现在已经没有漏可捡了,我觉得不是。只要有艺术品的交易,只要有艺术品的交流,“漏”,永远是存在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眼光,这个机会,有没有这个缘分。“漏”,总是有的。

  就像我刚才讲,同样“承清馆”的印谱,嘉德那个花了一百多万,在日本买的那个才花了三万多。当然这是正常的,捡漏的前提首先是真的。

  好东西总是贵的,福州的情况我不知道,上海近几年,星期天跳蚤市场上还有两千年前汉代的坛坛罐罐,几百块可以能买到一个。不是假的,真的。但正因为它太一般了,没有什么艺术特色,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年份,几百块也可以买到。

  但是如果这些坛坛罐罐,上面是有图案的,甚至于有文字的,或者还有年号的,有精美的装饰的。那么对不起,你没有几十万,甚至于更贵的价格,你就别想拿下。所以没有财力,是不足以买精的,是买不到真正一等一流的好东西。

  过去在民国时期,上海一位大收藏家,可能大家都知道,叫庞莱臣,号虚斋,他的东西今天有些是散在故宫,有些是散在天津,有些是散在我们上海。他当时的优势就是有钱,当然后来他的眼力也不错。他用了几个专家,在他家里专门给他“掌眼”,所以他收的东西大部分都是非常“精”的。像我们刚才PPT里图片有一张南宋马麟的画——马麟就是有名的大画家“马一角”的儿子——这幅画也是庞虚斋的旧藏。

  虽然说没有财力就不足以言精,但是我因为从小喜欢,往往也能收到一些精品。不是因为有钱,而是我往往捡漏。

  一种,是从差里挑精,东西的价位很低,别人认为很差,我倒认为其实是很精的东西。比如说也是九十年代,我有个学生拿来一方六公分大的,齐白石刻的“百梅楼”。他讲:“老师,人家有一方图章要卖掉,上海的其他几个名家都看过,都讲是假的,你要不要看一看?”那我就去看,这一看,开门见山,真的。当然这家人也不太注意,就是放在家里,烧的滚烫的锅子就拿它当做垫石。所以那个青田石上有一块已经是乌黑的。

  你想,这么大一块齐白石的印章,在九十年代也都要三十万左右。我说我要,他讲他要五千块,好,我就给他五千块。然后我再去找古籍,结果找到了。还有一方,和这方是一对,是他刻给民国初期的财政部次长,叫凌直之的人。这个凌直之也喜欢画梅花,他的斋室就叫“百梅楼”。

  

韩天衡美术馆藏 齐白石“百梅楼” 印章 58 x 58 x 91(cm)

  第二个情况,是可以从假的里面挑真的。有的时候,一些非常好的犀牛角杯,大家看不懂,说是牛角杯。沉香里最好的棋楠做的杯子,人家看不懂,也当做一般的木头杯子。实际上棋楠的价格,比犀牛角杯还要贵若干倍。

  最近几年艺术品市场已经有点下行,但是我记得大前年我去莆田——现在莆田是中国的沉香集散地——我有个朋友跟我讲,韩老师最近有个老板到我们莆田来买了十八粒的棋楠手串——棋楠是沉香里的极品——十八粒小珠子花了五百万。当时棋楠的价格是十万一克,而黄金的价格是三百块一克。所以,你眼光不好,它就是一般的木头,你眼光好,少花钱也能买到极品。

  第三种情况,你可以花小钱,去买非常珍贵的东西。就是今年春天,《文化生活报》的封面上刊了一件明代吴彬的一张《八仙图》,上面有“乾隆御览之宝”,是乾隆收藏过的。这个吴彬我们了解,是我们福建的骄傲。中国古代书画里,拍卖第一个创造突破亿元纪录的,就是这个明代晚期画家吴彬的作品,就是那么厉害的人。

  前几年,他的一张画在日本出现,我就叫儿子:“你去跑一趟,给我拿下来。这件好东西他们看不懂的。”最后这张画,曾出现在《文化生活报》的封面。正因为人家都看不懂,所以你可以用很少的钱,买到非常精的东西。

  当然,我可以和诸位讲,我从小到大买这些东西是只进不出,没有卖出过一件。前五年,我把自己收藏里的一千多件都捐给了国家。但是呀,喜欢的东西,就是个“鸦片”,会生瘾、会成癖,习性难改。到今天,我还在玩。

  还有最后一种情况,就是用我自己的“土产”去换我自己喜欢的。去年也是有个拍卖行,要拍齐白石的工笔,一件工笔的虫草小品,也是画在民国初年,而且是画在过去的一种很粗砺的夏布上,也就是麻布。据我知道,这种材质的画齐白石一辈子就画过几张,有一张是北京画院收藏,因为齐白石当过北京画院的院长。

  我看到了以后就叫一个学生,我说:“你帮我去跑一趟,这件东西给我去拍回来。”结果当时场上一连串价格叫到了很高,并且旁边在叫价的是他的一个朋友。价格叫的高了,他就很难为情,认为两个人是朋友,这样顶着干干什么呢?于是就放弃了。

  我后来问他,他说:“老师啊,一是价位太高了,二是难为情。”那么我说那就算了。过了一个月,我到杭州去,就碰到我学生这一个朋友,我学生就跟这个企业家讲:“你知道吗?上次那张画就是我老师要的,不是我要和你抢的。”那个企业家赶紧说:“那实在对不起,韩先生您把它带回去。”我说:“不可以。”

  他说:“真的,我怎么可以和您抢呢?”

  我说:“那这样,我付给你钱吧!”

  他说:“我不要您的钱。”

  我就说:“那么我刻方印给你吧!”

  他说:“我……印也没什么用,我就是喜欢您画的墨彩荷花。”

  那么我就说好,然后就送了他一幅墨彩荷花。在我收藏的历史上,用自己的土产——就是自己的创作,换来的东西也蛮多的。最早是八十年代有个老先生,叫朱子鹤。他到画院里来看我,神秘兮兮地拿了一方吴昌硕的图章出来。他是老一辈的画家,比我大概要长个四十岁,那个时候他已经要八十了。

  他说:“我有一方吴昌硕的图章,你喜欢吗?”我一看说:“喜欢啊。”他说:“那这样,你给我刻两方印,我就把这枚吴昌硕的图章送给你好了。”我想那当然好了,就刻了。当然,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我说收藏里面,没有财力不足以言精。但是钱不够的时候,眼力可以来补,你譬如我的收藏里,很多精的东西不是像那些大老板,一扔几千万进来的。我的钱与他们是小巫见大巫,但是有眼力,还是可以收到喜欢的、珍贵的东西。

  收藏的第三种能力,我认为是魄力。平时买东西,一件东西放在你面前,人家说五万。我说好,就给他。我还做过这样的“傻事”——这样东西对方说好,叫五万,我看确实好,就说这样吧,我给你六万。对方当然很开心了。为什么要多给他一万?这是有道理的,他下次有好东西,直接想到,韩天衡这个人有好东西他是肯出价的,他就把东西拿到你这里来了。

  你们想呀,有些人习惯了砍价,对方叫三万就要讲到两万,对方叫两万就一定要讲到一万。就是和对方不停的讨价还价,费了好大的气力把价格讲下来,省了一点小钱。可是次数多了,对方就想你这个人是不肯出价格的,有好东西,他就不会拿到你这里来。

  这种事情历史上很多,为什么有些收藏家好东西很多,就是因为他们大方。是好东西他们不跟人砍价,所以好东西都到他们家里了。要是碰上一个砍价的财主,那么对不起,这些人就会拿了到处卖不掉的东西,甚至是假的东西到你这里来。你不是爱砍价吗?我喊十万,你砍到三、四万,你还很得意,实际上卖给你的人更得意。为什么呢?假的。

  我记得在文革后期,有一个朋友叫我鉴定他家里的画。一个大的橱子,横过来放满了,至少有两百件。从第一张开始看,没有看到一张是真的,看得我自己都没有信心了。最后看得差不多了,在大橱的最下面总算看到一件四条屏,任伯年的,是真的。我心里想这老兄祖上肯定是不肯出钱的主,所以人家都拿假的过来卖给他。当然,现在出了大钱,却买了一房子假货的也不少。

  我们讲艺术品的收藏要有魄力,里面的例子也有很多。我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也是个大企业家,2001年,他一年就做到十个亿。有一次他对我说:“韩老师,我想去北京拍点东西,您帮我去掌掌眼。”那天巧,在瀚海,正好还碰到启功先生。他说:“天衡啊,你怎么来啦?”我说:“朋友请我看个东西,我就来了。”

  那天这个朋友看中的是一件陆俨少的东西,说:“我想要。”我说:“这件你不能要,是假的。”看了一圈之后,我说:“这件我建议你要,是明代大画家陈老莲的。这是国宝级的,你拿这件那绝对是值的。”正好那天的拍卖师也是我的学生,我就问他,什么价位可以拿?他回答说:“两百十万(210万)就可以拿。”我就告诉了那位朋友。

  结果拍卖完了,我问他:“你拿到了没有?”他说:“没有,我叫到两百,人家叫到两百十,你跟我说不是就两百十吗?”我说:“可惜了,这是国宝级的东西啊!”就差了那么一口,十万块钱。

  第二年,这件东西又拿出来拍——大家知道,收藏有两种,一类是真正的收藏家,一类是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这种收藏)它是要(把藏品)拿出来不断去市场上滚的——这件东西2002年就在嘉德又出现了。我那个朋友就打电话给我,说:“韩老师啊,我真的很懊悔。去年这个册页今年又出现了,今年卖了450万。”一年,从210万到450万了。

  到2005年,这套东西又出来了。当时我退休以后,对外面这个东西也不太关注,时间都花在搞研究、搞创作、搞写作上。他又来电话了,说:“韩老师啊,我懊悔死了呀。”我说:“怎么啦?”他说:“这件册页今年又出来了呀,你知这次卖了多少钱吗?”我说:“我不知道。”他说:“2860万。”

  我就跟他讲:“你要想开呀,你是真的玩收藏,人家是做买卖,要不断地倒,要赚钱的。如果01年你两百十万拿下来,你不拿出去卖,你怎么知道这件东西能卖2860万呢?这都是缘分,你不要去难为自己。”这个企业家和我关系还是蛮好的,所以我知道,这件事对他的刺激还是蛮大的。所以后来他就去海外,搜集那些毕加索呀、雷诺阿啊,这些油画里的世界名画去了。

  所以说玩艺术品,在必要的时候你有没有这个魄力,是显得非常重要的。

  我们说第四个重要的能力,是毅力。因为艺术品这个东西,你想要,人家不一定就给你,而这样的事也非常多。我们讲一段小的故事,日本有一个收藏家,他收藏了一方吴昌硕有铭文的砚台。吴昌硕一生铭砚台呢,不是太多,但当时他有一个朋友,就在上海边上有一个小的城市叫常熟,吴昌硕诗自己写的蛮好,但是吴昌硕年轻的时候他的很多诗,多是请常熟的这个沈公周修改的,也有(沈公周)代刀的情况,所以(两个人之间)感情非常深。这个沈公周就是喜欢玩砚台,吴昌硕前后铭的,包括刻的砚台大概有150多方。

  1917年,沈公周一死,日本人厉害,马上就找到了他的家人,把沈公周所有的砚台全部买下来,带到日本去。

  150多方啊,这个日本人厉害吧。沈公周唯一一方没有被拿走的砚台是为什么呢?因为沈公周属马,所以他死的时候,(家里)就拿了一方有吴昌硕刻铭,上面雕了一只马的砚台一起陪葬,所以就没有被日本人买走。当然这件事过了近百年了,买去的是一个日本有名的画家叫做桥本关雪,现在那当然也陆续陆续散出来了。

  东京有一个收藏家手里有一方,有出版过,我知道。我就叫我的学生,在三年当中陪我到他家里去了五次。

  他也是一个教授,他就讲:“韩先生您出的价钱到位,但是我还不想卖。”三年当中,我到他家去了五次。

  直到第六次,他打了个电话给我的那个学生说:“你请韩先生来,我的砚台准备给他了。”他讲最近有几个上海的,做买卖的,出的价钱比韩先生要高得多。但是他讲:“我感到韩先生因为不是做买卖的,他是自己玩,是真正的收藏,所以这砚台还是叫韩先生拿去。”

  (我)很感动的,好了,第六次我就叫我的学生带着钱到他家里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们现在西泠印社好几次拍吴昌硕的砚台,也都要4、5百万一方,而且我当时收的那一方是这里面最好的一个坑口,是属于大西洞的,砚石本身就是非常名贵的。所以你看一个砚台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说明收藏确实是要有毅力的。

  三年时间才拿下的“心头好”

  至于你讲第四种能力,毅力,讲大的,那我们大家人人皆知,就是张伯驹先生收藏溥心畲的《平复贴》。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一个有钱,一个不卖。张伯驹是有心人,你溥心畲家人办喜事他给一万银元。你溥心畲家里有愁心事了,给几万银元。张伯驹从来都没有提过这件东西,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你(张伯驹)是看中我(溥心畲)这件东西。

  直到日本人占领北平,日本人想要掠夺这件东西。溥心畲尽管是满族人,他也知道,如果我这件东西留到日本人手里,我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国家。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他就和张伯驹讲:“这件东西我给你了。”这就像是烫山芋一样,就往张伯驹那里扔了。

  张伯驹给了他四万块银元,你看前后花了好多年把这件东西拿到手。但日本人到处在搜这件东西,《平复贴》也就方尺那么大,张伯驹先生把这件东西视若生命,将它缝在棉袄的夹层里面,谁会知道那么一件东西会放在棉袄的夹层里面?逃难逃到哪里,这棉袄穿在身上,实际上这宝贝就在夹层里面。张先生这样的毅力,这样的故事,是千古绝唱!

  

西晋 陆机《平复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五种能力,我讲就是叫预判力。毛泽东有句诗叫做“风物长宜放眼量”。我刚才讲收藏第一条就是眼力。眼力和“眼光”、“眼量”的差别就在于要看得远。你要有一种人家都还没有感觉,你就能够知道的,“未卜先知”的本领。就是我刚才说的预判,或者“眼量”,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你有这种预判力,你“领先一步”,这“领先一步”如果用到田径场上去的话,我们是很有体会的。刘翔跑110米跨栏,比人家快了0.01秒他就是冠军。那个慢0.01秒的,我们在座的谁记得住是谁吗?记不住的。就是快那么0.01秒,我们记住的就是刘翔。“领先一步”不简单,也不容易。

  搞艺术品收藏,预判力的“领先一步”,很重要。我在五十年代六十年初,吴昌硕的对联是4块钱到6块钱一副,也就是现在一副大饼油条的价钱。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我们寿山是宝地出田黄的。当时80g上下的田黄是15块到30块。

  我们上海有个老先生,因为“三反五反”的时候,资本家被打掉了一大批,他那时就是合法户,而且喜欢买田黄。那时好多资本家被罚款、要补税,没有钱怎么办呢?就拿家里那些个文物,包括那些田黄都去卖给文物商店。

  因为他有钱么,所以看到好的田黄就买,前后大概买了400多块好的田黄。文革抄家是博物馆派人去抄,因为博物馆知道他手里有好东西。文革结束了,党有政策,抄家的物资必须要发还。博物馆就看中了一方极少极少见到的一块好的田黄冻极品。就和他商量你这方东西能不能留给我们博物馆,我们就给你1000块的奖金。

  大家别笑啊,七八十年代,79到80年代这一段的时候,那1000块钱是可以买一栋房子的。现在看到1000块钱,买一双名牌的鞋子,一只都买不到。

  他来找我问:“韩院长,他们一定要我这块田黄,不给吧,我就怕下次对我有什么问题。”我说:“这个顾虑不要有,党的政策是很明确的,凡是文革抄家物资,必须要发还。当然博物馆看中你(的田黄),你看如果你愿意捐,那么他给你1000块钱;如果你现在不想捐也可以委婉的跟他解释,我自己还要玩的,等我以后不玩了我再捐给你。”

  他就按照我的说辞去找博物馆,结果博物馆也因为有政策,就只能让他把这块好的田黄拿回去。当然后来,这位老先生94岁去世,这批田黄到哪里去,就不清楚了。

  所以这个“领先一步”很重要,包括我们的寿山(80年代)出了好几种珍贵的石种,也是这个情况。

  我记得86年,我们这里出了一种叫荔枝冻(编者按:即今天的荔枝洞石),也叫荔枝醉。86年开始开产,谁知道这个坑口太小,到89年就绝产了。但是在86年到89年这一段上,3公分见方、12公分长这种标准的荔枝洞,500块一方。

  当时正好是海峡两岸可以往来了,这时候台湾比我们富,台湾海峡一过来就是我们福州。玩石头的一看,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荔枝醉,所以荔枝醉中较好的品类,大概百分之七十都是给台湾人买走的。

  后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蒸蒸日上,到零几年,这个(发展)差距太大了,所以很多台湾买到这个荔枝醉的人就反而回流到我们大陆。

  我记得大概2005年左右,他们卖给我的价格是在5万上下。你们看,没经过多少时间,500一方就变成5万一方了。后来到2012年、2013年,这个荔枝冻如果是带巧色的话,都要买到200万到300万了。我前两天问个寿山的朋友,现在一是见不到,二是确实是有这个价位的都已经卖出去了。我讲这些都是要“领先一步”,要有点预判力的实例。

  我讲的这五种能力——当然我不一定归纳得正确——没有眼力不足以言真;第二你没有财力,不足以讲“精”;第三个你没有魄力,那往往就会有交臂之失,一辈子懊悔;没有毅力,你不可能对这件东西坚持地追下去,你只有不断坚持地去努力,那总有一天它瓜熟蒂落、功德圆满,就像《平复贴》到了张伯驹先生手上一样;第五个就是要有预判力。我们这有一些老干部,也有一些喜欢艺术品的,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买了一大批的书画印及文物,现在对他们的后代来讲都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

  所以我想呢,我们玩书画印的,我们讲鉴定、讲收藏,那么这五种能力我认为是必须具备的。

  那么当然,有很多朋友经常问我谁的画可以收藏、谁的字可以收藏?我跟他们讲,审美是有差异的,各人的爱好也会不一样——当然艺术是有标准的——这个我不能跟你落实到“人”呀,为什么呢?我讲某某人的可以收藏,他想那是韩天衡在里面拿回扣的;我讲某某人的画你不要收藏,他想那你可能是和他有仇吧。

  所以我想有三条标准可以和朋友们分享,第一条标准,不论是字也好、画也好、印也好,你要看,这个人的作品是不是具备强烈、独特、出新的个人风格。既区别于古人,又区别于他人,更区别于外国人。不要去看名字落款,一看就知道谁的。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这是我认为可以收藏的条件之一。

  第二条,就是这个人的作品,书、画、印,除了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不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东西第一眼看上去让你觉得很震撼,但你走近再看了5分钟、10分钟,你就会感觉里面很空,没有东西。什么叫“东西”?这个“东西”两个字我能归纳为四个字——诗心文胆。就是他自身风格的后面,有没有深邃的文化内涵,这个非常重要。不然的话,再怎样风格的强烈,就像放炮仗一样的,“砰”的吓你一跳,接下来什么都没了。要经得起回味,经得起咀嚼。就像孔夫子讲的听韶乐,听过之后叫人能够“三月而不知肉味”。

  第三条,也很重要,就是山鸡爱惜羽毛,要了解这个作者的这个东西是多,还是少。艺术品,本来是物以稀为贵。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明代,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还有就是仇十洲。这其中最具有对比意义的即使文徵明和唐寅,唐伯虎。

  这两个人都是1470年生的,但是唐伯虎就活了55岁,而文徵明活了90岁,也就是讲他的创作期要比唐寅多35年。而且文徵明当时名声大,生意好,他来不及写、来不及画,还要有学生和儿子代笔。当然就本身这两个人来讲,艺术水平都是一等一流的,不分高下的。

  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文徵明绝对是在唐寅之上。但是在今天,因为唐寅的作品(数目)不到文徵明的十分之一——我们现在好在拍卖行都能看到行情——唐寅的一件作品的价格往往都是文徵明的十倍。所以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一个艺术家,他的数量跟他画的价格,往往是成反比。还有一个,他画的总量,和他的存世量的多少,恰恰又是成正比。这是很值得琢磨和玩味的一件事情。

  我经常跟很多收藏的企业家讲,你们不要跟风,你们不要以耳代目。第一条强烈的个人风格、第二条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三条少而精,这三条是缺一不可,是不可分割的。

  这其中,“少”是非常非常重要。我经常开玩笑跟他们讲,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有些朋友跟我说是钻戒,也有人讲房产,也有人讲古董,实际上都不是。

  我记得我90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演讲的时候谈到过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空气。我半天不喝水,一天不吃饭没问题,可你三分钟不呼吸你试试看。在座哪一位三分钟不呼吸试试看——当然我是不敢叫你们试的。但是为什么那么珍贵的空气不要钱买呢?因为还多啊。

  今天我们那么怕空气污染,真的有一天空气都污染了的话,那么清洁空气的价格绝对要比矿泉水贵得多。所以艺术品的收藏,什么人好收什么人不好收,我讲我不能落实到个人。但是这三条,我想是我们必须要把握的。谢谢大家。(作者 韩天衡)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胡人驯狮图》:明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 “钱币文化”之漫谈青蚨之钱
• 辛丑碑:书法妙品载悲歌
• 藏礼于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礼制思想
• 晚清明信片上的万种风情
• 宋徽宗《枇杷山鸟图》等一级藏品亮相
• 繁花似锦!清乾隆银镶玛瑙盖菊花瓣纹碧玉壶
• 鬼斧神工:方寸之间有天地
• 钱币怎么一评级就身价暴涨
• 国宝《富春山居图》的传奇身世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 津门油画助力名家画蔚县作品展 津门油画助力名家画蔚县作品展
  • 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开幕 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