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对话艺术界20位女性:“艺术界存在性别歧视吗?”首届(天津)两岸名家艺术精品交流展开幕邵亮:孙其峰艺术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引发的思考天津市河东区举办书画、印石、葫芦艺术名人精品展天大学子坚持绘画19年:将儿时梦想变为年轻事业组图:张蒲生美术作品展亮相天津美院美术馆“对话—中英水彩邀请展”在武汉展出 60幅水彩画亮相“水彩巴州·新疆水彩画提名展”五省一市水彩名家作品展在莞城美术馆开幕“陈乃广画水彩”长沙开幕 用水彩描绘心中风景“水韵彩巴蜀——吴坚水彩画展”亮相成都宽巷子中韩水彩画国际交流展崂山美术馆开幕天津市河北区、河东区举办翰墨丹青中国梦书画展秋拍调查:中小拍卖行是否将成无米之炊菱花馆艺文社同仁举办书画展纪念奇才曹大铁“贵州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亮相中国水墨艺术馆漂移·海上“海漂”艺术家的生存和思考“静观风来——黄惇书法篆刻作品展”南京开幕“海峡两岸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上海举行“全国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学术邀请展”拉萨开幕高清图:“张蒲生执教54周年、从艺62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展视频:张蒲生执教54周年、从艺62周年美术作品展高清图:“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展”在天津开展视频:“境由心生·陈丙利山水画展”在天津开展高清图:“法外求化·王俊生大写意画展”在群众艺术馆开展 高清图:别有黛色—张福义、康国林、马孟杰三人书法展亮相著名设计艺术师何敏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王俊生大写意画展”亮相天津群艺馆刘继卣组画《大闹天宫》欣赏著名书法家姜钧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封俊虎走进《中国正能量》解读学术观点著名画家温洪琪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本·源 天津当代摄影、绘画艺术展”在智慧山艺术中心开展高清图:王树秋魏碑书法展正能量 孙伯翔亲莅现场助推爱徒高清图:画家陈之海、徐伯全、杨晓君中国画新作在津展出
首页 >> 环球画林 >> 正文

水墨在新加坡:南洋画风是否后继无人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9-03 10:08

新加坡艺术家蔡逸溪作品《蓝湖》
新加坡艺术家蔡逸溪作品《蓝湖》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 Jurong》
新加坡艺术家洪雪珍作品《Towards Jurong》
新加坡画家刘抗作品《洗澡的人们》
新加坡画家刘抗作品《洗澡的人们》

  上世纪50年代,从中国到新加坡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中融入了热带色彩,这种“南洋风格”曾被视为新加坡艺术领域现代主义精神的独特财产。而今,水墨画再次受到世界关注,而新加坡的水墨画源流似乎因为时代更迭而逐渐淡去。

  “南洋画风”

  “南洋风格”的说法最早出现在1919年,见诸华人对于南洋或者说东南亚的描述。而今,这一表述依然时常被运用,特别是在艺术史领域,南洋风格与新加坡早期现代艺术息息相关。

  在国立美术馆策展总监Low Sze Wee看来,南洋风格的艺术宗旨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转型。1938年,艺术家林学大继1923年创办厦门美专之后又在新加坡创立了南洋美专,这也是新加坡首个正规美术院校。两个学校关系密切。而当时的新加坡艺术界也如同中国艺术界一样,正经历西方艺术思潮的汹涌冲击并从中吸取丰富养料。

  1952年开始,一组和南洋美专关系紧密的艺术家——陈宗瑞、陈文希、钟泗宾、刘抗等人多次来到巴厘岛写生,从当地文化中吸收了大量元素。当他们回到新加坡举办联展时,轰动一时。这批艺术家将水墨、油画的技巧和热带地区的新元素进行融合,逐渐发展出一种属于南洋地区的独特艺术类别。南洋风格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新加坡艺术家的创作。

  在4位前往巴厘岛写生的艺术家之中,钟泗宾利用水墨、水彩、油画等各种方式,表现了寻常生活场景。刘抗受到巴黎艺术学派的影响,学过印象派、后印象派,特别是马蒂斯的画法。他的油画同样描绘了当地的乡村生活,将西方技巧和娴熟的中国水墨笔法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效果。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常常兼习中西艺术,在二者融合中进行艺术探索。

  尽管马来半岛在20世纪初便有艺术团体存在,但1935年创立的“沙龙艺术研究会”(即今日中华美术研究会)是首个关注水墨画的艺术团体,其创立者包括陈宗瑞、张汝器、卢衡等人。其核心成员大多是上海美专的校友。

  1938年,在南洋美专创立时,其建构也同中国的美专一样,既教授西画,也传授水墨。其教师大多毕业于上海、北京、厦门的美专,或者从巴黎留学归来。

  “新加坡艺术协会”创立于1949年。“沙龙艺术研究会”和“新加坡艺术协会”都同时关注中画和西画。到了1960年代,艺术家觉得需要一个专注于中国水墨的团体,墨澜社于1967年应运而生,参与者主要是南洋美专的学生,甚至大多数是施香沱的弟子。不久之后,1973年,华翰研究会诞生,参与者大多数是南洋美专另一位老师范昌乾的门生。此后创立的水墨社团还包括啸涛篆刻书画会、书画协会、三一指画会、更生美术研究会等。

  新加坡独立以来,当地艺术家逐渐开始环顾周围,寻求自己的独特身份和灵感。早期画家,例如施香沱、范昌乾等人不仅画传统水墨题材,同样也会以马来半岛的村庄、热带地区的花草作为笔下主题。陈宗瑞则尝试着在水墨中加入阴影,使其更显得现实主义。陈文希则“成功地将中国水墨传统与巴黎学派融合形成新的视觉表现方式”,例如将立体主义等西方元素融入作品。

  而今活跃在新加坡书画界的艺术家,例如陈建坡、赖瑞龙都是施香沱、范昌乾当年的弟子。他们保持着中国水墨的写意传统。与此同时,其他例如陈瑞献、洪雪珍等艺术家只是用水墨作为媒介,他们画笔所描绘的已经全然是新的气象了。

  后继无人?

  随着这几年水墨艺术逐渐在国际艺术界受到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又对新加坡水墨现状作了一番考察。结果发现,情况堪忧。施香沱的弟子、在南洋艺术学院(南洋美专是其前身)教画30多年的陈建坡,刚在今年上半年停止了教学,原因是“没学生”。

  陈建坡告诉记者,上一届学中国画的美术专业文凭学生仅有5名,全部来自中国;这一届只有一名台湾学生选修。随着学生越来越少,在南洋艺术学院教水墨画常常都是四五个老师教一个学生。

  水墨画的教授在南洋艺术学院现状堪忧,在新加坡的另一所美术院校——拉萨尔艺术学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负责教授中国水墨选修课的林俊能教授这门课程已经有六年时间,他告诉记者,拉萨尔艺术学院以西方当代艺术发展为学习主线,水墨只是作为一种额外的媒介。“学生们基本上只能够在一年级的时候选修,”林俊能表示,“花13个星期的时间学习。时间太短,只能学点皮毛。”

  教师为了后继无人而困扰,学习水墨画的年轻艺术家同样对于未来的路途感到迷茫。34岁的林琬莹在南洋艺术学院钻研水墨,在水墨面前,她坦言感觉面对一座难以攀越的大山,“画不过老师,比不过亚洲国家那些从小学习水墨的同辈。”2008年从南洋艺术学院毕业的李雨娟(26岁)在校时是主修水墨的两名学生之一。她也有逃不出古人手掌心的痛苦,后来还是选择转战当代艺术的其他媒介。

  陈建坡回忆自己1960年代末在南洋美专学习时期,中国画共有近50名学员,是热门学科。而随着文化大环境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感情不再。

  新加坡的80后艺术家中,几乎看不到有谁以水墨为主要创作媒介。郑木彰、洪雪珍、姚诗韵、郭捷忻等以水墨进行创作的艺术家都生于1970年代。

  1995年毕业于南洋艺术学院的郑木彰(41岁)回忆说,其实早在1990年代,中国画课程在本地学府就已经不“流行”。“你看西洋艺术变化多端,中国画似乎单调一点,年轻人看到梅兰竹菊大家都怕,因此启蒙老师很重要。要让学生看到中国画好的东西,而且还想要继续了解。”

  但要在水墨的艺术世界里有所作为,郑木彰说“很难”。“要做的不一样,树立自己的风格很难。难在你必须改变很多东西,而水墨有它几千年的传统,无论组织结构都有自己一套很好的框架。如果你改变一半,保留一半,结果会很怪,四不像。因此,你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系统,又要保留水墨的韵味。你要有勇气根据自己的意识去塑造画面,不是丢掉所学,而是放在一边,让好东西既存在,又不可被其牵着鼻子走。”

  对于这些年出现的水墨新解,近年来频频在创作上做新尝试的郑木彰认为:“这是一种实验,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思考越好。结论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够带动更多艺术工作者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

  陈建坡提醒说,水墨仍要着重水墨的特点。“我们不要轻易为毛笔画加上句号,更不可以说它没有发展的潜能。”(作者 朱洁树)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析王彦萍的水墨创作及其风格转换
• 青年画家赵邦尧的水墨艺术:禅林戏墨浅唱清欢
• 停云有约—吴建明水墨画展在北京涵芬楼艺术馆开展
• 美国前总统卡特来华参观“中国美术家眼中的美国”
• 异境:郑忠水墨作品展在北京开幕
• 《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及系列展览
• “新水墨 新视觉”青年作品七人展在青州举行
• 时代促使理念转变 今天的新水墨“新”在哪里
• 《水墨茶禅:当代名家书画十人展》在京开幕
• 云上观心·陈建辉将赴京沪两地举办个人画展
• 瓷风雅艺陶瓷展在新加坡举行
  • 镜中世界艺术展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 镜中世界艺术展梅江国际艺术馆开幕
  • 天津美院2014届毕业生作品展 天津美院2014届毕业生作品展
  • “津沽风韵书画展”在保定举行 “津沽风韵书画展”在保定举行
  • 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 爱新觉罗家族书画展
  • 天津工艺美院616艺术沙龙展 天津工艺美院616艺术沙龙展
  • 天津理工大2014届毕业设计展 天津理工大2014届毕业设计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