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林若熹:艺术家需要理性与感性共融吴冠中艺术作品投资导览图中国著名书法家王冬龄献艺新西兰当代书法的美丑之争新化青年书法家曾宪良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工艺美术的当代化VS当代艺术的工艺性丽莎:大众传播改变艺术的功能所谓伊人:看傅抱石笔下的仕女图吴冠南大写意花鸟画师生展将在无锡开幕邬建安:今天的中国需要实验艺术教育吗?从ArtList的退出看艺术品电商的生存之道用女性角度诠释艺术与世界明代藩王的绘画收藏从何而来资本从投资金融市场转向艺术品市场的流向在路上: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开发空间巨大艺术品投资四大价值法则缺一不可2016春拍:艺术市场行情触底反弹资本介入成艺术品市场新风向沪杭春拍策略显优势 打造独特品牌水之道: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突破的方向视频: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墨韵颂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津开展高清图:孙季康在津喜收六徒弟 “孙氏”花鸟画薪火相传高清图: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高清图:俊山秀水-天津名家山水画邀请展在乾庄书画院艺术馆开展视频: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 视频: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河北区纪念建党95周年书画作品展在鸿德艺术馆开幕高清图:民盟天津市委会“同心·前行”美术作品展开幕视频: 班门问道—姚占元、宗桂民花鸟作品展高清图:在花园-天津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开展高清图:“墨彩溢美”向中林、柴博森山水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林若熹:艺术家需要理性与感性共融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7-08 12:47
《舞者》(国画)林若熹 作

  天津美术网讯 7月2日,“林若熹2016新作展”在广州天泰美术馆开幕,展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若熹近年创作的一系列书画作品,涵盖了白描、写意、工笔、没骨、书法等艺术家今年主要的艺术实践形式。展览将持续至8月2日。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天泰美术馆的“中法艺术巨匠”系列首展,也是美术馆正式开馆前、根据林若熹的艺术观点策划的第一场展览。画展的开幕式同样别开生面:天泰美术馆联手法国知名时装学院ESMOD、时尚女装品牌熙然送上一场国画与时装的“跨界”大秀。三款以林若熹的画作为灵感设计的时装,也在开幕式上向观众亮相。

  多年来,林若熹一直在对传统进行认真且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他借鉴了现代艺术的某些因素,对中国画传统进行解读,实现古典艺术式的渐变。本次画展举行期间,林若熹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分享他近年艺术探索的理念和心得。

  谈跨界

  艺术的当代传播离不开工业文明

  南方日报:这次展览为何选择与时尚跨界的方式进行?您如何看待时尚设计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林若熹: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一直都有“重农抑商”的传统。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地位不断上升,商人文化也渐渐与士人文化产生交融。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商业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关键词,艺术也从贵族走进大众。我认为,艺术固然有高端的部分,但这部分毕竟只属于少数人,大众化是全球性的趋势,也是无可回避的事实。时尚作为大众艺术中的典型,对服装与艺术进行结合,也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将自己绘画作品中的一些符号元素,再次运用到服装之中,希望能成为服装与艺术沟通的桥梁。

  谈国画

  岭南人奠定中国现代绘画的“原点”

  南方日报:您曾表示:中国画的灵魂是“线”。而您在创作中既保留了传统的“线”,也使用了西方艺术的色彩构成。两种因素如何能在同一幅画面保持共融?

  林若熹:线条是中国画的根本。中国画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线”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史。国画的色彩是意象的,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色彩,而不是完全与自然对应的颜色。而西方的色彩学则是另一个传统,尤其是20世纪通过对光的研究,得到科学实验的支持,形成了系统的色彩构成理论。我认为,中西两种色彩理论是可以互补的,但并不是互相代替的关系。中国画始终还是要符合中国画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不是中国画了。只要国画的线条没有根本改变,学习西方的色彩构成仍然无碍保持国画传统。

  南方日报:作为一位来自岭南的画家,您认为“岭南画派”的概念对今天的艺术交流还是否具有意义?

  林若熹:过去由于交通与信息的不发达,导致南北文化出现很大差异。但今天我们从广州飞到北京只需3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再用地域概念来分辨画派已经意义不大了。然而,岭南画派在20世纪形成的传统,对今天还是很有影响的。毕竟广州是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地区,对西方艺术的学习也最为透彻,比如李铁夫的油画。又如居廉、居巢的撞水撞粉法,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原点”。他们带动国画从线条、到墨、到水的审美,为国画注入了现代绘画的元素,余波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实验水墨。他们对国画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谈创作

  离开观众的绘画没有意义

  南方日报:您过去不少画作讲究设计和理性,您如何看待理性与感性对艺术创作带来的作用?

  林若熹:有人说建筑是“命题作文”,其实绘画也一样。很多人认为艺术家就是天马行空、感情用事。固然,艺术的概念很广泛,也离不开个性与感情。然而,当艺术家要创作一幅作品时,这就不一样了:作品是必须考虑观众的,否则绘画就没有意义。我在进行创新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感受:究竟这幅作品别人看起来,还是否符合中国画的法则?绘画离不开大众约定俗成的审美要求。而考虑到观众的艺术家也必须是理性的、而且需要超乎寻常的理性,才能使超乎寻常的感性得到准确的表达。(作者 杨逸)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当代书法的美丑之争
• 丽莎:大众传播改变艺术的功能
• 邬建安:今天的中国需要实验艺术教育吗?
• 水之道: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突破的方向
• 画册的重量不等于画作的质量
• 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 古人写字好看 原来是笔尖上有秘密
• 潘力:日本主义与现代艺术
• 绘画的纯性与境界—胡国正
• 城市雕塑应注重环境兼容性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