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新格局下艺术教学应如何发展2017金点设计论坛登场 五位大师经验分享李可染《赤城霞》1322.5万成交上海匡时2018春拍公开征集亮相沪苏荣宝斋济南秋拍1.01亿元成交额收官国家博物馆首办中国工艺美术界个人师徒传承展上海东京两地书画作品交流展参展艺术家之张弛八百多件作品齐聚高等美术教育成果系列展2017首届江南国际版画艺术节即将启幕巨龙画院欧洲文化之旅-“西班牙画展”汇报展举行 艺术能改变城市吗?出席“艺术天津”的大咖们的话余润德荣获“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奖”学习书法 师“古人”还是学“今人”“绵延—王刚作品展”于金鸡湖美术馆开幕知名艺术家泰祥洲书法展亮相北京:观象雅集“南吴北齐” 近现代画坛两座高山黄胄巨作《送郎去参军》首度面世严陆根:眼下是当代艺术收藏好时机北京际华春秋2017年秋季拍卖会即将举槌2017西泠秋拍吴大羽《瓶花》艺术能改变城市吗?来看看出席“艺术天津”的大咖们说了些啥巨龙画院欧洲文化之旅-“西班牙画展”汇报展举行“致敬丹青—天津致公画院精英美术作品展”在天津图书大厦开幕艺术家王琨做客竹间书院 分享“审美趣味”天津师大书画院走进金带福路文化中心开展艺术交流首届“艺术天津—艺术改变城市”大型主题艺术活动盛大开幕写实油画的视觉盛宴 “具象中国-写实油画27位名家年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天之瓷—天瓷画院陶瓷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天津运河画院乔迁新址 书画名家开笔致贺天津市中国人物画作品展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幕天之瓷—天瓷画院陶瓷艺术展将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津门女书画家佳作选-2018农历戊戌年对开月历欣赏津门女书画家佳作选-2018农历戊戌年对开月历欣赏张大功中国画作品-2018农历戊戌年挂历欣赏张根起2018农历戊戌年挂历欣赏:雍容淡泊华贵典雅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新格局下艺术教学应如何发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12-13 17:34

  2017年9月,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发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各入选高校亦陆续公布了其“双一流”或“双一流”建设方案。就艺术教育而言,国家“双一流”建设格局的形成,将深切影响艺术院校、艺术学科的生存环境与发展境遇,也为中国艺术学科的内涵建设与未来走向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2018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作品 陈冠汝(工艺美术系) 园来(单个直径60cm) 导师:洪兴宇
  2018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作品 陈冠汝(工艺美术系) 园来(单个直径60cm) 导师:洪兴宇

  “双一流”建设格局下的艺术学科将如何发展?为了回应这一命题,11月22日,中国美术学院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第二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的70余位校领导、学报主编、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美术学教指委委员等专家学者们齐聚杭州,以“聚焦艺术学科一流建设,推动艺术教育转型创新”为宗旨,探讨“双一流”建设新格局下,艺术院校的发展境遇与艺术学科的内涵建设;并从艺术学科自身的优势与特性出发,研究中国艺术学科的创生机制与动力机制,探索中国艺术教育的社会能量与未来发展。

  本次大会其中的三场圆桌论坛,主题分别是:全国艺术学院学报主编会议、“双一流”建设与艺术学科发展、“双一流”建设与美术学学科发展专题研讨。并分别就艺术学科核心期刊认证方案研讨、新形势下的艺术院校建设与艺术学科发展思考、《美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总结及“双一流”建设与美术学学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学科发展带来启迪性意见,构建新的评价体制,找到评价体系标准。

  立德树人的精神力量

  过去的艺术学科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没有过多地涉及到对人、对创作、对教学的评价。艺术学科如果忽略了这些,单纯以科研的评价衡量一个学科的发展肯定有问题。在一流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即使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其评价标准不仅是科研,人、创作、教学应该都涉及。

  本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讨论中,特别提出让学科化解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作为一种理论观点而闲置。我们更多地要建筑一个解决艺术理论、艺术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实践性问题的学科。有意地引导,把学科评价标准、老师的发展方向,从单一地走科研线路的状态转向对其他问题的关注。比如:在高校教学当中,作为老师不是一个纯粹的科研人员,还要建筑一种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要让学生看到这个老师就有一种动力。这些年学科发展因为评价标准的单一,我们把这些忽略了。

  我们发现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功利色彩非常明显,即使是学术研究也是为了完成科研论文的要求,而没有把研究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在未来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果“立德树人”这四个字做好了,“双一流”大学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科学规律的构建很重要

  关于学科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没有的,学科发展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关于学科的内涵,在很多艺术院校中还存在普遍的认识不足问题。现在国家以学科建设引领艺术院校发展,在一些职能部门以及校企领导中是清楚的,但是在更基层的部门或者是教师,对学科认识的理解还非常有限。

  虽然“双一流”评审结果已经出来了,美术院校也进入了一些“双一流”学科。但是绝大部分在这方面还没有进入,这是一个缺憾,说明还要加大力气。也说明现在美术学科,我们专业的设置、专业的建设、学科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严谨,甚至草率的现象。这些年来,有一些专业目录虽然从教育部已经公布出来了,比如说像实验艺术,各个学校就纷纷建立实验艺术系,并且设立专业,但是也存在很多实际问题:第一,要成立一个专业的时候,它自身的建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具备?是否清楚我们以什么样的媒介、什么样的形态来呈现?再从专业建设情况来看,有的院校把原来的民间艺术系改名为实验艺术系,有的院校还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就直接建立了实验艺术系。

  第二,还有一种现象:公共艺术也是热门专业,其背后学理上的深层次问题还应该思考,究竟是社会学意义的概念,还是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专业?还是很多的专业中都可以呈现公共艺术的特点?我们在学理分析方面说不清楚,知识体系、形成的课程体系是否完整,而不是我们换一个名称而已。任何一个专业、学科的出现一定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否则我们就无法教学。因为艺术教育仍然是教育,离不开教育科学规律,如果背离了科学的严谨性,学科建设要达到一流都是妄谈。

  第三,我们美术学科自我贬低、自降门槛的现象是有的。由于这种自降门槛,就给社会形成艺术没有标准的观念,没有标准,评价体系也就没有办法建立。

“第八届中国重点美术院校千里之行”展览现场
“第八届中国重点美术院校千里之行”展览现场

  设计学的未来走向

  设计学具有怎样的特性?在“双一流”的格局下设计学未来向哪里去?对于设计学特性的分析应该居于“设计”和“学”的概念,设计如今无处不在,任何想要基于单一的角度定义和诠释设计的概念可能都会觉得不完整、不全面。从设计普遍性来看,设计是人类以解决问题而创造人为事物导向有目的的活动,所以设计学一定是动态的、开放的。因为它涉及各门学科,各门学科理论和方法都可以成为设计学有用的滋养。

  设计学主要还具有跨学科性,就设计本身来说,设计学目录上很难涵盖设计的实践,设计应该基于人文、自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研究于一体以设计为主导的应用性学科群,因为我校(景德镇陶瓷大学)进入江西省一流学科,我本身在设计学学科评议组,因为设计学知识不等同于科学,设计的理念需要鲜活的生命来实现。设计学是一种内容真理,所以要充分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高校设计个体性和设计之本性所要求的百家争鸣、多姿多彩。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设计,就中国的设计而言,就是要发展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风设计,在“双一流”格局下,中国的艺术教育、设计教育应该向着大设计的概念发展,才能够真正迈向世界一流。

  作为区域院校的困惑

  我来自于云南艺术学院,参加过很多次评价,我发现评价一个教师的标准是有很大出入,比如说我们会更多看重学科的教学成果,也就是指在教学里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但是在专业领域获得的成果,无论是作品的发表还是个人的展览,仅仅归成很小的一个类型。我们发现在评价系统中,强项反而成为了弱项。很多观念和以往的评价系统还是很难改变。

  关于评价系统,我们很难做到以人为本的综合评价。比如,画家之间或者老师之间会划分出官方的主要的展览和次要的展览,非官方怎样认定?到底是高还是低,背后的学术机构到底能不能成为学术标准的认定?

  我一直理解教师或者人才是支撑起学校最关键的核心,尤其是创建“双一流”高校的系统中,人才是最核心的。我们作为一个边疆的省份更愿意站在人才培养的角度。人才能够给予学校最大的上升空间,不仅仅是科研、创作,还包括教学和为人,这样才有可能走出区域上的局限。

  “第八届中国重点美术院校千里之行”展览现场
  “第八届中国重点美术院校千里之行”展览现场

  学科概念的新解释

  “双一流”按照国家要求有一种混合式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所有大学都按照同一个尺度来判断,中国教育模式随着社会和艺术形态、国家战略的变化在产生变化,比如说中央美院的设计学科是90年代初开始恢复,但是50年代前中央工艺美院就是中央美院的一个设计专业,当时计划经济模式产生了轻工部,就分离出中央工艺美院,由于其他原因纳入了清华大学,这些变化毫无疑问和国家形态发展有很大关系。

  大学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培养有独立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才,我不认为每一个大学都是按照一个标准的尺度发展。专业的东西如何去看待?我们要判断专业学科定位到底是什么,比如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改变了产品的生产者与所有者,过去一个产品进入市场,谁买走,产权归谁,这个产品未来所有运行维护都是个人的问题。但是经济模式的变化,使生产者和产权所有者发生了一个共享的身份,这就改变了设计师的终极目的,我们由一个单一产品设计,转向了系统设计,产品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结构都在变化。这样一来过去工业革命给我们留下的学科概念不能解决今天的社会问题,学科的本质就在这里。

  教育问题应该研究社会、研究科技、研究国家战略,研究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生存问题,有了这个作为基础才能够梳理清楚学科应该怎样发展,而不是在教育自身看自身,学科概念已经发生了新的解释,不能带着过去的学科模式,这是全球大学都在思考的问题。

2018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作品 李丹阳(工业设计系) 翼身融合飞机商旅客舱概念设计 导师:刘振生
2018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展作品 李丹阳(工业设计系) 翼身融合飞机商旅客舱概念设计 导师:刘振生

  当代设计新版图的路径

  中国高等设计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我做了30多年的实践,看到了中国和世界接轨的时候。在中国整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艺术应该是一面旗帜。

  我们觉得中国当代设计新版图的路径是积极地融入世界,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否则形成不了特色,融入不了世界,东方文化形象的再述、人群研究、生活方式研究,以至于东方设计学到今天,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我们每年的毕业设计和一流大学合作,今年一些智能产品出来,很多大企业直接买走。

  东方设计可持续要关注绿色、智能、全球网络、个性方向、和谐创意,发展的设计原则是本源、本质、本位、人与社会。涉及到原材料、加工业、品牌、文化、时尚、设计服务业等等。

  中国美术学院一年级有跨学科的思维模式,有全球视野、行业前沿发展,培养他们专业的思维与技能;二年级立足本专业密切关注世界艺术与科学的新型成果与技术,要有跨专业的反思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三年级就要跨专业发展,发现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到了四年级要有跨专业的对未来新生活提出新型的提案和创新的方案。中国当代设计的新版图从2012年开始到今天,基本上开始形成构架、思想、体系以及一点点在践行。

  “一流”的多样模式和评价体系

  2012年以来,艺术界有三次兴奋,但又出现了焦虑,第一次是艺术学科“独立门户”,大家很高兴,终于被认同或者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今年,一流学科名单公布和新增博士点的开启。特别是新增博士点,虽然各个省在推荐,但是目前推荐出来的状况令人忧虑。专门的艺术院校没有一个被推出,为什么?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会持续造成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我讲三个问题:第一,有没有一个一流的统一模式存在?第二,一流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第三,一流的评价体系是什么?

  我认为应该有一个“一流”的多样模式,关于艺术的一流有没有统一标准?是否可以按照一个标准划分出几流?统一的标准对理工科、应用学科、人文学科是适用的,因为这些问题解决方法、手段、途径都有统一性,而且可以检测。而艺术最忌讳的是统一性,艺术院校必须以独特化、个性化彰显自己的价值,任何统一的尺度、模式都是对艺术院校的一种扼杀。今天中国的艺术院校本身存在同质化的严重问题,统一的一流标准和模式都可能给艺术发展带来严重损伤,如果以其他学科发展和模式评价艺术院校更是对艺术的伤害。不管从学理研究还是艺术创作,模式多样性应该存在于整个艺术界。

  一流的模式可以不同,引领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鲜明的特色,这三点是最重要的。具体体现为,一是历史传统文脉与现实的应对性;二是艺术的建树与人才培养;三是学理探讨与艺术创作;四是世界影响与本土特色,明确文化身份本身具有世界性影响。我以上说的内容不应该以指标、数据来检测。

  关于一流评价体系问题,我认为在评价一流学科或者学位点申报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刚性指标与感受认同,并且感受认同比刚性指标更加重要。说一千道一万,这个学校影响度怎么样,培养过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艺术界产生的影响,这是最重要的。

  坚持特色工作室教学

  四川美术学院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学校,从政府标准来讲,四川美院从来不是一个好的选手。但是在各个时期贡献出了重要作品和重要艺术家,这是社会评议的部分。四川美院在去年全国招生,学生报考数也是突破了10万人(招生1500人),在刚刚完成的研究生报名上是2000人(招生300人),从社会美誉度和评价度来讲维持了很高的水平,这对学校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站在国家和学校以及文化发展的角度来定义一流学科的建设方式、方法和角度?这个压力对四川美院非常大。川美一直坚持的就是自身活力和创造力,所有的教学、科研一切以创作为基础,这一点恰恰对我们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很大的压力。创作本身怎样评价?如何量化?

  在川美的教学里坚持着一个内容,就是特色工作室,目前有20多个特色工作室。学校的老师,如果你有足够的学术水平,经过评价以后就可以申请开设你的特色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可以跨所有的专业,进入工作室以后,三年都由你的工作室导师安排,包括毕业创作,这是独立于现有的学科院系之外的方式,也是试图保持自身的特色发展基础上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的方式。

  当务之急: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除了一流学科建设之外,我更关心的是艺术学科的评价体系,以及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这几年我一直忙着参加评估,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不管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都面临这个问题,而且这个评估直接来自于最高层教育部。我们学校把教学、科研、创作放在一块,我们称之为一体两翼,就是教学为中心,科研和创作作为两翼,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创作促进教学,这是我们学校在去年参加评估过程当中理出来的。

  提两个在我看来是当务之急的建议:第一,加快艺术学科的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如作为一个新生学科如何评估。第二,加快学科专业教学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并建议尽快推出具有纲领性的艺术学科专业建设的文件,我们可以进行走访,对获得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是怎样做的。作为全国来讲这么多的艺术院校,有各种各样的评估,对标准我们如何去建设、发展,要有一个纲领性的文件。

  有了这个学科的评价体系、专业质量标准,各艺术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或者是实际情况来参照建设,也可以推动艺术学科的发展,进而形成各个学院自身的特色、优势。

  培养思考人类未来的人才

  很多老师在谈新的设计学科界限在消失,这个事情说十几年了,事实上设计和其他业务的界限也在消失,设计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师,现在很多企业当中创新力成为衡量高管的重要指标。设计变得有广泛的相关性,是社会系统的设计,西方发达国家在2000年左右时已介入其中。

  我们是和时尚产业关联特别密切的院校,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不仅仅意味着全球竞争,更多意味着全球的分工和协作,全球化和我们过去所提出的国际化不在一个节点上,国际化思路以“我”为出发点,瞄准别人、超越别人。但是全球化视角不再是“我”,而是要渗透到设计教育中。我们设计院校未来培养的人才是思考人类未来的人才。

  今后高校角色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学会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最前沿的代表。过去的大学培养了学生,在学生毕业离开校园后就和学校没什么关系了。其实今后可能还存在另外一个渠道,我2012年推动做学校的产业园,这个产业园2013年开业,现在已经有300多家设计师工作室在其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及早地找到这些优秀人才,并且在后期给予进一步的孵化,直接把他投入到这个产业中间,把学校直接延伸到产业链中,这个也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想法。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学习书法 师“古人”还是学“今人”
• 从《九色鹿》看国产动画的未来
• 潘天寿“拉开距离”的当代意义
• 艺术院校培养精英还是面向大众?
• “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
• 清代画坛的一朵奇葩:“指画”
• 从身份与形似看中国文人画的演变
• 宋代书画市场:谁来画?谁买单?
• 何炎泉:漫谈尺牍书写文化
• 博物馆教育如何释放公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