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著名画家孙长康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著名画家孙长康:有传统积淀画出来的画才叫中国画著名画家孙长康:中国画和西洋画离得越远越好著名画家孙长康:李可染曾被称“江山如此多黑”著名画家孙长康:活着就得创新 就得有新的想法著名画家孙长康:国画结构和感觉是画家思想的体现著名画家孙长康:倾心北宗山水 怕挨斗改学油画斯德哥尔摩地铁艺术长廊世界上最长的艺术博物馆380亿新阿房宫地产项目 舆论质疑惊动习近平汪建伟:时间 空间 媒体—当代艺术的“三个无关”2014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春季三大艺术展览计划周建朋写意青绿山水画展在新华书画院举办陶瓷名家坐镇西洋美术馆 为观众答疑解惑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颂中华”书画展下周在津开展八匹铜雕骏马藏品:昂扬向上铜雕马民间珍宝源于民间:须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啼笑皆非的民间收藏之殇三栖型艺术家黄君:书法家学者和诗人天津美院工艺美术系师生作品在全国展喜获佳绩“吴门画派”文徵明《万壑争流图》苏州博物馆展出著名画家孙长康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顾志新师生书画印艺术展”在意风区开幕高清图:2014牧野北京风情画集高清图:著名书法家马孟杰作品《天津赋》被天津美术馆收藏高清图:“美丽天津·中国梦书画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展高清图:山水画家李学亮两幅巨作在滨海新区创作完成视频:华枝春满—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2014年展高清图:华枝春满—天津美术学院女同学会2014年展高清图:中国梦·天容海色—马孟杰书法作品展高清图:美丽天津文化圆梦书画展暨怡嘉宜尔书画院成立高清图:艺术家尚金凯“都市寻梦”城市艺术沙龙展高清图:尚金凯“都市寻梦”系列作品选刊高清图:像语——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开幕高清图:萧朗花鸟小品画作—与灵性期会 用诗情浣尘高清图:“萧朗花鸟画小品展”亮相北京荣宝斋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发布2014...
 • [公告]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
 • [公告]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征稿通...
 • [公告]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展征稿通知
 • [公告]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征稿通...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 [展览]美丽中国·当代水墨小品扇面精品展...
 • [展览]台北举行“闽台三杰书画展”
 • [展览]深圳艺术家陈湘波南通美术馆展作品
 • [展览]第七届具有收藏潜力的艺术作品展开...
 • [讲座]第四届CAMS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瀚海2013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卖会场次安...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娄师白先生辞世三周年追思会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12-26 10:01


娄师白先生

追思会现场

    由北京画院主办的“娄师白先生辞世三周年追思会”12月14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

    北京画院成立于1957年5月14日,艺术大师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娄师白先生是追随齐白石大师长达25年的入室弟子,同时也是北京画院成立之初,由文化部直接聘任的首批入院画家之一。

    娄师白先生毕生致力于艺术创作,他不仅擅长花卉、翎毛、草虫及走兽,在人物、山水画方面亦有其特色,并且能诗擅书、擅刻,可称为当今有多面造诣的画家。他全面继承了齐白石先生的艺术精髓并有所创新,他的作品笔墨浑厚,意境清新,用色鲜而不艳,雅而不俗,师法自然,突出质感。代表作有《蓖麻》、《八哥百合》、《鸭场》、《层林尽染》、《 漓江帆影》、《三叠泉》等。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齐白石纪念馆以及各国使馆等收藏。一生出版有《怎样治印》、《齐白石绘画艺术技法》、《娄师白画辑》、《娄师白作品集》、《娄师白印草》、《齐白石画虾》、《娄师白画鸭》、《娄师白吟草》等。

    除了艺术创作外,娄师白先生还长期致力于齐白石艺术的研究及技法传授。他提出:“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口号,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中央民族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学院、厦门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以及美国欧克兰工艺美术学院、马里兰工艺美术学院、加州市尤瑞卡红松林师范学院加州州立大学、落山矶圣利亚哥大学、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院,加拿大温哥华文化人学会等处讲学,并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为弘扬齐派绘画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画院”是娄师白先生生前工作了数十年的地方。在这里举办对娄师白先生的追思活动更有其特殊意义。追思会当日,会议室外的长桌上摆放着娄师白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至2010年的众多出版物,其中有:1962年出版的《怎样治印》、 1986年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编写的教材《齐白石绘画技法》(娄师白著 娄述泽整理)、1987年出版的《齐白石绘画艺术》(第一、二、三、四分册)、1988年出版的《娄师白画鸭》以及娄师白先生的众多画集、印集与诗集。参加此次追思会的有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袁武、副院长李迎春、雷波,艺术部主任杜军山、张蕾、北京画院前任院长刘春华、娄师白夫人、95岁高龄的王立坤、娄师白二公子娄述泽以及娄师白生前好友、弟子共计70余人。会议由娄师白先生生前好友、新华书画院副院长李治元先生主持。

    袁武(著名画家、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

    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忆并纪念娄师白先生逝世三周年。

    娄师白先生是北京画院建院之初的首批入院画家之一,他当年由齐白石先生亲自推荐进入画院,在这里工作了53年。他见证了北京画院从初创到发展的过程,并为画院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60年代,他积极参与画院组织的西南写生活动,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70年代,他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鸭场归来》等优秀作品,从中塑造了雏鸭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画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作为齐白石先生的优秀学生,娄师白先生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全面继承了齐派艺术,用自己的才能与热情,一生为齐派艺术的发扬光大而辛勤努力。为普及齐派艺术,他80年代编写了四卷本《齐白石绘画艺术》,受到国画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娄师白先生提出“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观念,身体力行地进行艺术创作与变法,取得了极大成功。今天,我们追思并纪念娄师白先生,要学习他尊师重道、乐善好施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娄先生一生著书教学,桃李满天下;他辛勤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一代优秀艺术家。

    王立坤(娄师白先生夫人):

    尊敬的北京画院领导、各位来宾,今天,大家不顾寒冷来参加纪念娄师白先生辞世三周年的追思会,足见大家对娄先生的深厚感情和对他艺术的热爱,这令我十分感动。1957年娄先生由齐白石老师介绍进入北京画院,在这里工作了53年。他深爱北京画院,始终不忘画院的培养。画院及社会各界对娄先生的创作也关怀备至,给予了他许多荣誉。今天,大家与我们家属在一起一同回顾、纪念娄师白先生,我在此向大家表示真诚的谢意。我年纪大了,很多话不知从何说起,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原谅。再次谢谢大家。

    娄述泽(加拿大籍画家、娄师白先生二公子):

    首先向北京画院、向袁院长、雷院长、李院长、杜主任及刘春华老院长表示感谢。我与母亲对北京画院都有着特殊的感情。父亲1957年入院,在这里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他能有后来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北京画院数十年的培养。在父亲晚年身体状况不好的几年中,我每年都数次回国探望,曾有很多次在家里及医院遇到王明明院长、杜军山主任来看望父亲。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年过生日时,画院还送来花篮祝寿。这一切都令我至今非常感动。

    我自幼就受到父亲的教诲,在我儿时,他常以古代娄氏先贤的事例教导我做人的准则,教育我做人要谦虚、宽容;同时也要不卑不亢。对于那些教诲我始终铭记在心。

    90年代初的一年夏天,父母都在加拿大避暑。一天,他们接到一封由北京转来的信,写信的是四川自贡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信中极大的愿望是想得到父亲一幅作品。父母看后心情都很沉重,父亲连夜画好了一幅《牡丹鸭子》,第二天以挂号信寄出。时隔近20年后,我带了一个加拿大的画家团去四川自贡参加一个艺术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这位小女孩的父亲找到我,向我表达对父亲的感谢。他说孩子早已不在了,但她离开人世前,见到了娄老的画作,十分满足……。这犹如父亲播下了慈爱的种子,多年后由我来收获,现在回忆起来,深感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宝贵的遗产。

    父亲对待艺术十分严谨,无论绘画、书法及诗词,他都十分重视传统,但他又绝非食古不化。他八十多岁时在加拿大参观画展,还与我探讨西方艺术提倡的“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他提出“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理念,在晚年还不断寻求变法、寻求突破,这些都是作为画家的我永远值得学习的。

    周国正(辅仁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娄师白先生生前好友):

    娄老上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我作为娄老的校友,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参加追思会。

    娄老自2003年起被聘为“辅仁大学校友会美术研究会”的会长,多年来为推动研究会的美术研究及艺术交流,他不顾年高体弱,积极地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使研究会的成员队伍不断壮大,于2007年出版了《辅仁美术》一书,收录前辈画家及会员作品200余幅。娄老弟子众多,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他德艺双馨,在他担任“辅仁大学校友会美术研究会”期间,他始终按照“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辅仁精神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些公益活动和慈善活动中,他总是带头在前,无私奉献。娄老身上的这种辅仁精神,是我们在今天以至今后都要学习并继承下去的。

    刘春华(著名画家、北京画院前任院长):

    娄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我今天的心情很不平静。

    我在到画院工作之前,很早就知道娄先生的大名。以至于我最初对齐白石先生作品内容的了解与认识,是从看了一位同乡临摹的娄老作品开始的。后来,我与娄先生相识在北京市美展办公室。对娄先生最初的印象是他为人非常平和、待人十分诚恳。我来画院工作之后,与娄先生虽然谈不上朝夕相处,但在二、三十年的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从来没有去争过什么,同时,他也从不隐瞒自己的各种观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对待社会的公益活动上,娄先生始终充满大爱之心。凡是遇到捐款、捐画的事情,他总是抢先在前,为年轻画家做出了表率。

    在艺术上,他二十几年追随齐白石先生,在齐老身边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不断学习、体会,全面继承了齐白石先生的艺术精髓并有所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笔下的小鸭子。但他总是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到了晚年还能虚心接受意见,积极进取,不断求变、求新,这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娄先生在艺术教育上的贡献也非常之大,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一方面说明他是个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人;另一方面说明他没有架子,凡有学画愿望的人找到他,他都不吝赐教。他的很多学生都很有成绩,画风也不尽相同。

    如今,最早进入北京画院的那批画家都走了,因此,我今天来参加会议也非常感慨。希望通过今天的追思,一方面怀念逝者;另一方面启发、教育、鞭策后学,使齐白石先生的艺术精神不断得到传承与发扬。

    刘存惠(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我78年拜师,与老师相识是缘分所致。把我介绍给娄先生的是我家的一位邻居,她是娄家世交熊希龄先生的外孙女。老师70年代在西城圆宏胡同的住房最早就是熊家的。1978年秋的一天,我拿着自己的作品由邻居阿姨带着,初次来到老师家,老师看了我的作品后当即表示很有前途,这种肯定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跟随老师学画以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因材施教。因为我原来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老师传授我技法的同时,要求我多去观察实物、多去写生,我就以老师传授的笔墨技法,利用暑期去公园用毛笔写生荷花,这不仅锻炼了我的造型能力,也提高了我的笔墨技法,几年下来我的画艺进步很快。在我有了一定的成绩后,老师又不断鼓励我创新,我2002年举办画展时,老师为我题写了“推陈出新”四个字,鞭策与鼓励我再上新台阶。

    记得在1982年,老师应煤炭部领导的邀请,到东北的牡丹江、鸡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与艺术交流。我有幸全程陪伴并照顾老师的起居,通过这一个月的朝夕相处,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当时,老师上午为当地的美术干部做培训,下午又与大家进行艺术交流。他不顾繁忙,抽出时间画了很多写生,都是有东北特色的花草树木。我从那时就感受到,老师在不断寻找艺术新感觉、不断探求新题材的表现。他自身也始终在以“推陈出新”为宗旨进行艺术创新,老师的探索精神也影响、教育了广大学生。

    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家,老师的学生数量之多,在他那一代的老画家中可算首屈一指,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及各行各业,老师都能按照每位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个性加以培养,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现在,老师虽然不在了,但他留给我们的艺术精神是永存的。我们应该继续努力,用取得的成绩,回报老师及师母的恩情。

    郭钟永(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娄先生是使我在艺术上终生受益的最好的老师。

    转眼间老师已经故去三年了,三年里,我时时能够在梦中不同程度地见到他,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我70年代中期拜师,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艺术上的勤奋。我每次去老师家学习时,见到的情景都是老师在画画。也有很多时候能遇到其他师兄弟们在场,尽管当时老师家里的住房条件与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但每次学画到中午,老师、师母都会招呼大家一起吃饭,学生们与老师及家人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

    因为我后来从事了美术教育职业,老师对我的要求似乎更加严格。有一次,老师很严厉地对我提出批评与要求,要求我作为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与艺术理论,以便更好地教书育人。我于是下了一番苦工来研习美术理论,也收获了可喜的成果,我于1992年由“人美”出版了花鸟画理论的普及著作《写意花鸟画诀》,在出版之前,老师为之作序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此书出版后受到美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极大好评。后来,我又先后出版了多本个人画集,教学职务由美术教师到现在的国家三级美术教授,所有这一切都凝结了老师的多年心血,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艺术创作,画好画、创作出好作品才是对老师数十年辛勤培养的真正回报。

    李海峰(著名学者画家、北京电视台主持人与制片人、娄师白先生弟子):

    老师故去整三年了,作为娄先生晚年所收的入室弟子,三年来,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娄先生在齐派艺术传承的序列中难以替代的重要位置。老师提出的“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艺术理念,是在时间与空间的两个维度上,对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所作的一个经典概括。

    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对于这一点,我有着很深刻的体会。今天我只讲一件小事情: 2006年的一天,我去老师家学画,刚一见面老师就说:“如果今天你没有别的事情,能否开车先带我和你师母出去办件事?”途中,我才知道,老师家中需要雇佣一个小保姆,他与师母是去美术馆附近的一个家政公司,面见一名18岁女孩。我问老师:“您直接叫她来家里见面不就成了?”老师回答说:“这小女孩初来北京人生地不熟,而且公交车需要换乘好几次。更何况,若见面感觉不合适,再让人家回去的话,我心里不忍。”于是,老师与师母便亲自从位于北五环附近的家中出来一趟。

    此事让我感慨万千:这小女孩18岁,而当时师父、师母的年龄加起来有180岁!两位善良老人对生活中的这种小事都能够“换位思考”,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见微而知著,可见师父、师母平日里的宽厚仁德。这件事使我感动至今,我永远珍视与老师在一起的那段时光。我追随老师学习,不但学“艺”,更要学习师父、师母的“德”。

    刘崇礼(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老师一生在诗、书、画、印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在我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我从小是穷苦出身,16岁学做硬木家具,三年后去参军。老师收徒从不嫌贫爱富,教我画画从不收学费。我从给老师扫地、研墨学起,那时,老师画完画后总会把画挂在墙上,然后仔细端详。每逢我在场时,老师总会像考试一样问我画面的毛病,有时我答不上来,老师就为我耐心讲解一番,然后取下画幅,补画几笔后再做讲解,这样的传艺真使我受益良多且终生受用。后来,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我们师徒感情越来越深,心越来越近,但我希望你的画风离我越来越远......。”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除了绘画以外,我还精研书法与篆刻,不断提高画外的修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我将齐派笔墨精神与海派画风的色彩及构图融为一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风格。现在我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栽培。

    我与老师35年相处融洽,感情深厚。我从老师身上还学到了很多美德。35年来,我没有听到过老师议论过任何人的不好,他对诸多画界前辈总是充满敬仰;他对同代画家们的评价是各有其能、各有特色,总是要求我们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

    三年前,老师去世时我写了两句话:“昨日案边求教诲,今朝有难我问谁?”今天,为了表达我的特殊心情,我特意作了一首诗:“光阴似箭逝三年,正气画卷史空前。真善施舍当人桥,德艺双馨万代传。”

    王中民(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老师传艺毫无保留。我最初向老师学习画蝈蝈,他为我细致讲解如何观察、如何提炼、再如何将蝈蝈的形象表现在画面。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教导,使我受益匪浅。后来,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我创作了4幅以蝈蝈为题材作品,将蝈蝈置身于茶、酒、琴、书之间,在拿给老师观看之前,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师看后觉得不伦不类。没想到老师与师母看后都觉得别有新意,一同表示赞赏与肯定。老师提议再多画几幅以形成一个系列作品,我于是又接画了十二幅,最后一起拿给老师。89岁高龄的老师在每一幅作品上都极为认真地题了字,每幅画的名称都以篆书题写,题写的位置都是那么恰到好处,最终成为一套完美的艺术作品。后来,我将这套《雅鸣图》出版成册,得到画界同仁们的一致赞誉,这是老师的指导、鼓励与提携所致,而且,能与老师如此般合作,真是我一生中的幸事。

    艺术创作之外,老师以毕生精力向社会、向世界弘扬齐派艺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1989年,在许多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的积极倡议下,成立了“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老师先后多次强调:研究会是以研究、继承、发展、弘扬齐派艺术为宗旨,以繁荣和发展中国画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目的。在这一点上,娄师白先生功不可没,这也是齐白石先生的幸事。著名书画家尹瘦石先生曾为此做出赞誉:“师承拓开新天地,寄萍堂上有传人。”

    高克非(青年画家、书画收藏家、娄师白先生弟子):

    今天所有在座的娄先生弟子大都是我的师兄、学长。我从90年代初开始随娄先生学画,老师长我整整50岁,作为他的一名小学生,我想回顾2件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发生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也发生在我们今天的这个会议室中。2008年3月底,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一次胡佩衡先生的遗作展,在展览期间召开了一次胡佩衡先生艺术研讨会。当时,娄先生被邀请参加会议并讲了话,我有幸陪伴在老师身边参加了研讨会。在研讨会之前的一个小时老师就来了,他从美术馆的一层看到二层,仔细认真地看了胡佩衡先生的每一幅作品。当看到二层展厅正面墙上一幅名为《洞天漓影》的作品时,老师停住了脚步。那是一幅约1米半见方的山水画,画幅周边描绘的是一个溶洞的洞口,站在画前欣赏,宛如人在洞内向外望去,由近到远的景物是翠竹、漓江、竹筏、对岸、远山,整幅作品画得层次分明。老师在画前站立许久后对我说:“这是桂林很著名的一个溶洞——“冠岩”,我在60年代也曾到那里写生,也画过一幅以“冠岩”为题材的山水,但我那时是从外往里来描绘,画面除了岩洞周围的一些山景外,只有一个黑乎乎的洞口,现在看了胡先生的这幅画,我感到他的作品构思精巧、画面角度美观,我当年所画远不如人家。”我听了之后很受感动,九十一岁的老人是如此谦虚!他不仅将好的绘画的经验传授给我,也不忌讳讲出他曾走过的弯路,只有有着一颗纯净的艺术之心者,方能如此虚怀若谷。

    老师在2007年以九十高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从艺70周年的艺术大展。在画展前夕召开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女记者向娄老提了一个小问题:“您已90高龄,是否每天都画画?”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每天都在画画,但不是每天都在创作!我时常被迫在画一些应酬作品,总在重复我以往的笔墨,这是我很不情愿的。我非常希望能有时间,集中精力再搞些创作,在艺术上我还想再变画法、再有所突破。”

    老师对待艺术谦虚与进取的精神,令我终生难忘。

来源:艺术中国 责任编辑:易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松石斋藏陆俨少书画精品展将于北京画院举办
• 逸韵舒怀——卢沉写意人物画展北京画院开幕
• 骨子里是一介文人:北京画院展出卢沉的晚年探索
• “寻找东庄”肖谷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 杨秀明音乐·绘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 北京画院第一创作室作品展在沧州惠风美术馆举办
• 洪耀弹线:2013北京台北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
• 北京画院将举行"金铁烟云—李可染的世界"书法篇
  • 萧朗花鸟画小品展在津展出 萧朗花鸟画小品展在津展出
  • 卢德辉绘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卢德辉绘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 李翔为“天津美术网”题写网名 李翔为“天津美术网”题写网名
  • “李澜画马作品巡展”启动 “李澜画马作品巡展”启动
  • 高建章、王立宪、齐宝成作品 高建章、王立宪、齐宝成作品
  • 天津第七届水彩画展 天津第七届水彩画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