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首设非遗设计主题论坛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名家艺术作品公益展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率先登陆香港秋拍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选刊文化自信可以从书法自信开始 艺术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钟周:学以为己 志趣力学潘丰泉:创作不应为照片所束缚高校的修复专业建设迫在眉睫刘峥个人绘画作品展《乘潮客》在京开幕东北表现性油画国内巡展第三站淄博站开幕侯样祥:再为“工艺美术”正名李睦:发现未知领域的美好多维度构建与“美”的偶遇闻立鹏:追寻至美的脚步 始终不曾停歇 靳尚谊:弘扬中华美育 塑造美好心灵 书法美育:从普及走向深入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9日举行国际级的陶艺和漆木展 在中国美院同时开场国图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将展出“大家讲堂讲学活动暨刘曦林作品展”将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举行尹沧海《意象造型与中国大写意绘画》专题讲座 探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9月28日将在潍坊开馆写意西青—“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京津冀书画作品邀请展开幕天津市第三期“艺文兼备”青年书法作者培训班圆满收官雪国精灵·冯庆冰雪油画作品展”将于9月28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规模空前 盛大开幕:天津工艺美院616艺术沙龙百人展精彩亮相著名画家阮克敏个人作品展在杨柳青柒月美术馆开幕视频:素以为绚 本色天然-任欢作品展濮列平、王勇“平隐之风——汉字水墨贰人展”在天津十方雅集举行著名画家左锡云欧洲巡回展首展在捷克布拉格开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两岸满族同胞书画展在巷肆美术馆开幕河西区西岸书画苑组织会员观看“大匠之园-萧朗艺术作品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特展亮相天津美术馆
首页 >> 设计 >> 正文

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首设非遗设计主题论坛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9-28 09:56

论坛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2018年9月25日,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非遗设计板块主论坛“传统工艺设计的启示——找寻当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艺术间的译码”在故宫·紫禁书院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设计权力榜&中国艺术权力榜与故宫·紫禁书院、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观唐文化联合主办。

近些年来,以传统工艺融合当代设计的探索尝试在设计界形成了一种风潮并由此引领了当下一股新的审美与生活风尚,传统艺术、工艺与当代设计的各类跨界合作使二者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和对传统文化多重维度的诠释与表达。在这背后,是许多设计师、设计机构进行的探索。他们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态度,从传统文化、工艺中提取相关元素,通过解构与演变,在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共通、碰撞中寻找设计的灵感。这些有价值的个案体现着大设计的文化视野与当代格局,为创新设计思维、可持续设计理念,推动传统文化与艺术融入当代生活提供了重要启示。

论坛现场

本届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设立非遗设计板块,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成为本届论坛的重要关注议题。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一路受到西方现代设计文明的影响,要在国际上进一步树立“中国设计”的鲜明视觉形象,某种程度上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乃至民间工艺的活水。本届论坛学术主持,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策划总监曾辉在致辞中说:“传统文化如何能够与当代艺术、当代设计、当代的市场、当代的生活建立起关系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当代设计与文化需要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我们不能让‘崖山之后无中国’,我们需要在当代将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体系、精英价值审美真正向公众传播,通过设计的方式帮助公众在生活中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应停留在高高在上、无法触及的概念层面。”中国设计权力榜发起人舒剑在致辞中说:“‘融合跨界’是我们在深耕艺术圈11年之后涉足设计行业的初衷和理念,我们希望推动中国艺术和设计的融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当代设计的融合,这也是今天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所在。”    

论坛对话研讨环节

论坛对话研讨环节

中国设计权力榜发起人舒剑致辞

当天的论坛共分主题演讲与对话研讨两大板块。在演讲环节中,嘉宾们分别以个案的形式,从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转化、科技驱动传统文化发展、中国人的日用审美,以及在地文化与融合创新等方面分享他们的思想与行业经验。研讨互动板块,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艺术家杭春晖,设计师刘铁军、张凡、尤红艳、丁奇、吴巍、石海峰、殷志伟,腾讯网设计总监任婕等就“设计无障碍:当代设计汲取、转化传统工艺之技与”和“设计无障碍:设计和当代艺术融合能发生什么?”两个话题与演讲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从专家、学者、设计师们不同的视角与行业经验中,我们能够一窥社会对非遗、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科技、美育、当代生活审美等时下热门话题的关注与思考。

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之一)黄永松作主题演讲

黄永松:民间艺术可以横贯古今,也能够融汇中西

黄永松的演讲从陕北老大娘的一件剪纸讲起。中国民间艺人所创作的剪纸图案与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有惊人的相似。在黄永松看来,民间艺术可以与中国的历史相衔接,也可以与西方艺术相交汇。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哪怕普通人充满情谊的日常手作也蕴含着中国人的智慧与来自东方的审美启示。黄永松认为,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学说当中,最善于发挥中国人耐心与智慧的是墨家的思想和实践。两千多年前,《墨子》一书经上、经下、经说上和经说下四篇中讨论了投影之折射、反射、反射角、入射角、焦点和聚光点等问题。墨子经说:“库易也,库即是暗匣”,易是匣内所投射出物体的倒影,针孔成像是照相机的摄影角。最重要的是,墨子在遥远的古代,造物设计原则已经概括为三便和三不,“三便”是便于生、便于身,便于利,“三不”是不为观乐而设计,不为纯粹的装饰美而设计,不为刺激消费而设计。便于生包括了衣食住行和人人平等、自尊多个层次人的需要,不只是生物本能;便于身是考虑所造之物要适应人的生理条件;便于利,墨子反对盲目刺激消费的设计。墨子注意造物关系跟人的价值观与社会风气的养成,主张通过约束设计行为促使全社会崇尚节俭的风尚,不为观乐而设计,不为纯粹的装饰美设计,而深层的意愿是不想去刺激无止境的人的贪欲。

黄永松认为,中国的风筝、瓷器、古建筑、竹制品等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形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或者用具,并渗透到宗教、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成为文化的表征,传导与表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和人格理想,对这些艺术形式与内涵的理解与挖掘可以为当代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论坛学术主持,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策划总监,中国设计权力榜学术委员会主席曾辉作主题演讲

曾辉:东方传统建筑营造的再生计划

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不仅首次将非遗设计板块纳入设计周的重点内容,还重点推出“新营造”等相关概念展览。对此,曾辉在主题演讲中谈道:“为了让中国人的日用之物保持其一脉相承的系统和格调,我们在考虑能否从建筑这一平台入手。正如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学校和设计大师们就是把建筑作为其一切设计的实践平台。而东方营造体系,从北宋的营造法式集前代之大成,到梁思成先生创办的营造社,都在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近现代的转化。而到了当代,我们也更有责任将这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下去,让中国的乡村变成更美好的乡村,也让老城实现有机地更新和循环。

    北京国际设计周到今天正好是第九届,九年来我们始终强调大设计概念,所谓大设计就是要突破过去专业设计边界的要求,以设计的思维提升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法式》的思想影响中国上千年,而这一思想如何能够在当代的乡村和城市里建立起来?就是“以材为祖”等建筑设计原则在当代的创新利用。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农展馆一号馆聚合了14位有着共同思想、理念、社会情怀和爱心的一批建筑师,他们致力于探讨如何让建筑和森林有机融合,突出森林而不是建筑本身,如何让空间能够和整个生活体系、精神体系有机互动。北京国际设计周到明年是第十届,明年我们将会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和共和国70年发展的角度,回望中国传统工艺、传统文化、非遗、设计、艺术到底在这70年为中国带来了什么,为中国人带来了哪些改变,为当代中国积淀了什么,又给未来的中国人留下了什么。”

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观唐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CEO李挺伟作主题演讲

李挺伟:重视文化的力量,以科技激活传统文化,重塑当代美育新形态

李挺伟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设计、美育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模式创新。他在演讲中以“国宝传承计划”、AR创新活化传统艺术、艺术+互联网、艺术创筹、美育空间等个案和实践,分享了他对当下文化产业、科技、传统艺术、美育等问题的思考。在李挺伟看来,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激活、传承、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厘清对当下和未来的中国人来说,什么是中国真正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值得提炼与传播的文化符号。

我们长期缺乏对美育的重视,传统文化中以图腾等为代表的文化符号所指代的价值标准和审美精神在当代几乎消失。国内教育更强调将文化作为工具,而非作为一种人的精神素养来看待。李挺伟认为,未来国与国、人与人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而美育则是连接传统文化、审美与公众的桥梁。因此,借助科技、技术的手段,打造文化、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方便之门”和艺术教育的“入口”是近些年来观唐文化探索的方向。“未来的展览形式,无论科技和技术将一件作品打造地多么酷炫,都无法替代艺术品原作的意义。科技与艺术、文化的联姻实际是为公众接触艺术提供了一个方便之门和接触艺术的入口。”李挺伟告诉记者。对于绝大多数公众来说,在年代久远、兼具极高学术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面前,审美素养和知识储备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作品的欣赏。“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公众首先遇见美,通过AR、VR的手段,将大众拉进艺术的世界,完成第一步的审美接触。对经典作品和图画的科技创新展示会基于艺术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原则,不会过度创作而破坏艺术的原貌。我们希望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带给公众新的体验,而创新这种体验的设计一方面要保护文化的文脉和基因,另一方面要创新体验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科技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化,真正走进我们中间。”据李挺伟介绍,未来观唐文化还将打造一个新的体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让更多的公众和孩子们遇到美,完成入门之后的审美再教育。从线上体验到线下教育,让美育具备多重维度。

故宫出版社总编辑,故宫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辉作主题演讲

刘辉:从造物到造境,文创的多元探索与拓展

近些年来,故宫文创得到了来自媒体、公众、博物馆、文创界的诸多关注。刘辉在演讲中谈及了故宫博物院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更好结合,创新传播传统文化方式的个案尝试。刘辉认为,故宫文创近些年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追求数量和规模向追求品质、功用及传播功能转变。在保证产品品类丰富性的同时,提升文创产品的品质,使其兼具实用性、现代审美和文化传播功能;第二个改变是从比较分散的产品研发逐步走向专题性开发并打造核心IP,针对故宫博物院180余万件藏品中的重点藏品,同时结合每年推出的重点展览做主题性和重点藏品的衍生研发;《清明上河图》3.0模式是故宫文创产品向综合性研发阶段的尝试。为了让让更多公众能够看到《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3.0通过高科技手段使原作中的诸多文化元素得到更良好的展示和传播。电子版《清明上河图》高清放大了原作中的诸多精彩细节,实景复原、小剧场等线下展示手段让公众得以亲身体会宋朝的石井生活,全息影像、裸眼3D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将科技引入传统文化的美育传播,达到了更广阔的宣传效果。

教育部设计学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吴学夫作主题演讲

吴学夫:中国日常生活设计中的文化基因    

在吴学夫看来,中国人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民间习俗,中国特色的社会体制以及现代工业文明和生活方式共同塑造了今天中国日常生活的设计面貌。“中国东西”和“中国房子”是吴学夫多年来坚持研究的文化课题和展览项目,其研究基于中国人真实家庭、工作环境中的日常器物和居所。在中国式器物的研究方面,吴学夫及其团队搜集了民间日常生活中最鲜活最常用的一些中国式物品,这些东西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包含了传统习俗、古老美学和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受到社会体制和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比如前几年在春运和中国人旅行途中常见的红蓝白编织袋;在“中国房子”的研究中,吴学夫对中国式居所进行了大量调研,从传统四合院到居民楼、50年代政府统一分配的筒子楼、房产商开发的毫无特色的商品房,这些东西无不带有强烈的社会体制的烙印。在中国人的日用物品及居所的演变中,包含着非常深刻的中国人的生命观念以及它对于规则、契约精神的体现,这是中国式器物和居所背后折射出的深刻的文化密码。

吴学夫认为,每一个中国式物品或居所都折射着当时当下的社会现实。他以一种未来考古学的角度来观察今天的日常生活设计,“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看到古埃及、古希腊遗留下来的物品时,才能相信那时候确实发生过古埃及这个朝代,确实存在过古希腊,因为博物馆里留存的一件件物品,我们才相信这些时期确实存在过。一千多年以后,我们搜集的这些物品和对它们进行的文化考证,都将成为未来被考据的传统,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注意今天身边每个细小、微小的物品,思考这些物品中蕴藏的设计之美和它的来源、构成因素以及未来它们会变成什么。”吴学夫在演讲中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三文建筑创始人何崴作主题演讲

何崴:乡村建设的复合型创新设计

2012年至2018年,何崴从对城市的关注转向乡村的研究和实践,他在演讲中以上坪古村的个案分享了其对于当下以设计、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思考。在何崴看来,孩童时在私塾听先生讲课,成年了到城里任职,老了卸甲归田回到乡村,成为乡村的稳定器和教化者,这是中国的城乡在1949年以前一套完整的循环体系。“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乡村振兴,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已经意识到城乡之间的鸿沟已经到了再不填就有很大问题的阶段。”何崴近些年关注乡村公共空间的重建,希望打破传统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各自为政”的思路,将建筑规划、施工、落地到文创运营各个环节打通,成为一个有机合作的整体。

“我们要将历史引入当代,让村子里有些鲜活的、刺激性的东西与当代间完成一种转化。我们永远不可能再回到历史中了,特别是农村,农村是活的,不可能把所有乡村都定格在一个博物馆的状态下,它一定是往前推进的,但是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学者要保护文化和定格文化,而农民要按照他们的习惯去生活,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日常,关注民间的东西,从民间和日常里面获取一些有趣的灵感和营养。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乡村建设不一定要修旧如旧,虽然现在我们大部分看到的是修新如旧,但我觉得,活在当下、真诚和真实是最重要的,特别在当下我们更应该保护那些活的真实,建筑也好,设计也好,真实的力量远远大于粉饰的力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视觉转达系副主任,北京奥运会福娃设计者(之一)陈楠作主题演讲

陈楠:现代设计语境中的中国古文字创新设计

陈楠认为,汉字的进化还有大量空间值得我们去研究,比如它与科技的关系。过去,人们以美术的维度研究汉字,其实还可以通过科技的维度研究汉字。 陈楠在演讲中说:“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放弃电脑打字,回到手写的情怀和感觉,我举双手同意,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新的媒介有可能并不是在扼杀汉字,反而是在推动汉字。我曾经跟一个语言大学的老师聊,他说其实是计算机拯救了繁体字和一些特别复杂的汉字。过去写一个繁体字的名字特别复杂,但是今天用电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管多简单复杂的汉字都是几键打完,五笔录入的发明就是设计了全新的录入方法。今天,汉字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我把它看作是生命力强大的基础。汉字里放英语、表情、阿拉伯数字都没有问题,它有机会像活字印刷一样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我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不能在知识层面,要放到年轻时尚的层面,之前我在微博里发了一条甲骨文字库推广的信息,鹿晗转发致了一个词,竟然有3800万人次的点击率,所以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更时尚,有助于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与会及演讲嘉宾留念

 论坛上,中国设计权力榜联合观唐文化、腾讯、小米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科技传承经典艺术,打造现代美学生活”的设计美学计划。该项目通过将艺术、科技、设计、美育相融合,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展大众美育互动传播,从而让经典艺术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创造新的美学及生活方式。(台馨遥|文)

来源:艺术中国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2018天津美院设计基础教学部师生见面会暨开学典礼
• 三里屯太古里设计节开幕 探索装置艺术里的北京元素
• 国际设计专家在京研讨设计新趋势
• 非遗与设计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 第三届“匠心杯”琥珀雕刻设计大赛落幕
• 纸现场“一袋一城”巡展北京站在尚8设计园区开幕
• 全新设计大展 “设计中国北京”9月精彩亮相!
• 新工艺百物展 “造物新世代” 即将开幕
• 穿过“任意门”,与上海设计周共赴设计之约
• 是莫兰迪色 还是中国传统色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