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9月4日下午,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孙浩包括“马”、“人物”、“雕像”等系列在内具有代表性的水墨作品二十余幅,呈现其多样化的创作方向。
关于孙浩的水墨画创作,最为大家熟知的是他画的“马”。孙浩以“马”为题材所创作的一系列“肖像”作品,藉助其水墨写意的扎实功力,既为“马”写照塑型,又以“肖像画”的方式突出了画面的精神性表达,可谓达到了“形神兼备”。2014年,孙浩开始画一些佛像,甚至只是佛像的局部或碎片,以历史化的破损对应时间的刻度而形成“怀古”,强化了“幽思”的意境,进一步打开想象的空间。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孙浩也将“怀古”的目光投射到了世界文明的传统之上,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像为母题,不断挑战水墨丰富表达的极限。

艺术家孙浩在开幕式上讲话

本次展览策展人赵力在开幕式上讲话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观众观看作品
作为当代青年水墨的代表,孙浩的近期创作逐渐走向了多元而丰富的面貌,在这些多元面貌的背后则是画家的个性独立与自由思考。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以《相濡以沫》为代表的画作,呈现了孙浩对现实生活的切入和讨论,颂扬真挚和朴素的情感,挖掘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真实意义。展览中的两张巨幅人物肖像,则延续了孙浩在2014年的“青年艺术100”北京启动展上展示的作品《父亲》的探究方向与视觉震撼力,但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性,放大了写意的表现张力,将整个画面有机地组织为激情四射、酣畅淋漓的水墨交响。《东风起》与《红拂驹》一脉相承但又有所不同,孙浩藉助奔马的姿态表达和披风的翻卷飘动来增强画面动势,给予观赏者更为激情而浪漫的美好印象,引发观赏者的浮想联翩和诗意体会。《红骑士》结合了“肖像化”的处理以及“史诗般”的气质,作品向“拟人化”、“寓意化”方向更有力地迈进。
此外,孙浩为展览专门创作的两件巨幅“史诗性”作品——《海阔天空》和《于无声处》也将在展厅震撼呈现。两件作品均为长十多米,纵约三米的宏幅巨制,针对公共空间展示的巨大尺幅和“史诗性”描绘,展现出以孙浩为代表的“80后”一代强调“自我张扬”和“个性放大”的艺术特质。

《夜奔》 200×700cm 宣纸、墨、不织布

观众观看展览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开幕式现场

《迷雾》 180×97cm 纸本水墨 2014年

《马的肖像》 90x97cm 宣纸、水墨 2013年

《满江红》365×145cm,纸本水墨,孙浩,2016年

《人生如戏》 180×97cm 纸本水墨 2014

《英雄曲》 400×150cm 纸本水墨 2014

《壮行》 215×100cm 纸本水墨 2016

《相濡以沫》 120×97cm 纸本水墨 2013

展览作品

观众观看展览

观众观看展览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

孙浩水墨作品展“白驹过隙”展览现场
 
 
             赵国经、王美芳
                            ¥ 0
                            赵国经、王美芳
                            ¥ 0
                         王学仲:《垂杨饮马》
                            ¥ 0
                            王学仲:《垂杨饮马》
                            ¥ 0
                         何家英:《醉艳》
                            ¥ 0
                            何家英:《醉艳》
                            ¥ 0
                         萧朗:难忘十月醉金秋
                            ¥ 0
                            萧朗:难忘十月醉金秋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