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新型服务兴起凸显“信息就是力量”年画收藏应注意哪些要点?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将于3月举槌梁世雄:笔墨当随时代,风格宜采众长287间顶尖艺廊云集第47届巴塞尔艺术展文奢桃源·海上雅集首届海南海岸雕塑展举办近50件馆藏级沉香精品在京亮相中国或向外资拍行发放拍卖执照一针一世界:铅笔画般的手工刺绣木刻:日本的美都被他刻画出来了汉代长信宫灯金缕玉衣在天津展出故宫里的手艺人:在给故宫文物治病的高手10位名人雕塑小样南京出炉 请你来选拍卖行分化加剧 网络竞拍引领新浪潮文化部:放宽艺术品市场准入波士顿美术馆收藏弗里达卖出的第一件作品2016年艺术品金融新玩法上线:质押+网拍乾隆年代每年进贡4千斤玉石到京城《大闹天宫》刺激日本动漫发展日本春画展:有人看到白嫩肉体有人看到黑冷幽默高清图:天津画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文化到静海区视频:著名画家徐守渭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徐守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海河情福泽万家 天津美术家深入蓟县送文化视频:“宝地腾飞”寓发展 天津美术家走进宝坻高清图:画家李旭飞在达沃斯论坛“天津之夜”为津派书画扬威高清图:天津百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进武清高清图:书法名家再写国展作品 天津市国展获奖书家作品展在武清开幕高清图:驰雪追风新画境——李澜谈雪景鞍马题材创作高清图:天津百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走进东丽军粮城高清图:迎新春—书法、美术、唐卡名家联展慈善公益活动在天津美术馆举办高清图:金猴献瑞—天津书法八家楹联展亮相大雅书画院高清图:“宝地腾飞”寓发展 天津美术家走进宝坻送文化高清图:海河情福泽万家 天津美术家深入蓟县山区送文化高清图:沽上溢彩--天津市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成立暨首届作品展开幕
首页 >> 雕塑 >> 正文

中国雕塑教育的开端: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为例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1-14 07:09
1939年松林岗雕塑教学场景
 1939年松林岗雕塑教学场景

    天津美术网讯 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9日,“国美之路·雕塑中国”系列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八十五年历史文献展、“吾行吾塑”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写生作品展、“学院内外”——中国高等雕塑教育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四大板块组成。

  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聚焦中国美院雕塑系85年的发展历程,全面梳理雕塑专业发展、教育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术传承脉络,整理学术成果、教学理念、重要人物、重要学术事件等,客观再现雕塑系85年的辉煌发展历史,从而折射出中国现代雕塑教育和学科的发展道路和变迁历史,展现中国美院雕塑系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本文系中国美院雕塑系副主任翟庆喜老师对1928年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回顾。

  最早的雕塑艺术教育实体创立

  当年只招收了6名学生

  早在1918年国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成立之际,时任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就提出如果有条件日后将在艺校“增设雕塑专科”,但这个愿望一时未实现。1924年刘海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设立雕塑科,聘请留学法国的雕塑家李金发先生任教(1925年李金发才与法国妻子经意大利到上海),但由于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何为雕塑,一直没有学生报名学习,在美校设立雕塑专业的梦想还是没能实现。

  1928年3月26日,国立艺术院在杭州孤山罗苑举行开学典礼,艺术院设预科部、本科部和研究部,建立国画、西画、雕塑、图案4系。雕塑系聘请李金发先生为系主任,王静远任教授,王子云任讲师,刘开渠任助教(时任西画助教)兼图书馆主任,学制5年,其中预科两年、本科3年,当年招收学生6名,在孤山照胆台一间平房上课。这是我国最早的雕塑艺术教育实体,标志着我国现代高等雕塑教育的开端。

  1929年,国立艺术院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迁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复原杭州。此期间校址几经迁移,学校几度更名,系科多次调整合并,但雕塑系依然独立存在并基本保持连续教学,师资和生源没有间断。

  雕塑系名师荟萃、多才多艺

  有诗人,也有理论家

  1928年至1949年这20年里雕塑系名师荟萃,除办学之初的李金发、王静远两位教授外还聚集了一大批第一代留学归来的著名雕塑家任教,如刘开渠、王子云、王临乙、陈芝秀、萧传玖、曾竹韶、程曼叔、周轻鼎、柳亚藩等;同时期还聘请了多位外籍教授如魏达(英籍)、卡墨斯基(俄籍)等;此外,自己培养的杰出雕塑家也留系任教,如黄心维、卢鸿基、姚继勋、赵蕴修、朱培钧、王炳照等。截至1949年雕塑系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雕塑人才,其中有罗才荣、陈德位、蒋海澄(艾青)、曾竹韶、黄心维、曾新泉、郭乾德、萧传玖、卢鸿基、王朝闻、张祖武、姚继勋、赵蕴修、朱培钧、王炳照、傅天仇、司徒杰、张右明、陈道坦、何明绩、曾路夫、何燕明等,他们一直活跃在我国艺坛,为我国雕塑教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为我国雕塑艺术创作和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雕塑系不仅有杰出的雕塑家,更有多才多艺的各类人才,首任系主任李金发教授在我国文学界也是名声显赫,被誉为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大概是受其影响,这一时期雕塑系学生中出现了非常多的文艺名家和艺术理论家,如诗人艾青、文艺理论家王朝闻、艺术理论家卢鸿基、雕塑史专家郑朝等,他们同样在我国文艺理论和美术史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山之石”以攻玉

  引进巴黎美院教学模式

  雕塑系建立之初制定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均参照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其中专业课程有素描、泥塑、石雕等,还有国文、外国文、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学、透视、解剖、几何、色彩学等文化理论课。素描教授由李超士、蔡威廉、方干民等知名画家担任,石雕课由英籍教授魏达担任。泥塑课聘请俄籍教授卡墨斯基担任,萧传玖、周轻鼎、程曼叔几位先生归国任教后雕塑系的教学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程曼叔先生带回的雕塑《女人体》是他获法国春季沙龙大奖的作品,同学们能够直面优秀的雕塑原作,对雕塑教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由于当时学生绘画基础普遍薄弱,雕塑系低年级课程基本以素描为主,一般每周二十几课时,到预科三年级时才安排泥塑课,内容是临摹石膏像,课时也达每周30课时以上。专科一年级以临摹半身像和全身石膏像为主,专科二年级开始有半身人体和全身人体写生课,由于当时人体泥塑架子都用木头搭制,不像今天的金属钢筋骨架可以搭制大幅度人体动态,所以写生人体多以坐姿和站姿髋立式为主,专科中专业课时量能够达到每周30节以上,专科三年级有石雕课程,一般每周40课时,但因教学条件限制,经常把石雕课改为泥塑课。这一时期艺专的驻欧代表从巴黎直接购进了多种石膏像模型,以及雕塑刀、雕塑架、转台等教具,另外也仿制了一批法国教具供学习使用,雕塑系的教室也仿造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的教室样式修建,特别是天窗采光部分。

  如果说这一时期的中国雕塑教育是借“他山之石”的话,那么这块石头确实起到了攻玉的效果,这20年里艺专雕塑系在颠簸流离的动荡中顽强地书写着中国雕塑教育的历史,扎实地夯实了现代中国雕塑教育的基础。

  硕果倍出的第一代雕塑人

  实践“以美育代宗教”理想

  研究学习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对雕塑系教师来说十分必要,由于各种原因在早期教学中很少有中国古代雕塑内容,直到1940年民国教育部成立“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聘雕塑系教授王子云为团长赴西北地区进行系统考察,才真正拉开了研究学习中国古代雕塑的序幕。

  李金发教授主编的《美育》杂志堪称当时国内最精美的艺术刊物,杂志大量介绍西方雕塑、绘画和艺术评论,如李金发的《罗丹雕刻与现代主义》、《艺术之本质及其命运》、《科学与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艺术与生活》、《近世美学价值问题》、《吾国艺术教育》等文章,同时也有他介绍西方雕塑家卡尔波、吕德、罗丹、布德尔和马约尔的文章等,他的雕塑作品《伍廷芳铜像》、《蔡元培胸像》、《东方女性像》、《好整以暇》等也在杂志上发表。这一时期,艺专师生陆续在各种报纸、杂志、书籍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和作品,介绍宣传文艺思想、雕塑艺术和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分别在《艺风》、《神车》、《阿波罗》、《文潮》等杂志上发表了《朴舍特尔的雕刻教学》、《艺人伦勃朗》、《布德尔的雕刻教学》和《上海雕刻的过去与未来》等文章。这些早期的文章对当时国人了解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帮助。

  民国教育部192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展”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办的全国性艺术作品展览。王静远教授的《总理半身像》、《美国人半身像》、《悲怆女人》和《狗》4件雕塑作品参加了展览,当时近10万观众参观了展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1930年艺专师生共220件作品赴日本东京府美术馆参加“中华民国国立西湖艺术院展览”,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外举办美术作品展销。1934年,刘开渠及学生的数十件雕塑作品在杭州举行了展览,成为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首次举办的专题性雕塑展。在1937年举办的“中华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和1942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美展”(重庆)上,艺专师生都有数十件雕塑作品参展,据了解,后来很多人学习雕塑也是因这些展览起到的作用。

  艺专师生的雕塑作品在表现社会现实、展现时代精神方面是其他画种无法达到的。1929年,李金发为上海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创作了长12米的大型浮雕,这是我国最早有裸体形象的室外公共雕塑之一,作品以人物众多和尺寸巨大著称于中国艺坛,是中国现代大型公共雕塑的萌芽。之后,李金发还创作了《伍廷芳铜像》等有影响的纪念性肖像雕塑。1932年,刘开渠在西子湖畔创作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牺牲将士纪念碑》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 。雕塑系毕业生黄心维在魏达教授指导下合作完成了汇丰银行门前的两座大型铸铜狮子雕塑,这两座造型经典的雕塑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记忆。鲁迅先生逝世,卢鸿基创作了《鲁迅》浮雕像。在“中华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上艺专师生参展的雕塑作品之多史无前例,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其中有刘开渠的《兵士》、《李朴园像》、《少女像》,陈得位的《工作》,卢鸿基的《梁启煜像》,魏恒杨的《肖像》,梁洽民的《普洛苛乐师头像》、《友人像》等。1940年刘开渠创作了《王铭章将军骑马铜像》,这座3米多高的塑像是他在条件艰苦物资资源异常匮乏的情况下亲自翻砂铸造而成。1941年萧传玖创作了大型浮雕《前方抗战,后方生产》。1943年刘开渠创作了《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称《无名英雄铜像》),同年他还创作了《伊仲熙》、《蓝文彬》和《邓锡侯》等肖像雕塑,得到社会广泛认可。1944年刘开渠创作的《孙中山先生铜质坐像》至今仍安置在成都市春熙路,他还为纪念川军抗战将领李家钰创作了《李家钰骑马铜像》,以及反映普通人生活的浮雕作品《农工之家》,这是最早表现社会现实生活的当时作品,后来他又创作了《鲁迅先生头像》和大型浮雕作品《春种》、《秋收》,以及为上海交通大学创作的《叶恭绰像》,为中央研究院创作的《蔡元培铜像》等。艺专师生创作的雕塑作品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影响了艺专的教学,此后艺专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的作品逐渐增多。

  当年艺专这些二十几岁的青年艺术家积极地投身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以实践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理想。艺专建校之初所倡导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是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现代美术的梦想。第一任教务长林文铮先生曾给艺专做过精辟定义:“艺院诸君子素来主张沟通东西艺术创造新艺术的,那么艺院就是绝好的试验场”,为此他还提出了学理应与技术并重,应特别注重图书、石膏模型教具,画图班应同时研究西洋基础美学、美术史、神话史,图画、雕刻、图案各科均应采纳启发式的教授法等多方面要求。他认为艺专要有艺术理论课程来弥补国内艺术教育的空缺,“艺院既为全国艺术最高学府,对于中外艺术图书尤宜特别搜罗以备学子之参考与研究”。由此可见“艺院之目的不在养成艺匠而在养成精通古今中外之艺术学理兼擅长于创作的艺术家……”所有这些学术主张和艺术思想都对艺专之后的学术走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纵观雕塑系的学术脉络亦有同样特征。

  自艺院创立之始雕塑系先后有李金发、王静远、王子云、刘开渠、王临乙、陈芝秀、萧传玖、周轻鼎、曾竹韶、程曼叔、柳亚藩等一大批著名雕塑家任教,他们是我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雕塑家和雕塑教育先驱,他们在学术上独树一帜且硕果非凡,他们作品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互相尊重、相互包容、同舟共事。艺专倡导的“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学术理想在雕塑系得到了极好的体现,这种多元、自由、具有现代性的学术氛围,这种敢于直面社会现实的求真精神,这种能够保持自我警觉、远离喧嚣的傲骨和气节已成为雕塑系鲜明的精神特质流淌在一代代学子的血液之中。(翟庆喜 中国美院雕塑系副主任)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文奢桃源·海上雅集首届海南海岸雕塑展举办
• 10位名人雕塑小样南京出炉 请你来选
• 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雕塑艺术家:蔡志松
• 见证马雕塑诞生 为北京马协2015年会倒计时
• 当代雕塑收藏市场与藏家都仍需培育
• 一起欣赏山西平遥双林寺的雕塑艺术
• 英国雕塑发展对于生态雕塑创作的启示
• 王少军:我的内心永远安睡在艺术的温床上
• 英雕塑家巧手将废金属零件变成精美动物
• 第五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开幕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