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彭庆阳:雷人的展览名称可休矣 流通纪念币市场持续走低 专家称年底或现转机吴作人:两度“西行”,创中国气派之油画中国岩画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丘新巧:书法与语言 从《奉橘帖》说起曾点:书法创作面临人文内涵缺失的困境上海爱莲2016春季拍卖会圆满落槌文化协同,共画发展-京津冀美术名家邀请展开展“繁星计划”助当代青年艺术家走向国际上海嘉禾2016秋拍将在杭州公开征集错版币市场火热引关注 价值并无参考依据钧瓷未来会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2014-2016作品展举办油画的欣赏过程应当是从容的美丽中原—河南省小幅油画作品展郑州开幕这9位书画大家都在喝酒后留下旷世名作回归与融合—陶瓷群展在万旗艺术中心开幕从破烂王到身价百亿 马未都怎么做到的齐白石的北漂日记:名士看不起人 兰芳恂恂儒雅美的颠覆艺术展开幕 展现意大利当代艺术风采白云横翠岭——黄君璧画集序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徐永生的人物画视频:笔底庄严-李寅虎个人作品展高清图:笔底庄严-李寅虎个人作品展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幕视频:著名花鸟画家孙季康先生收徒仪式视频: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墨韵颂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津开展高清图:孙季康在津喜收六徒弟 “孙氏”花鸟画薪火相传高清图: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高清图:俊山秀水-天津名家山水画邀请展在乾庄书画院艺术馆开展视频: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 视频: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 著名画家张葆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首页 >> 网上展厅 >> 正文

白云横翠岭——黄君璧画集序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7-18 17:09

黄君璧

    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君璧》,是一件很有意义事。黄君璧是台湾的重量级画家,也是近现代中国画界长寿、多产、著名、影响广泛的画家。收入画集的作品,由黄君璧的女儿黄湘詅提供或征集,可靠且有代表性,而数量之大、包容之广,亦为黄氏画集之冠。这有助于我们熟悉与欣赏黄君璧的艺术,有助于近现代中国画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收藏家对黄氏作品的鉴识。

白云堂画论画法(黄君璧画集)87年精装初版

甲寅(1974)年作 罗浮山色 镜心 设色纸本

  黄君璧有“兼容中西”之名。他早年确曾学过西画, 他的某些作品(如画云水)在构图、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画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底还是传统绘画——从17岁始,他就从广东著名画家李瑶屏学中国画,[1] 至26岁,他又同李瑶屏等一起组织以发扬中国画传统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两年后扩组为国画研究会)。此后,更与会内画家如潘致中、赵浩、卢振寰、卢子枢等前辈、同辈画家相与切磋,潜心钻研古代传统。其间,他结识了著名收藏家何荔甫、何冠五、黄慕韩等,得以观赏临摹历代名作。1926年,黄君璧游上海,得识黄宾虹、郑午昌等海上传统派名家,1929年与张大千订交,也出于对传统绘画的共同兴趣。1947年(50岁),他将抗战时期的作品展出于上海,美术史家俞劍华著文说:“吾友黄君璧幼耽绘事,长益精进,虽籍广东,而毫无岭南派习气……。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溪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石田之挺拔,而上追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2] 文章褒扬的目的,是强调黄君璧有传统功夫,与“折衷中西”的岭南派不同。有意思的是,广东籍画家王霞宙对同一展览表达了另一种观感,他拿黄君璧与古人相比,说黄氏某些作品“使人有时下舶来品之感”,还举例说,黄氏“惯画的云,更渗入了风景照片的云。”[3] 王霞宙是批评黄君璧借鉴了西画,还不够传统。从这两种不同的观感与评价,我们可以知道黄氏在50岁前的艺术面貌:以传统为主,也适当借鉴西画,整体上保持着传统风貌。50岁后,他继续坚持了这一路线,我们从这本画集的作品可以认知这一路线的实施。

岩壑丛林 镜心 水墨纸本 55×89cm

  黄君璧不仅用功于古人,也着力于师法造化。他先后到过罗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华山、黄山、峨嵋、云南石林以及江南各地游观写生;抗战期间,他居住嘉陵江畔,朝夕观览巴蜀奇山秀水,又同张大千等悠游于峨嵋、青城、剑阁,深悟大自然之奇妙。他在《岩壑丛林》一画中题曰:“余曩游峨嵋山,观朝云暮靄早晚之状不同,阴晴之态各异,变化无尽,于是心中略有所悟焉。”到台后,他经常观赏阿里山的云海,更是游遍亚、欧、美、非、南美各种瀑布大川,名山胜景,直到87岁高龄,还游访美国大峡谷并当场写生。黄君璧大量临古而不泥古,能赋予作品以活泼生机和鲜明个性,正是不断师法造化的结果。90岁,他在《白云堂画论画法》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习艺一事,不外师人,师心,师造化。师人者以古人为师,师心者以己身为师,师造化者以自然为师也。”[4] 这是由画家切身体会印证的道理,是格外宝贵的。

甲午(1954)年作 三峡归舟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985年作 策杖听泉 镜心 纸本

  黄君璧的山水画,尤其晚年作品,即使描绘壮丽的云海飞瀑,也透着一种平和宁静之意。老画家虽然位高名重、身居大都会,却始终保持着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这正如他的题画诗所描述的:

  生平最爱写云山,泼墨雄奇自展颜。

  我与长松同一格,风摧雨撼倍坚顽。

  ——题《长江三峡图》,1981年

  依依云影连青山,谷隐忘机意自闲。

  喜听泉声和鸟语,寻幽竟日不知还。

  ——题《听泉忘返图》,1985年

1987年作 苍翠云岩图 镜片 设色纸本

  论者都认为,黄君璧山水兼取南北二宗,但主要倾向是什么,说法却不尽同。姚梦谷云:“君翁的山水,望之锋辣有北宗之羡,而他用功最勤的却是追索南宗之长。”[5] 陈鹤龄则说,黄氏“晚年所作,用笔如长枪巨剑,钩砍刺戳,锐不可当,蓋从马、夏之斧劈皴变化而来者也。”[6] 两种说法有别但并不矛盾,视角与侧重不同而已。有人说黄君璧是石溪的“传人”,也有人指斥这种说法为“皮相之见”。我想,“传人”二字不免引来误解,但黄君璧喜爱石溪并深受其影响,并不错。1939年1月,张大千在其《仿石溪山水》中题:“君璧道兄自擅石溪,而乃强余为此,迟迟不敢落笔。越岁同在青城,督促甚急,因以水渍旧纸彷彿其形,图成请正。布鼓雷门,不自知愧汗几斗耳。”同年2月,继作《仿石溪垂钓图》并再题:“石溪一派,三百年来惟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客来山中,传其远游西康,遂放胆为此,它日君璧或见此画,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7] 大千自言“不敢”画石溪,不免有客套之意,但说黄君璧精于仿画石溪,是确确实实的事 。黄君璧本人在90岁题《苍翠云岩》云:“曩在金陵,曾见石溪上人秋山图巨轴,境界奇阔,神气苍茫,横绝古今,笔夺化权,若非师抚造化,焉能有此妙品?”[8] 可见直到晚年,他对石溪的热情也没有变化,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也可以感到与石溪的神似之处。所谓“神似”即非摹似之似,而是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师其意而不蹈其迹的“似”。他还由石溪上溯王蒙,变石溪式的粗服乱头为黄鹤式的绵密沉雄。整体说,黄君璧山水风格的苍茫浑厚,得益于石溪、王蒙,是没有疑问的。黄君璧对马远、夏珪“北宗”画法的取借,如陈鹤龄所言,主要是斧劈皴。山水画的皴法多多,大致可归纳为披麻系统与斧劈系统,南宗承披麻系,北宗继斧劈系 。黄氏时而采用披麻,渴而毛涩,意多苍郁;时而采用斧劈,湿而劲利,意多刚健。多数情况下是两种画法交互使用,但有时也把两者融会为一。此外,黄氏中晚岁还喜欢以皮纸画泼墨云山,浑拙空濛,大有元气淋漓之妙。

  台湾画坛把溥心畬、张大千黄君璧称为“渡海三家”。溥心畬,喜以行草笔法在熟纸上勾画,被视为“京派”“小北宗”的代表,但其性情和意趣全是文人的、诗性的,随意挥洒,能合精致与奔逸为一体,可谓之北体南魂。张大千以天纵之才,数十年临仿写生、“血战古人”(傅申语),练就了山水画的十八般“武艺”,晚年创造出具有现代抽象性格又充满中国气派的泼墨泼彩,可以说是由古而今,由渐修而顿悟,瑰丽奇幻,惊世骇俗。与溥、张相比,黄君璧沉稳朴厚,始终以平实的态度、涵容古今的奋求、苍拙的笔墨风格自立于艺术之林;晚年大量云海飞瀑之作,在表达个人漫步寻幽、云影自在之意的同时,也切近了现代城市受众的审美诉求,形成其融雅与俗、文人情怀与大众趣味为一炉的黄氏格体。黄君璧出身于广东南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主要依靠个人的艰苦奋斗获得成就,没有溥心畬的“旧王孙”情结和名士风度,也没有张大千风流高逸的仙豪之气,即使享大名的晚年,也总是保持着顺时守拙、节儉朴素、和蔼待人的生活态度,和严于理法、勤于耕耘、晦人不倦的治艺精神。古人曰“画如其人”,信然!

工笔花鸟 立轴 纸本

野外绿叶 镜片 纸本

  黄君璧兼擅诗、书、画,画则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鸟,是一个全能型画家。比较而言,其人物画最少,所见皆为古装,如士子、仕女、钟馗、罗汉及鞍马人物等,一色的传统画法——包括工笔重彩、粗笔写意、精致白描等,每种画法均显示出深厚功力。花鸟、动物作品相对多见,其中不乏精勾细染、色彩绚爛、直逼宋元的工笔之作,有评论者以“渊博温润,浑厚朴茂”相形容;更有兼工带写和粗笔大写之作,拙朴凝重,堪与画家的山水画风相伯仲。黄君璧也擅画狮、虎、猫、猴、鸡、犬之属,为了描绘动物的真似,有时还适当掺入明暗法。黄氏全面的绘画能力,论者以“无所不能”相评,真是十分的确切。

  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居台后的黄君璧再也没能回到大陆。他晚年思乡,怀念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于是南海故乡、江南烟雨和巴蜀景色,纷纷进入他的画幅,图画不足述情,续以诗跋表之。1974年(77岁),他历时一月之久创作《罗浮图卷》,画后题诗多首,兹录其二:

  早入飞云访赤松,当时年少把芙蓉。

  金丹未就朱颜改,羞见麻姑玉女峰。

  ——飞云、芙蓉、玉女皆峰名

  老人峰上少年游,回首踪尘五十秋。

  洞府云深仙跡渺,抱珠桥下瀑争流。

  ——老人峰、抱珠桥

  诗后跋:“世乱迁流,故山名胜时縈客梦。入此岁来,余年七十有七矣。传世之思不敢有,怀旧之作不可无。杜门谢客穷一月晨夕,始毕此图。后之览者当知海外栖迟、故园沧桑之感也。”[9] 这怀旧之思和“海外栖迟、故园沧桑”的慨叹,令人唏嘘。我想,这本画集在大陆的出版发行,可以看作黄君璧艺术之魂返归故里,先生有知,当含笑九泉矣。

  丙戌岁尾于红松书屋东窗

  (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黄君碧画集》,又曾刊《美术》2009年第9期)

  注释:

  [1] 李瑶屏(1882-1937年),癸亥合作社与国画研究会的初创者之一。其山水画,画师吴石僊,后转学四王。黄般若说:“李氏的画,对四十年来画坛,是有不小的影响。李氏作画很勤,能画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草虫,在广州女子师范和美术学校教画,性情和蔼,循循善诱,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从李氏学画而有所成就的,如黄君璧、吴梅鹤……等,都是能传其学的。”(见《黄般若美术文集》第14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对黄君璧从师李瑶屏的时间,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1920年(23岁),有的说始于1914年(17岁)。本文从后一说法。参见高之易《黄君璧先生年表》,《黄君璧百年纪念画集》第220页。台北国父纪念馆。1997年。

  [2] 俞剣华《中国画复兴之路》,上海《大公报》1947年11月3日。

  [3] 王霞宙《评黄君璧先生画展》,1947年《武汉文化》第一期。

  [4] 转引自高之易《黄君璧先生年表》,见《黄君璧百岁画集》第235页。

  [5] 何浩天《中华瑰宝知多少·书画》,第225页。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台北。

  [6] 陈鹤龄《岭表画坛第一人》,见《黄君璧百岁纪念画集》第216页。

  [7] 转引自高之易《黄君璧先生年表》。

  [8] 图见《黄君璧百岁纪念画集》第210页。

  [9] 图见《黄君璧百岁纪念画集》第131页。

  作者郎绍君简介:

  1939年12月生于河北定州。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78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1至今,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任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长于中国美术史与艺术评论。曾应邀到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及国内诸多大学、艺术院校或美术馆讲学。 著有《论现代中国美术》《重建中国精英艺术》《现代中国画论集》《郎绍君美术论评》《20世纪中国画家》等。另有关于中国古代、近现代美术的论文、评论、序跋约百余万字发表。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吴冠中《周庄》:只是特别特别留恋
•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徐永生的人物画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