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顾学文:关于画的那些话今天的国画艺术正在面临书法危机迪亚基金会增加亚洲艺术馆藏“交叉学科与当代艺术”主题研讨会古籍善本中的“初印本”和“后印本”高品质拍卖服务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放资源获取波点婆婆专属博物馆10月东京开放短期暴涨的红色收藏题材存隐忧投资古玩文物艺术品是正道拍卖行业重新洗牌 收藏圈“私下交易”早期建党纪念邮戳值得收藏北宋王诜“强取豪夺”收藏之道核雕艺术大师周春毅:核雕要走出新路馆藏文物该如何更好为公众认知艺术市场之乱象:艺术品的创作过剩问题该如何正视和保护艺术品的知识产权?纽约苏富比将呈献各类亚洲优秀艺术作品为什么江湖“丑书”会被主流文化摒弃?齐白石晚年透露:与吴昌硕的“交往”与“恩怨”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书画名家:刘怀山作品欣赏孙建平、王晓曦艺术工作室入驻小淀国际当代艺术区天津青年画家陈丙利青花瓷艺术欣赏清新典雅,技法精湛-李新禹绘金陵十二金钗欣赏器以载道-秦胜水艺术作品巡展(天津站)在天津图书馆开幕一瓶家乡酒 情飘求学路—书画家到津酒集团为莘莘学子送祝福王书朋根据毛姆原著改编的连环画《舞男与舞女》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视频: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潘晓鸥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刘正恽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雕塑家王家斌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服饰文化学家华梅做客天津美术网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顾学文:关于画的那些话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8-16 11:58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史家、批评家之一。他的研究以中国古代艺术为主要领域,也涉及当代中国实验艺术。其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

  “世纪文景”近期集中出版了巫鸿的三本经典之作。

  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中,“传统”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形式或内容,而是指一个文化体中多种艺术形式和内容之间变化着的历史联系。由书可见,巫鸿对中国古代美术传统的界定是沿循着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文化比较的线索,即通过“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特殊表现来确定这个艺术传统的一些基本特性;另一个是历史演变的线索,通过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古代美术内部的连续性和凝聚力。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使巫鸿把目光集中到那些中国古代美术最本质的因素上,而把对细节的描述和分析留给更具体的历史研究。

  中国的万里长城、柬埔寨的吴哥窟、苏丹的博尔戈尔山神庙、危地马拉的蒂卡尔城,同希腊万神殿、罗马斗兽场、英国丁登修道院一起,出现在各种画册和旅游指南中。这些建筑遗存,被认为是各国文明起源的象征,激发人们的审美和敬畏,不知不觉中,西方的废墟观念已经融入全球的废墟话语和想象中。巫鸿在《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一书中,研究对象包括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废墟观念和图像,其宏观目标是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为此目的,巫鸿的研究在观念和历史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层面上展开:在观念的层面上,对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废墟”的研究不仅希望辨识出废墟的一个地域性另类历史,更关键的是要承认不同文化和艺术传统中关于废墟的异质性观念和特殊再现模式的存在。

  什么是传统中国绘画?答案似乎不言自明,但巫鸿在《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中指出,就目前的学术研究而言,要么是对风格和图像做“内部”分析,要么是对社会、政治与宗教语境做“外部”研究,这两种方式都将一幅画简化为图画再现,而忽略了所有与绘画的物质性相关联的概念和实践。巫鸿认为,不能把一幅画仅看作是画出来的图像,而应视为图像的载体,正是这两个方面的融合和张力,才使得一件人工制品成为一幅“画”。该书就是围绕屏风展开的,探讨屏风的多重含义:一件实物;一种绘画媒材;一个绘画图像。由于角色多样、身份模糊,屏风为画家们的艺术修辞手法提供了多重的选择,对于那些希望提供崭新视角、打破惯常路线,期望在研究历史中探寻一条复杂路径而非简易答案的美术史家来说,屏风也是一个挑战。

  近日,亦有青岛出版社推出作家冯骥才的新著《意大利读画记》。画家看画,看画上边的东西;作家“读”画,则“读”出了画后面的哪些东西?

  冯骥才在前言中写道:“我想知道画后边的画家和艺术史,雕塑里边藏着的思想,古城中依然活着的生命和灵魂,更想知道‘复兴’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它史无前例地到达了怎样的高度?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它靠哪些非凡的大师实现这个复兴?复兴仅仅是重现昔日的辉煌吗?”

  这些是冯骥才在去年展开的两次意大利之旅中想要找寻的答案,读他的“读画”,看看他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作者 顾学文)

来源:中国文艺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今天的国画艺术正在面临书法危机
• 为什么江湖“丑书”会被主流文化摒弃?
• 马文婷:中国写实油画的“真像”
•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的书名与高寿
• 由民间收藏转向社会共享
• 浅析当代儿童适合什么样的美术教育
• 该如何正视和保护艺术品的知识产权?
• 邢千里:写生热 冷观察
• 王进玉:艺术如何介入生活
• 近现代绘画里的金石趣味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