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艺术与科学”命题的文化前提文化艺术产品的普及化与精英观中日艺术大学教师邀请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延安新城公共雕塑创作展在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国内藏家推动市场回暖 几乎全是国内买家单霁翔:文物让人动容的核心是人文精神李成《寒林平野图》:如梦雾中15位顶尖艺术家开启“地标”新篇章杨继锋 柳芳油画作品展:静物世界的心绪《隐匿的视角》—黄赛峰王海龙的双个展开幕2017西泠秋拍文房古玩部分集粹第七届金陵墨韵六朝风临帖书法展嘉德大观之夜逾16亿 都是无价和天价国内首次清代铜胎画珐琅学术论坛在京举办“海上的大戏”刘大嗨当代艺术SHOW文蔚书画展巡回展于浙江展览馆开幕好捡漏:专家教你如何鉴定邮票真伪上海嘉禾秋拍:董其昌行书册精品画廊、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三角关系如何认识北宋铜母精度上状态上的差异美在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美术作品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天津市第六届油画双年展”在武清区美术馆开展大美中国梦-全国书画名家暨杰出新秀作品邀请公益展在天津文交所开幕我和名家学画瓷-著名画家马寒松讲授陶瓷艺术受热捧 纪念黄士俊诞辰103周年师生作品展在西洋美术馆开展中国绘画意象造型艺术人才培养结项成果汇报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天津企业联合创业促进会参观“天之瓷”陶瓷艺术展天瓷画院院长王其华带您走进陶瓷世界藏域风情:品读陈恺的人物画艺术“养正书德-孟宪奎山水画展”在水上公园雅闳轩开展著名画家王心刚2018戊戌年台历欣赏2017中诺国际秋季艺术品拍卖同期举行王心刚扇面书画艺术展名家档案:魏玖来山水人物画欣赏一场书画艺术的盛会——记第二届香港国际书画艺术双年展凝聚世界精英 弘扬中国书画—记第二届香港国际书画艺术双年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艺术与科学”命题的文化前提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12-20 15:29

  身处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技术改造的形而下的阶段,而转换成为不断的追问:为什么像梵高这样有名的艺术家会被认为是“疯子”?为什么艺术可以特立独行?想象力是不是仅仅是艺术的专利?科学家的想象力和艺术家的想象力,在大脑活动和神经主体、还有视觉经验方面而言,都是一样格式吗?大脑在艺术创作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何理解“科学向左,艺术向右”这句名言?情感、情绪、感觉、直觉是生物性的,还是认知性的?紊乱的大脑和亢奋的大脑会导致哪些不同的艺术传导方式……

丽雅·皮诺舍维奇 从我自身出发的知识之旅

(图片选自“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项目——中东欧当代艺术展”)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个老话题,但却随着艺术概念、范畴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持续的困惑。

  “艺术与科学”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普遍性认知前提,即两者关系密切却截然不同。简单地说,艺术诉诸感性,而科学是理性的产物。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艺术,并使其在科学进步的帮助下不断地提升和完善材料、技巧和观念。这一点在西方艺术史的脉络中十分突出,而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却不明显。个中原因应该放到更为宏观的文化视野中加以考察。

艺术家在深圳举行的全球创新者大会上展示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作画。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科学和科学思维不够重视,中国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也不太关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反映在艺术家的学养结构上,中国古代艺术家基本表现为琴棋书画全才式的人物,西方的艺术家正相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皆拥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学等多学科背景。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就十分密切,这从西方艺术家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得到清晰的验证,这些学科反过来又促进了艺术的选择与发展。

  同样是诉诸感官系统的艺术,在与科学的关系上东西方为何呈现出如此迥异的面貌?这恐怕要从艺术的深层动机说起。

  万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必然会对早期的人类产生极大的震撼和触动。即便是今天的我们,面对不可思议的生命和自然现象,依然深深地感到茫然无解。人类在追问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漫长过程中,宗教的诞生是必然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那个“终极力量”的认知不同,有的将其解读为一个明确的人格神,如上帝、安拉。有的则将其归为一种难以言说的规律,如中国的“道”。

  中国人认为宇宙自然自有其运行的规律,生生不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虽然中国人也认为宇宙有从黑暗混沌走向光明秩序的阶段,但所谓的黑暗混沌只不过是暂时的假象,整个宇宙就像被冰封了一般,天地纠结在了一起,人类被困其中。只需有伟人出现将其分开,就会豁然开朗。因此就有了“盘古开天地”。三国吴徐整著《三五历纪》中写道:“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天地不是人所创造,人亦是自然所生。盘古即有问天之意。

  西方则不然。在西方人的眼里,上帝是造物主,是创造宇宙万物的最高神祇。《圣经》第一章:“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神说,地要发生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上帝不是仅仅重建秩序,而是创造万物。

达芬奇 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

  万物要生长和加以识别,自然都离不开光。有了光,才有生命,也才有了形状、体积、色彩。光,作为视觉艺术的基础,在西方艺术家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体会和亲近上帝最重要的手段。不同明度、色相、饱和度和角度的光展现了事物不同侧面的属性,也就某种程度上揭示了造物主的“旨意”。也就是说,艺术与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很长时期内是相似的,是信仰的体现,是亲近和了解上帝的不同途径而已。西方艺术不但不排斥科学,而且还与之关系暧昧。

  了解了这一层,我们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当代艺术会如此迅速且自然而然地与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大量的装置、影像技术包括新材料、新空间合力打造的当代艺术以其多元的呈现方式和文化指向延续着古老的艺术动机。

  对于西方艺术家来说,当代艺术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讨论似乎更多地表现为如何探索新的融合可能,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家而言,问题就变得复杂和尴尬得多。清末民初的民族危机让中国从上到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对“德先生和赛先生”(即Democracy和Science)的倡导,科学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但想要让中国艺术家在观念和实践上都实现这种转变则困难得多。不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林风眠还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徐悲鸿,都没能实现两者的真正融合,因为说到底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艺术的问题,更是文化和信仰的问题。

李洪波纸雕作品

  正如油画民族化的历史课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化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艺术家和理论批评家。从逻辑上看,两者面临的困窘是相似的,都必须思考在西方强势的文化艺术冲击下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为我所用又不失独立性的问题。

  现实的情况是,与现代主义及之前的艺术相比,科学与当代艺术的关系空前密切,它赋予了艺术更为自由、多样和深邃的表达维度和材料语言,使之更加自由地纵横于哲学、宗教、文学、道德、政治等等几乎人类文明的所有层面。这让中国艺术家们常常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同时,旧有的心结也好,现实的策略也罢,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传统情结和身份意识变得更加凸显起来,似乎在有意识地抗衡科学对本民族艺术的“异化”。

  于是,一种尴尬而矛盾的奇观出现了:很多中国艺术家一方面迷恋于科学技术手段带来的冲击力和多种表达可能性,恨不得把所有最新的物理的化学的网络的概念的成果都拿来包装作品,使之看上去很“当代”,另一方面又在内容和主题上“坚守”所谓的传统文化,动辄引用《诗经》《山海经》《易经》或者佛经等元典中的只言片语,张口“道”“韵”“相”“禅”。技术上刻意的复杂性赋予了作品一种晦涩的意义指向,无形中又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象性和模糊性实现了微妙的共融关系,虽然这种共融本质上是可疑的,站不住脚的,暴露出这些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纠结与投机。

3D打印艺术品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既要从概念和逻辑的角度进行厘清和研究,也要置于特定的文化前提和时代语境中加以审视。毕竟,学术研究和探讨的目的,既是构建和完善适用于本民族艺术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也要丰富具体的艺术史研究、艺术创作,并对今后艺术的良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者 邢千里)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文化艺术产品的普及化与精英观
• 画廊、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三角关系
• 徐惠泉:在美术馆获得幸福感
• 陈葆真:方闻与中国艺术史学界
• 沈揆一:当代艺术中的水墨
• 石守谦:中国绘画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
• 大众文化挑战下艺术性的重建
• 天价名画是如何被“妙手回春”的?
• 为啥成都被称为艺术乌托邦
• 新格局下艺术教学应如何发展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