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对话程亚杰: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不被名利所干扰著名书法家王承尧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著名书法家王承尧:书法是精神支柱、是空气和阳光著名书法家王承尧:面对纷繁的艺术样式眼光要高著名书法家王承尧:靠书法的缘分 我的“三缘堂”著名书法家王承尧:我的书法艺术追求书卷气息徐龙森写朱新建:“色”表现在人性的自在上上官会平:我是个写书做画的,还没有成“家”孙志中:新文人画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著名书法家王承尧:学书法要窥全貌 碑帖要结合著名书法家王承尧:我的书法生涯一生没有间断过两幅英国最伟大演员肖像画被英国博物馆收藏丹青楚韵—湖北中国画作品第一次集体进京展出荣宝斋举办“袁野画展” 展出画家10年创作精品纽约举行“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高峰论坛陈晓峰:从天坛祈福看行为艺术的维度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征稿通知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写给用真诚绘画的年轻艺术家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上海开幕:精选100件油画孙晓龙艺术个展在宋庄艺术区开幕视频:程亚杰 不了解民族特色你很难成功著名书法家王承尧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张学强、李学亮工作室入住翰墨东方文化艺术中心高清图:美丽中国——天津女书画家展力作书法家叶迪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百花迎春—肖映梅写意画展在潍坊举办高清图:泼墨庆三八,巾帼展风釆 第五届“津门女书画家佳作邀请展”举行草虫虽小 大地恩深——齐白石工笔草虫册页欣赏高清图:飞马追梦作品展在津举办 开展书画慈善助学活动著名书法家陈栋琨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视频:2014年新春艺术界座谈会在津召开高清图:原·本无界—柏瑞当代水墨作品展在天美时代展出高清图:况瑞峰喜收新徒李继忱、夏英鹏、焦琨仪式举行高清图:天津知名女书画家参展邓颖超诞辰110周年书画展津门画马名家李澜、程希斌:马年说马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第二届全国青年水彩展初评结果
 • [公告]“金陵文脉”国画展征稿通知
 • [公告]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复评结果
 • [公告]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发布2014...
 • [公告]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 [展览]美丽中国·当代水墨小品扇面精品展...
 • [展览]台北举行“闽台三杰书画展”
 • [展览]深圳艺术家陈湘波南通美术馆展作品
 • [讲座]第四届CAMS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培根名画8.65亿人民币拍出世界...
 • [拍卖]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
 • [拍卖]佳士得CEO:新的拍卖行动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辋川图错综》: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2-25 12:01

旅美画家王公懿艺术展曁学术讲座在天津美院举办
著名旅美画家王公懿 (包仲川 摄)

王公懿与友人在中国美术学院
王公懿与友人在中国美术学院

著名旅美画家王公懿艺术展曁学术讲座在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王公懿与友人在天津美术学院

    居振容 
  
    引言
 
    王公懿第一次拿起木刻刀完成《秋瑾》,是在1979~1980年,这组版画获得当年全国美术大奖。那是年轻人充满情感的作品,愤怒与悲痛和着泪水一刀一刀密密地凿进木板里。那个时代需要秋瑾的正气凛然,需要集体的情绪宣泄,需要鲁迅的《药》。时过境迁。三十三年后,她再一次拿起木刻刀,完成了《辋川图错综》(2011~2013)。生命仍然充沛,情感依旧饱满,但这次是全新的语言,说着全新的故事——没有特定的历史时空,没有入木三分的情绪,没有知识的介入干扰。简单的点线,黑白随性错落,刀法果决畅快,一派清净纯粹。回过头来看那即将封存的时代,里面装载着无语的阵痛;转过身来,外面正意乱情迷地歌颂消费时代的荣耀。世界变化得太快,不自觉往往就乱了脚步。这个时代需要另一个鲁迅来写另一篇《药》,需要一块清净的土地来扎根,需要一点纯真。
 
    《辋川图错综》这组作品是出自中国文化美学的根基,俗话说这是“有来历”的作品,就像龙井茶一般,散发着毫无疑问的“中国味”,具有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这组版画是公懿创作上又一次的跳跃,艺术是人生命的展现,从公懿这几十年的创作可以看得很清楚:从《秋瑾》的激情,《海螺日记》的真实,水墨实验的恣意,山水的随性,到《辋川图错综》的空灵——请原谅我文字的匮乏。绘画是她生活的内容,理解事物的途径,生命提炼的展现。学艺术即是学做人,作品的完成也是人格的完成,这是一生的努力。在公懿身上我看见:三十而立,四十而“大”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之后而纵心。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标 目
 
    2008年公懿在杭州看见了友人收藏的《辋川图》拓片,那精致的图案化构图令她惊赞不已。隔年她将全图拍摄存入电脑,预计用一年的时间围绕着它工作。当然,这个计划没有实现,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模仿是绝对失败的;“临古”不是复制,而是“知人”。2012年她从广州观澜版画中心回美,我一走进她的画室,迎面而来的是三张简洁灵动的大幅版画,有诗句般精炼的质地,凝聚着一种无法忽视的宁静。我想着昨日不经意翻出王维的《辋川集》,信手读了一遍。在我眼前的版画竟然与诗中意境如此相近,我脱口而出:这不就是你的《辋川图》!一惊。整个晚上,好似溯源一般,她兴奋地谈着她的创作过程;而我以诗解画,惊讶两者的素质、手法、意境、审美旨趣竟能穿梭自如,彼此呼应。相谈之后,每一幅作品以《辋川集》的诗名为这组山水版画的题目。

    错 综
 
    至于“错综”二字,其语源来自《易经》,是指卦变。错卦即是阴阳交错。乾卦的错卦即为坤卦,又如天风姤卦在阴阳交错后变成了地雷复卦。所以刻图章有所谓的阴刻,阳刻。

    错综是指相对的意思,换一个方向操作。姤卦的综卦就成了泽天夬卦,如果左右相对放置就更清楚。木刻版画的制作方式即是错综的实践。   
 
    由于有不同的观点、角度,所以会有不同的观感和理解,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物理往往是错综复杂,通达的人必定是观照四维上下,所以才能八面玲珑。在艺术上来说,“美”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真”的背后藏着一百个假。艺术家的工作就是驭繁于简,组织内在的世界,解开错综复杂的人生,让世界变得可以察觉或理解;艺术让人生可以玩味,咀嚼,消化。
 
    错综二字还可以说明这组作品的表现方式。先谈“错”。版画制作以机械重复印制以达批量产出,在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差,以求精确成功的复制品——假想你手中有一叠印坏的百元大钞的荒谬情景。公懿一反版画最基本的重复性,以错误为创作手段,打开了木刻板画创作的框架,展现新的可能性,让作品更加丰富活泼。在一般的版画制作上,艺术家并不参与印制过程,而是让印版师傅接掌。《辋川图错综》是全新的实验,她全程在场。印刷机两公尺的平台宛若医生的手术台,虽然是操刀刻版在前,每一次印刷的同时她仍然在创作,修改:或局部深浅的处理,或油墨的调整,甚至错开纸张位子,运用版画技法上的错误,大量以“错版”的方式,造成重叠衍生,深浅交错的流动性和韵律感,同时也添加了即兴的色彩。
 
    我们对木刻版画的印象往往是非黑即白,配以刀铲的线条,产生一种朴拙与稳重之感,但木刻的模式有时也显单调;刻版,呆板,死板,样版,这些词藻其来有自。以错误造成的趣味在艺术创作上比比皆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一定是阴阳错乱,错中再错,才足以捧腹喷饭,颠倒众生;而错误用在悲剧上的极致就是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西方油画一层又一层的涂抹可以说是画家与错误的交战;王羲之《兰亭序》上的涂改,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刺眼;汝窑青瓷的裂纹开片正是裂而整,碎而全,超人气味的极美。
 
    公懿的这组作品,与其说是大胆妄为——她乐在其中,不如说是大胆捍卫错误可能产生的契机。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打破了版画的重复性,惯用的作品数量及标号方式(如1/30)无法使用,所以有<斤竹岭,印一>的标题。1936年班雅明在《艺术品在机械时代的复制》一文中提出艺术品特有的“气息”、“氛围”是大量复制的照片或影片所无法取代的。现在2014年将至,我们生活充斥着无远弗届的数字高清画面,酷毙的精准是制式的要求,因为艺术品独有的“人气味儿”显得更加珍贵,难怪艺术品在拍卖市场的成交价年年高涨。大巧若拙,大全若缺。在创作上,艺术家面对错误的态度是一种优雅,运用错误产生的契机是一种智慧;我们能够欣赏错误的丰富性,因为那更接近人性。
 
    再谈“综”。《辋川图错综》的首展是2013年4月在杭州安缦法云饭店各厅馆展出。除了将木刻印在版画专用的康颂纸上,她亦用绢来印,效果出奇地雅致,古意盎然。由于绢轻盈透光,在展出时采用悬挂方式。《木兰柴》当门而立,门内门外,两样风光。另有一组三幅绢印交错悬挂,彼此相交相容,互为映衬,错落有致——在此“错”又可延伸,不是错误的意思,而是“不对”,没有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字之妙。这次在杭州美术馆的展出亦采用悬吊方式,纵行陈列,如一扇扇透光的屏幕,徐徐展开,或交织,或重叠,或追逐。依观者在展厅的位置而有不同的视角;依每人观赏的动线产生不同的经验。或主或辅,孰前孰后,其意象全凭观者自由演生。这正是“综”相对性的展现。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诗 画

    苏轼曾以陶渊明的诗来比智永沉稳而疏淡的书法,在评论王维的诗画则言: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以诗画互相参照,已有前例可循。其实评论文字大抵只能做到“随类赋彩”,演绎引伸,所谓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可以用语言说清楚的作品,肯定平庸无奇。再者,《辋川图错综》几乎无法以绘画的语汇入手,因为它们与色相的喧哗无涉。这组版画如同王维的诗,景物纯然倾出,虽幽淡已极,却饶富远韵。先以《辋川集》当中的《鹿柴》来做导引。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老叟小童皆能背诵的唐诗,王维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我们从小到大看见了这诗的画境,甚至体会了诗句营造的天地——入空山,出空山,反影复照,静喧素彩。当然,我们看见的诗中之画不同于“我家门前有小河,后面有山坡”之类的具体图像。我们怎么“看”王维的诗呢?我们又怎么“读”王公懿的画呢?它们都没有写景,既不抒情也不议论。在这个层面上,人回到本真,没有认知上的高低,情感上的浓淡,或是美感经验的多寡,你我没有差别,我的山不比你的山空。
 
    《鹿柴》一诗所营造的意象竟也巧妙地转喻成艺术创作的过程。“空山”可以解释为尚未起心动念的净空状态;“不见人”正是艺术家面对一张白纸一幅画布时必要的“清场”动作。慢慢的,一个思绪萌发,一个决定完成,一个实体进入——一画混沌开,一字鬼神泣;无中开始生有,表达开始进行,“但闻人语响”。当然,创作者必须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探索挖掘,“返影入深林”是很贴切的形象。“深林”可以说是潜意识、灵魂、心灵,一个没有底没有路径的深层生命质地,最后,从黑暗的深林中出来;“复照青苔上”——展现你的作品,一幅画,一本小说,一首乐曲,一部电影;“反影复照”对创作者来说不是陌生的过程;柔软脆弱的青苔不就是生存的状貌么,而文化只是在阳光下若隐若现的苔点。
 
    很巧妙的“反影”“复照”正是版画创作的方式。素雅的版画背后,似乎瞥见了坚硬的木板和一双劳动的手。直接力道的表述是在木板里,印在纸上的是间接显现的反影。王维的诗中经常出现“映”字,如“檀乐映空曲”“杂树映未栏”;更喜爱反影倒影,把我们的目光由实引入虚,如《斤竹岭》诗中的“倒影入清漪,青翠漾涟漪”。相同的,按照公懿的说明,同名的版画——最“写实”的一张的黑色区块为山的影子,如此,错版效果正有着“漾涟漪”之趣。映衬虚实带出了木板与纸张之间的诗意,画即如水中之影。艺术“反映”人生,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说艺术是举起一面镜子照向自然照向人性;中国古人说——
一夕之梦,翱翔百年,一尺之镜,见千里影。
 
    王维诗中大量使用对比——今昔,远近,明灭,有无,虚实,前后等等相对的方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以声音带出空寂,没有绝对的主体或不变的状态。又如——

    轻舟南坨去,北坨淼难即。

    非此亦非彼,在时间或空间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点,一切都在对比映衬之下更鲜活流动。

    相同的,公懿的《辋川图错综》里大片的白可以是虚体——留白,也可以是实体——一座大山,大面的石壁,一片白茫茫的雪地,灿白的阳光,似霜的月光……错落的点交待一种空间上的想象,没有一定的坐标;一个形可能是个石头,山的影子,一条水流的线;或许它是一颗树,可能还是一个人一只鸟,这是随意流动的想象空间,没有固定的样态,特定的观点,全部在关系之间。

观众正在欣赏王公懿创作的《辋川图错综》系列作品。
观众正在欣赏王公懿创作的《辋川图错综》系列作品。

    主 题

    手的动作和刀的痕迹是这组版画的主题。简言之,切,铲,锉,挖,凿种种动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刀在木板上的走势,或流畅,或涩碍,观者一览无余;甚至手的动作也可以捕捉一二;有些地方可见轻松畅快的韵律,有些则展露出沉着的细密。刀与刀之间相错的细微变化是画面最精致的地方。《北坨》几道相即相离的线条如——流水瀑布——展现了不同的质地和速度感,轻重缓急,疏落紧密,变化丰富。整体的架构即是在这些线条相续,呼应,对比,牵引,转折所造成的空间。这种美感经验更接近音乐节奏或舞蹈动作纯粹的特质。看着这幅画,随着线条的滑涩,点的跳跃,我打着抑扬顿挫的节拍,甚至可以编成一系列的舞蹈动作,每每大呼过瘾。若以形象观之,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王维的这一诗句是颇能相契的意象。全图最神秘迷人的地方是中间那一小段笔直的斜线,看似突兀,却是神来之笔!它是一个休止符——动作乍停,声音戛然而止,竟是山穷水尽,色相俱泯。王维用了“明灭”来写入光影造成物态流转变化的虚实;而公懿这刀正是净空而万有,一瞬即永恒,令人震惊。相同的画面若是直接用水墨油彩,只会落得矫情做作之讥,间接如寓言般的版画巧妙的“捕捉”了空无。    

    《木兰柴》与《北坨》在形象和趣味上有相同之处。初见这件作品,线条过于零落,被刀斩的太细碎,有清寡之感。《北坨》的线条仍有明流白练之形,《木兰柴》画中断裂跳接的线条,似乎已无山水的指涉——游丝般的细线,棱角已被抹去,线段变得又涩又慢,几个黑块拒绝形成坐标,上方的粗黑横线,断成两截,懒得支撑下面流泻的细线。在这里,王维的诗是——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有无更迭戏剧性的刹那,“敛”是这首诗亦是——这幅画的动词。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仿佛含着最后一丝丝的光影,下一刻即将暗灭。断落的线条是流光年华最后的回首,或是历史洪流中一截截的浮木?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基 调

    “之”字型的线条是《辋川图错综》的基调,每一张画里都有。她不经意在一本敦煌佛像的书里看到类似屋檐的曲线,是佛像旁边一点也不重要的一条装饰性的图案。我请她解释原因,她说不出来,她说一做就知道对了。其实很多事情很简单,没有什么学问或道理,太多的“因为”“所以”使得我们失去了纯真。“之”字不就是木刻时手的动作,一刻一提,用在木刻版画上当然是自然而然。她用版画的语言开始说故事,一个一个表情出现了,一个一个动作发生了,没有事先的构思,没有目的性的经营。若按照戏剧的说法,这就是演员的身体动作。导演可由演员外在的实际动作为排戏基础,借由动作的反射作用带动心理的反应,每段戏分解成一连串的动作执行,最后贯串成一条行为的逻辑线。直接由动作出发,舍弃角色分析,心理动机之类的陈腔滥调,才可能爆发出迥异的新谛。 在艺术创作上,不论绘画或戏剧,道理都是相通的。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其实都可行。相对于理念,感受,想像为基础的作品,由动作出发更生动活泼。用脑子里想出来的已是咀嚼过的二手货;作品还在“道理”中,只剩次要的价值了。

    这个曲折的基调似乎也是公懿生命的基调。这组版画代表了她又走过一次生命的转折,所以也成为她创作上的一次跳跃。再借用熟悉的王维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是尖硬地凿开路来,进去以后就松开来去,海阔天空。在一次的谈话中,公懿说《红楼梦》里宝玉梦中的意象——“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是她在创作时的心灵状态。这个“境”很具体,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尤其在生命转折的时候——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像是生命再次归零。这是她一个梦——一间大厅堂,外面挤满了人,她独自从人群中转身而出,推开一扇木门,走向白色的雪地里。《文杏馆》传达了那样的宁静,空灵自足,活泼万有。没有厅堂之华美庄严,朴拙的线,丛丛散落的黑点,嗅到了雪地梅花的清香——

    文杏栽为樑,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

   人从自然进入文化,又再回到自然,最后栋里云,人间雨,何有差异。
 
    见山是山,如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她走的是斜线,只能迂回前进。有些人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她说她多是困而知之。若按照物理现象,因为曲折迂回,激发的能量更加充沛。因为这样的生命基调,她的作品才可能流露出时间的厚度与生命的纵深,让我们看见精炼,冷静,如诗般的声音。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王公懿作品

    结 语

    多年来公懿走进自然,上山下海,全身心地感受自然的力量,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方法一直是中国古人学习的途径——师古人师造化。居住在美国期间,她最出色的即是一系列的山水——拟黄实虹的《现代山水》/2006,反传统狂绢不羁的《粗暴山水》/2009,中西技巧交织的《金光山水》/2010,写意的大幅水墨实验Multnomah Falls /2009,又有《极简山水》/2010~2013。这些精彩的山水作品,或多或少,是知性的探索;《秋瑾》则是主观情感的流露。两者的出发点是“以我观物”,而《辋川图错综》则是“以物观物”,达到“无我”“无心”的质性。公懿这几年多是“减法”的动作,作品越来越纯粹,她用解构的方式寻找新的可能性,例如《温莎蓝》只用单色,《弘一书简》看似书法,其实是水的游戏,《极简山水》用形式来寻找山水画的“古意”。这次的减法则是“内爆”“反洗脑”——艺术家自己面对自己。整个过程是去掉“习惯”“俗套”的东西,抹掉脑子里原来记忆中的表现手段和技巧。这个难度很高——反影返景入森林,原来是空山。

    几个星期前我到公懿的画室,墙上挂着一幅传统的水墨山水《太和》,山壁雄浑有力,细看之下,这次版画刻出的梅点图案粲然醒目,果真“山中发红萼”,她的水墨用了木刻的养份;左下方有一排整齐的横线,是十几年前在法国创作时期的“指纹”。减法之后,转个身,又是加法。

    2013/10/29 Lake Oswego,Oregon

    2013年9月22日

    (作者:居振容 耶鲁大学文学博士)

    王公懿简介

    王公懿1946年生人,辽宁北镇人。擅长版画、美术教育。1962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73年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入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班,毕业后留系任教,任副教授。1980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1986年受法国文化部邀请赴法考察艺术及艺术教育,并参加展览。1990年王公懿远赴海外,取道欧美而辗转求学,并于2000年开始留居美国。1992年获法国教育部奖学金,Aix美校访问艺术家,在里昂的U•R•D•L•A及ALMA版画工作室工作、学习。1999年任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美术馆驻馆艺术家。在这十余年间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创作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最初的面向社会的大声疾呼而返回内心的自省,不再拘束于单一的画种,而是将艺术变成为自身修炼的“日课”。2000年王公懿任美国太平洋西北美术学院访问艺术家,美国西北版画家协会永久会员。2001年始旅居美国。木刻组画《秋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大奖,套色石版画《风景·绿荫》获第四届全国版画展大奖。 

来源:天津美术网 责任编辑:雅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上官会平:我是个写书做画的,还没有成“家”
• 访画家卢炳剑、许鸿茹夫妇:山水花鸟尽情挥洒
• 组图:天津青年美协副主席吕大江签约成功美术馆
• 中国传统红色大气象 画家博阳与他的“红色军团”
• 齐建秋:为中国的画者讲几句话
• 马鸿增:从唐山大地震到粉碎“四人帮”
• 10位实力青年水墨画家佳作将亮相天津文交所
• 天津青年画家阚传好:清新笔墨点染雪世界
• 画廊与画家如何建立超越亲情的信任
• 黄永玉将巨幅画作《春江花月夜》捐赠国家博物馆
• “王公懿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
• 版画家王公懿成名作《秋瑾组画》捐赠浙江美术馆
• 王公懿作品展即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 方勇作品亮相智慧山艺术中心 方勇作品亮相智慧山艺术中心
  • 天津女书画家展力作 天津女书画家展力作
  • 马寒松画瓷 马寒松画瓷
  • 原·本无界柏瑞当代水墨作品展 原·本无界柏瑞当代水墨作品展
  • 梦玉、伯骧“神骏迎春”画展 梦玉、伯骧“神骏迎春”画展
  • 王学仲人文教育基金成立 王学仲人文教育基金成立
中国画
more
书法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