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明代瓷画上的“眼镜”明万历大盘绘“罗汉伏虎”鉴赏贾广健在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现场开展现场教学心灵上的绿洲·吴燃艺术研讨会在水香洲书院举行天津巨龙画院书画名家在北京保利“集萃丹青”两岸满族同胞书画展将于9月20日在巷肆美术馆开幕“吴门四家”魁首沈周的山水画世界陈鹏:先器识而后文艺陆昭徽:翰墨传承 后继有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优秀成果展东京开幕余绍宋《归砚楼娱亲图卷》散记全新文化基础设施或成当下新课题荣跃明:文化交流需文化产业支撑长三角女子书画现象剖析杨大伟:新媒体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李劲堃:志存高远 笃定而行范迪安:树立自我意识 思考艺术何为许江:信自己 信事业 信艺术润物无声 书道有情 何勇书法作品捐赠仪式举行2018“艺术深圳”9月14日在会展中心开幕“苦履宽怀—王树秋书法作品展”在山东云龙美术馆开展天津书画名家走进天津高新区出席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书法绘画主题沙龙活动天津青年艺术周“永生市—常青藤计划2018年度展览”在滨海美术馆开幕“素以为绚 本色天然-任欢作品展”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开幕思接千载——2018天津 汤立·尹沧海大写意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中国·天津市首届公共艺术大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贾广健教授带领学生在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现场开展现场教学天津画院召开“习近平同志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天津画院专题学习会”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入会资格作品欣赏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入选作品欣赏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特邀作品欣赏心灵上的绿洲·吴燃艺术研讨会在水香洲书院举行天津巨龙画院十一位书画名家在北京保利艺术中心“集萃丹青”与佛有因-天津书画名家走进鹤艺轩开展书画交流活动“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系列活动举行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明代瓷画上的“眼镜”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9-18 09:55

 

  现在眼镜为寻常物,在明晚期青花瓷画上就有眼镜图案,开始连我自己都不信,可这是事实。你看这瓷画(见图)上一戴乌纱帽,胡须花白脸庞清瘦之官人,鼻梁上有一副眼镜,应该是老花镜,从底足修胎釉色青花发色以及粘沙底来看是明晚期的瓷器,但还是有人会讲这可能是景德镇制瓷画匠信手涂鸦之物。

  明万历时期文学家田艺衡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中道:“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明末张自烈《正字通》:“叆叇即眼镜。”看来明晚期有眼镜不会有问题,那么明朝的眼镜到底从哪时开始呢?嘉靖年间,张靖在《方州杂录》中说,“所得宣庙赐叆叇,如钱大者,形云母而质甚薄,以金镶轮,纽之合则为一,歧则为二,老人目皆不辨细书,张此物于双目,字大加倍”,看来明代的眼镜还是很奢华的:宣庙所赐,以金镶轮,可以折叠。明嘉靖郭瑛在《七修类稿》中云:“闻贵人有眼镜,老年观书,小字毕见,诚世宝也。”怪不得清赵翼《陔余丛考》载:“古未有眼镜,至明始有之,此物在前明极为贵重,或颁自内府,或购自贾胡,非有力者不能得。本来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后广东人仿其或以水晶制成。”明景泰三年,进士张宁在其著述中提到他见过两副眼镜。活动在万历年间的小说家,罗懋登在其《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满刺加国王朝贡叆叇十枚。”从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明人绘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永乐时已有眼镜不假,图卷中在挂有“兑换金珠”招牌的金店门口有一位老者鼻梁上架着眼镜,只不过没有看到挂于耳后的双腿和系于脑后的线带。明永乐以后的眼睛,或进贡,或“购置贾胡”,那么,明代可有国产的眼镜呢?

  明崇祯初年(1628),苏州眼镜史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当他看到视力不佳的人很痛苦,用单照镜之类又不方便,他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这种牵陀车可以把镜片磨成凹凸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同时又掌握了对光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以验目配镜。可惜他英年早逝,但他给后人留下科技制作《镜史》一部,影响指导着后人对眼镜的制作。

  目前有观点,说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戴眼镜的画像也出现在意大利,绘成相当于我国明洪武年间。宋朝赵希鹄《洞天清录》记:“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宋代著录眼镜的还有《刘澜暇日记》《方舆胜览》等,当时已能磨制十几种单片水晶凸镜片(不同度数的老花镜)。还有观点说南宋时期国人就发明了双片有梁架以线挂耳的眼镜,更有观点讲在《清明上河图》中发现宋代有眼镜店,这些是不是真的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远在魏晋古墓中出土过用水晶制的放大镜片确是事实,(以前的眼镜就如现在的单柄放大镜,以此掩面)那么眼镜怎么会到西方国家去的?是曾为元朝宫廷办事,在中国生活了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把眼镜技术带回家乡,意大利眼镜的起源地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有老年人戴眼镜阅读的记载,也许就是马可·波罗把眼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经过一个世纪的异地发展和改良,随着郑和七下西洋又把眼镜带回来娘家。(作者 曹兆燎)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明万历大盘绘“罗汉伏虎”鉴赏
• 余绍宋《归砚楼娱亲图卷》散记
• 高铁币爆冷 航天币是不是龙头
• 还有多少“假的真专家”混在文物收藏圈
• 值得收藏的清代古籍有哪些
• 清代宫廷服装染料冷知识
• 吴哥窟有一群中国文物医生
• 妙造自然——费永明扬帮古书画修复艺术展亮相上海
• 观看与信念:《枯木怪石图》是苏轼真迹吗?
• 简永桢:单色釉收藏体系下的中国瓷器发展脉络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