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组图:天津师大陈元龙教授捐赠新出版的师生作品集知名钟表收藏家冀清明 座座时钟记录流金岁月八音盒座钟:时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冀清明的钟表藏品:镇店之宝是这样淘来的 诗人汪国真和画家程亚杰的奇妙邂逅惠风书画研究会中环大会堂举办作品展初中海:焦墨山水书法课题研修班见面会徐虹在艺术讲堂主讲"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上半年中国传统艺术品回报率优于标普500美国旧金山画廊区南向转移:意图逃离市中心买家990万拍下唐伯虎画作 交20万保证金后蹊跷消失津门书画家赴台观光交流 谱写两岸文化交流佳话专访姜金军: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实践与绘画定位贾韧 ( 津铸 ):《拜谒炎帝与精卫》 孙化良:水墨成为生命之“道”黄鼎:书画鉴定中的“造型依据”“吴悦石书画展”在合肥市亚明艺术馆举行李宝荀个展法国开幕 黯然的灰色审视如何生活盘点书画大师的化妆术:黄袍加身论官起价蒋奇谷:与埃尔金斯关于水墨画的对话高清图:铸造时代经典—记赵俊山创作巨幅城市山水画高清图:《陈元龙教授师生作品集》捐赠仪式在天津师大举行读其人 读其画 读其书——书画家阎尔新作品赏析高清图:饮水思源·纪念引滦入津30周年百名书画家作品展开幕高清图:纪念龚望先生诞辰百年书画展在圣和轩书画园举行高清图:杜明岑从艺60年 二宫师友重相聚高清图:“津门画语”津门书画院扇面作品展开幕高清图:纪念张世范先生逝世周年艺术研讨会在津举行对大自然的热情讴歌—何家英工笔人体画赏析高清图:天津登瀛楼饭庄举办百年庆典及个性化纪念邮票首发式郭鸿春高清图:京津当代国画名家艺术精品亮相天津致园美术馆王印强人物画:用传统笔墨精神渲染时代气息高清图:“众美城”杯滨海新区首届职工书画大赛巡展启动著名画家陈钢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公告]“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初评...
 • [公告]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
 • [公告]人文正脉——《王伯敏画集》征稿公...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7月20日举...
 • [拍卖]唐代名画在法国375万欧元成交
 • [拍卖]齐白石《墨蟹图》亮相九歌春拍
 • [拍卖]李可染精品亮相崇正春拍
 • [拍卖]唐寅书画拍出超7千万 刷新其作品...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艺术品价格由历史说了算不是炒家说了算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8-11 17:28

  当今国画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恐怕是传统标准与现代趣味的冲突。具体到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的人把眼光放在当下,给山水画灌输一种时代的现实性,如许钦松,完成了山水画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有的人宣扬传统画学,维护国画学统,如区广安,复兴了一个几近被遗忘的绘画流派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艺术理念。

  当“新派山水” 遇到“古意山水”,同样表露对生命交替流逝的千古情怀,同样是对自然生生不息发出的无尽咏叹。是推陈出新?还是坚守传统?画坛论剑,舌剑唇枪,酣畅淋漓。

  传统要打破还是复兴?

  赵利平: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独特的笔墨技巧、观察方法、创作理念和艺术魅力,在几千年的传承延续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貌。据我观察,画家的成长主要经历了三条道路:师承之路、融汇古今之路和革新独创之路。这三条艺术之路对画家的影响有多大?

  许钦松:我是美术学院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来的画家,没有哪一个名师作为我终身的指导老师。应该说,我的知识面比较广,营养成分构造比较复杂。版画、油画、水彩画、水粉、连环画、宣传画等等,几乎所有的画种我都学习过,更不用说中学时期很认真研习过《芥子园画谱》。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是不太守规矩的。比如说版画和中国画,很多人将它们区分成两个非常清晰的独立画种,但其实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国画和版画就是同家。很多人学习中国画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入手,其实就是刻工将国画印出来的。又比如我们学习书法的“碑拓”,也是刻工将当时书法家的作品刻到石头上的,把书法转换成雕刻,这就产生了一种很厚重的意味。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审美中,把厚重、有力量的东西,定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所以我将版画的意味融入到我的山水画创作当中,实际上也把山水画的苍茫、厚重显露出来。这个专业给我的力量,我觉得非常难得。

  有一次一个朋友将我的山水画挂在墙上要拍照,我发现挂反了。因为我画画的时候下笔很重,正面和反面的差别不是很明显,这就是刀刻给我的穿透力量。现在我家里堆了一大堆我用残的毛笔,用力很大,毛笔到了我手里,很快就残了。

  区广安:我的绘画倒是传统的“私塾”教育出来的。我7岁时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袁伟强,他是一个很传奇的人,是广东国画研究会的第二代传人,做过高第街小学的图画老师,在7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一辈子。由于出身不好,一生不得志,也没结婚,但在书画上却钻研很深,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书画上。我开始学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传统,什么是革新,老师说怎么画就怎么画,就是笨笨地跟着学。后来这40多年,我也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但随着自己对艺术理解的深入,我还是选择了传统的道路。我始终认为,传统有多深,就能走多远。

  许钦松:传统的积淀无可否认,但我觉得学习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不在于拥有多少。就像在登山的过程中,只能一边捡东西一边扔东西,要不怎么可能走到山顶。因此我认为,学习传统不能被传统所累,而且扔掉的是已经修炼过的,或者是觉得不适合的,有一个体悟的过程就够了。很多人写一手好字,临的画几可乱真,但就是走不出来,依然画的是别人的东西。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艺术家在风格的建造上要以非常独特的面貌出现,具有独创性,如果没有这个独创性,就会被淹没在一众画家里头。

  区广安:国画大师黄宾虹在70岁以前,都在临摹别人的作品,没有人认识他,真正出名是在他70岁突破以后。沿着传统的路子一步步往前走,这是我的一个信念。每个艺术家可能在艺术面貌、路径上有所不同,但我认为艺术是殊途同归的。而且基于艺术的判断,我认为传统的路子更加深厚,而且传统的东西跟我的心境更加相近。传统更多的是写意,比如文人画中的山水,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写心之作,形而上的心情体现。我们都生活在烦嚣的社会中,过于匆忙,很需要寻求一种心灵的平静,回归到农耕年代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挣脱世俗的束缚。

  中国画应该怎么发展?

  赵利平:中国画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许钦松:引领时代的开拓性画家,都是以独立的画品和风格来引领时代的。不管他的背景如何,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对传统历史的了解,甚至这些人对传统历史的了解,比简单地走传统路子的人更深透,更有判断力。就像齐白石,在他以前,文人压根儿就跟农民没有关系,但齐白石却把文人和农民做了一个对接。过去的文人画常用的载体是梅兰竹菊,在齐白石的画里,农民的劳动工具、算盘甚至老鼠都出现了。他把自己跟那个农民的身份对接上,加上他的笔墨,来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他这一转变具有非常现实的时代意义,刚好契合新中国建立后所需要的强化人民性的艺术表达手段,于是齐白石就被授予了一个至高的称号:人民艺术家。其实他是在文人画上做了一个很大的突破,逃离了文人雅士的固有模式,关注现实,从传统里走了出来。

  区广安:中国画怎么走,近百年来大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贯通古今,这是主渠道;另一条道路则是融汇中西,这两条路都是可取的。但关键是,这近百年来,中国画越来越走向中西融合,主渠道的传统之路反倒成为了边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并不反对西学东渐,历史上这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但原来的中国绘画八成是传统的元素,两成是西洋的,现在慢慢变成两成是传统的元素,八成是西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画本质精髓的东西可能会荡然无存。

  中国画应该如何发展?是不是应该提倡回归传统?不止中国画,包括现在的国学热,也是这种大气候反思的结果,这对中国文化的保护、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杨小彦: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肯定有师承的一面,也有融会贯通的一面。我也是一个对旧学充满崇敬和爱好的人,不过我比较同意一个看法:笔墨当随时代。真正在一个时代造成巨大影响的,或者说让我们认为是“大家”的人,他的艺术一定要表达出时代性。

  在现今这个喧嚣的时代,以某种朴实的态度去重新看待传统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当代性,不能把当代性理解得那么狭隘。艺术家应自觉地与时代并行,自觉地为时代传达出一个最好、最符合艺术规律的声音。所以我一方面尊重多元性,另一方面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应该管自己,而不要过度地管成功,因为成功是管不住的。反过来,历史也在选择艺术家,就像历史选择了岭南画派,但也没有忘记当年的广东国画研究会在传统上的努力。至于艺术市场,中国的艺术市场充满乱象,但在逐步好转,也许乱象就是好转的基础吧。

  当代画家该寻求什么方向发展?

  赵利平:很多国画家的烦恼在于,在笔墨程式的惯性作用驱使下,他们保持了对传统的依恋,但又不自觉地被宏大的时代背景所牵制。在国画的传统与现代之间,当下的画家应该从什么方向寻求发展?

  杨小彦:我觉得有两种艺术形式,一种是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艺术去解读艺术史,另外一种是艺术家用艺术去解读社会。所谓解读艺术史,是艺术家通过实践,体会伟大作品的精妙之处;而用艺术去解读社会,则是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情感。

  到了当代,这两种艺术形式是不能割裂的。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艺术家通过实践,了解艺术史上的伟大作品。但这不是目的,艺术家渐渐地还是要回到他所处的时代,表达时代。

  区广安:每个时期的确都有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但中国艺术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两个很不应该的时期。一个是“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时期,那时把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当做糟粕,丢进垃圾堆。当时革的是中国画的命,把艺术当做了政治工具。第二个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很大的断裂。面对这种断层,我希望当代人能去把这个鸿沟填满一些,这样至少我们和传统会有一个相对平和的连接。

  许钦松:我是不主张往回走的,因为历史的断层已是既定的事实。过去的中国在一个很封闭的状态里头,自成一个东方体系,一切都是将自己安置在一个独立的王国里,没有人去干扰,也就一代代传下来。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是站在世界大舞台中央的,中西文化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非常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么开放的时代,这个时代没有强行要求你什么该画什么不该画。有一批人去守候传统,但我觉得艺术家更需要有责任地记录这个时代,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推动我们历史往前走的同时,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时代的精神。到了我们的后人的后人,又会有一批守候者来保护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新文化的成长,是我们这个时代急需关注的方面。

  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艺术家就该站在时代的潮头,起到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在美术这一方面,每个时代文化的进步都是从美术开始的,然后才发展到文学、电影、摄影等其他领域。文化的发展需要无数的创意,所以我觉得现在是艺术家大展宏图的极好时机。安逸的农耕社会、优哉游哉的生活,我们只能眷恋,但没办法回去了。

  收藏应该收哪些艺术家的作品?

  赵利平:其实正是艺术家不同的思想和追求,成就了艺术家不同的面目,也正是这么多的面目,才成就了今天多元的艺术。而作为藏家,面对这么多风格各异的作品,如何才能选到一幅可以传世的画作?

  杨小彦:以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艺术家不能谈钱,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今天我们看艺术史和艺术市场,如果将这两者挂钩的话,就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作品升值最大的艺术家,都是进入了艺术史的艺术家。

  以荷兰画家凡·高为例,在1890年自杀之前,他弟弟告诉他,他卖出的第一张油画价格大概是400法郎。到了1987年,在伦敦拍卖会上,他的一幅《向日葵》以3990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了今天,该画价格已经过亿元了。

  什么样的艺术家可以进入艺术史呢?当我们讨论起一些还健在的同辈艺术家,这个观点可能是见仁见智的。但毫无疑问的是,进入艺术史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品价格肯定是会越来越高的,这恰恰印证了艺术品是无价之宝一说。

  一位艺术家想要青史留名,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迎合时代,表达时代的精神,呈现时代的面貌,这是进入艺术史的一个基本条件。

  进入艺术史以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件艺术品就脱离了艺术家本人的愿望,开始在另一个领域里被定价。打个比方,谁也无法购买罗浮宫里那张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们只能说它是天价,但天价也是价。这就说明了,人类在用他自己的一种方式去保存、提升艺术品的价值。

  所以艺术市场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只是希望艺术市场能够健康地发展,能有更专业的标准去评判,减少市场中过度的人为炒作。当然,历史也会淘汰人为炒作。艺术史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些很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过了几十年、一百年以后,就不那么有名和值钱了。这也提醒了艺术家,首先要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艺术要成为一个迎合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存在,他就代表了这个时代,艺术史就一定会寻找、撰写这样的艺术家,而那些艺术品也会被留下来。而艺术品保留下来的方式,就是让它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不断地升值。

  许钦松:我很同意从史学的角度去评论一个艺术家,收藏家也要把时间跨度看得远一点。市场价格的高低由历史说了算,不是由哪个炒家说了算。

  历史就是一条长河,从过去走来,昨天成为了历史,今天也终将会成为昨天。严格意义上,从历史的角度对画家作评判,一定有一个历史评判的标准。历史记录哪个画家成为这段时间代表性人物的时候,必须有它的高标准,如何考量这个标准的价值?那就要回到文化的价值,看在文化发展方面,艺术家对这个时代贡献了什么。

  历史上,广东一直是一个成长新文化的地方,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海上贸易的开通,广东成为中西方文化碰撞最早的地方。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的文化发展不可小觑。广东的文化在成长的过程给中国提供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我们岭南画派提出的“融汇古今中西”。这个口号尽管现在看起来非常一般,但在当年却是一个重大的文化转折。当时清王朝气数已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陷入瓶颈。这个时候,正是岭南画派给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再发展的途径,当年参与变革的画家,自然会被历史所牢记。所以一名画家,要能成为历史记录的人物,一定要有他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区广安:我也同意用历史的眼光去评判一名画家。一名画家的成就,一幅画作的艺术价值,不是以当下、也不是单纯以价钱来衡量的,而是要把这名画家的作品放在历史长河中去看。

  唐宋元明清,以前的画家都没有刻意强调个人面目这些东西,他们的个人风格,只是在当时历史里面的一种渐变。但我们回过头来一梳理,却发现每个朝代的画家都有非常清晰的面目。不同年代的人,受到的时代熏陶都是不同的。比如说宋人的画与元人的画,就有非常不同的取向,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去寻找符号、结构以达到一种艺术的目的。

  杨小彦:但历史本身又呈现出它非常奇特的丰富性。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历史价值为标准,有一些画,放在今天也许不会获得很高的专业评价,但它在历史上又的确很重要,所以变得很昂贵。比如说刘春华画的《毛主席去安源》,1996年就拍卖出600万元。这就是收藏的挑战,艺术品市场就是考验个人眼光一个很好的场所,收藏就是一个考验眼光的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的有趣。(记者 许悦 实习生 李旖露,潘宇阳)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简宁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宣纸价格连涨三年年增三成
• 宗教艺术品收藏渐热
• 了解一下艺术品高仿的那些事儿
• 实用品和艺术品“分界线”在哪里?
• 《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整体发展降速
• 我国有望出台艺术品鉴定标准
• 网络拍卖门槛低 网拍艺术品多面向非行家
• 银企合作 津城百姓可轻松无忧欣赏投资艺术品
• 艺市健康发展受抑制:欧美为何重拳打击艺术品造假
• 谁参与了艺术品的价格垄断
• 上半年中国传统艺术品回报率优于标普500
  • 天津致园美术馆盛大开业 天津致园美术馆盛大开业
  • 诗画入境—闫勇国画作品展 诗画入境—闫勇国画作品展
  • 刘荣生走兽工笔画欣赏 刘荣生走兽工笔画欣赏
  • 尉迟纪平入选盛世翰墨名家经典 尉迟纪平入选盛世翰墨名家经典
  • 河东区美协十一人画展开幕 河东区美协十一人画展开幕
  • 赵士英喜收新徒邸乃奇 赵士英喜收新徒邸乃奇
画廊精品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