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关于当代中国画发展现状与创新的思考“支点”当代艺术邀请展16日开幕西藏动漫协会成立 加速掘金动漫产业艺术界不再神秘:揭秘画廊运营的分工和流程“神遇”王爱君作品展开幕 对“神性”的一次重拾成都博物馆中秋开馆 119件乾隆珍宝助兴2016“艺术深圳”开幕 56家精品画廊参展3D巨幅长卷《清明上河图》首展重庆 王文杰:话说读帖—书法漫谈生命的“情态”—忻东旺先生艺术回眸谈公共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与必要性北京匡时2016夏拍 李苦禅笔下炯炯鹰刘大志:谈雕塑中的人体工程学运用蘇富比“中国书画”梅开二度 《灵敏的天趣-郭子的绘画Ⅲ》深圳展北派竹刻惟一传承人寻弟子艺术收藏怎样才不会无功而返越窑青瓷:陶瓷家族中最早种类深圳知名雕塑家投诉退休待遇受影响超扁平狂欢——村上隆版画展高清图:天津市政协书法艺术研究院成立 范润华担任院长高清图:大匠之园-张京生、王元珍艺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开幕高清图:“水墨丹青国画精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高清图:天津市第二届临书大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视频:五位雕刻艺术家相聚三实学堂 探讨印石文化高清图:水墨心境·万志新首次个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诗意化的经典:刘艳会新青绿山水画赏析组图:萧瑟晴朗-萧朗先生笔下的秋色视频:著名画家万志新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画家万志新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高清图:“逸道无极·贾宝珉花鸟画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视频:叶大海书画工作室落户水上公园洛锜田园高清图:萧朗百年诞辰书画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视频:何家英祝贺心无挂碍-张佩钢作品展圆满成功高清图:天津市美术中等专业学校建校五十五周年新老师生再聚首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关于当代中国画发展现状与创新的思考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9-18 14:26

  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古至今,中国画始终以一贯的文化精神、人格追求及思想情感的抒发为创作目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20世纪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画坛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更是五彩缤纷,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的态势。面对纷繁的审美需求,中国画在现代社会该如何发展,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成为当今画坛面临的重要问题。

  传统也是由创新发展而来的

  清中晚期以后,画派林立,艺术风格多样,表现形式丰富;但从绘画理念上看无非两种:一是以中国传统绘画理念为创作宗旨,一是以西方的绘画理念为创作宗旨。前一理念,认为中国画应以绘画功底、学养为基石,抒发画家自身的情感逸气和主观感悟,达到意境深邃、境界高雅之境地,即高品味的绘画格体。后一理念,吸收西方绘画理念或表现方法,大胆革新。不管是“岭南画派”的“二高一陈”,还是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都对中国绘画过于程式化批评殊甚。这一理念在当代的美术学院中得到了广泛认同。

  中国传统绘画又分“画家画”和“文人画”。“画家画”注重绘画功力、基础,借助对物象自身的精准刻画表情达意;而“文人画”更关注画家的文学修养,强调借物以抒发个人情感。20世纪,以张大千吴湖帆陈少梅陆俨少等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他们既追求“画家画”的绘画功力,亦追求“文人画”直抒“胸中之逸气”的绘画格体,打破旧有藩篱,终成一代名家,后学者众多。所以,任何一种艺术主张或绘画风格一旦确立并成为榜样,就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传统。这也是当今画家们不遗余力地不断探索新的绘画风格的原因之一。

  中国画坛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中国画坛创新意识异常强烈,创新思维也极其新颖而活跃,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前所未有的。从其绘画理念、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上来分析,主要可归纳为三条并行的主线——写实风格绘画、丑拙风格绘画和传统风格绘画。

  1.写实风格绘画

  当今,写实风格绘画可谓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无论是花鸟、山水、人物,也不论是工笔、写意,多以写实的表现手法展现作品风格。这些作品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借鉴西方17世纪以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绘画理念、艺术追求及创作结果,即极力刻画被固定的客观自然物象的外在形象。现代写实风格画家大多以重视写生而自居,以“师造化”“师法自然”为依据。殊不知,中国传统绘画的“师造化”“师法自然”,是画家在对客观物象的触景生情中获得主观感悟而激发灵感的,是“天人合一”的,其创作的宗旨是“写胸中之逸气”。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源”就是画家自身最真实、最内在的思想情感。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石涛晚年作品《松窗读易》,近景山石、屋宇、古树虚实对比,层层推进;中景以古松相隔,笔断意连;远景纵横恣肆、墨法淋漓,正是胸中山水使然。这与表现固定的客观自然物象的西方绘画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说,在中国绘画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缺少了像西方绘画那样有真正意义的写实过程,因此导致了中国绘画过于程式化的弊病。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细想,是其完全没有理解中国画真正的内涵是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艺术追求。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及绘画技法。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为散点透视,讲究画面留白;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段——笔法、墨法、皴法,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是随着中国固有的绘画理念而发展的。在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上,中国画始终以中国本民族的文化为根基。画家借客观自然物象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主观感悟,讲究境界高雅、意境深邃,是内敛而含蓄的;而这些都源于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因此,中国绘画不可能也没必要像西方绘画那样,将客观自然物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纵观蔚然成风的当今中国写实风格绘画,大部分作品皆为以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段和绘画技法展现西方的绘画理念、艺术追求。从这些作品中,观者感觉不到画家抒发情感的逸气,也体味不到中国画固有的文化气息和情趣性。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现代中国写实风格的绘画,亦不能排斥这种艺术形式。其如果作为中国画创新的一种尝试或交流是非常好的,但要成为中国画坛之主流,恐怕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丑拙风格绘画

  除了写实风格的中国画外,还有一种绘画风格在当今中国画坛上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丑拙风格绘画。其影响范围非常广泛,丝毫不逊于写实风格的绘画。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西方近现代文化涌向中国。这使那些在中国画上一心想创新,但又找不到方向而处于低靡状态、不知所措的画家们兴奋不已。无论是什么画种,好像越丑、越怪格调就越高。一时间,“丑”画迅速传播开来,并很快占据了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其发展之迅速、传播之广泛、影响力之巨大,丝毫不亚于写实风格的绘画。

  中国丑拙风格绘画来源于欧洲17世纪以后的绘画风格。特别是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和挪威著名“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对中国现代丑拙风格之画影响巨大。一些中国画家不仅吸收了西方的绘画造型,还多少吸收了这一时期西方画家的绘画理念。这些“拿来主义”的产物经过国内加工后,便成了中国画的“创新”。

  丑拙风格的绘画亦分为多个门类。其中,花鸟画还更多地吸收了中国清代早期著名画家朱耷的物象造型和艺术表现形式,并加以“发展”。一些画家以朱耷的绘画形式为依据,无限度地夸张和丑化物象,殊不知朱耷的绘画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画的孔雀只有三根尾翎,翻眼鸟、白眼鱼均画得比较丑怪。画家借被画的客观自然物象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是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亦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从某种意义上讲,朱耷的绘画有着明显的漫画格体,其作品充满寓意性。可以说,朱耷的绘画作品是中国比较早的以漫画形式出现的绘画作品。近代齐白石的有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这一特点。

  当代一些以丑拙为美学追求的画家,只是为了变而变,在追求物象造型变化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传统人文内涵。当然在这些画家中,亦不乏有以中国绘画理念作画之人。他们不仅灵活运用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绘画技法,而且还以中国绘画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为作画之目的。他们当中也不乏功力深厚且具有一定文学修养之人。他们借客观自然物象抒发个人情感逸气,表达主观艺术观。他们将自身的感悟与艺术观念相结合,形成了绘画形式新颖、感染力丰富的绘画作品,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

  3.传统风格绘画

  秉承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为绘画手段的绘画,无疑也是当今画坛的另一条主线。此种绘画虽范围甚广,但其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远远不如写实风格绘画和丑拙风格绘画。当今中国传统形式的绘画,不仅在表现形式上过于陈腐,而且在绘画内容上也无异于古人。有些作品虽然也从自然中写生而来,但整体面貌仍能酷似古人,与临摹无异,丝毫没有触动心灵之意、激发情感之情。究其原因,乃自身文化修养不深之故。

  我们看古人之画,无论是宋、元,还是明、清诸家,皆精简幽静、逸气横生。以元倪瓒《紫芝山房图》为例。此幅作品设色淡雅,无论土坡、石窠,还是修竹、闲庭,抑或远山、淡水,均给人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淡泊、旷达之境。观其作品,仿若能置身其中,临江远眺,心胸豁达,与世无争。这便是倪瓒的真实写照。画家通过物象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托物言志。

  精神层面的追求是画家要表达的终极追求。画家需要在客观自然物象中寻找灵感,并通过合适的表现手法予以描绘,这些皆要求画家具备较深的学识修养。就中国传统形式的绘画创新而言,学养是必不可少而且是极其重要的。要创新,就必须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要表现出现代人对客观物象的情感表达和主观感悟,其要考虑的应该是抒发什么、怎么抒发。这才是中国传统形式绘画创新的关键。既不能一味求变,也不能人画亦画,更不能为画而画,否则不是人头马面就是皆有类同。

  中国传统形式的绘画对绘画技法、笔墨功力的要求是极高的,否则就不可能称之为中国画。基本功不过硬,一切都无从谈起。

  以上三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代表了目前中国绘画发展的三条主线。除此以外,还有一条辅线,就是以制作和运用特殊技法为主要手段的绘画作品。这种形式的绘画,多年前也曾兴盛于中国画坛,但没过多久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人们很快意识到,此类绘画非艺术之作,既无功力可谈,也与中国的绘画理念、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无涉,更说不上思想性、哲学性、文学性和寓意性了。这种以制作的手段追求画面表面效果的绘画,若将其归类,应属装饰画更为适合。

  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中国画的传承无非两种形式。一是传统式的老师带学生。学生可到老师家或画室看老师作画,然后进行临摹,经老师指导再作修改。久而久之,老师认为该生画得不错,是可塑之才,便纳为入室弟子。二是美术院校现代教学的绘画传承模式——集体化学习绘画。多名学生一班,由一名老师统一讲授。学生统一课程,统一完成作业,老师统一批改。毕业前统一创作,同班学生一同毕业。前者学得较单一,只学中国绘画(有的老师还教一些书法);后者学得较广泛,中西绘画、中西方绘画史、画论等均有涉及。前者不需要考试,只要喜欢绘画,有些功力,老师认为可以造就即可;后者需要统一考试,考试均以西画为主。

  这两种授业形式不同,但收到的效果基本一致。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跟随哪个老师就学哪个老师的风格。专业美术院校可能会好一点,毕竟涉及的面更宽泛一些。

  对待任何一种事物都要辩证地去看。此种教学有利有弊:利者,学生可以很快进入状态,掌握一些绘画技法;弊者,学生一旦完全掌握了老师的绘画技法并进入老师的绘画思维、绘画理念,就很难再出来,这一点在美术学院学生的毕业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现行的美术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开拓精神。老师教学生不仅要教授其绘画技法、绘画形式等,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创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文学修养对中国绘画的重要性。有些学生的毕业作品当时看似不错,但由于长时间沉迷于老师的绘画风格不能自拔,实际上是大大限制了日后的发展。

  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绘画技法,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了解中国绘画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及其艺术精髓,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姐妹艺术的研习等。这是作为一名绘画老师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有些老师恪守职责,一生研究绘画教学,有丰富而良好的教学经验,有的还出版了关于教学方面的书籍。他们有可能在社会上名气不大或默默无闻,但他们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美术教育事业,无愧“老师”的称号。这样的老师应当更受人尊重,授其以“美术教育家”之名,当之无愧。但有些老师或太讲究个人得失,或在名利的驱使下,只顾个人创作而很少去研究教学。这些老师虽然在社会上名气大了、地位高了,然而却没有履行老师的义务,在教育岗位上既没有尽职也没有尽责。然而,这样的“老师”反而学生众多,且学生还多极力模仿而学之。这不得不说是社会造就的怪现象。画家是搞艺术创作的,老师是负责教学育人的,这两种职责要分清楚。

  中国绘画需要创新、需要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所有的科学、艺术皆是如此。中国绘画该如何创新、如何发展?笔者以为,只要是有益于中国绘画健康发展的方法均可尝试。但必须谨记: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要以中国绘画的理念为依托,要在秉持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绝不可偏离中国画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宗旨,为了创新而创新。中国绘画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都需要以抒情达意和表达主观感悟为目的,这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

  我们在绘画创作中不要总想改变什么,而要考虑抒发什么、如何抒发,这才是中国绘画创新和发展的最佳思维。中国绘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发展的。中国儒释道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人对艺术的审美观。中国绘画必须要发展、创新。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崇高的信仰和神圣的使命,也是一个艺术家重要而又光荣的责任。

  总之,中国画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的绘画艺术理念,要用自己本民族的绘画技法和文学修养,抒发中国现代人的情感逸气,表达现代人的主观感悟。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绘画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绘画艺术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作者 周铁宁)

来源:中国书画报 责任编辑:简宁
>>相关新闻
• 王文杰:话说读帖—书法漫谈
• 早期临摹:敦煌与画家形成亲密关系
• 衡量一幅作品不应以作者身份而论
• 抽象画 重点不在于美不美懂不懂
• 中国画的指画有待承传光大
• 批评不是只留给那些叫批评家的人干的
• 美术馆是放飞心情的好去处
• 新媒体艺术名实考论
• 青年艺术家:虽稚嫩却不应成为市场附庸
• 传统与创新是永恒的课题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落成
  •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天津首办山水画邀请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成立
  •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政协水彩画艺术研究院作品展
  •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李寅虎个展在乾庄书画院开幕
  •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台湾山水艺术学会文化交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