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津门画坛三百年佳士得成立西方画廊扩张私人销售业务火柴盒艺术品挑战西班牙艺术审查制度阿布扎比为古根海姆美术馆购入作品亮相徐冰荣获美国国务院(AIE)颁发艺术勋章何塞·卡洛斯·拉莫斯 《奇幻世界》展开幕2015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将首度在三月举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5年项目率先预告“感知中国:中外艺术家绘画展”亮相奥克兰李津——率意笔墨 半世浮生青年艺术家群展"净空"凤凰艺都798艺术空间开幕2014第七届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在天津工大开幕八十抒怀—孙伯翔书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天津市纪念希望工程25周年爱心书画捐赠活动举行著名女画家梦玉近日赴美国作中国画讲学及作品展示姜维群:援手,为圆一位书家梦文献版本学家现身说法:收藏古籍善本最应关注什么髹漆家具:从礼制文化到牧歌归隐上海民间藏家的半截虎纹石名章背后的收藏故事20世纪中国美术钩沉:吕斯百大型艺术展侧记高清图:天津市纪念希望工程实施25周年爱心书画捐赠活动举行高清图:2014第七届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在天津工大开幕高清图:八十抒怀—孙伯翔书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高清图:著名女画家梦玉赴美作中国画讲学及作品展示天津画虎名家赵玉山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丹青缘—唐睿、何宁、杜小龙水墨三人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展著名油画家邓家驹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孟宪维谈华世奎书法:人正笔正心正 书法端端正正沈宪民谈华世奎书法:用笔有六法唐云来谈华世奎书法:“气韵味美”和“二难”华克齐谈华世奎书法:展览受到天津父老的广泛关注姜维群:“天津劝业场”与“天下第一关”双星并耀孙国胜谈华世奎书法:收藏20年促成书法展于长水:《思闇诗集》彰显华世奎晚年心境王俊生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津门画坛三百年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11-12 12:01
    三津荟萃、沽水流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其得天独厚的历史位置,在过去的历朝历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到了近代,天津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占据独有的条件和位置。如今天津已是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也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
    从天津的形成与变迁的历史来看,天津无非是渔牧耕织,尚武崇商之地,民风淳朴,性情侠义。其实不然,天津早在三百年前就是名噪南北影响世界的文化名城。之所以把津门画坛确定为三百年,是因为津门画派在形成时独具特色,延续中受到社会上层的关注和影响,使津门画派有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津门画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因此,三百年以来,经过天津千百画家,传承延续,努力探索,经各时代的重视和保护形成了津门画派。津门画派是前人栽树,后人浇灌,有划时代大家的贡献,也有甘做铺路石,课徒授业小画家的作用,有知名度很高的大画家支持,也有名不见经传,却能施一技之长的小画家做铺垫。应该说津门画派是个群体,有传统又有创新,有传承又有发展,有逝者,更有来着。所以说,谈及津门画派的发展,应是有宗有绪,有特色,又有共性。不能用今日眼光否定过去,更不能用过去尺度要求今天。本文就是侧重这一点,比较简约地做一下阐述。
    一 名园集萃 文人云集 画坛胜迹影响至今
    早在三百年前,天津就是名噪南北影响世界的文化名城。清代初年,天津的问津园;天津文化大观园——水西庄;天津的海光寺等,以其独特优美的园林艺术、规模宏大的辉煌建筑名闻海内。园主人以雄厚的经济势力、非凡的多识博才和独有的宽厚胸怀,影响并吸引了国内南来北往众多的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宇内巨擘更是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和青睐。这些名园是当时国内最富盛名,文化名人雅聚最多,文艺作品最丰盛的胜地。乾隆皇帝十次来津,四次驻跸水西庄,吟诗题碑,留下额高七尺的御制诗碑;明末清初,书画大师石涛曾到津,住在大悲院,留下行迹与画绩;清末民初,大画家吴昌硕盛赞天津画家张孟皋画风,对其十分仰慕与折服;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天津画坛更是高度重视,往来甚密,留下佳作,建国后亲自为天津美术家协会题匾,沿用至今。
    说起天津名园,首先应该是水西庄。水西庄,坐落在城西北三里,南运河南岸(今芥园水厂),是当时天津乃至国内最著名,能与苏州拙政园、留园相媲美的名园。园中揽翠轩、枕溪廊、数帆台、藕香榭、花影庵、碧海浮累、泊月房、绣野簃……等名建筑特色各异,加之参天古木,假山花石,荷塘芦荡,掩映生辉。春夏之交园中紫芥盛开,乾隆皇帝赐名“芥园”。此时,漕师督粮,由运河北上,停舟于此,水西庄一带人影如云,市声鼎沸,为天津最繁华商贸文化地区。
    水西庄主查氏,查日乾与其子查为仁弟兄一起,经康、乾、雍三朝而建。查氏家族由经营芦盐运销,成为天津著名的百万富翁。查为仁先生是集诗、书、画、收藏为一身的大家,平生酷爱金石、书画、碑帖、图籍的著名诗人学者,更是一位丹青妙手。从传世的《墨梅图》就可以看出他的绘画功力和文化底蕴。他重义好客,性好交游,收罗宏富,以地主之谊聚集南来北往的书画家、诗人、学者几百人。名儒陈元龙、杭世骏、历鹗、汪沆、赵执信及乾隆皇帝的重臣张照都为水西庄的座上客等。一些画家在他的经济资助下倾心创作,留下不少稀世珍宝。
    早于水西庄数十年的津沽名苑----问津园,同样在天津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问津园位于天津锦衣卫桥以北,旧金钟河畔,曲折幽静,是一座幽雅充满诗情画意,又极负盛名的私人别墅和园林胜地。园主人在顺治年间,以行销长芦盐开创家业,至张霖一代,已家盈万贯,成为北方赫赫有名的大盐商。问津园内树石葱笼,亭榭疏广,垂杨细柳,流水泛舟。亭宇中名人字画、鼎彝古器、香烟袅袅。凭栏,可观海吟啸,仰望可睹旭日东升;夜静可聆听城楼樵鼓梆声。四时花木,步移景异,既豪华又美丽。随着家业的兴盛和私家园林的建起,张家的名声大振,途经津门的海内名士纷纷慕名而至。张氏利用自家园林,“延钠四方名俊”,途经津门的海内名士纷纷慕名而至,一时北游之士往来如云。据记载,当时明史纂修者,大文学家姜宸英和梅文鼎、沈一揆、徐兰;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博学多才的学者朱彝尊;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在问津园居住时间最长。他们不仅在园内留下墨宝,更使南北各地文化交流、融通,打开了天津人视野。后人评价问津园,“若人文之盛,又有张氏遂贤堂,(即问津园)查氏于斯堂(亦水西庄)大江南北知名之士聚集于斯者,踵相接。津沽文名,遂甲一郡,是鱼盐武健之乡,而为文物声明之地,”(《津门古文所见录》)。
    海光寺,也是天津名噪一时的文化盛地。主持诗僧成衡(字湘南)是一位书画俱佳,善交风流雅士的高僧,其书画造诣和寺内文化氛围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一时也成为津门文化胜地。
    据天津县志记载,康熙年间,天津总兵蓝理在津城南开垦水田种稻,邀名僧成衡创建寺庙,成衡恭请康熙皇帝御题“海光寺”,至今已有280余年。海光寺建成后,四周稻垅纵横,遍地蛙声,成为津门一胜景,善男信女纷纷礼佛,骚人墨客,亦聚此玩赏,留下画迹、诗咏。成衡因精画山水,来寺做主持前,供事内廷,康熙皇帝所赐大臣画扇,多为成衡所作,落款“臣僧成衡谨写”。成衡著《海光寺志》八卷,未流传下来。《天津县志》亦称“衡书画俱入逸品,所作诗不下数千首,绝类大苏”,其诗作《海光十景》,其中沽墅停帆一诗,为世人称善,从其“撑蒿深柳湾,晒网丛芦罅,收帆并放帆,董巨画图借”诗句分析,无山水画造诣,是写不出有如此画意的名句。
    纵观天津画坛发展史,此时的书画家多是兼职,他们中有的是入仕、有的从武、有的经商,更有一些社会名流、学者、诗人兼工书画者。他们往来于名园之中,宴游觞咏,吟咏挥毫,鉴赏文物、书画交流,著书立说。这些人中,最值得提的是职业画家长居水西庄为查氏座上宾的朱岷。
    朱岷(?——1759),清雍正中期,江苏武进人,书画善绝一时。年轻时,北游山东,赘于山东德州张氏,张夫人去世后,被水西庄查为仁先生所招,定居天津。继娶天津孟氏,生子、女八人,幼女嫁与津门望族梅家,即津门诗人梅成栋之生母,其子朱光觐、字仰文,是梅成栋授业之师。
    朱岷以诗书画三绝而以画为最的佼佼者,他与水西庄主人及南北文人书画家结社,一时为津门文坛之胜地。天津博物馆收藏他于乾隆二年(1737)为查为仁三弟查为礼所作《秋庄夜雨读书图》长卷,就是对水西庄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领略朱岷于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为我们留下了当年水西庄的珍贵风貌。已故著名书法家龚望先生收藏的《墨石图》,可谓朱岷的传世佳作。此画一石突立,占据画面四分之三,隶书题字,行草落款为“乾隆”戊辰八月二日作于展蕉轩。据记载,朱岷书画艺术不但得到查氏的推崇和画坛认定,还被当时的大画家戴熙所赏识,并成为挚友。
    二 星海灿烂 流派纷呈 通贯南北各展特色
    津门历史上的画家,可谓繁星闪烁,业绩辉煌,山水画,融古开今;花鸟画,领先南北;人物、竹兰有地方特色,书画俱佳、怪人怪才以及“别技”、“绝活”,更使得津门画坛纷呈异彩,别具特色、可歌可泣。
    天津名画家刘芷清先生在《津沽画家传略》中记载:据不完全统计,清朝至民国,津门著名书画家就有百人之多,工山水者有于溥、王玉璋、王成烈、王汝成、王新铭、王聪、王霖、史源绪、冯向华、邢元植等;擅花鸟者有王文锦、沈荃、宋永裕、何维贤、吴景江、张友仁、张敬铭、张长林、胡峻、马家桐等;精于人物者有萧若衡、高荫章、郭昆、侯秉衡;长于竹兰梅菊“四君子”者有于克勤、尹溎、刘锡、李竹林、李竹坡、张湖、梅振瀛、梅履端、孟继埙、吴人骥、曹香士、曹鉴泉、省泉、高迈伦、周让等,以及华兰、华石汀、华琳、辛泽恒、辛樾、陈懿、陈介、陈珍、陈靖、周彦白、赵菱州、严信厚、张胜、张樾荫、穆寿山、穆倩、戴克昌、孟毓梓、刘栋、唐毓厚、敖乡、徐涛、黄葆谦等,书画专著如《画征录》、《书画过目考》、《历代画史汇传》、《图绘宝鉴续集》等均有载录,不但在津门留有鸿声,在海内外也有相当的影响。由于篇幅所限,在三百年跨度的历史长河中,画家的涌现,不可能是均等的,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的极大建树者众多,很难一一细述,本章只能从中精选出极具有代表性和独具特色的画家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金玉冈,(1710—1773)字西昆,号芥舟,晚号,黄竹老人,是康熙、乾隆年间,天津享有诗书画盛誉的名士,书法深得唐初虞世南、薛稷笔意,画学倪高士之逸致,开津门一代山水画风的书画家,还是一位在津门诗书万卷,遨游万里的著名旅行家。他生逢盛世,不求仕进,不慕富贵荣华,不合流俗,一生“高淡成性,沉渊于学”,终生布衣过者隐士的世外生活。据梅成栋《金芥舟先生传》载:“居城之西北隅,构其宅曰杞园,有亭曰沧莨,颜其居曰黄竹山房,植黄竹一丛,暇时莳花磊石,与沽上诸名士风雨相聚。蓄一鹤,甚训,每煮茗弹琴,鹤侍左右,若童子”。从中可见先生淡泊人生之概况。金玉冈嗜酒成癖,不设城府,醉则清旷不羁,但是心情冲淡恬和,多饮亦不失态,从不口语伤人。他饮酒、作诗,《津门诗抄》选录他96首诗竟有23首涉及到酒。每逢佳日,他杖挂百钱,沽酒郊野,醉踏红绿,见景生情,写下不少名句。如“莫将好日期来日,已为闲愁负少年”。就是在他生日感赋中也忘不了写酒,“蝶与庄生两未真,百年哀乐等浮沉……不如暂对花前酒,五尺红葵照眼新”。他的传世佳作《醉蝶图》,可窥见一斑,此画以简笔写出一酒瓮,一只小蝴蝶栖于瓮口,一只大蝴蝶向酒瓮飞来,似被香酿勾引,如痴如醉。这幅作品既真实又写意,墨彩相间,活灵活现,堪称典型佳作代表。赏画中长题诗文,得知,他家蓄酒之瓮,酒尽而空,余香尚存,蝴蝶闻香翩翩于此不肯离去,故为醉蝶。蝶之醉?人之醉?蝶乎?人乎?可见醉蝶乃作者之自喻。
    金玉冈在清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天下,他到过黄山,九华山,雁荡山,普陀山,西出嘉峪关,东渡鸭绿江,尤其是,眺祁连积雪,历青藏高原,越长白天池。他游历是十分艰苦的,行程中还携带笔墨,以卖画为食宿之资,所到之处必有吟咏,有2000余首纪游诗结成集,现有《黄竹山房诗抄》、《田盘记游草》、《天台雁荡记游》、《粤东草》等传世。
    金玉冈家族亦商亦儒,累世劝学,辈辈名家享誉津门,如金胜、金平、金大中、金钺等皆是,而更为突出的应为金玉冈之子金胜。金胜,善山水,足迹遍南北,凡名山大川,幽境奇踪,一一收入笔底,其画气韵天成,大气磅礴。尤其他从不仿摹,自成一家,为津门画坛,独创一路。传至金达清,更为发扬光大,在当时就已形成“金派”之誉。
    清代中晚期,中国已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加之上海等地开埠,日益壮大的市民队伍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诗境画意,深邃高古,渐而得不到市俗理解,这时期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也就不能墨守陈规了,为适合世俗心理又不失去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化深邃为通俗,像上海的任伯年、赵之谦、吴昌硕等海派画家的画,就是在这种冲击下,探索出中国画如何适应新型市民阶层需要走出的一条新路。然而,走这条新路的最早者应是天津的张孟皋  。
    张孟皋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卒于(1860)咸丰十年。曾在浙江为过一时官,是个职位卑微俸禄很低的小官吏,生活是十分窘迫,靠卖画贴补生活。为了多卖画求生存,在保存自我,又不能迎合低俗之间走出一条路。张孟皋的博古、花卉画以“拟陈白阳笔意,兼用南田翁设色,”的特点,给人以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新鲜感。这种新型题材和画风,不但迎合了当时新兴市民的心理,又满足了他们的欣赏情趣。从张孟皋的身世和留下的作品,不难看出他的创作新路。当不曾谋面的上海书画大师吴昌硕见到张孟皋的画作时,深受震动,并给与高度评价。作为名贯大江南北、影响到东瀛的画坛巨匠吴昌硕,经常在作画题款中直书“抚孟皋笔意”、“拟张孟皋法”、“学张北平而古意略见”等,由此可见,在一代宗师眼里的张孟皋,自然是可宗可师可效法的大画家,也可以从吴昌硕的认可与推崇中看出天津画家水平的高低。张孟皋为吴派风格的形成作了铺垫,也为津门画坛开创了新路,为形成津派画风,做出了默默的贡献。
    陈珍,号称“沽上陈人”的(1852——1876)因身体弱病,无意科名,他博览群书、过目成诵,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精。“老母病瘵,潜割股肉和药饵母”,时称之为“陈孝子”。人以名重,后人建祠坊祀之。
    陈靖,字青立,山水画家,得南宗山水真髓。丘壑谨严,讲究用墨,画风静气袭人,无粗犷鄙野之气。上窥松雪,下慕娄东,开津门山水画风之河,影响几代画家。
    马家桐,乡贤画家(1865—1937),字景韩,号豫生,别署渤海逸民、七十二沽渔父等。擅花鸟,亦画山水,一生勤奋是一位多产画家。为当时津门画坛大家,“画家四子”之一。马家桐,善勾勒重设色,孟广慧,亦善摹古人书,两人配合仿古,相得益彰,极可乱真,遇旧绢,戏临宋人花鸟,款识由孟广慧代写,鉴赏者不以为伪,竟获善价。时人戏称“二甲传胪”。
    张之万(1811—1897),道光时进士,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赠太傅,谥文达。画承家学,用笔绵邈,骨透神清,为画中逸品。他与当时名画家戴熙交厚,时称南戴北张,晚年笔简墨淡,愈见苍寒。在清代官僚中善书者是翁同和,工绘事者则推张之万。他曾五度出使外洋,到过台湾,有诗云:“徐福今朝采药还,轻潮日夜响潺湲,舵楼南望崔嵬出,说是鸡笼万叠山。”
    彭旸,清末民初,是天津画坛勤勉多能,颇有建树的画家。工山水人物,尤擅青绿。上溯唐宋诸家,下继上官周,更得文征明,唐寅、仇英,师法得法,学之有成,独有特色。他为人不事声张,创作一丝不苟,七十五岁,还能画精工细笔,是清末民初山水画集大成者,当今八九十岁的老画家,有些就出自他门下,受直接或间接指导和影响。
    刘大同,名建封,字桐阶,号芝叟道人,又号梅花道长,为清朝宰相刘墉的后代,清末贡生,当过奉天候补知县,民国后追随孙中山投身护国战争和二次革命。晚年长居天津专心书画,因坠马伤及右手,从此左笔书画,神韵更佳。他善书工诗以画梅称著,时被誉为三绝。自嘲诗:“嘻嘻书画诗,能传即不朽,在人为三绝,在我为三丑。老来画梅花,题句用左手,及正与欹斜,无奇而不有。不训亦不师,助我者为酒”。当年,作四丈长绢画百梅,一画一诗,名传海内外,就像张孟皋受到吴昌硕推崇一样,他的画深受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高奇峰赏识,赠诗曰:“点画之间如有神,方知人比天还巧”。1930年,刘大同画梅,徐悲鸿补石,刘题诗云:“顽石不无奇气,寒梅自有铁心,自古画师多少,可逢几个知音。”他晚年捐出作品义卖,所得款捐给灾民,
    清代以来,津门画坛曾出现不少专画竹兰梅菊,被称为“四君子”的画家。这些画家,有深厚文学,书法基底,属文人画,画简意繁、蕴含深邃哲理。津门画竹兰者,不一味重复古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新意和风格。
    尹溎,(约1855—1922)字登甫,清同治癸酉(1873)科举人,出仕浙江某知县。善画竹兰,得画家蒋予检笔意而比之更洒脱飘逸。归林后卖画为生,在津门很有名声,是当时的名流。他也善画山水,但不轻为人作,与梅振瀛、刘东皋、穆楚帆诗画往来,当时被誉为“津门四皓”。
    津门梅氏家族中的善画者以梅振瀛、梅履端为最。梅振瀛(1843—1928)字韵生,晚号,归余老人,善画工诗,但画作中不喜长题,仅年月而已。他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却以画竹名世,竹学大画家诸昇、在天津影响很大,而且传世作品也颇多。
    周让,字铁珊,自号周颠。善墨笔花卉,精于“四君子”而以画竹为最。他以长锋羊毫画竹,其墨竹传世作品多,是津门画竹能手。虽先生以狂和烟癖被人轻视,但在族人中却颇有嘉誉,先生与兄三人分家产,以己应得让予二兄,一无所取,赤手归津,以画糊口,人誉名之“周让”。
    津门有画竹名手李竹坡,虽工山水、花鸟,但还以竹名世;有善画山水兼画竹兰的张湖,有工书能画尤精墨兰的孟继埙,有善收藏工画竹的曹香士,还有画竹细密多姿,小叶、丛干的省泉,有擅画梅花的高万伦,有工汉隶善花卉、精竹兰的黄葆谦、还有“不作名家作大家”曹恕伯,皆为津门画坛画“四君子”的一代名家,在文人画派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书法家善画或兼能作画者,在津门画坛上历来也不少。如清末民初,书法家“华严孟赵”(华世奎、严修、孟广慧、赵元礼)之一的孟广慧,书法家李学曾,还有卸职的总统和政坛要,在天津当了寓公,像徐世昌、曹琨等也是丹青妙手,名重一时。曹琨善画墨梅花、老干虬枝,别有一番风韵。民国总统徐世昌,晚年在天津卖画,还是一位多产书画家。他善画山水、花卉、竹兰,纯属文人画,加之其特殊的文化修养,其画可入逸品。更因他在政界的声望,其书画颇受欢迎,传世作品多署“水竹屯人”,如今经常可见。
    在天津的绘画史上也曾出一些怪才。其怪,犹如“扬州八怪”之怪,多是饱学之士,不合俗流,甚至有的笑傲江湖、鄙视轩冕、白眼青天的“狂士”。
    清朝初年,堪称“津门隐逸”的李大拙,名友太,字仲白,道士,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是一位有气节的大画家。他生活在明清之际,入清时才13岁,他以“明遗民”自诩,对前明生死不易,从不与清朝官吏来往,更不为科举奔波。他迂直好义,性嗜金石、书画、精鉴赏,工山水人物,著有《瓮虚斋观帖录》、《旷真精舍观画录》等。一次集会,他从墙上揭下一尺见方的粉壁,在粉壁上画千岩万壑,又画人画马,形态如生。在场人人争抢,不料落地碎成数片,人各得一片欣然而归。有官吏雅重他的大名,以束帛请其做客被他拒绝,又亲赴李家造访,他却跳墙逃走,不与谋面。
    李大拙平生重节义,处处急人之难,遇有贫困者,尽其所能帮助。他正直善良却有失之于迂拙,有时做出另人发笑的“愚拙之举”。他在路上遇雨,放开脚步快走,却突然止步,自责有失典雅,于是又返回原地,重新依礼法,徐步而行,身上衣巾皆湿,而不悔。路上,若遇妇女,他便停下脚步,转过身去,寻思该妇女已经走远,才转过身来前行,似乎迂到可笑之地步。李大拙有两子一女,女名芝圃能书画、人物白描。其子名大让,工草书得家法,名重一时。
    杨无怪,乾隆年间,是天津有名的“怪人”诗书画大家,原名一昆。他沉浸经史,博学好古,凡所著述训诂,义理兼重。善画能诗,更乐于游戏笔墨,考风问俗无所不知。著有脍炙人口而又诙谐的《天津论》、《皇会论》、《先生怨》等。用天津土话写成韵语,描摹出乾、嘉年间,天津的风土人情、把三教九流等,戏述的入木三分,成为不可多得的天津史料,堪称民俗画卷。
    刘道元,是活跃于清末的侠义文人,人称“怪人”和“文混混”。他生于咸丰年间,光绪年考中秀才。他敢于把社会黑暗,世态炎凉,以嬉笑怒骂方式,为底层民众鸣不平。他除夕之夜打着灵幡替孤苦寡妇向侵吞钱财的财主要帐;曾为“南皮双烈女”鸣冤;敢于身穿孝服手持哭丧棒大骂警察厅长杨以德;戏耍李鸿章;揭露袁世凯;痛恨洋货对中国的侵略,为卖国货店堂送红纸福字,为卖洋货的店铺送白纸“恕报不周”。他能书善画,博学多辩,曾以卖字为生。可惜当时身为底层,其书画未能传世,但其平生之义举,表现出天津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正直个性,他的传奇故事却深深留在人们心中。
    另外,天津还曾出现过一些被称为“画坛别技”和“绝活儿”的书画家,成就令人注目,其中最值一提的是指头画和舌画。
    指头画,以手指代替毛笔作画。指头画既能画出笔画的效果,又能表现笔画不能达到的效果,达到与笔画异曲同工之效果。指头画,自清代高其佩以来,一直传承至今。天津指画名家最突出的应属清代的张鲤、民国李裘和当代梁崎先生。
    张鲤,字禹门,别号,沽上闲鸥,工诗善画,尤擅指画,是天津早期善画指画的代表。
    李裘,字石之,生活在清末民初,是专攻指画的一代名家,传世作品众多。他的指画以花鸟为主,尺幅大,多为四屏。其画造型简练,墨色高雅,深得高其佩之法,享有一定声誉。
    梁崎先生,字励平,号燕山老民、瞶叟等。生于1909年,卒于1996年,是津门著名的回民大写意画家。先生一生甘于寂寞,淡薄名利,不善逢迎,苦练丹青70余年,自我选择了一条既艰辛而又漫长的自学之路,付出了高于他人几倍的代价,苦熬了毕生精力和心血,于众多流派林立的画坛上以存自我。其画苍润古朴、雄健淋漓,具有豪放、浑厚苍郁的独特风格。先生更擅长指画指书,他的指画创意于法度之中,寄豪想于笔墨之外,不狂不怪。其指画自高其佩之后,从事此艺而且有所建树的不少,但多是花鸟小品、山水小景,多为“墨戏”,而且渲染、着色以毛笔代之,题字也是毛笔所写。梁崎先生的指画,从不夹带毛笔,而且指画、指题,使指画更加完善统一,是名副其实的指画。先生更能匠心独运,开拓指画的表现范围,山水、花鸟、人物均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将指画,画出丈二匹大的巨幅作品,指画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度。先生晚年荣获了“天津市鲁迅文艺特别奖”之殊荣,在天津乃至全国掀起了“梁崎热”,至今不衰。他的作品被视为“拱璧”人争宝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杨柳青画社、北京荣宝斋先后为先生出版六本画集,是影响全国的大画家。
    黄二南(1884——1972),原名黄辅周,是上世纪30年代,天津活跃的一位奇人,“舌画”家。他与李叔同一起在日本上野学习美术,并参加李叔同组织的春柳社。他工山水,是“舌画”的创始人。他作舌画,先喝一口老白干,然后再将墨汁含在口中,低身在纸或绢上吐一口墨,然后用舌画。他以头运舌,身体不断摆动,手腕一支一曲,脚步一进一退,胡须一拂一扫,墨汁通过嘴唇的一张一合,从舌上徐徐吐出,可点、可勾。当先生仰头离案时,画已完成。深浅浓淡笔笔不同,可谓墨生百彩,观者无不称奇。他的舌画山水、花鸟,工写兼能,成为天津画坛名家。学者方地山先生称赞他为“今之二南古之八怪,见真性情得大自在”。当年他在永安饭店搞个人画展,曾轰动一时。可惜先生绝艺未能传人,创于先生,失传于先生,成为津门绝响。
    三 津派风韵 佳作倍出 融古开今源远流长
    清末民初,天津画坛是向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冲撞,天津出现了租界,中西文化结合,开阔了画家们视野,天津画风有了新的发展。传统的师承课徒融合了西方文化教育,特别是出现留学外洋的画家,他们通过专业,系统、科学地培养和学习,涌现出了大批绘画人才。天津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大家李叔同先生。
    李叔同先生一生,卓尔不群、才气纵横,诗词、书法、音乐、绘画、篆刻、戏曲、歌剧等无不精湛,被誉为“津门才子”,更是天津人的骄傲。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后名岸,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成蹊。丧母后,改名李哀、字哀公。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世称弘一法师,名扬海内外。年弱时,李叔同诗、书、画已冠绝一时,当时与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许幻园结诗社,号“天涯五友”。二十六岁时生母逝世,他负笈东瀛,为西洋文明的狂热追求者。在日本留学五年,契而不舍地攻读绘画、音乐、登台演出话剧,学一门,精一门,无不得心应手,俨然是一位风流倜傥的艺术家。回国后,他投身教育,为人师表,更严于律己,被誉为“人格导师”。先后培养了近代大师级的艺术家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曹聚仁、李鸿梁、傅彬等十余人。李叔同前半生为发展我国近代美术、音乐、话剧等诸多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当他风华正茂,蜚声艺坛之际,1918年,三十九岁,竟忽然剃度出家,在他人生道路上来了个使人意想不到的大转弯。出家后,他潜心律宗研究,使淹没七百多年的南山律宗,真脉再度兴继,被人们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这时期,他的书画作品留世很多。虽遁入空门,却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他谆谆告诫僧、俗弟子:“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其爱国之志、忧国之心依旧,直到1942年,大师圆寂前还写下“悲喜交集”四字,表明他临终心境依然怀有对人生的困惑与眷念。
    张兆祥(1852——1908)字和庵,是清末天津融入西法,早于李叔同先生,颇有建树和影响的大画家。他少时家贫,天资聪慧,善于观察,重视写生。他的画上追五代黄荃、徐熙及清恽寿平、邹一桂,并融西洋画家郎世宁的技法,转益多师,形成自己的风格,更以没骨法为最。画风富贵祥和、色彩绚丽、雅俗共赏。他的墨色花卉,尤其是墨牡丹,以墨代色,更显现一种高雅脱俗之风韵,令人叫绝。他作画勤奋,传世作品很多并散于民间。他又教学有方,培养了天津画家数十人,如:陆文郁、石承濂、刘信民、陈懿、李文沼等,皆以画名世。他还为当时木版水印笺谱作画,天津文美斋,印过他的花卉《百花笺谱》二百幅,被国内外视为珍品。其画风影响天津画坛近百年。
    陆文郁,字辛农(1887——?)为近代津门饱学之士,十四岁从师张兆祥,不仅是成就卓著的书画家、地方史学家和诗人,还是造诣颇深的动植物学家、博物馆学家、古币收藏家。他注重实物观察,融实物与画之中,花卉生动自然、惟妙惟肖,开创了对后世影响很深的生物学派画风。1908年,他与顾叔度在老城里发起生物研究会,将学到的国画花卉技法运用到绘制挂图上。1913年,他参与直隶商品陈列所组织的调查活动,实现了他将花卉写生与动植物学研究的巧妙结合,开创了对后世影响很深的生物学派画风。1947年学者郑菊如在津崇化学会讲授《诗经》,应邀他为学生讲诗经所涉及132种草木知识。他还编写了《植物名汇》,参与广智馆、城西画会和生物界访问社的创建,教了许多学生。他的画风一直影响到当今天津的一些画家,是天津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走上创新的一位实践者和成功者。
    石承濂(1888——1951)字效周,斋号如松轩。是张兆祥先生另一位弟子,擅长工笔花鸟,深得师风,亲自种树、养花、喂鸟、朝夕揣摩,细心扑捉,其画结构准确、色彩鲜明、栩栩如生。他的四幅花鸟条屏,荣获1915年2月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大会”金奖。是当时国内画家获世界金奖为数不多的一位,为我国和天津争夺了荣誉。他虽一生业余学画,从未办过个人画展,但对有求者,从不拒,对学生更是爱徒如子。
    清末民初,是天津画坛成就最为显注和最为活跃时期,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并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新风格。“津门二刘”,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刘奎龄(1884——1967),字耀辰,画室名“种墨草庐”自称“种墨草庐主人”、“种墨道人”,又号“怡园蝶隐”。刘奎龄是天津八大家“土城刘家”后人,少年时在严氏私立敬业中学(后改为南开中学)学习,英语成绩突出。刘奎龄画画从未拜过老师,全靠私淑古代和近代画家以及借鉴西方绘画,尤其对日本画,有着浓厚兴趣。他画动物,多借鉴西法,技法上别于传统勾勒渲染,尽管在当时颇遭非议,但他不为所动,在长达60余年的绘画生涯中,花鸟、走兽、人物、山水无所不精。他创造了新的撕毛法,将渲染与撕毛并举,墨中有笔、笔中有墨、笔墨交融,写真而不失于刻板,赋色沉着又不单调,明净朴实、清新雅丽,开创了国画技法新天地。他的作品涉及走兽、翎毛、昆虫、人物、山水等达到150余种,若将他的作品聚集起来,可以说他画了一个动物园和一个植物园。
    刘奎龄为一代画坛巨匠,作品名誉海内外,其作品1935年就东渡日本,深受日本人推崇。解放初,其作品《上林春色》在苏联展出后,大师徐悲鸿极为惊叹,称赞不已,亲笔写信,后悔相识太晚,要刘奎龄为他做一幅孔雀图。1958年8月10日,毛主席视察天津,展阅其作品后称赞道:“博古通今,刘门出人才”,并鼓励他和儿子刘继卣,为人民多做贡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为他拍摄了记录片。1962年8月“刘奎龄画展”,六百余幅作品在北京展出,极受关注、引起轰动。
    刘子久(1891—1975)名光成,号饮湖,擅长山水,画风朴实温厚,凝练变通,对古代各家兼收并蓄,在津门颇有影响,被誉为“画家之师”。他的山水画不但开一代新风,而且在天津与陈少梅组建“湖社画会天津分社”和课徒做出卓越贡献。王颂余,孙克纲、严六符等国画大家都是他的学生。他的山水兼南北两宗的风格,一直影响到今日画坛。
    陈少梅,(1907—1954)名云彰、字少梅,号升湖,以字行,是山水画集大成者,与刘子久同出于书画大家金北楼门下。其画艺名噪画坛,被称为“大器早成”,是名播海内外的大画家。他的山水画,主要取法北宗,得明唐寅、仇英透逸之气,又融戴进、吴伟滂沛生动之致,使其画风,细谨工密而不纤细娇弱,更直追刘松年、李唐、郭熙、李成及马远、夏圭,同时还吸收南宗山水画的逸韵,形成自家风骨绝尘、北骨南韵的绘画风格。他还是一位不从俗取媚,勇于冲破陈腐观念、勇于变革的画家。他的画突出“五气”与“五镜”,即:秀气、润气、劲气、辣气和心境、意境、清境、乐境、完美之境,民国时期被评为中国四大画家(张大千、溥心畬、金北楼、陈少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画家们得到了新生,努力为建设祖国,美化人民生活服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为津门画坛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具有三百年历史积淀的津门画坛,如春雷惊蛰,似春雨浇灌,画坛人才辈出,作品竞相问世,画风画派,纷彩异呈。画家走出了津门,走向了世界,引起世人瞩目。相信在多种文化并存和发展的今天,天津画坛将会更加发展,津门画派将会走向更加辉煌。(原载《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一期)
    参考书目:刘芷清《津门画家传略》及有关《天津文史资料》
    本文作者:
    张精来,男,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画家、副教授、副研究员。
    高德钦,男,天津市中华文化学院(社院)中华文化培训交流处处长。
来源:《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责任编辑:易安
>>相关新闻
• 澳7岁女童被赞最年轻毕加索 单幅画作售价达30万
• “江湖画家”陈丹青:与时俱退和与时俱进同样重要
• 画家孙恺讲述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入选《天路》
• 上海浦东展出名家书画180幅庆国庆六十五周年
• 中国书协理事王楚材书画展遗墨篇篇忆故人
• 看稿改稿 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迎接第五届兰亭奖
• 孙伯翔书画艺术展开幕:碑学大家 八十抒怀
• 编辑出身的书法艺术家——沈鹏
• 陈冬至等当代名画家罕见的文革时期写生作品
• 津门画家李津:画最纯粹的“红烧肉”
• 陋斋虚室:回忆几位书法家为我题写斋号的往事
• 陕西青年书协聘请北大教授王守常举办文化讲堂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书法家幺喜龙出版“大红袍”
• 美画家拥有罕见4色视觉:可见颜色为常人百倍
• 为“九球天后”潘晓婷题字 毕福剑秀书法写错字
• 从书法正风说文化品位——华世奎书法展引发的思考
• 画家闫勇:写意不可“贫学” 先论功夫再谈格调
• 画家许翰政:从画者的角度思考绘画
• 中国画廊和文物商店的命运
• 文艺不分家:那些文人和画家之间的传奇故事
迎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召开
  •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天津体育之光书画院作品欣赏
  •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天津花鸟四家与市民品读传统
  •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市民在西洋美术馆享受“鱼”文化
  •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此间·梅江”当代艺术家联展
  •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
  •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