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圣维克多山”:专注一个方向 从此精雕细琢在水一方·上海当代漆画作品邀请展在上海开幕你,我的缪斯 从梵高到马蒂斯的百年经典来袭“抱朴守真——中国书画作品香港展”正式开幕徐冰开启艺术与生命的自由与无限2018年北京画廊生存调研报告 “西部地区书法艺术人才培养”结项展示庆祝改革开放40年桓仁版画作品在北京展出当代公共艺术的创新机制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论“作”,世界上就服倪瓒明代永乐时期:瓷器图案纹饰上的特征王鲁炎:质疑是思想的基础高端邮币品种备受青睐 行情可期匠心中国 大匠之风:梅国建钧瓷 凝聚天地的密码鲍志强:紫砂铭文艺术比较谈从学校到美术馆:美术馆教育活动回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发行在新时代再探中国画的本体精神航天卷惊现二羊币 收藏卷币如何避开这些坑台湾油画家首次在津办个展 李长青作品展在十方雅集画廊开幕天津滨海·内蒙古乌海书法交流展在滨海美术馆开展水墨崇高-高山、高新越中美巡回展在美国展出天津视角-2018天津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在滨海美术馆开幕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建军91周年名家书画展开幕海上归来 尽致完善——隋家祐书画成就展在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开幕李叔同艺术教育馆在天津市美术中学落成 从教107周年画展同期举行翰墨澄怀—2018庆“八一”天津市群艺国画沙龙作品展开幕黑宣金彩 盛世丹青—李尔山家庭艺术特展在大同市和阳美术馆开幕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八一建军节名家书画作品展将举办田罡山水画作赏析:揽祖国山河写胸中丘壑天津青年画家田罡山水画作赏析:揽祖国山河写胸中丘壑“仲望华章”津冀书法文化传承研学交流活动在邯郸武安举行学津书院在北辰区揭牌 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王炳学任院长以楷筑基 卓尔不群——朱懿书法作品展在津举办
首页 >> 当代艺术 >> 正文

“圣维克多山”:专注一个方向 从此精雕细琢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8-08 15:10

  天津美术网讯 8月4日,艺术家刘可的最新个展“圣维克多山:刘可”亮相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这是继2015年蜂巢(北京)举办的“蔚蓝之上的聆听:刘可个展”之后,艺术家在蜂巢推出的第二次个展。展览主要呈现刘可新作“圣维克多山”系列及具有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相关作品。

“圣维克多山:刘可”展览现场

“圣维克多山:刘可”展览现场

  生于1976年的刘可,1995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的他曾戏剧性地回到湖南老家当了几个月的警察,然后发现好像和自己追求的东西有点不同,所以又被老师召唤回去读研了,并且进入了当时广美最新的、还处于初创阶段的第五工作室。2003年,刘可毕业留校任教,自此开启了个体艺术实践与实验艺术教学、公共空间艺术实践互为反哺的工作方式。

艺术家刘可

艺术家刘可

  所以,如若要详解刘可,个体艺术实践、艺术教学、公共空间艺术实践,是互为渗透、缺一不可的三个方面。

  自90年代后期初涉抽象绘画,刘可经由几个阶段性的探索,最终跳脱出造型的既定束缚,将画面回归至极简的色块与线条的叠加,也以此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富有代表性的绘画风格。

“圣维克多山:刘可”展览现场

“圣维克多山:刘可”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圣维克多山”系列作品,开端于2017年,新作中无限趋近的线条与色块打破先前较为完整的垂直排列秩序,以碎片式的叠加构建出更为多重的平面。存在于不同平面间的空间能量因其流动感而难以捕捉,但却“坚毅结实”。在这里,我们已可看出刘可娴熟的手法和确定的心态,但之所以有如此稳健流畅的呈现,其中也经历了一番曲折的探索。

刘可 圣维克多山岩石之三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60×50cm

刘可 圣维克多山岩石之三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60×50cm

  刘可坦言,实际上他早期的作品上是一种偏向于细密繁复、叙事性的风格。“为何我后来会转向简约呢?因为我发现那种细密繁复的、叙事性风格存在着较大的重复性,比如第一张画结束之后,我第二张又要从头开始,每一张都会受到一种事件性表现的约束,但实质上很多工作是可以借用之前的内容,然后再往下发生。”

砖汉堡 装置 2001

砖汉堡 装置 2001

城市之光 装置 2002

城市之光 装置 2002

  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亦是启发刘可转变的点点星火,他若有所悟:原来艺术家很多时候是有负担的,对他们而言,如果描绘的对象不来自于某些社会生活、细节或事件,似乎有点令人不太放心。“其实我们日常看到的抽象画、建筑、生活用品等,无论什么形态,那些线条都是自然形态的一部分。我们常常通过视觉判断,这个很漂亮,那个很美丽,其实都是一种价值的观念。画画是学习的过程,而并非天生就有一种来源。很多东西都在这个世界中滋生、延展,既然这样,我不如专心在一个方向上开拓。”

重复、流淌、冲突(与陈欢合作)水墨行为、2009年

重复、流淌、冲突(与陈欢合作)水墨行为、2009年

  刘可对自己的艺术打了个精确的比方,选择一个方向如同结束在一座高山上漫山遍野地游走,而是看定了一个地方开凿洞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在这个洞中不停地精雕细琢了。

折合的几何体No.2 2015 钢板喷漆 125×180×34cm

折合的几何体No.2 2015 钢板喷漆 125×180×34cm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12年起,刘可的创作主要以条状的色块来构建画面,不同颜色的交替使用,垂直排列的色条,色条之间互相渗透、覆盖、叠压,让画面形成一个既有节奏又能保持微妙平衡的空间。面对画布,刘可认为那是“一个只有边界限定而没有纵深限定的整体”,色彩之间层面的构成是一种“力量对阵”,在不同颜色覆盖与重叠的缝隙中,都是对空白层的“计量”,当缝隙被挤压得越小,其承载的“力量”就越大。与此同时,在垂直的色条两端,艺术家有意保留了颜料作为物质的存在感,通过相互叠压产生参差不齐的厚度,成为艺术家创作中释放出来的“力量”的延伸与证据。

Stare 26  165x180cm 2013

Stare 26 165x180cm 2013

  在这个方向下,刘可一直没有停止深化。2015年,“蔚蓝之上的聆听:刘可个展”在蜂巢(北京)举办,布面、纸本、装置等媒材的丰富呈现,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惊艳。刘可的这批作品,既有理性、精准的表达,又有感性、飘忽的倾诉,甚至可以让人觉察到管风琴音管表面竖直排列的特征,拥有了由此产生并传递出来的音乐感,带给人聆听管风琴一般的愉悦。

测视之一 2015 综合材料 95x110cm

测视之一 2015 综合材料 95x110cm

  此次展出的“圣维克多山”系列作品,源于刘可对塞尚创作的认知:“让底层与表面的形保持距离,两个形之间是持续流动和变化的空间”。对现代主义绘画大师塞尚的研习转译至艺术实践,使得刘可长久以来对绘画中空间与能量的思索得以深化。

刘可 叠绿之一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210×180cm

刘可 叠绿之一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210×180cm

  “‘圣维克多山’系列绘画作为塞尚表现的母体,成就了他探索自然本质、真实的结晶,是他绘画艺术上的巅峰。塞尚的创作有几个关键的地方,第一他从来不画某个很确定的物象,他认为一个很坚定、明确的形状会阻碍作品的进步;第二塞尚非常注意底层与表面的关系,他并不试图用表面遮掩底层,而是让两者之间保持持续流动和变化的空间。所以他的作品中没有阴影,而是让底层的内容呈现出来;第三塞尚的作品一直保留着某个缺口,缺口亦是个流动的出口,通过这个,观众与作品发生关系,作品也得以四面延伸。”

刘可 CZC 5号 2017 藏纸、康戴里纸拼贴于木板 36×30cm

刘可 CZC 5号 2017 藏纸、康戴里纸拼贴于木板 36×30cm

  在刘可的认知中,“圣维克多山”代表了一种不确定性,他认为“不确定”才应是创作的常态,也是创作生命成长的动力。“我反对那种确定的形式主义、风格主义,所以,与之对应的像蒙德里安的作品我就并不那么感冒,我偏爱马列维奇。如果作品内在没有某种能量、活力的变化和流动,那么我会觉得那张画是呆滞的,是没有呼吸和生长力的。”

刘可 圣维克多山岩石之六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155×130cm

刘可 圣维克多山岩石之六 2017 布面丙烯、水性材料 155×130cm

  刘可相信:“工作越是单向式,内涵愈丰富。”当他抛却细密繁复的风格转向极简的深入探索时,他如同选择了一条苦修的荆棘之路,那条路需要日复一日地考究与探索,也需耐得住精神层面的寂寞。“在创作这些画的时候,真的很需要能量,但当我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找一个出口把它发泄出去,好像游泳,我就算憋着气游了好一段,还是需要露出水面换口气。”

艺术家刘可在此次个展现场

艺术家刘可在此次个展现场

  身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的刘可,某种程度上说“教书育人”就是他“换气”的一种方式。但刘可,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他的思维活跃,领悟力强,又是个极具实干精神的人。所以他的教学理念,不是照本宣科,也并非依样画葫芦,他觉得当老师自己的创作处于一个行进的循环体,并且有一定的领悟时,他对学生讲什么内容都是对的;反之,如果老师个人的创作体系还处在一个“夹生”的状态,那么有可能对着课本讲也是错的。

2009年,刘可在与陈欢合作展览的创作中

2009年,刘可在与陈欢合作展览的创作中

  不仅如此,刘可很重视美院学生平台的开拓。“这么些年,我观察到,广美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比如参加比赛时,如果几个学生都画得差不多,但评委似乎倾向推荐央美、国美、川美的,除非广美的学生明显好出一个档次,才会被率先推荐。我觉得一是因为广美的老师不太注重这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没有把平台拓展出来。”于是,刘可、周力等广美的老师,开始在深圳做起了空间,初衷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平台,后来又给学生做交流、示范展,“我们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每个展览都出版画册,围绕美术馆出版的画册,让这些项目一个一个地做起来,后来越做越大,但每年还是有青年项目。”

2009年,在腾挪空间展出的石丙煌 装置

2009年,在腾挪空间展出的石丙煌 装置

  与个人的艺术创作、教学并行的,是刘可一直孜孜不倦地打造艺术家创作研究的非功利性平台。从最初的广州小洲村开始、到深圳的盒子空间、顺德的盒子空间,刘可几乎熟稔了所有艺术空间运行的步骤,甚至小到灯光效果他都能三下五除二搞定。“最早的时候我看到一些很不错的作品,想办个展览,但那时的艺术机构并不像今天那么普遍,所以我最初就租了两个橱窗,把作品放进去,也不用雇人管理;后来在小洲村,月租500元租了个地方,条件很差,但我们还是弄了个腾挪空间,不少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都在那里展出过。”

以梦喂马 2010 周钦珊 装置

以梦喂马 2010 周钦珊 装置

  一路走来,刘可觉得最庆幸的是有一个效率高、氛围好的团队,他们的合作直接、迅速,没有无聊的长会,只有解决问题的果断。

9000颗雨滴  周力  装置   2015年

9000颗雨滴 周力 装置 2015年

  也许,对很多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教学、拓展平台三条线齐头并进,会让人忙得晕头转向。但对刘可来说,这不是个让人焦虑的问题,一方面他认为三者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美术馆是怎么开始的呢?其实都是镶嵌式的。以地区的艺术活动作为主体,镶嵌到某个空间,和建筑、环境特征发生关系,在里面举办相应的展览。我觉得做美术馆和我画画是一样的,都是把一种内在活力镶嵌到空间中。”

《空间自相关》2015 闫欣悦 装置 录像 图片

《空间自相关》2015 闫欣悦 装置 录像 图片

  另一方面,刘可天生是个态度开放的人,在不同领域的穿梭,反而活跃了他的思维。“做美术馆项目这么多年下来,走了很多地方,也见了形形色色的人。项目是越做越好了,但我感觉越到后面越要谦虚,因为艺术家也容易‘文人相轻’。但其实,我们应该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哪怕一个人身上90%都是缺点,那么我也愿意去看他那10%的优点。谦虚,才能让我们从各个角度看到不同的世界,才能激发自己创造出更多好的作品。”

《关联键》2015 袁泽强 装置

《关联键》2015 袁泽强 装置

  如今的刘可,是个“忙人”,但也是个很规律的人。清早五六点常常起来打篮球,一年有两百多天都活跃在篮球场上。上午处理工作、教学,下午开始创作,连续六七个小时,12点前休息。日复一日,如此自律,只因他心中异常明晰他所追寻的“圣维克多山”究竟在哪里。(作者 梁侨)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你,我的缪斯 从梵高到马蒂斯的百年经典来袭
• 徐冰开启艺术与生命的自由与无限
• 装置艺术: 摘下高冷面具 看看有多好玩
• 迈克尔-穆勒获提名德国最重要当代艺术奖
• 水+墨:当代艺术中的传统
• 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阐释与方法
• 每周一书:《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
• 蓝正辉《知墨》个展将于8月11在日杭州揭幕
• 艺术外滩2018即将登陆上海外滩
• 唐承华作品展《行走的风景》亮相纽约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