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追忆哈珮先生湖社艺踪 雅聚集墨斋合作《夏日》诗意图河西区文化馆走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举办“廉筑图书馆 清风伴我行”书画展飞天舞墨·馨香津沽——马国俊、赵树繁、陈福春书画作品联谊展作品集飞天舞墨·馨香津沽——马国俊、赵树繁、陈福春书画作品联谊展作品集纪念旭堂老人逝世20周年·王明九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举行美人香草意千秋——古代名画中的女性形象“他山之石”的肌理美——浅谈石版画的艺术语言长春博物馆举办戈沙版画拓印活动中国画的笔墨之道宋代小品画:减笔花鸟小品画林容生:关于写生与创作的一些基本认识“远意”去哪了?匠人之大莫过于以心守护神秘的桌子山岩画群专家聚焦二里头遗址考古中国绘画的妙意 再品齐白石“此中有真味”表达人民心声 塑造人民群像 ——《心声》《公民》创作谈天津书画艺术家霍春阳入室弟子拜师仪式在津举行追忆哈珮先生湖社艺踪 雅聚集墨斋合作《夏日》诗意图“妍美”与“刚硬”赵孟頫、杨维桢的书法场域及书风比较"丹青绘时代,锦绣铸辉煌"艺术成果座谈会在京举行朱尽晖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天津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纪念旭堂老人逝世20周年·王明九先生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举行河西区文化馆走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举办“廉筑图书馆 清风伴我行”书画展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美人香草意千秋——古代名画中的女性形象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20-10-19 22:16

 

    美人香草意千秋——古代名画中的女性形象

    胡建君

    女而有士行者

    和女性有关的一切都似乎自带光芒和芬芳,声情并茂。无论是仙山楼阁的逍遥女神,还是缥缈江湖的红粉佳人,抑或文人空间的贞静女史、深宫御苑的皇家贵妇,甚至乡间村野的采桑女子、青楼巷陌的红袖佳丽,都自有其可爱之处。古往今来,她们常被图之、咏之,形诸画面。高崇瑞甚至将美人与山川风物并举:“极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以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仕女之集大成也。”

    中国仕女画历史悠久,战汉帛画中已见仕女身影。但“仕”与“女”本不连用,分别指男子和女子。《诗经》有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秦汉以后二者逐渐合用,意指“女而有士行者”,即德才兼备的贵族妇女。画史中最早出现“仕女”一词,是唐朝朱景玄在《唐画断》中赞美周昉:“又工士女,为古今冠绝。”而根据张彦远评价其作品“全法衣冠,不近闾里”,又道出当时仕女画的标准,即不以平民百姓为描绘对象,而指向上层妇女的闺阁生活。

    至宋代,“仕女”一词开始被普遍使用,成为女子的泛称。如北宋《图画见闻志》中记载:“士女宜富秀色嫒婧之态。”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书画聊以写胸中逸气,仕女画中的人物形象真实与否退居其次,主要在于传达画者的情怀与理想。下逮明清,仕女画更褪去了前代浓重的说教意味而主要满足观赏功能,仕女题材则“巍然为画中独立之一科”。

    千载而下,众多美轮美奂的仕女画令人目不暇接。但在非礼勿视的年代,直面女子写生是不可行的,画家们主要通过俯仰观察,心识目记或“于众中阴察之”来记忆对象。六朝姚最在《续画品》中说谢赫“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工操笔……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又据《益州名画录》记载,蜀地画家常重胤为王宗裕之妾画像时,“夫人至矣,立斯须而退”“翌日想貌,姿容短长,无遗毫发”。如此高超的画手,方能迁想妙得,下笔形神兼备,留下传世的不朽画卷。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最深入人心的女神形象,莫过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了。“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文赋的作者便是七步成诗的多情公子曹植,而赋中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坊间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其原型为颇具争议的甄妃。

    甄氏为上蔡令甄逸之女,出生时其母梦一仙人在侧,幼时便灵秀过人。建安年间,嫁袁绍之子袁熙为妻。官渡之战时,曹植在洛河神祠中偶遇藏身于此的甄氏。怜香惜玉的曹植以白马相赠,助甄氏逃返邺城,甄氏也解下玉佩赠与曹植。官渡之战后,甄氏为曹军所俘,曹操将其赐于曹丕为妻,曹植与甄氏也终于有机会再次相见。当时曹操正醉心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只有曹植可以好整以暇地陪伴这位多情少妇。年轻的曹植才情横溢,却淡漠权势之争。当父兄为天下大事南征北战之时,曹植与甄妃软磨温玉、正醉柔乡。曹丕称帝后,或许是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转而宠幸郭后。甄妃不久便郁郁而终。

    黄初三年,曹植入京朝见,曹丕将甄妃生前的爱物金缕玉带枕赐给他作为纪念。曹植如获至宝,抱枕而归,途经洛水,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而来。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无限唏嘘后,曹植就着蓬窗射入的微弱光亮,写出了那篇千古传颂的《感甄赋》(后改称《洛神赋》)。

    “存形莫善于画”。才绝、画绝、痴绝的顾恺之迁想妙得,以春云浮空般的用笔将洛神静止难期、体迅飞凫的婉转游离之态呈现于绢素之上。画卷开处,一带松冈,高柳迎风,曹植带着随从来到洛水之滨,凝神怅望。恍惚中,洛神(甄妃)云髻峨峨,轻裾飘飘,手持莲瓣状羽扇,回翔于碧波之间。其转眄流精、明眸善睐,可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只见众女神在云天与碧波间自由遨游,相与嬉戏,满目天衣飞扬,预示着一场故事将要发生。

    洛神、南湘二妃等众女神头顶束发成环,这种高髻发式称为“飞天髻”,又称“灵蛇髻”,至今在神仙题材的戏剧中还可以见到此类发型。其灵动飞扬、高妙脱俗,令女子顾盼之间更添神采。

    《洛神赋》图中众女神的服饰多为交领束腰,上俭下丰,衣身部分较为合体,而裙多褶裥,下摆宽松,袖口肥大。部分女神穿搭一种半袖衣,袖缘类似今天的“荷叶边”。裙裳下摆通常绘有较宽的缘饰,呈波浪状曳地。衣裙前裾下摆则垂有尖角状装饰,衣带当风,这便是汉六朝女子的上服“袿衣”。《释名》中曰:“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圭”是上部尖锐下部平直的玉器,因当时女性礼服上装饰有上广下狭圭状布片,故名“袿衣”,举步时轻舞飞扬平添姿彩。

    关于洛神的妆容,曹植深情地写道:“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仙姝如在眼前。在古风插画中,还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另有一种重口味的“斜红”妆容,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消失。“斜红”又称晓霞妆,即女子在两鬓前或两侧太阳穴处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新月形弯线,显得相当诡异。该妆容与一位叫作“薛夜来”的姬妾有关。她就是曹丕在甄妃去世后,从江南物色来的绝色美人。薛夜来有次晚间不慎一头撞于屏风之上,伤处如晓霞将散,于是她便在另一侧对称补画,竟平添了一分妩媚。宫人纷纷用胭脂仿画。

    人物丰秾 肌胜于骨

    唐朝是封建社会最为开放和自信的王朝。唐代人物画更以其恢宏大度的形象、空实明快的线条和辉煌灿烂的色彩,让后世难以企及。唐代政治经济中心集中在关中一带,据《宣和画谱》记载:“关中妇女纤弱者少。”唐代又是一个与边疆少数民族交流频繁的朝代,当时妇女多受周边少数民族影响而热衷运动。由于水土滋养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唐代女子多是丰美的形象。《广川画跋》中记载:“此固唐世所好,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亦肌胜于骨。”可见丰肥为美的标准,因“唐世所好”,从而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

    唐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张萱和周昉。《宣和画谱》中称张萱“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善于描绘曲眉丰颊、“朱晕耳根”的仕女形象。其原作今已无存,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其中《捣练图》卷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宫女们身着低领窄袖短襦,系高腰长裙并扎丝带,身披轻薄如纱的印绣纹样披帛,举止娴雅,意态从容。周昉“以世胄出处贵游间”,所见所闻属繁华富丽,其仕女作品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周昉代表作《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为唐代贵族女子之典型,其细劲有力、典雅含蓄的琴丝描和堂皇浓丽的色彩,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日常生活情态。作者将仕女日长慵困、凝神静思的神态烘托得恰到好处。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从《簪花仕女图》中可见汉唐盛行的“金步摇”首饰。这种步摇在汉朝时常制成长长的树枝状,悬垂片片金叶。而唐代多以金玉制成鸟雀形,在鸟雀口中垂下珠串。除了走路时摇曳生姿,更在晃动太大时提醒女子注意步态。“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在《簪花仕女图》中,更以鲜花或者金银制成的花朵状金钿插戴于发中,满头“金缕翠钿浮动”。翠钿,即点翠工艺,汉代已有,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底座,再把翠鸟身上亮丽的蓝绿色羽毛镶嵌于座上,在光线下变幻万千。在《捣练图》中还可以见到梳子插头的流行头饰,如唐诗所说“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在富贵娴雅中增益一份生活气息。

 

捣练图

 

    以唐代仕女图对照历史记载,可知唐代女子妆容,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等几大步骤。据说仅眉毛这一项,就有几十种眉型之多。眉被古人称为“七情之虹”。杜甫有诗云:“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即便不施脂粉,也不能省略画眉。唐明皇便有爱眉之癖,令画工画“十眉图”以传后世。眉形主要可见柳眉、蛾眉、月眉和八字眉等几种。最具唐妆特色的是《簪花仕女图》中的蛾眉,又名“桂叶眉”,眉形阔短而粗,多将眉剃净后再描绘,眉头圆尖,眉腰粗浑上扬,眉梢尖椭,雍容端庄之中亦显英气。

 

簪花仕女图

 

    《捣练图》中还出现有一种眉间贴“花钿”的妆容。“花钿”的材料一般为金箔、鱼鳞片、鱼鳃骨、云母片等,以鱼鳔胶等粘贴于面部,眉毛上方的纹样可能由鱼鳞点成,可见古人取用于天地万物的奇思。对于重要的唇脂,古人亦早有研究。所谓“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到了唐代,女子们所用的唇脂已经近似于现在的口红了,有论寸的管状,也有盒装,或以丝绵、纸片、金箔剪成圆形或花瓣形浸透胭脂汁,晒干以方便携带。使用时往往先用白粉将原来的唇形覆盖,重新在唇中点出很小的樱桃或桃花状。最初人们使用朱砂涂抹嘴唇,但因其附着力差,容易掉色或着色不均,人们便在朱砂中加入了动物脂肪,制成了最初的“口脂”。

    明代高濂评点周昉的美人图“美在意外,丰度隐然,含娇韵媚,姿态端庄”,所谓“神生状外,生具形中”,可见唐代仕女除了精致的妆容,更以神采和气度取胜。

    淡雅清秀 幽娴贞静

    如果说唐代是以戎马天下的“武功”彪炳史册,那么北宋便是以崇文抑武的“文治”安邦治世。“吾儒者粗识去就,性爱山水”。文人士大夫与质有而趣灵的山水最为神情亲密,他们拟迹巢由,放情林壑,更在山水画中表达自己的胸中逸气和理想人格。仕女画的地位则大大降低,不入文人法眼。米芾曾说:“鉴阅佛像、故事图,有以劝戒为上。其次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为佳。其次竹木水石。其次花草。至于仕女翎毛,贵游戏阅,不入清玩。”宋画中偶尔出现的女性形象,受到宋代文人整体的清雅内敛风格的影响,多轻毫淡墨,呈现柳腰纤足、清隽文秀的形象。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世俗生活日益丰富。明清仕女画在形象上以世俗风尚为导向,延续了宋人清秀的审美,在“阴柔为美弱为用”的审美思想指引下,“脱去脂粉华靡之气”。《女教篇》更规定女子“勿出中门,勿窥穴隙,勿越墙垣”,把女性禁锢在封闭的庭院之中,在宋人平和清隽的格调上平添了文弱忧怨之气。

    从清代画家改琦的作品中可以一管窥豹,获知明清仕女画的一般情状。由于市民文学繁荣,以文学作品为主题的画作亦增添了故事性和情节性,强调环境气氛的烘染,并题诗阐释画意,力求通俗性与文学性兼容。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即诗书画并举,并善于补景衬托红楼女子的情感气质,如“雪中折梅”“花间独酌”“月下吹箫”等,从而创立了仕女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新体格,时人用“神韵天然”“贞静之态”等语评之。

    改琦祖上世代显官,而他却一生失意浪游天涯,朋友们甚至把他比作“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称“风流杜牧能惊座”。正如傅山所言:“名妓失路与名士落魄,赍志没齿无异也。”改琦借用女子幽怨揭示人情世态,更表达出对才情兼备的红尘烟巷女子的同情与欣赏。明清时期很多画家都把目光投向中下层世俗女子,在绘画史上从未把青楼女子描绘得如此娇媚动人,自此,雍容华贵的宫廷贵妇、端庄妍丽的大家闺秀消逝在画卷中。鲁迅曾说:“唐伯虎画的细腰纤手的美人,是他一类人们的欲得之物。”明清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赏的是娇花照水之颜,观的是弱柳扶风之色,别有一番特殊情味,却从此失去了唐宋时期健康舒展的画风。

    儒家奉行的女性理想人格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认可,时风所及,清代仕女画中的形象渐渐趋于概念化、程式化。清人徐震的《美人谱》将美貌定义为“螓首、杏唇、犀齿、酥乳、远山眉、秋波、芙蓉脸、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宜”“多不露足,盖以为亵也”。画中女子多表现出含胸、屈膝、折腰的姿态,常显得“愁草草,恨重重”。其发髻、眉形、服饰等细节也突出了人物羸弱的“病态美”。

    从发式上来看,明清女性选择性地继承了凤髻、蝉髻和堕马髻,显得楚楚可怜、风流飘逸,其中松垂颓貌的堕马髻大为流行;在眉形上,大多采用眉梢下垂的八字眉以及如烟似雾的远山眉,描绘出瘦小娇弱、阴柔忧郁的弱女子形象;在服饰方面,往往选择质地轻薄如纱的面料,衣带随风飘扬,以凸显女性肌不胜衣、弱柳扶风的翩翩逸致。画家们进一步在神情动态上加强柔弱的样貌,所谓“态之中吾最爱睡与懒,情之中吾最爱幽与柔”。改琦、费丹旭等仕女画家创作了许多“海棠春睡”“西子捧心”类型的仕女画,这种“倚风娇无力”的形象符合阳刚阴柔的儒家人格审美思想,更代表了明清文人的审美观。

    总有人洞若观火、心地明澈,试图矫正时弊,张扬内在气质与格调之美。清人郑绩就曾说:“写美人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早在顾恺之时代,就曾借《女史箴图》告诫“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主张内外兼修。遥想宋徽宗在人群之中一眼发现了李师师,正由于“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那才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大美,可以辉映天地、照耀古今。

 

 

来源:中国书画报 责任编辑:柏克
53K
>>相关新闻
• 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古画
• 古画中 “枯”是什么样的存在
• “清代中期绘画特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
• 李新禹新作《中国画技法 丹青仕女》一书出版发行
• 明末陈洪绶的高古绘画:花事与佛心
• 舌尖上的名画,看见了就想“能怎好”
• 将高冷艺术吃下肚:美女在蛋糕上重现名画
• 未完成的名画:悬而不决的诗性
• 中国古书画鉴定学的开拓者与集大成者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富春山居图》故事
• 首都博物馆成功研制出生物酶揭展古书画技术
• 疯子们的天才艺术创作:十幅世界名画的背后
• 西班牙博物馆3D打印名画 盲人摸到蒙娜丽莎微笑
• 珂罗版印刷:复制古画几可乱真 使用者越来越少
• 毕加索失窃名画《理发师》十余年后现身纽约
• 形真而意显笔简而神全——郭诩的《运甓图》
• 南唐董源名画《龙宿郊民图》的身世之谜
• 冶文彪解读清明上河图824个人姓名故事
• 11套国宝级名画亮相南京 展半部中国美术史
• 画家活着的意义:大家能如此读画而不是炒作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著名女画家李悦做客天津美术网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