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杰西卡·罗森:中国艺术与考古的“摆渡者”古玩界的行规和怪象唐代《开成石经》千万不可轻易移动碑林开展“传承文化绘画世界”亲子教育活动“美好的状态”工作室画廊新空间开幕首展启幕“美林的世界在首尔” 请看他们“三人谈”2018首届北镇国际摄影大展将于金秋开幕深圳艺术双年展:艺术家专访—钟飙、严永红以小幅精品追寻《仲夏夜》——隋岩个展故宫 将中国历史融入现代生活中国美术馆与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签署合作意向碎片之美 艺术份额化的另类表述道法自然——吴自然书法作品展在吉林艺术学院开幕周晓明联袂推出大型诗画系列《湡水风光》之八六十年的约定—龎均油画展7月10日开幕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老人收藏钟表电器老物件36年 逝世后家人捐赠大英自然史博物馆宝藏首登台湾艺术史的危机与当代艺术走向解锐夫旧藏黄宾虹《蜀游峨眉山水册》盛世讴歌-纪念建党97周年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开幕笔精墨妙:著名画家赵景收艺术创作民族精神·视觉力量-天津美院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养君子之兰 画君子之风—霍春阳评点高山画兰孙其峰、聂义斌师生书画作品故乡展在招远展览馆举行台湾中华大学师生莅临中国楹联博物馆参观交流临风听蝉——李旺水墨作品展在滨海新区开幕“百年雍容 德艺双馨”溥佐纪念展及家族作品联展在即墨举行我心中的廉洁格言-天津市河西区庆“七一”书画展开幕精准扶贫 文化同行——庆“七·一”宝坻、武山书画作品交流展在宝坻书画院开幕2018鼎天春拍名家书画精品云集 29日起预展7月1日正式开槌庆“七·一”中国书画精品展在庆王府开幕 12位书画家力作展出东丽文化馆组织绘东丽写生采风 来自全国各地50余艺术家参加天津翰海书画院举行聘书颁发仪式 着力提升整体艺术水平缘人缘红木文化艺术馆揭牌 举办“浮生雅趣”国画名家邀请展
首页 >> 我收我藏 >> 正文

杰西卡·罗森:中国艺术与考古的“摆渡者”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7-06 12:16

  天津美术网讯 20世纪后半叶,随着中国逐渐参与到国际社会文化交流及欧美既有汉学研究的长期积累,促成了欧美对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高居翰、柯律格、包华石、巫鸿等诸多大家。其中,有一位学者的名字必须被提起,那就是出生于1943年,先后担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牛津大学中国艺术考古专业教授、牛津大学副校长,并出版多部中国艺术考古专著的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她无疑是这一领域最为杰出的西方学者之一。范毓周先生在罗森教授的中文论文集《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序言中写道:“在当今西方汉学界,谈到美术考古问题时,几乎没有不推重罗森的。”(范毓周序,杰西卡·罗森著,孙心菲等译《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此言可谓是对罗森教授学术声望的恰当概括。

  作为学术大家,罗森教授的研究范围十分广阔,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以下仅就几个方面对罗森教授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归纳,虽难免挂一漏万,仍希望能够展现出罗森教授的研究风格与她重点关注的学术问题。

  博物馆工作与器物研究

  罗森教授的学术研究之路是在博物馆奠定的。在她于剑桥大学与伦敦大学完成学业之后,自1967年开始就职于大英博物馆,工作二十余年,并在1975年至1994年间担任东方古物部主任。始建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博物馆,其建成时正值大英帝国全盛时期。因此,这座以广罗世界上所有东西为宗旨的博物馆,凭借“日不落帝国”当时遍布世界的海外殖民地,得以搜集各方奇珍,从而形成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藏品体系。大英博物馆发展至今,藏品已突破600万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十大分馆之一的东方馆,大约有五万件中国藏品,其中不乏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商周青铜器、斯坦因带回的敦煌和新疆文物等珍贵藏品。大英博物馆拥有如此丰富的东方藏品,无疑成为一座研究的宝库,为罗森教授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她早年发表的一系列学术文章与专著,多为结合博物馆藏品与相关展览所展开的研究,中国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等成为她的主要研究对象。

  罗森教授的《中国装饰:莲花与龙》一书,正是这种研究模式的最好例证。1977年,大英博物馆举办名为“罗马世界的财富”展览(Wealth of Roman World,1977年4月1日至10月1日展出)。这个展览启发了罗森教授对于中国银器和西方之间关系的思考,她试图深入讨论西方设计和花纹与远东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出发点,她策划完成了“中国装饰:莲花与龙”展览,并于1984年写作并出版同名图书(Chinese Bronzes Art and Ritual,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 1984年)。在书中,罗森教授以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为基础,详尽分析了中国建筑、陶瓷器、铜镜等器物上的花卉和动物图案,认为这些装饰与亚历山大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通过佛教的传播而进入中国。

  在这些基于博物馆藏品的研究中,中国青铜器是罗森教授用力最多的领域。她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发表的几篇论文,都与青铜器有关。 80年代,罗森教授曾应邀为收藏于美国史密森学会下属华盛顿赛克勒美术馆的西周青铜器编纂图录。她执笔的《赛克勒藏西周青铜礼器》(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Arthur M. Sackler Foundation and the Arthur M. Sackler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 Washington an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于1990年付梓。该书并非单纯介绍藏品的图录。在书籍中,罗森教授按照年代顺序为西周青铜礼器撰写了长篇分析说明,令该书成为西周青铜器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也奠定了她在青铜器研究中的学术地位。除青铜器之外,罗森对中国的玉器(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British Museum Press, London, 1995.)、陶器(Chinese pots 7th-13th century AD,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London, 1977.)等器物也进行过深入研究,皆有专著问世。

  无论从研究的出发点、兴趣点,还是所处的学术环境与氛围来看,将罗森形容为一名研究中国文物的“艺术史家”或许更为合适,其研究对象与理路与中国内地1949年之后培养起来的“考古学家”有所差别。相比热衷于确定遗物、遗迹的年代及文化因素,并以此阐释其背后的历史与社会状况的考古学家,罗森显然更关注于器物本身、器物上的装饰系统、器物的使用方式及其表达的内涵。

  礼仪背景及信仰体系

  “艺术史家”的研究底色,并不意味着罗森教授只是对某类器物进行单独的研究。相反,她在研究中非常重视将器物置于其制作、使用的背景当中来探讨问题。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历史早期阶段,礼仪背景是墓葬中随葬品创作及使用的最重要语境。罗森教授对这一点具有异常敏感的把握。她将青铜器的研究置于礼仪背景之中,通过器物来探讨当时礼制、社会的变革。她在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研究中,特别提出“成套”青铜器的概念,认为商代及西周早期对成套青铜器的使用在公元前9世纪左右突然中断,新的器型流行并以多件重复的方式构成器物族群,得出“这些新型的青铜器可能对应着礼仪活动中的新变化。不单是礼仪上出现了重大变革,贵族阶层的社会结构也可能发生了变化”的结论(杰西卡·罗森著,邓菲、黄洋、吴晓筠等译《祖先与永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2页)。与此思路相通,她还比较了战国秦汉时期青铜礼器与前代的差异,指出此时墓葬中青铜礼器已不再担任重要角色,墓葬中对墓主的献祭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从最初主要用青铜器进行祭祀,变为使用采用漆器器型的日常器皿(《祖先与永恒》,第63-100页)。

  同样,罗森教授在自己的研究中,也很重视墓葬中随葬品及壁画等艺术中展现出的古代中国的信仰体系。她将中国的墓葬理解为人们通过青铜、陶瓷或绘画等不同材质和手段创造出图像,为逝者再现出的一个宇宙空间。在这种构建中,中国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凸现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各部分相互关联的宇宙系统,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同时也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时空系统。这一宇宙系统及其构建方式与西方有重大区别,它更注重运用类比的方式,图像与其代表的实物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这种信仰体系之下,秦始皇陵可以被解读为使秦始皇在冥世得以延续权威的殿堂,汉代画像石墓中的宴饮图也会被认为可以提供实际的食物,汉代建造宏伟庞大的诸侯王墓以及其中微缩的景观,是为了实现宇宙的潜能,并使这些潜能根据刘氏集团的利益展现出来。

  在罗森教授看来,墓葬中所有的艺术品,无疑都是在这种信仰体系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作用。这种思考角度,凸显出她作为西方学者的特性。因为,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由于对本土文化的熟悉,常常在研究中默认了一些基本的思考方式。罗森教授着力讨论的诸如“壁画中表现的事物为何能够等同于他们描述的主体”等问题,在中国学者的认知中,往往是一个潜在的预设,而非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罗森教授以“他者”的视角,提出了中国信仰体系的问题,使得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古代中国文化的特征,这也许是罗森教授的研究中最值得中国学者注意之处。

  中西之间的联系

  作为一名西方学者,罗森教授不可避免地对中西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给予特殊关注。她对于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器物,如西周早期至东周早期的红玛瑙珠与动物纹青铜牌饰、秦汉时期的黄金器物与香炉,甚至较晚时期的花鸟吉祥图案都撰写过专文进行讨论。近年来,她尤其注重对通过内亚的欧亚大陆之间交流的研究。2011年至2016年,她主持了牛津大学的“中国与内亚——改变了中国的交流(公元前1000—公元前200年)”项目,对古代中国与欧亚草原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特别关注了中国北方与西北方的相关问题。2015年,她合作参加的“欧亚之间古代金属的流动”(FLAME)项目也与中西之间的交流密切相关。

  虽然有些时候,罗森教授会对中西之间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略有夸大,如她认为汉代新兴的石室墓和砖室墓与吕底亚人的石板墓、安西帝国的砖石建筑有一定联系,但她以丰富的西方文明的材料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揭示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诸多联系。

  罗森教授在对中西交通的研究中,始终认为中国对西方的产品并非被动地接受,而非常强调中国对于外来因素的改造。如她在对西周珠串的研究中认为,中国对其的使用并非照搬远邻的用法,而是用料珠取代了天青石珠,中国的贵族也没有按照草原和西亚的方式,把红玛瑙或者料珠与贵金属组合起来,而是将它们与玉器一起佩戴于死者身上(《祖先与永恒》,第412页)。又如她在考证了中国的博山炉圆形来源于西亚后,又特别指出,“汉代人不仅愿意使用外来的奢侈品,并且还有能力重塑及改造它们”,他们把这种外来的器物样式吸收到了关于仙山的观念与神话之中,对其进行了改造(《祖先与永恒》,第464页)。

  结构化与整体化:罗森教授研究的当下意义

  总体而言,罗森教授对中国艺术与考古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拓展和中外交流的进一步推进,正在展现出新的意义。她的研究体现了从器物出发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信仰等多层面的可能。她从结构化的角度对古代中国器物加以系统的阐释,提供了一个具有自身逻辑自洽性的解释框架,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

  此外,罗森教授在担任莫顿学院院长及牛津副校长时参加的学术活动与组织实践,大大推动了英国乃至西方对于中国艺术与考古的研究,同时通过与中国学术界的广泛联系,整体性地提升了相关研究的影响力。可以说,她是西方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领域的“摆渡者”,也将成为开启未来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实践者与见证者。

  杰西卡·罗森教授重要著述:

  《古代中国的艺术和考古》(Ancient China, Art and Archaeology,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80)

  《中国装饰:莲花与龙》(Chinese Ornament: the Lotus and the Dragon,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84)

  《中国青铜艺术与仪式》(Chinese Bronzes Art and Ritual,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87)

  《赛克勒藏西周青铜礼器》(We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 Arthur M. Sackler Foundation and the Arthur M. Sackler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 Washington an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大英博物馆中国艺术手册》(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92)

  《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中国玉器》(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95)

  《古代中国的秘密:早期王朝的新发现》(Mysteries of Ancient China: New Discoveries of the Early Dynasties,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1996)。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孙心菲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上海宝藏:古代中国的青铜器与玉器》(Treasures from Shanghai,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and Jades, London: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2009)

  《祖先与永恒——杰西卡·罗森中国考古艺术文集》,邓菲、黄洋、吴晓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古玩界的行规和怪象
• 唐代《开成石经》千万不可轻易移动
•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
• 老人收藏钟表电器老物件36年 逝世后家人捐赠
• 大英自然史博物馆宝藏首登台湾
• 王献之《奉对帖》背后的故事
• 清代顾二娘砚雕真伪与收藏
• 《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出台
• 雍容大气!商代三羊铜罍
• 这张一角纸币单张能卖600元?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