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著名画家向中林:置身大自然、靠近大自然著名画家向中林:当代山水画创新要找到突破点著名画家向中林:蜀山嘉陵画派展现与众不同的风格著名画家向中林:把感悟与功力结合起来画作才生动著名画家向中林:得到“天津蜀人”这个称号著名画家向中林:我把思想和情感带入到画中宝坻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举行“书画中国梦”作品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雕塑家王克平首次个展央行发行马年金银纪念币:最大面值十万元组图:画家们在“文革”时期的师生情谊这个秋天,赴一场纤维艺术的盛宴24件中国瓷器的命运:博物馆藏品出售引发争议香港当代艺术博物馆M+为何一次次惹祸上身如果遗产税来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会如何?佳士得中国内地首拍今天开棰 在沪培养专业人才佳士得今日内地首拍 中国艺术品市场加速国际化何水法扇面作品展在杭州楼外楼文澜书画社开幕“七毛钱”艺术展昨天在艺术二号馆开展亚洲设计管理论坛11月在杭州举办美术史家巫鸿8月推出《废墟的故事》著名画家向中林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高清图: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王剑非访问天津美术网蜀山嘉陵画派创始人向中林:独创技法展巴蜀之美高清图: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官方海报全图高清图:“笔墨心象”王巍水墨人物画精品展开幕韩富华陈逸鸣人体油画艺术:“红尘”与“梦乡”何家英挥洒自如 心无滞碍——王俊生作品赏读高清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赵均四十幅佳作展出高清图:尚世元中国山水画新作亮相鼎天美术公馆高清图:铸造时代经典—记赵俊山创作巨幅城市山水画高清图:《陈元龙教授师生作品集》捐赠仪式在天津师大举行读其人 读其画 读其书——书画家阎尔新作品赏析高清图:饮水思源·纪念引滦入津30周年百名书画家作品展开幕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2013年全国油画作品展初评结果
 • [公告]第三届桐乡廉政漫画大赛评选结果
 • [公告]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
 • [公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征文启事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7月20日举...
 • [拍卖]唐代名画在法国375万欧元成交
 • [拍卖]齐白石《墨蟹图》亮相九歌春拍
 • [拍卖]李可染精品亮相崇正春拍
 • [拍卖]唐寅书画拍出超7千万 刷新其作品...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当代艺术 >> 正文

巫鸿:以历史眼光看中国当代艺术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9-25 21:48

作为知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史学者,巫鸿看待当代艺术,还是以相对历史性的眼光。艺术家的背景,以及背景和现在的作品之间的关系,是他考虑的重要问题。  

作为知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史学者,巫鸿现在越来越多地卷入当代艺术的研究和策展活动之中。今年,他应英国出版社之邀,将完成一部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著作,《荣荣的东村——中国实验艺术的瞬间》很快也会由世纪文景公司出版。来参加“2013 文景艺文季”之前,他刚为余德耀基金会发起的关于建立新美术馆的“巴厘岛对话”担任顾问,并主编了相关书籍。在上海,他除了与顾铮对谈“镜头下的中国城市”以外,都在忙着看展览、做学术顾问,只有一个多小时留给媒体。  

“前两天去喜马拉雅美术馆,看到丁乙给他们做的《滚石》,觉得很有意思,”巫鸿说,“我认识丁乙,他画了那么多年《十示》,从 80 年代到现在,坚持了那么久,很了不起,因为中国变得很厉害。但是为什么现在突然变了?他是很好的艺术家,不会随随便便做一个东西给喜马拉雅,所以我必须要和他谈,他可能会给我解释。”由于专业的关系,巫鸿看待当代艺术,还是以相对历史性的眼光,同样是看展览,艺术家的背景,以及背景和现在的作品之间的关系,是他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当代艺术的特点是新,你要知道它新在哪里,就要知道什么是旧。当代艺术的策展人,不能不懂古代美术。”对艺术家,巫鸿不喜欢简单评判其作品的好坏,而喜欢花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做深入的个人研究。“我喜欢谈的是艺术家本身的逻辑性,他怎么变化的,这可以避免黄专提出的‘当代何以成史’的问题。”策展也是如此,他为宋冬做的《物尽其用》,为刘小东做的草图展,都是具有文献价值的展览,提供了了解艺术家其他作品的角度。而且在与艺术家的深度交流的基础上,巫鸿也完成了相当翔实的论著,他希望当后人“隔代修史”,评价这些作品时,自己写的书还能起到作用。  

巫鸿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不长,正在发展之中,拍卖行和画廊在决定艺术品的价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各地涌现的当代艺术美术馆也在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但是艺术批评这个领域,还有待加强。“我鼓励中国有很严格的艺术批评,不一定骂,也可以写好在哪里,”巫鸿说,“上海有那么多展览,我希望在媒体上看到批评家对展览的深刻看法。”他非常崇敬《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作者贺兰·科特(Holland Cotter):“不和艺术家混,不参加开幕式,你往往在第二天、第三天看到他在仔细看展览,然后做出及时的评论,学问很深,但写得通俗,我也很受启发。”在巫鸿看来,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我看很多媒体都有书评版面,但是独立艺术评论还比较少,《艺术界》里有些年轻人写的已经有点味道了,但还是比较小众,语言也偏理论。艺术评论可以发展到大众媒体中去。”   

B=记者 W=巫鸿  

B:最近看展览,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似乎将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形式结合,已经取代之前的政治波普,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股潮流了。你怎么看近些年的这个现象?   

W:对。首先,大的来说,“中国当代艺术”这个词本身就蛮复杂的。因为当代艺术是世界性的,我们很少听到“美国当代艺术”、“法国当代艺术”的说法,就是“当代艺术”。但是在中国就说“中国当代艺术”。我觉得这个词还是有用的,它又是全球的,又是中国的,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社会传统,政治、经济环境都不太一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什么是中国性?有很多含义,不一定是指古代,近代的经验也是中国性。你所提的更是中国性,即艺术家怎么把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与当代的东西结合起来。  

我觉得现在这个趋势更强了,但它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要是我们考虑下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历史,80 年代初,西方的东西一下子进来,介绍了很多——已经很久没介绍了,所以有点像补课,所有人都在看,懂不懂你都得看点尼采,大概都不大懂。但是产生了很大作用,像王广义他们就是用这些东西。不过我在给英国写的关于中国当代美术史的书里,讲到其实“85 艺术新潮”是个很迅速的现象。1985、1986 年的确出现了很多群体,然而到了 1987 年,有些艺术家就开始冷静下来,开始考虑用一些非西方的素材。比如徐冰的《天书》就是 1987 年的,同时还有吕胜中的剪纸等等,当然他们在观念上还是受到西方的影响。还有现在很多用宣纸、用墨的感觉做的作品,1986 年就有了,到了 1991、1992 年也有不少。所以这个潮流在当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但是没有被重视,那些艺术家算是个体、先驱。现在大家更有意识了。最近还有一个倾向,世界上包括拍卖行和画廊,都在推水墨,网上一搜,水墨展特别多,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B:这一类的作品中,有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吗?   

W:虽然我也参与一些展览,但我还没有找到衡量的价值。比如你给我两张都是用墨的画,为什么这张好,怎么比较我也讲不出来。因为当代水墨的价值衡量,和传统价值不完全一样。传统讲笔墨,笔很重要,下去一笔好看不好看就有了。现在大家不谈笔,毛笔已经消失了,都用钢笔和电脑。毛笔是个很大的争论,比如很重要的艺术家吴冠中就说笔墨等于零,很重要的台湾艺术家刘国松也是这么说,说我们要做墨。有些人不同意,比如我很佩服的梁绍钧先生,就说无笔无墨等于零。这是一个争论,要怎么保持传统?笔是不是传统,还是把墨一洒就可以了?都是值得研究的现象,艺术家也在摸索。我没法说这个人好,那个不好,很多艺术家在做,我想历史会回答哪些更有创造性、实验性。从历史的角度,我可以说 80 年代谁做得比较好、比较早,比如谷文达就做得很早。现在还需要时间来看这个现象,世界上对这个也有很大期待,希望看到中国式的当代艺术。  

B:所以你还是倾向于用更长的时间去观察,还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去评价?   

W:对,难以孤立地去评价。当然你可以说我喜欢这个,喜欢那个。用我的方法,我觉得艺术家总有一个轨迹(track record),有内在规律,他在想问题。有些艺术家是跳跃性的,也不是不好,但如果是受到比如商业的影响、潮流的影响,我就会对他的价值产生怀疑。一般来说,有轨迹的艺术家会比较可靠,也更有思考性,收藏家和美术馆可能更重视。跳跃性不是都不好,毕加索就跳得很厉害,但每次跳都是有独创性的跳,不是受谁的影响。这还要进行个案区别。  

B:说到轨迹,我也发现一些艺术家,最初因为“85 艺术新潮”的影响,一直用西方艺术的形式在创作,但是面临瓶颈的时候,又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反而觉得用中国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抓住自己的体验。在你看来这是某种必然吗?   

W:我觉得这是选择问题,哪种形象更能够表达他的感情,他就怎么选。画人像也可以,或者觉得画已经不能表现了,他要做装置,或者更狂放,要做行为,都可以。我最近在纽约看到一个作品很了不起,艺术家花了几十年去收集花粉,花粉的颜色很漂亮,他把它做成很大的发光装置。你说这叫什么艺术嘛!但是观众看了也产生了震动。艺术和文字不大一样,虽然写东西有不同文体,但一般不会造新字,艺术却有各种各样的,你采用哪种语汇、媒材,非常广泛,还有大地艺术、声音艺术。我觉得这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考有关,至于反应好不好,思想新不新,那是批评家的事情。而且有的艺术家也同时用好几种,这时想画画,那时做装置,也很自然。  

B:就像丁乙?   

W:丁乙是另外一种,因为画十字和这个装置很不一样,在我看来,这不是从一个发展到另一个,他是一个自觉性的很大的跳跃。《滚石》完全是三度空间,是雕塑性的,和平面逻辑不一样。你可以问问他。张洹也比较有意思,但和丁乙不大一样。他原来是学油画的,90 年代在东村做行为艺术,去了美国以后,转了,做了一些雕塑。但他是用身体做的,可以说是行为艺术。比如有一个很好的,《18铜人撞大钟》,把人变成一根撞钟的棍子,撞一个佛教的大钟,钟上刻着百家姓,探讨个人和家庭的碰撞。再后来他用香灰做了很多作品,因为他自己信佛,所以收集香灰,有逻辑在里面,而且行为的要素一直在保持,是逐渐转变的。  

B:在你自己的研究和策展方面,现在有什么比较关注的方向吗?   

W:我现在也比较愿意发展古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结合,而且是雅俗共赏的东西。比如我写的《废墟的故事》,第一章是古代艺术,后两章就是现当代的。现在一般我们分得很清楚,看古代艺术就去上海博物馆,当代的,就去当代艺术博物馆,其实可以混在一块儿的。我在美国做过尝试,比如做一个关于三峡大坝的展,我发现治水问题从中国第一个皇帝大禹就开始了,绘画也有很多和水有关的,到今天,刘小东也去画,而且水是世界的问题,所以展览里这些都包括进去了。我觉得人为的疆界可以打破。

编辑:郑荔

来源:艺术国际 责任编辑:涾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巫鸿宣布其著作退出本届AAC艺术中国评选
• 《黄致阳个展》在北京艺门(香港)画廊开幕
• 不放弃现代性 与当代性同行—当代中国的艺术之谜
• 曾梵志成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 曾四年高考名落孙山
• 2014军械库瞄准东方 田霏宇将策展“区域聚焦”
• “王春犁:预言寓言”展于CAFA启幕
• 组图:颐和悦馆推出当代艺术名家精品展
• 杨熹发:寻找水墨中国画当代的感受的东西
• 墨天担任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新任总监
• “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明年9月举办
• 美术史家巫鸿8月推出《废墟的故事》
• 香港当代艺术博物馆M+为何一次次惹祸上身
  • 天津致园美术馆盛大开业 天津致园美术馆盛大开业
  • 诗画入境—闫勇国画作品展 诗画入境—闫勇国画作品展
  • 刘荣生走兽工笔画欣赏 刘荣生走兽工笔画欣赏
  • 尉迟纪平入选盛世翰墨名家经典 尉迟纪平入选盛世翰墨名家经典
  • 河东区美协十一人画展开幕 河东区美协十一人画展开幕
  • 赵士英喜收新徒邸乃奇 赵士英喜收新徒邸乃奇
画廊精品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