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天津海洋画家郭文伟荣获“十大抗疫先锋艺术家”称号著名书画家李毅峰:任伯年的代表作《东坡玩砚图》张建会、郑永盛、王慧智、孙越、张运河做客皮志刚艺术工作室观摩山水新作决胜全面小康 决胜全面攻坚——天津画院主题美术创作展视频 | 王琨不吐不快:谁在让金钱替作品发声韩天衡:六字赠言抵万金——追怀与李可染先生的交往以书焕采 切时如需“艺术进中考”会增加学生负担吗国博举办大运河文化展 翻开大运河流淌千年的诗篇艺术作品中表现的 不是谦逊而是诚实卢禹舜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冯远: 描绘感人故事的同时 别忽略创想未来叶嘉莹找到了三千年前为她写的诗全国百余件丹青画卷“朝圣敦煌”:不拘一格呈丝路万象林海钟:董其昌之后笔墨是否超越宋元齐白石的画中“真味”吴为山在国家大剧院开讲:以雕塑为时代立碑庆祝中瑞建交70周年 “在群山、丘陵和湖泊之间”摄影巡展北京启幕岂惟书面焕文心,更竭丹诚酬盛世——怀念恩师欧阳中石中国书画报玉林艺术中心成立仪式暨金竹国画首创者柴寿武画展举行“鸾彩流芳——张鸾连环画艺术研讨会暨作品答谢会”在天津南开区图书馆举行中国楹联学会在津集中召开多项工作会议 安排部署推动重点工作上台阶刘存发咏花词作品集《清风知素心》首发式在华厦万和堂举行“中国精神——全国社区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天津开幕天津市第五期“艺文兼备”青年书法作者培训班开班
首页 >> 网艺缀英 >> 正文

韩天衡:六字赠言抵万金——追怀与李可染先生的交往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20-11-16 19:19

 

李可染先生(1907—1989)

    老来缅怀师尊,往事如朝花夕拾,有些记忆虽已遥远,但自有一种历久弥新的芬芳,还兼有一层挟裹着古苍包浆的亮丽。

    我与李可染先生最早的“接触”始自一篇笔记。1964年,东海舰队的一位战友,是一位画家,曾到中央美院进修,听过李可染先生讲课并做有笔记。我就向他借来阅读。笔记的内容是谈绘画,其中记有李可染先生的两句话——其实是两个比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个比喻是,搞艺术的人对待艺术,一定要像“狮子搏象”,让我懂得,对每个从事艺术的人而言,艺术都是穷其一生努力的大事业,投身艺术就是进入“与虎谋皮”的搏斗场。第二个比喻是,搞艺术不能“撇油花”,一锅大汤,油花浮在表面,真材实料往往都沉淀在下面,所以不能只是以撇点表面的油花而满足。前者是说一个人要有以弱搏强,向死求生的顽强刚烈的拼搏精神,才能有所成绩,赢得战果;后者告诫我们不管学什么,不能浅尝辄止,浮于表象,要知道最美的景色都在白云生处,在蓝海幽处,务必沉潜,再沉潜。战友记下的李可染先生的这篇课堂笔记给予我太多启发,对我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当时我还恭敬地抄录了一份,如今,抄件不知去向,而要义却一直镌刻在我的心里。

李可染(本文篆刻作品均作者为李可染先生刻制)

师牛堂

    我跟李可染先生初识是在1978年。当时我的老师谢稚柳以及陆俨少先生、可染老都应邀在外交部的台基厂招待所作画,那是北京中心城区一个非常高雅、静谧的场所。这是我与可染老的第一次见面,长我三十三岁的可染老给我的印象是体格魁梧、壮伟、敦实,一如其画。而他的谈吐平和且温馨,全无“大师”的威严和世故。作为后生的我,与他的交谈也就少了仰视和顾忌。寒暄以后,李可染先生就提出让我为他刻印,印石没有当场给我,而是后来托人捎来上海的,都是青田石,石质也蛮好的,刻起来得心应手。我给可染老前后刻过四五批的印章,大概有二十多方。在每一枚要刻的印章的边侧,他都用宣纸裁成小方块,然后端正地以毛笔小楷写上要刻的印文,粘在印石上,以防石头搞错、文字刻错,很郑重其事。见微知著,知道了他是一位非常严谨、处事缜密、一丝不苟的艺术家。若干年后,我在抽屉里还搜找出一些豆腐干大小的方块小纸墨迹,我把它们粘在一张大宣纸上,写上题记,送给了儿子,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记录(下图)。

    我给可染老刻的第一批印,其中有他自撰的名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等。随即就收到了他写来的信,是寄到上海中国画院的。可染老亲笔的信封,信是用蝇头小字写的(下图)。信中称:“寄印章钤样三方,极佳。圆厚生动,结构不凡,将为拙画增加胜色,实不胜欣喜,感谢之至”;“我因见此佳作,另生无餍要求,拟请再赐刻三印。”对可染老的肯定,我深感有知遇之恩。他前后写过三封蝇头小字的信给我,你想,这要耗费他多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曾看过他女儿写的一篇文章,提到他父亲是不给别人写信的。看了那篇文章后,我更加感到李可染先生写给我的这三封小字的信是何等的珍贵。

    因为可染老对我印的赏识,每次到北京和他见面都感到非常亲切,处于一种没有距离、隔膜和代沟的忘年交状态。他对我这个后生不端长辈的架子,而我对他在敬重之余,更是谈吐随性、毫无拘束。记得有一次去北京看望可染老,他拿出三方印石对我讲:“天衡啊,有三方印要请你刻”,“别带回去,就在这里刻好了”。我那时候年轻,三十多岁,我的刻刀——“三寸铁”是随身走天涯的。想来非常有趣的是,那时候坐飞机坐火车都没有安检,刻刀放在口袋里也没人查。其实,规矩是人定的,是因社会环境而设置的。我曾经听老辈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坐飞机者还获送一柄瑞士小刀。现在我们都知道乘飞机要禁烟,而在六七十年代,每个飞机乘客都可以分发到一包“中华”牌香烟。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在变,规章也在变。我那把刻刀不离身,不为防身,是为了就地“服务”。不论跑到哪里,经常有师友对我说:“啊呀天衡,刻方印!”有些时候缺椅少凳,就站着刻,对方立等可取。我年轻的时候刻印,构思、创作不写稿子,印石涂墨拿起刀就刻,就如在纸上写字一般,无非是把篆字反刻而已。可染老可能听别人说起过,所以跟我讲别带回去刻了,于是我有幸在可染老的画案上,刻了两方白文“可染”和一方朱文“李”,我注意到可染先生晚年的画上多钤用这两方“可染”。三方印刻完也就大约十分钟。可染老和师母都饶有兴致地看着我奏刀。刻毕,师母惊讶地说:“天衡,你刻印这样快的呀!”此时不知深浅的我,对着师母说:“师母,别看我刻得那么快,我刻印的时候,刀端始终有阻力在,既要爽,又要涩,有阻力的线条才能有张力、有厚度。”那时候少不更事,话多,加之蒙可染老一贯的宽容和厚爱,所以说话少了分寸。我又转而对着可染老讲:“打个比方,把一根缆绳搁在球场上,它只是一根没生命无活力的线条。但当两支队伍拔河,相背的两股力量都在拉这根缆绳的时候,这根线条就倏地充满了一种对垒搏击的神奇力量。刻印就需要这样的线条。”年轻气躁、学不会笨的我又接着胡侃:“再比如我们爬山,远观山间有一条长长的瀑布,如果水流直贯而下,中间一无阻碍,看上去就好似一条天际间飘浮的白练。如果瀑布中间有几块嶙峋凸出的岩石,倾泻而下的水流撞击到岩石就会高高跃起,继而奔涌急下,就更能给人一种震撼的力感。阻力往往赋予线条以鲜活、激越的生命。”说完这些我立马后悔,这不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吗?就在我自责浅薄幼稚的当口,可染先生却说:“天衡啊,你说得好,我们俩可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这句话让我忐忑的心绪一下子平缓了下来,同时有些惊讶于他脱口而出的“英雄所见略同”。就我所知,可染老一生唯与艺术对弈争胜,而为人处世始终低调谦逊。在他的言语词典里,似乎是找不到这稍显自许的表白的呀。

    在师辈的国画家里,一辈子创作量最少的当数李可染先生。据统计,他一生所作就一千多幅,或有繁有简,那点画都是九九金的成色。可见他对待艺术的虔诚,在创作上绝不应酬,绝不草率。记得陆俨少先生和许多画家在台基厂为外交部搞创作时,陆先生画了一张《两寺松桧图》手卷留赠给我。“两寺”是指潭柘寺和戒台寺,潭柘寺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谚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它也是乾隆帝的一座皇家寺院,乾隆每年都会去礼佛。我把画拿给李可染先生过目,称赞陆俨少先生这幅《两寺松桧图》是精品,可染老也说,“画得好极了!”我就恳请他为我书写引首。过了几天,我再去拜见可染老,他取出写好的两张,要我自己挑一张喜欢的。我把挑好的一张拿去给陆俨少先生看了,陆先生说,“这字写得好,厚重遒劲,力能扛鼎。”他听说我是从两张里挑的一张,就去向可染老要来了另一张引首,又画了一幅《两寺松桧图》自存。去年,我在一个大拍卖行出的图录里,看到了第三张李可染先生写的“两寺松桧图”五字真迹,说明我请李可染先生写的引首,他至少写了三张。可染老这样的大家,对自己的作品却还这样挑剔严苛,实在是罕见的。

    有些年,每次有认识的人去北京,我都拜托人家把刻好的三四方印章带给可染老;如果自己去北京,就送上门去,可染老都非常开心,拿着石头反复盘看,还总会讲一些鼓励我的话。因为李可染先生平素少接待人,可说是当代版的“闭门即是深山”,所以我去他寓所,从没见过访客,爷儿俩可以很淡定地闲聊,但总又感到相处时间短促,时间过得飞快。记得一九八〇年去看望可染先生,闲聊时他问我:“天衡啊,你对齐(白石)老师的作品怎么看?”我说:“对齐老师的画,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字也写得极好。他画上的诗,特别是画上的跋语,多有一种无古无今、出自肺腑的别致和清新,我也很喜欢。”并举了些例子加以说明。“但是对齐老师的印章,我有几点批评。”听了我这句话,可染老师颇有些惊讶。是的,解放后,齐白石在艺坛的地位可以说像个圣人。“文革”后,七八、七九那几年强调解放思想,当时我写过一篇近万字的文章:《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剖析品评了流派印章从明清到民国的几十位颇有建树的篆刻家。其中对齐白石先生的印章,在肯定他风格创新、自成一家的同时,也提出了三点批评。可染老听了以后,睁大眼睛看了我蛮久,我心里有些紧张。宋人陆放翁尝言,“微瑕须细评”,但我却有些孟浪,忘了另一句“有得忌轻出”。我暗暗想,也许这次要为自己的狂狷浅浮“埋单”了。然而,出乎意料,可染老却依然宽厚地自语:“哎,齐老师还是了不起。齐老师画画写字非常严谨,不知道的人以为齐老的画是随意涂几笔,实际上并不是。”又说,“现在大家都在讲写意、大写意,应该在写意前面加两个字——‘精心’,要叫‘精心写意’。齐老师天分高,他有一种别人所缺乏的特殊的绘画感。”接着他向我揭示了一个我此前闻所未闻的秘密,齐老师画画写字的精心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可染老说:“齐老师写字,旁边都放着一杆木尺。比如写一张幅条,如一行大概六七个字,他写两三个字就要停下来,拿木尺量量距离,思考完后,往下继续写两个字,再量一量……”我听了感到很新奇。这正印证了可染先生讲的,写意前面要加两个字——“精心”。可染先生讲的写意,不是一般人所谓的蘸点味道就够了,而是要真正把形而上的意念、意趣、意境凸显出来,让人感受、体验到。

天海楼

实者慧

    也就是在这次傍晚辞别时,可染老送我到门口,停下脚步,很郑重而缓慢地说:“天衡啊,送你一句话,‘天才不可仗恃’。”辞别“师牛堂”,一路上我大脑里想着的尽是这沉甸甸的六个字。我思忖:自己是一个在艺术上力求独立思考、敢想敢闯敢质疑的人,但有时也自省,知道自己是个有点小聪明而无大智慧的庸人。宽厚的可染老说“天才”,显然是贬义作褒义的委婉表述,犹如递我一剂苦而涩的猛药、良药,而外裹了一层糖衣,让你不觉得苦涩,咽得下去而已。“不可仗恃”,才是赠言的要义,老人家殷切地告诫我,在盛年要戒骄戒躁,戒除虚荣和浅浮,不“撇油花”,应如“狮子搏象”般地踏实勇猛,倾全力健康地在今后攻艺的长路上行进。我感受到可染老的舐犊之情和良苦用心。这六字赠言,四十年来,一直在拷问我,鞭策我,指引我,改变着我,成了我一生奉行的攻艺乃至做人的箴言。可染老书画创作时善用强越的“金刚手段”,和在告诫我时衷恳的“菩萨心肠”,显示出了长者的风范。对于幼稚的我而言,无论是攻艺还是做人,他都是我终身受益和敬仰的良师、诤师。

    金铁烟云。此论家赞唐李邕法书语,书赠天衡同志正。历代书画篆刻都以此为圭臬也。癸亥春三月师牛堂可染。

    可染老画画写字,他的线条一定是积点成线的,就像颜鲁公的“屋漏痕”,顿挫有力,浑厚涩重,入木三分。他用这千锤百炼的线条写字作画,所以,他的山水画有前无古人的凝重体积感,诚是铜浇铁铸的江山。我记得有一次陆俨少先生考我:“我与李老的画,你怎么看?”我跟陆先生打了个比方:“陆先生,你是重量级的世界摔跤冠军,李可染先生则是重量级的世界举重冠军,两位的画都厚重,都有力量,都有威势,但是你的力量多体现在流动之际,而李先生的力量多体现在凝固之中,各得其妙。”陆先生听了居然首肯。

    记得有一次我去拜谒李可染先生,他从柜子里拿出八张山水画,都是四尺三裁的。因为画室小,就铺在地上,每张画都一样的雄遒,却有别样的情趣。我一张一张地谈了自己的读画心得,也得到了可染老的认可。读完以后,我就主动从地上把那八张画整理好,交给可染老,他又放回到橱柜里去。我回到上海,应野平先生问我,这次在北京碰到谁了,我告诉他去拜见了可染老,他拿了八张山水画让我欣赏,笔笔精妙,惊心动魄。应先生说:“啊呀,天衡呀,他从不会主动拿画给别人看的,他是要让你挑一张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是我没能体会到可染老的一番美意呀!其实,我跟可染老交往十多年,在艺术、精神层面他给我的赏赐很多很多。能得到可染老一幅画,于我固然是一份纪念,但他在精神上赋予我的财富,特别是他对我谆谆告诫的六字赠言,何止是赠一幅画的价值。说遗憾吗?不,这件事对我而言是遗而无憾的。

    在和可染老的交往中,还有件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一九八七年盛夏去北京,电话打不通。我于是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地到他三里河的寓所。敲门过后,阿姨出来一挥手,说可染老不在家。我就请阿姨帮我递一张名片,说是送印章来的。过了片刻,可染老亲自来开门,他拉着我的手一路到他的画室。那天他家里没开空调,他老人家就一直双手握着我的右手说:“天衡啊,惦记你啊,这几年看到你很有成绩,我都为你高兴!”又大声地喊着师母:“佩珠啊,天衡来了!赶快开西瓜!”其间依旧紧紧握着我的手,手掌里满是汗,汗的交融、手的交融,诚是心的交融!从可染老不经意的动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淳朴的师辈对我的真挚深情。我问起可染老家里的电话怎么打不通,他抱歉地说:“天衡啊,对不起,忘了告诉你了,每天的电话干扰太多,都接得烦了,所以我就请电话局把电话更换了一个号码。”说着就把新号码抄到了我小小的通讯录上。

    一九八六年可染先生在中国美术馆开个展,他用一个大而考究的中式信封,特地托人送到上海中国画院的传达室。林曦明画师正巧看到,取来递给我:“天衡啊,可染老在北京开画展,特别写了一个请柬邀请你,信封上用毛笔字写了你的大名,这信封珍贵啊,你要收好了!”可染老就是这么一个真诚质朴的人。三年后,可染老不幸仙逝。后来,邹佩珠师母来我画院,对我说:“可染生前一直很器重你,他走了以后,现在要成立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天衡啊,想请你来当基金会的理事。”师母的盛情相邀,让我觉得是意外地被赏赐了一枚勋章。

    2020年中秋改稿于疁城豆庐

来源:文汇笔会 责任编辑:柏克
53K
>>相关新闻
• 以书焕采 切时如需
• 岂惟书面焕文心,更竭丹诚酬盛世——怀念恩师欧阳中石
• “中国精神——全国社区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天津开幕
• 天津市第五期“艺文兼备”青年书法作者培训班开班
•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举办系列展览
• 上海荣宝斋九周年书画精品拍卖会将举行——推李可染《渡江图》等一批库存作品
• “时代长卷 翰墨聚力——百乐雅集 · 韩天衡师生书画篆刻作品展”在吴昌硕海派艺术空间开幕
• 胸中丘壑 墨里烟霞—​—李可染作品中的漓江山水
• 张大功:我与师牛堂往事及李可染画院的情缘
• 金匮艺缘—韩天衡师生书画印作品展在无锡开展
• 李可染讲画:丢掉了传统是最大的傻瓜
• 李可染《昆仑雪山图》以7015万元成交
•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1.84亿元易主
• 李可染画作拍出1.8亿 藏家40年前80元购入
• 李可染《万山红遍》再现拍场
• 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7月3日亮相湖北
• 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 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书画印展亮相西子湖畔
• 百代响桐琴 “韩天衡美术馆”开馆归来
• 韩天衡美术馆开馆 师生第九届书画印展揭幕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妙合神形——刘万鸣谈明清肖像画
  •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视道如花——贾广健花鸟画作品展
  •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笔随情动——王明亮未发表过的作品
  •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郝玉明的花鸟画:笔精墨妙自然生发
  •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天津画家刘士忠山水画作品欣赏
  •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高文军庚子新作团扇作品清赏
著名女画家李悦做客天津美术网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