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国画不能忽视对“源”的研究弘扬写意油画呈现中国精神俄罗斯画家作品昨日在青岛隆重开展"俄罗斯油画展"开展 部分画作借鉴中国画银川国际版画创研中心成立从具象到抽象的画面“布局”钟曦:版画让深圳走向世界中英版画重在本体的鉴比22届全国版画展亮相内蒙古修缮安达森洋行 记录故宫文物南迁传奇孙明连:画画是件奢侈的事艺术品藏品保存 博物馆加湿器功不可没南博年度书画大展秀镇馆之宝何多苓《杂花写生》将亮相库拍一件镇馆之宝的传奇三百年吴丽丽:楠溪江写生记游这些赝品石佛攻陷全球各大博物馆中日高僧书法 谁更胜一筹北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北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添彩津城、助力全运”城市画派主题美术展在津举行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视频:相约全运·筑梦津门-天津名家中国画邀请展相约全运·筑梦津门-天津名家中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体坛藏俊秀,文苑溢清香-第十三届全运会天津体育文化作品展开幕高清图:元气淋漓龙蛇走笔——陈元龙山水画赏析一封家书传递父爱如山-吕大江追忆父亲吕云所朱惠民诗联书画大展在天津开幕 名人巨擘文坛论道民盟天津市委举办喜迎十九大美术作品展 民盟中央美术院天津分院成立“心象·墨韵”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市五台山书画院开幕“水墨问道-津门六家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欣赏水墨问道-津门六家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心系家乡,恩报桑梓 “澄怀观道-贾广健艺术精品展”在永清开幕我从我心-天津美院教授周世麟水墨小品集粹质健为妍-津门八老之王颂余山水画作品欣赏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国画不能忽视对“源”的研究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8-31 13:15

  当伫立于当代中国画作品前,细细地去体会作品表达的审美原意时,就会感到当代中国画和传统中国画虽然在提法上一致,但在图式上却已经大不一样了。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取向已从古人严谨、重理想境界的状态,转向注重情绪张扬与情感宣泄;画面的放纵和阳刚之气与古人的阴柔和典雅之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中国画在内涵表达上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思维方式上的距离;表现在对画面的格局、笔墨、表达形式的品评中,则让人感到视觉审美观早已与历史审美大相径庭,尤其是审美概念、思维方法已超越了前人、历史。作品外在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亦常常使人在获得感官刺激时感受到“意外”。

  如今,画家再也不需要像古人那样,在压抑的环境中去做藏匿的游戏,去寻求空蒙理想中的价值取向,在内敛含蓄的图画深处去获取隐逸中的淡定之美,而是以当代人的个性,自由地运用着具象、意象、抽象等手法去完成画家心中对事物的理解,痛快地表达着自己的窃窃情意。画家及观众都能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享受艺术的陶冶,如同去吃重庆的麻辣火锅一般,在淋漓的感官刺激中得到审美的满足。

  当中国画以彰显自我的绘画理念,从传统的内向寄寓走向外向的形态表现,去完成多样化形式的追求时,也造成了当代中国画以一种散漫、无束的状态出现于社会艺术的大舞台上。当急促、浮躁的社会风气让这种追求浅薄的文化心态出现时,也就在绘画中体现出用表面张扬的简单化表现淡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当及时行乐观在不断泛滥时,也就造成了各种形态下文化泛化现象的出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我们走在展览会林立的作品之中,常感到在作品丰满、华美、矫饰的外表下,带着浓重的脂粉气、人工制作感,让我们看不清它那真实的内在感情,是以什么样的心态给予表现。由于图画内缺少了富有象征生命意义的表现,缺少了笔墨表现中的自然,缺失了人性中的真诚,因而让人感受到的是图画后面所隐藏的功利性。如人物画,一些没有表情的麻木呆痴的站立人像,如同一个个出土的泥俑,没有内在感情的表述。山水画却如同蓬头垢面的乞丐或呆木散乱的乱柴,缺少了图画里的流畅与空灵,难以从沉稳的笔墨中传达出富有韵律表现的优雅感,难以从图画中获得自然美的享受以及对感情与生命的体悟。

  尤其在形式表现趋同化的大势中,让人感到只见图像、只见技巧小趣,只见职业学校所完成的技能体现,而无法在原创精神中去寻觅作品中的精妙。当走过展览会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过富丽的展厅,给自己留下的只是通道中的微风、画吧中的畅语、画友们的笑脸与热情,除了画外的轻松,就是一种对展览作品体味索然所引发的淡淡的忧思。而这时,就很难再去回忆及回味出展览中的哪一件作品能产生出扑面而来的真诚情意、素面伊人的感受,更难从作品中追寻到画家的人生态度。

  当我们从个性的解放中去寻找理想的审美载体时,便会发现个性的形成不是在无源之水的空想之中不依规律地胡编乱造,它背后同样承载着特有的文化源流。这个“源”,不是简单表面化的形式符号表现,而是一种受历史文化和时代影响的审美意识,它包含着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由各种特有的流行载体而组成的传统文化。由于我们常常分不清源与流的关系,便会让人常停留在“流”里游弋而忽视了对“源”的研究。

  在当前,一些“觉悟者”掀起了一股“守住文脉”的风潮,对源流梳理进行大力的呼喊,促进人们对传统的重视,但是在这些流行的论调后面,却缺少了一些深层次的体验,在实作中也留下了“大、老、粗”的印象。“大”,就是画幅大、笔触大、气势大;“老”,就是观念老、表现手段老、形式感觉老;“粗”,就是画面直观效果粗、作者审美感受粗、作品中的表现内容粗。由于未从大自然中去获取真实的感受,缺失了内在感情的表达,画作多用书本移植的方法生产生硬干枯的画面形象,让作品在形式空洞中产生一种索然感,难以打动观众的情思。如果要去守住文脉,就应该守住作品内在的传统文化精神,完善画家个人的笔墨体验,学习传统的观察方法,把握中国画的审美精神,而不仅仅是模仿简单的表面形式。(作者 杨必位 原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弘扬写意油画呈现中国精神
• 从具象到抽象的画面“布局”
• 中英版画重在本体的鉴比
• 孙明连:画画是件奢侈的事
• 中日高僧书法 谁更胜一筹
• 寇克让:“专业化”临摹是一个误区
• 朱新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 马啸:中国艺术史转折的关键点
• 吴冠中:创造性完了,人也就完了
• “新三板”给艺术带来什么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