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田䒕加:游走南北的夏布绘梦者场馆资源如何引入美术教学公共美育案例各学科的拓展汤米:古陶瓷鉴定的八个贴士牟建平:齐白石的荷花题材创作中国·平泉首届南北书画名家联展在平泉启幕“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在武汉开幕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在江西黎川开幕“无寻无伺”当代油画雕塑展8月20日亮相天津办剧展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长线投资,艺术品收藏最安全笔墨当随时代 ——张爱国访谈“现代书法”的定义和评价准则艺术市场就是个骗局!真的吗?我从我心-天津美院教授周世麟水墨小品集粹质健为妍-津门八老之王颂余山水画作品欣赏天津画家郭文伟应邀赴乳山献艺 焦墨海洋画获赞红星颂·名家书法邀请展武汉开幕匠心集成 世界插画大展致敬安徒生刘雪霏:“馆校合作”公共美育新路径我从我心-天津美院教授周世麟水墨小品集粹质健为妍-津门八老之王颂余山水画作品欣赏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书画名家:刘怀山作品欣赏孙建平、王晓曦艺术工作室入驻小淀国际当代艺术区天津青年画家陈丙利青花瓷艺术欣赏清新典雅,技法精湛-李新禹绘金陵十二金钗欣赏器以载道-秦胜水艺术作品巡展(天津站)在天津图书馆开幕一瓶家乡酒 情飘求学路—书画家到津酒集团为莘莘学子送祝福王书朋根据毛姆原著改编的连环画《舞男与舞女》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视频:著名书画家陈连羲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潘晓鸥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刘正恽做客天津美术网
首页 >> 当代艺术 >> 正文

田䒕加:游走南北的夏布绘梦者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8-17 17:21

  田䒕加(艺术简历)

  1983年出生于内蒙古

  2005年毕业于清华美院美术学专业

  2009年获得北京多媒体协会特殊人才认证

  2010年获得北京Autodesk 国际动画师认证

  2011年游历作画,研学夏布水墨绘画创作

  2016年雅昌流动美术馆专职讲师

  主要个展

  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画北京个展“游走的狼毒花”

  2017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画重庆个展“游走的狼毒花”

  和田䒕加的见面约在一家咖啡馆里。那天,她从门外的阳光中走进来,清瘦高挑,穿素净的白色上衣,短发随意地扎在脑后。随后,我们一同坐了下来,寒暄了几句,她点了一壶茶,递给了我她用绘画作品印制而成的明信片。手里的这些明信片诉说着一个个古老斑驳的故事,是一眼望不尽的历史长廊。此时此地,田䒕加也娓娓道来她的一笔一布一心境,一北一南一天地。

  对夏布画充满敬畏

  作为流动美术馆签约艺术家的田䒕加,她说她是亲眼见证这个美术馆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内的艺术场所有限,所以艺术教育也是相对欠缺多样性和普及性。田䒕加带着流动美术馆里的那些名画和详细讲解,使学生或艺术爱好者都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些画里暗藏的意义,以及对艺术新的认知。身为画者的她,同时潜心专研夏布画。她说她对夏布画,至始至终,都充满了敬畏之心。

  笔下的山水灵气

  田䒕加从小就尝试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画。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她的父母起初也是执意反对她学艺术。但䒕加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回到家中,执笔画画这件事早已烙进了她的日常生活中。2004年田䒕加开始进修动画及影视后期制作,2012年开始游走四方重修国学艺术文化,通过将现代艺术水墨手法与夏布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水墨一体的主题作品。从最初的临摹效仿到找寻自我风格的驻扎之处,田䒕加一路历经自我艺术风格的碰撞与变更,最终触动到她心灵深处的还是夏布画。

  夏布画对于䒕加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蜕变,是另一个起点,是艺术生涯里多次相遇的缘分。䒕加与夏布最初相遇在敦煌的莫高窟和藏经洞的博物馆里。那时,䒕加还不了解夏布,只对苎麻略知一二,直到她看到了由夏布制作而成的艺术品,看到了那个敦煌莫高窟。䒕加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说道:“就像有一滴水滴到了我嘴里,可以滋润我一点。后来就像给了我一杯水,我觉得我还能有机会接触到,而且就在我身边。”此后,䒕加开始不停地学习和研究夏布画,而这种画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诗经·国风·陈风》曰:“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夏布这种古老的布料,其本身的产量极为有限,因为它是由纯手工制作而成的纯天然布料。它的天然属性使它远离现代纺织机器的打磨,不带一丝人工矫饰的痕迹,在生活中,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艺术品的载体。夏布作为绘画的载体,与油画布和宣纸不同的是,它粗糙的纹理不太吃颜色,倘若笔墨用量过大,布的另一边就会被晕染;同理,若笔墨量太少,则很难呈现出画面颜色。在纸上作画,有时在笔墨或水彩结合中就会出现一些无法控制但很讨巧的自然反应,这种反应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呈现出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画面流向。而夏布的特质决定了画者和它很难发生这种化学反应,用䒕加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老老实实地画”。

  艺术的治愈力

  夏布承载着䒕加的一笔一画,而在这一笔一画间,也集聚了她的万千感慨。在每次作画前,䒕加会洗净双手,点一炷香,将无尽的敬畏倾注进这一方夏布上。她说她很感恩能够遇到夏布,她用笔和颜料记录下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美。尽管这些美或许是不完整的,是褪了色的,但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挽留,一丝一缝都溢流出亘古的神秘气息。䒕加的每幅画背面都题有文字,比如片甲银鳞写着“万千仙灵扶身过,片甲银鳞守皇城”。这幅画呈现的是一个用银镶了一层的门把手,上面还带着铜。在被腐蚀和风化以后,它就变成了红锈。

  䒕加说,伫立在那些古老的寺庙和历史建筑前,她的内心涌动着人类个体渺小的震撼与无限感动,它们是那么的衰老,却在饱经沧桑后依然焕发着生命力,感染着每一个前来的拜访者。在这些以历史为主题的画作背后,䒕加感叹当下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慢慢吞噬掉了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建筑,它们被轻描淡写地抹去,又或是以旧换新后再做旧,但它们早已面目全非。对于每一双眼睛来说,真正抓得住“真实”的其实是心里的那双眼睛。画面上的五彩斑斓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而那些被赋予了情绪的文字强化了冲击力,使视觉融合着心灵的触动,产生了在不同时空下,同一空间里的灵魂共振。

  艺术源于生活,对于䒕加来说,亦是如此。她的画从来都不是生于凭空的想象中,它们来自真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和心底存放的每一个故事。画画对于䒕加来说,不再是一个单独意义上的艺术行为,而是充满了治愈力的安抚之举。䒕加的画里浸透的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画外是人生痕迹的再生重现。她说:“画完画,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没白活。”

  自由的草原之花

  田䒕加是北京人,蒙古族,如今生活在重庆。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她,由于现在长期不在那里生活,回去之后发现以前的那些小街小巷都被拆了,所以只能沿着回忆的路线摸索着新的道路。和干燥的地方相比,她说她喜欢重庆湿润的空气。䒕加对自己的民族依然保持着归属感,从未丢失过。在她幼年的记忆里,瓦蓝苍穹下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金色的麦垛可以堆到十几米高。她小小的身躯爬上麦垛顶上,躺下来,看着那云卷云舒,它们游走得飞快。䒕加去年办了一次名为“游走的狼毒花”的画展。狼毒花生长在茫茫沙漠与草原上,星星片片,林林总总,它们存活于漫天的沙砾和干涸的土地中。童年时,䒕加喜欢捧着一大把花,走在这草原苍茫的落日余晖中。她说她不管走向何处,在何地生活,她永远都是游走在这世间的一朵草原之花,一如当年她怀抱里的那一束星点。

  平日作画之外,䒕加喜欢约上两三好友或家人去旅行。她很少去人山人海的景点,而是常常驻足于那些被大众遗忘的角落。走着走着,一行队伍的游历变成了独自一人的探索。她走野路,爬野山,沿路的景色与心灵的感知构成了她笔下的一彩一墨,细腻地被勾勒在夏布上。䒕加给自己居住的地方打造了一方小天地,在她自己的“空中花园”里,用采来的花泡杯茶,坐下来看本书,在喧嚣的城市中,愿能求得一份内心的安宁。

  浮沉俗世中,每个人的取舍不一。于田䒕加来说,这一路的艺术生涯里,往回一瞥,仍然是不断沉淀的人生修行。有的人修心,有的人修身,有的人二者兼之。䒕加说,在这世间的一收一放里,我们修好心,就够了。

  Q & A

  BM=BIZMODE

  T=田䒕加

  BM:你对美学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T: 我觉得还是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先从热爱自己开始。你首先得有一颗美的心灵,然后你才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BM: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画的传承者,你认为应该怎样让它传承下去?

  T: 我不敢说自己是个传承者,但我的确发扬了它,但传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的。所以我跟学生讲,只要拿上笔去画,你就是一个画家。我喜欢去讲课,去办流动美术馆,我不是一个喜欢去做商业活动的人,我希望用更多的时间去挖掘我自己的东西,因为生命很有限。通过这个流动美术馆,能够去宣扬我们国家的瑰宝,让更多的人知道夏布,这是我唯一能够做的事。

  BM:带着浓浓中国风的夏布画有没有发展潜力走向国际?

  T:我觉得应该有吧。这个材质是带着历史文化的灵性留下来的。油画久了会变形,会掉色,但是我的夏布画一千年以后它还在这,它不会腐烂,因为这个苎麻本来就是防腐防蛀的,而且不怕水,你洗了它还是这样。

  BM:你有没有很笃信的生活理念?

  T:要静下去,然后动起来,人不能太任性,也不能太理智了。我每天能有一个小时画画,我都很开心,这一个小时是我自己的。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的时间,有一个小时留给自己真心想做的事,那你的人生就是满足的。

  BM:你对当下的艺术教育有什么看法吗?

  T:我觉得我是在把中国的文化精粹传达给这些孩子,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最好的东西就在我们的家门口。我一直跟孩子讲,我是本末倒置的学习,从小学西画,受西画点线面的影响。现在只有大学才学这种国学课,国画,其实我们从小就可以学。流动美术馆的听众以初高中学生为主,但是我觉得小学是最有必要做的。(袁嘉艾)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回溯”与卡塞尔文献展的平行思考
• “交叉学科与当代艺术”主题研讨会
• 7件受博斯《快乐之园》影响的当代艺术作品
• “开放的天空”8月19日亮相人可艺术中心
• “王璜生:边界/空间”大展隆重开幕
• “竹径”——王冬龄个展开幕
•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五展同开“喜影集”启幕
• 李旭:形象之源——抽象艺术在上海
• 弥月—郝云纸本作品展将在登封展出
• 袭击日常—第二届俊安实验艺术教育奖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