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恩师华三川 喜欢天津曲艺,能说马三立相声形色兼顾回归心性—谈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国红色书法家第一人石毅诗词楹联书法展在京开幕国内画廊试水保值回购 是投资方向还是商业噱头?继承弘扬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国画家杨福音访谈录著名画家琚俊雄:写生是人物画离不开的创作源泉著名画家琚俊雄:人物的表情神态是整幅画的重心著名画家琚俊雄:我的绘画观念是传承古人的精髓著名画家琚俊雄:白庚延老师建议我不要画山水著名画家琚俊雄:画西藏的题材和内容取之不尽著名画家琚俊雄:把人物画生动单纯靠照片不行2013上海艺术博览会公布主题口号 让消费爱上艺术上海艺术设计展寻找民间达人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今年已确定停办诗书画印从兴趣开始 走进陈福春的艺术世界天津籍书法家李洪海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一池砚水太平洋—“中国水墨画在美国”展印象“中国水墨画在美国”展:“一池砚水”开一方天空静海县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乐,在笔墨之中传统文化题材邮票涨势惊人 著名画家琚俊雄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徐匡版画欣赏 独特性、象征性、审美性、装饰性超写实主义与照片主义绘画高清图:天津·台湾两岸中青年书画艺术家邀请展开展高清图:描绘一幅让全世界都看的懂“中国传说”高清图:古朴艺源——朴墨心画艺术巡回展在北京举行高清图: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成立 陈元龙任院长刘立刚陶艺欣赏:收获快乐也收获折磨高清图:暖伞姬俊尧基金会东光成立 画家捐赠首批作品高清图:第二届荣宝斋(天津)中国扇艺文化展·名家雕刻艺术展高清图:从艺50年 散发独特魅力 王俊生国画艺术研讨会举行高清图:天津师大国画艺研所、瑞江书画院慰问子弟兵高清图:天津市委常委散襄军参观《和·心象》书画联展高清图:第三届“天穆杯”书画摄影展在天穆东苑开展高清图:“庆七一 中国梦”书画展在天津古文化街举办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7月20日举...
 • [拍卖]唐代名画在法国375万欧元成交
 • [拍卖]齐白石《墨蟹图》亮相九歌春拍
 • [拍卖]李可染精品亮相崇正春拍
 • [拍卖]唐寅书画拍出超7千万 刷新其作品...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吴山明:悠然画意 绘出黑水晶般透亮的墨色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4-19 22:25


李选 摄

      人物名片

      吴山明 画家。1941年11月出生于浙江浦江县前吴村,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督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吴山明画集》、《吴山明意笔人物画选》、《吴山明水墨速写集》、《吴山明意笔人物线描》、《写意人物画技法》、《意笔人物画(教材)》、《中国人物画技法》等。

      人间四月天的西溪,很美。

      这个季节,吴山明先生和他的音乐家夫人高晔,常到这里的菜地里务农,跟朋友分享自己种出来的蔬菜。

      田园生活好不惬意,连这次采访,都宛如踏青郊游。看阳光那么好,吴山明说,“不要在屋子里了,我们去外面晒太阳。”于是从画室里搬出凳子和桌子,泡上一杯龙井,开始聊天。

      他那头标志性的白发在阳光里闪烁,就像他如“黑水晶”一样的笔墨中的通透。

      吴山明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位蜚声海内外的画家,也许是生活里的故事太多,思维很敏捷,话题也很跳跃。

      在他的叙述里,年少时受诸乐三、潘天寿、吴茀之等大家的熏陶,跟成名成家后对学生的栽培,总是会自然地穿插交织。

      吴山明成名很早。

      当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以浙派人物画引领全国的时候,1964年刚从浙江美院毕业的吴山明,也以一幅《飞雪迎春》崭露头角。著名理论家范景中曾在文章中写道,读书的时候,吴山明的作品已经“饮誉士林,被争相传摹,成了许多青年学子的习画典范。”

      几十年的探索,也使吴山明精进不懈,风格幡然而变。在八面来风的东西方文化冲击中,中国画历经低谷后,他的“宿墨法意笔线描”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范景中给他的画概括出六个字:“体正、气长、格清。”

      1997年,吴山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第一次个展,研讨会上近60人济济一堂,从上午一直谈到下午,大家兴奋得忘了吃饭。

      有人说:“我们大家都在打井,吴山明是挖出油来了。”还有人说,吴山明的画,宛如“一阵春风吹进北京”。

      吴山明对记者讲童年,讲少年,讲边疆采风,讲艺术探索,聊得大家忘记了时间,直到朋友催促:“可以吃饭啦!”

      于是进屋一起吃饭,永康麦饼配西溪野菜汤,田园风十足。

      吴山明的夫人高晔居然已经作好一首诗,描绘一天的生活,诗曰:“和夫君去西溪画桌旁,我发短信他被采访,一江(友人名)浇水,丽婷煮汤,永康麦饼裹肚肠,下午锄地栽瓜秧。放下锄头,拿起笔头,至少《助力》兰花画几张。”

      明年,吴山明想再次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一次,除了拿手的人物画之外,他还想展示他的山水、花鸟和书法画。届时,大家可以留意下,说不定画中就有西溪的美景。

      从木炭当笔,到白墙当纸,至生活中觅得新意,吴山明——

      画出黑水晶般透亮的墨色

      1941年,吴山明诞生于金华浦江吴莱山下前吴村。

      前吴村是崇尚耕读的书画之乡,全村五百余户村民,据说都是吴莱的后裔。吴莱,就是那位在《画原》中提出著名的“书画同源”论的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老师。传说浦江的吴莱山,就因吴莱隐居于此而得名。

      在前吴村,会画山水花鸟的村民比比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吴山明从小就成了有名的小画家,他常常与大画家吴茀之的侄孙吴战垒一起,趴在晒谷场上画菩萨、三国和西游。

      在村外古庙的墙上与晒谷场上,吴山明拿木炭当笔,白墙当纸,画尽了童年的梦。

      后来,这个天赋异秉的孩子到了杭州,住在吴茀之的楼下。接着,他成为潘天寿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的学生。

      (以下记者简称“记”,吴山明简称“吴”)

      【启蒙】 吴茀之就住楼上

      吴茀之性格直爽,快人快语,与诸乐三经常争论。而潘老总是很淡定,在两人争执不休的时候才语出惊人。潘老往往是最后定夺的那个人。

      记:您出生在书画之乡浦江,刚到杭州的时候,听说还和吴茀之先生是邻居?

      吴:我们当年住在延安路和西湖大道交界的地方,叫“红门局”。

      这个地方很有名,以前是潘天寿先生住的,他搬走以后房子典给了我们。那个弄堂洋房里一门住两家,楼上住的就是吴茀之先生。我小的时候常到吴茀之先生家里玩,诸乐三和潘天寿经常来串门。

      记:几位老先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在您的眼里,他们是怎样的?

      吴:那时潘老他们主要负责学校收藏和鉴定古画。经常有画商带着明清的名家作品上门,一幅幅轮番上墙,他们就沏一壶龙井慢慢鉴赏。吴茀之性格直爽,快人快语,与诸乐三经常争论。而潘老总是很淡定,在两人争执不休的时候才语出惊人。潘老往往是最后定夺的那个人。

      记:那时,您也跟他们学画画吗?

      吴:我在杭二中的时候是美术课代表,但吴茀之先生不知道我会画画。有一天我用白石壁灰在地上画画,把徐悲鸿的马、日本鬼子、孙悟空画了一地,三分之一条弄堂都画满了。吴茀之先生下班回来,看到地上的画,惊奇地问:“这是你画的?”他让我画点生活中的东西给他看,我画了一张少先队员野营的画,他看了以后很高兴,就动员我爸妈让我考美院附中。

      考试的时候,有400多人,很多高手,会写生、会素描,而我没接受过常规的专业训练,看到这个场景就觉得糟了。后来考自由创作,我又画了那张野营,也许是那张画得到了肯定,居然让我考上了。

      这个记忆对我一生影响巨大,之后我也懂得了如何招学生——要看他对生活的敏感度。

      【学习】 用连环画当毕业作品

      潘老强调“三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还有一分是整体修养和全面发展。

      记:您在浙江美院时,老师都是怎么教的?

      吴:潘天寿那一辈的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潘先生倡导中国画教学要重视临摹古画,还给我们配备非常传统的老师。山水有顾坤伯、陆俨少,人物有黄羲,还有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老师,花鸟老师就更多了。

      潘老强调“三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还有一分是整体修养和全面发展。

      记:1959年您升入美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当时是开创“浙派”意笔人物画的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的创作高峰期,你们应该看到不少代表作的诞生吧?

      吴:是的,他们当时是一批年轻的精英,像《井冈山斗争》、《说红书》等,我们几乎看到创作全程。我进校的时候,方增先老师的《粒粒皆辛苦》刚画完,潘天寿老师在为它取题目。一张中国画的成功,除了画以外,题字也非常重要,决定了能否给画的内涵一个提升。

      本来方先生选材是“颗粒还家”的意思,后来与几个老先生议论的时候,吟出了《悯农》的诗句,于是“粒粒皆辛苦”这个颇有深意和民族品格的题目就出来了。最后发表的那张,就是潘老题字的。

      记:您是如何融入“浙派”人物画群体的呢?

      吴:在1963年,我的水墨画《飞雪迎春》登在了《美术》杂志上。第二年,系主任让我与两位同学去龙井梅坞,给当时的全国劳动模范、梅家坞大队党支部书记卢镇豪(别名卢正浩)画家史连环画。

      用连环画创作毕业作品,当时是比较少见的,是个考验。我们在卢镇豪家呆了一个多月,把每一幅画都作为独立的人物画来反复探究。

      后来在北京举办的大学生毕业作品联展上,据说陈毅看了很赞赏,并表示高等艺术学院大学生能以“连环画”这种普及的形式来画毕业创作值得表扬。这件作品也登上了《美术》杂志。

      我毕业的时候,方老师他们这个学院派的人物画群体在全国已经很有影响了,而我留校教人物画,就自然融入了“浙派”。

      【创新】 生活的直接启示

      “我不主张学生们去学大师的东西,因为他们的东西太完美,后来者可以研究,不能跟在后面。”

      记:“浙派”大家林立,您是如何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的?吴:如果说在艺术上有所进取和创新,那是生活和多年教学经验给我的启迪,也是“浙派”人物画发展的必然。1965年,有个“援越抗美”大型展览,我参考了大量越南的磨漆画。

      磨漆画是越南民族绘画,但在法国殖民统治期间,受到了法国现代绘画的影响,敷色浓重,颇具现代感,成为国际画坛关注的画种之一。

      我很喜欢磨漆画,就把它的这种感觉和中国画结合起来,创作了《阮文追》和《烽火姐妹》,做了初次笔墨创新的尝试。

      记:您在《砚边杂记》中提到画风的转变,是来自“生活的直接启示并由此产生的联想”,比如说有哪些生活的启示?

      吴:我在西藏、新疆的高原、雪山里,得到很多难忘的感悟。

      上世纪80年代,我去边疆的时候,充满新鲜感,那里的景色、人物和我们江南的反差太大了。人民都很粗犷而淳朴,他们特别尊敬白头的老人。我那时候头发就白了,他们就很乐意给我画。我总觉得本子不够用,想画的太多。

      有一次,在西北高原,我们坐在草原上,一个小姑娘给我们煮奶茶。当她掀开帐篷,从黑暗突然走进光明,阳光环绕她的身体,那一瞬间美极了!

      我没看清她的脸,但记住了那种阳光通透的感觉,后来我就画了一张她的水墨半侧影,名字就叫《阳光》。

      我在探索新的墨法的时候,这个经历给我很大的启示,试着用水墨来表现这种光感。后来我的画,即便没有阳光,也要用笔墨的虚实,体现这种闪烁的感觉。

      记:您对宿墨法的拓展,也是那时候尝试出来的吗?

      吴:宿墨法很早就有,但古人用得很少,因为容易产生黑、板、结等不适之感。

      有一次,我在藏区作画,中午太热了,只好搁笔,第二天接着画。结果发现酥油茶泡开墨垢后,隔宿之墨有了清亮、晶莹剔透感。画面既保留了一些润,又增加了一分拙。我抓住这个亮点,反复探索推敲,拓展了宿墨法。我这些探索的结果,后来影响了教学,1985年浙江美院中国画系正式将“意笔线描”列入教学大纲。

      1986年我在香港做展览的时候,画廊老板提出一个概念,说“吴先生画出了黑水晶一样透亮的墨色”。我觉得他的感觉是对的。

      记:您觉得新一代中国画学子要如何探索创新的道路?

      吴:我不主张学生们去学大师的东西,因为他们的东西太完美,后来者可以研究,但不能跟在后面。我们几代后来者如果既能传承中国画基本的要素,又有时代理念,创出有品位与表现力的个人风格,中国画必然后继有人。

      他人眼中

      吴门这一家

      吴山明声名卓著,其艺术的造诣使他在人物画领域获得了开拓性的成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一家人都在艺术的园地里耕耘一块茂盛的“吴门花圃”。

      夫人高晔,毕业于艺校,擅长音乐。她为柳永《望海潮》的谱曲,引来众多书法家笔走龙蛇,还有数十位著名画家的联袂出场,共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轰动杭城。

      她既善音乐,更好绘事。虽花开两朵,然而风中摇曳,各有千秋。其画,以幽兰、墨竹为多,以出世的清气写兰,以入世的情感画竹,将灵性与慧心注入笔墨线条,在旋律和节奏中寻找共鸣的美。

      吴山明和高晔夫妇的长子吴扬也是一位画家。他自小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喜爱美术。

      但那一年浙江美院停招,吴扬转考中央美院,吴山明陪着儿子坐火车赴京赶考。吴扬的作品颇受西方人士的欢迎,连续在香港举办过三次画展,作品全部卖完。

      他们的长女吴高岚,1992年从美院附中考入浙江美院国画系,她擅长工笔,毕业创作曾得到过浙江省美术教师作品展的金奖。

      次子吴高强则毕业于美院环艺专业,其艺术方向更趋于现代。

      这是一个艺术之家,但艺术风格、艺术兴趣都不尽一致:父亲意笔,女儿工笔;先生人物,夫人花卉;父亲喜欢乡野人物,儿子擅长城市人物;母亲还有专业音乐,儿子更长于电脑。

      说到原因,吴山明一脸自豪:这说明家庭民主,没有一言堂,个性自由,尽情发挥。

      (作者:郑琳 王金丹 节选自《意笔春秋:吴山明和当代意笔人物画》,陈军、越风著)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聑枘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著名军旅画家冀有泉:水墨胡杨第一人
• 诗书画印从兴趣开始 走进陈福春的艺术世界
• 著名画家琚俊雄:把人物画生动单纯靠照片不行
• 著名画家琚俊雄:画西藏的题材和内容取之不尽
• 著名画家琚俊雄:白庚延老师建议我不要画山水
• 著名画家琚俊雄:我的绘画观念是传承古人的精髓
• 著名画家琚俊雄:人物的表情神态是整幅画的重心
• 著名画家琚俊雄:写生是人物画离不开的创作源泉
• 著名画家琚俊雄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 恩师华三川 喜欢天津曲艺,能说马三立相声
  •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 霍春阳观看“和·心象”书画联展 霍春阳观看“和·心象”书画联展
画廊精品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