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和·心象—书画联展”王其华等书画家访谈实录青年陶艺家刘立刚:让更多国画的韵味存在于陶艺里著名书法家顿子斌:人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著名画家韩石:风格形成是个漫长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著名画家张立涛:我的绘画追求高古、散淡的意向著名画家王其华:没有传统的基础作品肯定没有根基组图:著名书画家霍然书画艺术展将在今晚大厦开幕著名油画家、中央美院教授朱乃正逝世 享年78岁朱乃正:中国油画不需要西方认可著名油画家朱乃正先生去世 享年77岁描绘一幅让全世界都能看懂的“中国传说”(英文)泼洒丹青抒大爱 “救助儿童”献爱心香港时代美术馆举办双重展:“废掉的力量、直叙”第二届“颜文樑艺术奖”将于8月底在苏州举行组图:2013第六届成都双年展拉开帷幕寥寥数笔的简洁与精致—观刘鸢的花鸟画隐迹立形 备遗不俗—记生肖画家孙富泉太行之子吕云所:多变的画风 不变的赤诚写实油画:传递超越相片的真实之美艺术品网络交易趋于白热化“和·心象—书画联展”王其华等书画家访谈实录朱乃正油画艺术欣赏高清图:夏健强和他的朋友们画展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高清图:滨海新区第二届少儿书画大赛颁奖仪式举行高清图:“枫叶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描绘“中国梦”高清图:“2012天津市艺术设计优秀作品展”举办孙其峰著名画家琚俊雄先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徐匡版画欣赏 独特性、象征性、审美性、装饰性超写实主义与照片主义绘画高清图:天津·台湾两岸中青年书画艺术家邀请展开展高清图:描绘一幅让全世界都看的懂“中国传说”高清图:古朴艺源——朴墨心画艺术巡回展在北京举行高清图:天津师范大学书画院成立 陈元龙任院长刘立刚陶艺欣赏:收获快乐也收获折磨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公告]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 [公告]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征稿启事
 • [公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初评入围结果
 • [公告]“十艺节”全国美展作品征集启动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 [展览]西部多所博物馆藏精品文物将亮相中...
 • [展览]海峡两岸孔孟文化书画展台北开展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过云楼藏画亮相南京:7月20日举...
 • [拍卖]唐代名画在法国375万欧元成交
 • [拍卖]齐白石《墨蟹图》亮相九歌春拍
 • [拍卖]李可染精品亮相崇正春拍
 • [拍卖]唐寅书画拍出超7千万 刷新其作品...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作家集体跨行拿起画笔 文人画前景如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06-23 20:57
    核心提示:

  近日,声称学画不到3个月的女作家盛可以在微博上办起了个人画展,大小为一平尺左右的小画儿,售价为每幅5000元,据说还将出版画册。而2010年才拿起画笔的传记作家陈文,也在上月底于广州举行了一场“读画会”,向观众展示了他创作的一批书画作品。

  近些年,不少作家、诗人都开始操起画笔,跨行写字作画,不仅人数越来越多,涉及领域也越发多元化:贾平凹的墨宝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书画作品备受收藏者的青睐;莫言的左手书法,被传为文坛趣闻,他的一封信札及两部书法作品,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以总价11.73万元顺利拍出;诗人赵丽华疯狂爱上绘画,已创作了数百幅绘画作品,还计划举办巡回画展,今年4月,她在微博公开叫价拍卖画作,作品《大海》最终以8万元成交。

  不仅如此,不少明星也偶尔来“参一脚”,例如去年6月“神九”升空之际,著名主持人倪萍就曾作画《飞天仙女》,表达对“飞天神女”刘洋的赞美与祝福;另一位名嘴王小丫的绘画习作《墨竹图》,本是央视广告竞标会的礼品,却传出“4800万天价被人买走”的消息……

  无论跨界创作被解读为单纯的怡情养性也罢,变相谋利也好,评论界的争议和质疑似乎并不能阻挡跨界作者跃跃欲试的心情。尽管谤誉参半,这些跨界书画创作带来的社会反响却不容小觑。令人疑惑的是:究竟是如今的书画市场太过庞大、吃香,连作家、诗人甚至明星都忍不住要分一杯羹,还是书画门槛太低,跨界没有障碍,引人跃跃欲试?这股“跨界书画潮流”到底是人文传统复兴的信号,还是一场以艺术情趣为幌子的名利游戏?跨界艺术的下一站将走向何方?

  现象

  作家微博卖画掀热潮

  “胡画近两月。精选20幅小画儿微博小展。小画儿大小为一平尺左右。售价固定为每幅5000元。画展前不作浮动。《南方都市报》即将有小画配文专栏。将印画册儿。谢谢鼓励。下回提高成本,用好纸好墨。慢慢儿画。喜欢小画儿的请转发鼓励……”这是作家盛可以5月份发的一条微博,一经发出即引来大量的评论和转发。

  对于盛可以微博办展兼卖画,持肯定态度的网友不在少数,比如网友“花城林宋瑜”就称赞她的作品“构图留白都很妙,而且简约,有意趣、有童心、有爱。”诗人、记者袁毅则认为盛可以很有作画的悟性,其作品“颇有古今文人画的味道,又有知识女性的细腻温婉巧心思,是画也是诗,更有散文和小说的余韵”。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谋利意图过于明显。网友“朱少君”就留言表示:“不错的投资项目,机不可失呢亲。十年后盛老师也诺贝尔了,这画就价值连城了。”

  无独有偶,今年4月份,以“梨花体”出名的当代作家与诗人赵丽华,在微博上举行了一场个人画作网络拍卖,最终,画作《大海》以8万元落槌。对于这个结果,赵丽华曾在微博公开表示“有些失望”,“虽然我捐出去的画,拍多拍少跟我无大关系,但毕竟是我的‘孩子’,价格是对价值的最直观判断,价位高些也能帮到更多的人。”

  知名专栏作家“肉唐僧”对赵丽华的作品给予了极高评价,力挺她的诗歌和绘画“都表现出最无可争议的先锋性”,“用上苍赐予她的敏感,去探索一个孤独的个人所能到达的精神极限。”然而,这番褒奖却令相当多的网友大呼受不了,网友“闲弹”直言不讳地批评称:“阿猫阿狗都以为动两下画笔,就能成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诗人……你就当真以为井底的蛤蟆也能成凤凰?”

  事后,赵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不会在乎负面的议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所能做的,他们永远也做不到。”对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说法,她表示,有时出自业余作者之手的作品,完全有可能超越专职、专业的艺术家。“有时候看小孩子的画是天才的作品一样,就看你有没有勇气。”

  争议

  当代文人画只是“小打小闹”?

  习画数月就能出售画作且价格不菲,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越来越多像盛可以这样已经成名的作家、名人正在将这个奇谈变成现实。与此同时,学画不足3年的传记作家陈文上月底,在广州小洲村大津艺术馆举行了一场“读画会”上。

  陈文从2010年开始在朋友画室练习绘画,他坦言自己并没有练过“童子功”,也没有专门拜师学艺,只是单纯地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我对自己画作的水平并没有十分严格、专业的要求,我的谋身立足之处仍是写作。”

  尽管如此,“半路出家”的陈文对于自己的作品仍然颇为自信。他说:“很多画家的画画功底很强,不论从形体还是色彩上看,都具有一种美感。但传统绘画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对我而言是一种约束和局限,不一定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我的作品更接近于当代文人画,并含有一定的书法元素,运用抽象的、陌生的色彩和方式来表达作品主题,符合我自己的个性。

  在文学评论家谢有顺看来,虽然很多作家都是“抱着玩儿的心态”来创作书画的,只是作为怡情之举,但其中还是不乏高手,例如贾平凹的书画、雷平阳和欧阳江河的书法,廖红球的墨竹,都“达到了一定境界”。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专业训练的缺陷反而赋予了作家们另一种创作的自由,“他们主要是画感觉、画内心,有自己的角度、意象及绘画语言,想法很大胆,特别是一些创意很精彩,这是其作品触动受众,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也表示,跨界作者可以将题字作画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发展,这不仅能丰富其在写作领域的创作深度,同时还能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但王璜生强调,若要真正在书画等其他领域获得成就,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系统学习仍然十分重要。此外,他还特别提醒,不要受到周围人吹捧的误导,跨界创作更接近于一种娱乐话题,当事人最好对业余爱好保持平常心和轻松心态。

  而美术评论家林锐、杨小彦坚持认为,隔行如隔山,跨界作者专业素养的普遍缺失,使他们无法真正达到专业水平而只能停留在业余爱好者的层面上。林锐表示:“一个不懂行的人,用一两年的时间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这种可能性很小。一个跨行的作家想真正进军美术界,应当跟随专业人士学习,或者进入美术学校接受系统训练。现在的这些‘文人画’只能说是小打小闹,大多数画作还难以进入专业市场,与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的作品相媲美。”

  趋势

  “名人效应”终会昙花一现?

  在古代,“琴棋书画”是文人骚客修身养性的必备技能,像苏东坡的书法、郑板桥的画,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因此,当代作家跨界从事书画创作,也被一部分评论者认为是回归文人传统的可喜现象。

  对此,谢有顺认为,这些跨界书画作品对传统书画市场的影响有大小之异,但这种影响不是本质性的,更不会挤占专业作者的生存空间。即便如贾平凹、莫言的书法价格高于绝大多数中国书协副主席的作品,但市场上依然不会形成竞争态势。

  谢有顺说:“艺术本就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专业书画家不必因其专业素养而产生优越感,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还是要有艺术的新意和个人的发现。”近年来,名人、明星字画创下拍卖高价的个案屡见不鲜,谢有顺认为,不排除有刻意炒作成分,或者背后有其他的利益输送。

  美术评论家杨小彦则认为,跨界书画作者面对的受众群体存在差异,之所以近些年来跨界创作的名人层出不穷,跨界书画作品价格节节攀升,更多是出于一种由名人效应引发的附庸风雅心理。某种意义上说,浮躁的审美观造就了名人字画的市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人画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崭露头角,到明清渐成中国艺坛之大宗。而对于时下跨界创作的发展趋势,受访者的意见分歧明显。谢有顺认为,“跨界创作热”才刚刚显露苗头,前景十分广阔,它的积极影响会越来越大。“我觉得现在很多画家不读书、不思考,画面平庸、无个性,俗不可耐,说到底就是没文化,跨界创作可以提醒绘画界,文化修养和精神体验之于艺术创作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跨界书画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与专业同仁比肩,承担起传承文化和弘扬艺术的重任?评论家杨小彦认为文化传承是非常神圣、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事情,跨界创作顶多只能够在大众传播领域中风靡一时,不能够真正地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作为评论家,林锐和杨小彦的意见大体一致:名人效应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推广途径。藏家花高价买入名人书画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其头衔和光环所吸引,这种收藏动机与专业美术界对画作的鉴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想要真正跨过这条‘界’,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更需要的是,对于艺术发自肺腑的热爱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杨小彦如是说。

  记者 陈小庚 实习生 陈若然 刘桐同

  ■专访

  谢有顺:

  跨界书画作者强项在创意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

  南方日报:您之前有没有关注过王小丫、倪萍以及赵丽华等人的画作?根据您的观察,跨界作家的作品,从整体来看是否存在一些共性?与专业的艺术家相比,他们的画作有哪些特色?

  谢有顺:这些人还有他们的作品我关注得很少。大家都画着玩吧,怡情之作,也不必太当真。跨界作者往往不以专业素养见长,他们写字作画主要凭一种个人感觉,心中无规范,想遵守也无从谈起,自然也就不受传统的约束。就专业根基而言,他们当然是有明显局限的,但他们也有强项,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创意,往往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南方日报:有评论家认为,在当今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您认同吗?

  谢有顺:我们当然可以说现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人画,时代语境不同了,连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都很少了,但我想,文人情怀还是有的,而有文人情怀的画还是有价值的。你当然可以否定这种创作,艺术本来就是私见。跨界画家当中也有高下之别,专业画家当中画得差、画得俗的人也多得是,他们也不必有优越感。艺术是综合的表现,不是单靠笔法、构图就可传世的。

  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是刘醒龙给我讲的。有一次,国内一家专业书法杂志的主编及编辑在一起讨论,是张海的字好还是贾平凹的字好。他们当然觉得张海的字有功底,但另外一个人问大家:假如现在面前有两幅字,一幅是张海的,一幅是贾平凹的,你们愿意选谁的收藏?从主编到编辑,大家几乎异口同声都是选贾平凹。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南方日报:贾平凹说过,他学书法只用眼而鲜动笔,不喜欢临摹,只是读得多,慢慢积累,但是这样学来的字却能够比写小说更能卖出大价钱。你觉得这是跨界作家普遍存在的心理吗?在您看来,这些跨界书画家,他们放在首位的是受众的喜好,还是自我价值的表达?

  谢有顺:艺术有相通性,诗、书、画在古代本就是一体的。很多人跨界都是出于兴趣吧,但市场和受众也不是你想讨好就讨好的,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还是要有艺术的新意和个人的发现,无论作者是谁。我个人是比较看好这种跨界创作的倾向的,我觉得像陈文、盛可以的画,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很多专业画家所没有的,我相信他们的受众会越来越多。

  杨小彦:

  “炒作”名人效应无助于文化传承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现在书画界流行的跨界创作这一现象的呢?

  杨小彦:基本上可以说,有相当多的作者主要目的是在混钱,若是没有市场需求,有些人可能根本不会选择去写字作画,正是有了浮躁大众,才会有如今文人、明星字画走俏的现象。我当然也不是否定所有跨界书画家的作品,只是强调一点,跨界作画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尤其需要跨界书画家对于创作保持认真和虔诚的态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对他们作画这个行为也是十分鼓励的,比如以前戏曲演员新凤霞,她就曾特地拜师学艺,学习画画。

  但是,现在有很多跨界作家、名人,把画画这个东西看得太过简单,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因为文人画不用画得太像,就自己倒腾、胡闹,搞两下就自以为很专业,拿出来混点钱,就好比晚明时期的“伪文”,我对这种作画的随意、潦草态度是坚决反对的。我认识不少跨界书画家,他们真的把书画当做一门学问,非常重视,我对这种真挚的态度是很欣赏的,但若是抱着“混”的心态,打着画画的幌子钻营谋利,我是坚决反对的。

  南方日报:这些业余作者的“入侵”,是否能对传统书画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小彦:不能够说跨界书画家的作品,一定能够带动专业书画界的发展,因为真正欣赏和有心学习书画的人,一般是不会通过跨界书画家的创作来了解书画艺术的。反而是一些不了解专业字画的大众,是经由对这些作家、明星的关注,进而慢慢地开始关注到他们的画作,但是这种关注包含附庸风雅的成分,他们其实根本不懂美术、不懂书法、不懂艺术。

  文化传承是非常神圣的一个事情,并不能通过通俗文化领域内的一时炒作就能达到传承广大的目的。我也不认同那种所谓非专业作者没有受到传统约束和限制,更能表现个人内心诉求的看法。我认为,没有约束和限制无非指的是一种创作的自由,但是这种艺术创作的自由是难以定义的,如果面对一件作品,你没有办法去衡量它到底有没有受制于传统,同样也很难判断它是否诚实地忠于创作者的内心真情实感、对生活的哲思,所以这是一个伪命题,是不成立的,这种评价对于非专业的大众来说,或许是有用的并且是动听的,但是从专业美术批评的角度上来看,则是不足取的。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聑枘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天津美院教授焦俊华 用画笔保护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
  • 第三届“天穆杯”书画摄影展 第三届“天穆杯”书画摄影展
  •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马兆琳水墨展在北塘古镇开幕
  •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马寒松 张运河 史振岭国画展
  •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天津美院国画系2013毕业生展
  •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香、台、墨女画家作品展
  •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津门知名画家精品联展圣和轩开展
画廊精品
more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